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2020-12-23 如穎隨行育兒經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人保護法》

文|如穎隨行育兒經

今年5月,在上海一家書店,一位10小男孩和一個5歲小女孩趴在一起看書,沒想到小男孩子竟然對小女孩子做出猥褻的行為,男孩家長開始還拒不承認,直到女孩家長調出監控,才證實了小男孩所做的令人噁心的行為。

最氣憤的是,不僅小男孩的年齡夠不到法律上的懲罰,而且小男孩的家長還強勢的說,小女孩是自願的,強調自己是上海本地人。如此蠻橫的態度,真的是要氣壞很多有女生的家長。

壞人從來不會認為你家孩子還小。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更是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別說孩子到了青春期,接吻,早戀、墮胎、大姨媽這類的生理問題更是接踵而來,如果父母還不重視對孩子應有的性教育,只會讓越來越多悲劇上演。

還好,光明正大的性教育已經來臨。2020年10月17日,「性教育」被正式納入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

一、家長在性教育中的幾大誤區?

首先請各位家長根據以下題目做個小測試:

1、在跟孩子介紹生殖器官的時候,你是喜歡說「陰莖」還是「小雞雞」?2、孩子提出關於性的問題時,你一般是「認真如實地回答」還是「選擇迴避」?3、你認為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間開始?「從孩子出生」還是「孩子青春期」?4、如果電視劇裡的男女主角正在接吻,你會就親吻這事「與孩子聊聊」還是「馬上換個頻道」?......

如果選擇前面的答案,那說明家長對性教育的態度非常開明。如果基本上都選擇後面的答案,那說明這類的家長真的應該看看這篇文章,一起主動學習性教育這個敏感話題。

有的家長會說,我真的不好意思和孩子談性,要和孩子聊性,我不可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其實這是對性教育的最大誤區。家庭中常見的誤區還有以下幾類:

①、羞於啟齒(談性色變)。我們這一代父母沒有接受過正確的性教育,而且東方人對性的態度,總是比較保守,總是覺得不好放在檯面上來講。如果我們支支吾吾地和孩子談性,那孩子也會覺得性是一個非常羞恥的話題。遇到他們有困惑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向家長求助。

②、認為孩子還小。總認為孩子還很小,很多父母認為性教育必須要等到孩子18歲以後,至少是青春期後再進行。其實,性教育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可以開始了。

③、對性教育認為就是做愛。大部分人對性教育的理解比較狹隘,其實性教育包含的不只是這些,還包括五個部分的內容。

④、認為性教育主要針對女孩子。家長在性教育方面容易重女輕男,很多男孩的家長基本上放任,因為我家是男孩,吃不了虧。其實男孩更應該教育,教會他對女性的尊重,減少社會傷害發生,就像上海書店的這位家長,如果不及時對小男孩進行正確的教育,以後還會發生類似的問題。

除了家庭,學校也有缺失,生理課大部分是男女分開,避重就輕地給孩子講講,生怕太敏感。所以導致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以為接吻就會懷孕,不知道如何正確避孕,如何避免性侵害。

二、性教育包括哪些?有什麼作用?

聊到性,很多家長會認為就是愛、生殖、性行為和蒼老師。

每個人對性的理解有不同,如果家長都不了解性教育包含的正確內容,又如何能正確引導孩子呢?

性教育,從來不是「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這麼簡單的開始。

性教育:狹義指性交,而廣義的性不僅包括性交,還有性別認同、性別角色、性傾向、情慾、親密關係、生殖器官等。

《性與性別問題》研究專家方剛說:「性教育不是單純的生理教育,還有性別平等、人際關係、親密關係的教育。」

很多家長會認為性教育並不是家庭必修的功課,因為我們這一代也沒接受過性教育還是長大了,性教育應該是學校的事情,而且父母也真的不會做性教育,也怕越教越錯。

其實性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環,現在的社會不再像過去我們的年代,孩子從小通過手機、電視、網絡獲取各種各類的信息,社會的不安全性更高,人們的生活更開放,所以性教育已經越來越重要了。

性教育應該是我們家長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不斷與人們溝通的話題,是家長應該儘早且長期堅持下去的事,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保護孩子不受侵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說:全世界有10%的女孩在18歲產前遭遇過性侵害或性騷擾。你總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其實兒童受到的傷害遠比報導出來的更普遍。

其次:幫助孩子正確過渡青春期的過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生理困惑本來就比較多,需要家長正確引導,如果家長不受信賴,孩子就只有求助其它渠道。

最後:盡父母的職責。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對性有正確的認知,認為性是健康的,性是美好的。

總之,性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失的,它不僅是保護孩子,更是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在塑造孩子的人格。

正確的性教育會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自我悅納,懂得尊重自己、愛自己,也更容易去尊重別人,愛別人,成為有責任感和自控力的好人。

三、家長如何承擔責任?

首先:家長需要先補課

我們這一代父母本身就是性教育缺失的一代,還要承擔起引導孩子性教育的責任,父母更應該主動去學習,主動與孩子溝通,不要再談性色變了。

1、了解自己,改變自己。家長要改變自己對性的消極態度,這才是對孩子性教育的第一步。

2、主動去了解孩子各個階段的發育和特點。

-抓住0-3歲是性教育的黃金期,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教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殖器,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4-6歲主動和孩子談性說愛。對孩子問的性問題,認真回答。性教育是從孩子的第一個提問開始。

-7-10歲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比較尷尬的問題。什麼衛生巾、無痛人流,遇到性侵害時如何辦?

-10歲以上更要堅持陪伴孩子。這個時期重點是塑造孩子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正確選擇文胸、正確看待自慰問題,懂得安全套有什麼用等等。

前不久,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單親家庭李尖尖的爸爸就學得很快。在遇到女兒第一次來月經,最開始也很尷尬,但是他願意學,很快就找隔壁女鄰居請教這個事,應該注意的事項,如何告訴孩子。

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在家庭性教育中,家長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常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問題,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也不能做。這樣的性教育常常是不得要領,效果很不好。

我們一定要改變這種視角,從孩子的視角去看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1、孩子的交流從問句開始。當孩子有一些異常行為的時候,我們不要主觀地判斷孩子的原因,而是問問孩子真實的想法。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一看到孩子偷看色情網站就覺得孩子變壞了,不要把孩子出現的性有關的行為和道德品質捆綁在一起了。

3、不要只會培養聽話順眾的孩子。要教會女兒學會自主,不願意的時候要學會說不。

4、多和孩子交流。每天和孩子聊聊當天的經歷,或者針對某條新聞,聽聽孩子的想法。

總之,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從孩子的角度去溝通,去引導,才會有效。

最後:建立和詣的親子氛圍

1、給予孩子足夠高質量的愛。經常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感受到父母的無條件的愛。這才能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氛圍,孩子遇到危險時才願意向家長求助。

2、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孩子遇到困惑的時候,能及時提供幫助。這個時候一定要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擔心和困惑,及時解答孩子的問題,把影響降到最低。

3、和孩子談性的方法。談性很敏感,很難。家長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和環境,給孩子傳遞的一定是事實信息,最好用簡短、科學及易懂的詞語。同時明確和孩子的界限,比如幾歲分房睡。最後做好孩子的榜樣。

結語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13歲的房思琪五年間被老師不斷性侵,最後導致發瘋,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書裡有這樣一段描述:

思琪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在性教育這一課中,希望這代父母不要再缺席了,不要再有悲劇發生。

沒有性教育,孩子會長大,但有了性教育,孩子會更健康、更美好地成長。

最後推薦一些近期學習性教育的相關資源,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補課:

兒童的繪本:《小威向前衝》《我的弟弟出生了》《我寶貴的身體》《我是女孩,我弟弟是男孩》《乳房的故事》《不要隨便摸我》《小雞雞的故事》青春期家長可以看的書籍或電視:《善解童貞》《和孩子談談性》《尿布和約會》《17.3 關於性》電視《性愛自修室》電視《性教育》電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我是@如穎隨行育兒經,專注家庭教育,每年閱讀書100+,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你推薦育兒書籍及乾貨,歡迎關注我,和孩子一起成長 】

相關焦點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我們的父母可謂都是談」性「色變,對孩子提的性問題一般會含糊其詞的敷衍過去。到70-80後的我們成為家長後,開始略有重視,但大部分還僅限於孩子幼年時的性教育。我家也是,女兒小時候藉助一些優秀的繪本,比如《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
  • 女兒20歲,第一次與男朋友發生關係,作為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每一個生女兒的父母也許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在女孩成長的過程中總要面對一些看似不那麼容易溝通的問題,無論是初潮、初戀還是初夜,似乎在我國傳統中庸之道的文化底蘊下,很多人都選擇避之不談。但作為一個成熟的家長,你必須面對女兒成長過程裡的每一個階段,而這其中,女兒的第一次尤其重要。
  • 青春期女兒被男生索要「第一次」,親媽並未「義正言辭」的說女兒
    家有女兒的父母,值得好好看一看今天的文章。順從男朋友,還是順從內心?女孩咲(xiào)良是一個17歲的高中生,有一個談了快一個月的男朋友。他們約會的時候,男生提出讓咲良後天去他家。被釘在「孩子」的角色中,不被允許長大,不被允許接觸到性、彰顯出性感,這才導致了咲良對於性的無知,同時又急於用性來證明自己「不是孩子了」。事實上「性」作為人類的本能,和「餓」「困」是一樣會貫穿人的一生的。
  • 青春期的孩子,不願與父母溝通,該怎麼辦?
    青春期是孩子性格逐漸形成的階段,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身體迅速發育,但心理還不很成熟,情緒上敏感、不穩定,很多成長的問題由此而生。 在孩子這個時期,對於父母來說,普遍存在著一種困惑,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
  • 初中生心理//建議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採用權威型的教養方式
    獨立性以及自我意識感增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可,既想獨立自主但是在情感上仍然依賴於成年人和集體。若無法協調自我需求和實際生活學習,部分孩子可能會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嚴重會出現暴力等行為問題。前段時間新聞報導學生遭遇家長扇耳光後跳樓身亡給了許多教育人一個警鐘,那麼如何根據孩子的認知心理特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應對心理問題?
  • 老對青春期孩子發火,沒耐心?是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孩子到了青春期真的和之前不一樣,但是他們並非針對父母。父母的一些想法反而會讓自己老是對孩子發火,憤怒!父母的反應恰恰說明我們不了解孩子的青春期。曾經最後做決定的總是父母,但現在青春期的孩子想要在影響他的生活的決策中擁有平等的發言權。他們會通過批評和爭吵,沉默和保密來表達他們想要的獨立。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調整自己適應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新角色,這可能需要一個動蕩期。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和青春期孩子衝突會在上初中時達到頂峰,然後逐漸減少。
  • 女兒第一次帶男朋友見父母,吃完飯,父母偷偷說:趁早分手吧
    都說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是不完美的。父母閱歷廣、識人多,在婚姻問題上,父母的意見可以給孩子提供參考。年輕人陷入戀愛的迷霧中,很難看清楚對方的真面目。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多聽聽父母、長輩的想法是好事兒。
  • 一定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
    其實,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有方法可依的哦~——鹿媽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不管方法是軟是硬,反正孩子們總會很容易就能消停下來——至於是否很快又反覆,另當別論。但是,當孩子們逐漸邁向青春期的門檻,一切似乎都變得不一樣了。
  • 從小和孩子談身體自主權與安全性行為
    又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呢?我們可以從孩子的發展來看:現在的孩子,男生大概在小學五、六年級就開始夢遺,女孩便來了初經,這表示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無論是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明顯的變化;除了強烈意識到自己的性別,也會對異性充滿好奇,青春期的孩子也開始思考我是誰!
  • 兒子宿舍現安全套 青春期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用性用品?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兒子宿舍現安全套 青春期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用性用品? 為人父母,假若你有一天發現自己孩子有安全套,你是怎樣感受? 是驚訝?憤怒?還是驚喜.....最近,杭州一位爸爸在19樓論壇發帖求助,發現自己兒子柜子裡有一盒開了封的成人用品.這位爸爸與妻子離異,兒子與媽媽生活,   原標題:兒子宿舍現安全套 青春期孩子到底應不應該用性用品?     為人父母,假若你有一天發現自己孩子有安全套,你是怎樣感受?
  • 想要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看看心理學專家如何支招
    林琳的兒子小敏,今年十二歲,正是面臨小升初的關鍵時候,偏偏孩子不急,父母急。從表面上看,他們家每天是為了小敏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而爭執。實際上,真正讓林琳夫婦抓狂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兒子進行友好地溝通。辯論很快成為爭吵。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奇點大學—家長錦囊|孩子青春期不願和父母溝通,如何打開心扉?
    我發覺我越來越不了解他了,就好比養了個陌生人一樣,還是挺心寒的,請問怎樣才能讓孩子像小的時候一樣願意和我溝通呢?1.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其實與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是雙向流動性的,如果沒有保持好良好的能量流動,溝通必然會越發不順。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大人問一句「今天過得怎麼樣?」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還行、挺好的」,就再也沒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挺聽話的,但其實他內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長說。作為家長,我們究竟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 初一女生深夜發出「嗯嗯聲」,爸爸暴跳如雷,媽媽做法挽救女兒
    以前總覺得孩子還小,如今孩子接觸「性文化」多了,性早熟的孩子也多。可是很多父母仍然停留在以往的觀念中,對孩子「談性色變」,不是閉口不談,就是躲閃迴避,有的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傾向還會粗暴相對。這樣的做法非但不能讓孩子獲得正確的性知識,還容易因此和父母發生矛盾,產生親子隔閡。
  • 兒子步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做父母的要重視
    性心理的變化在青春期初期,男孩對男女之間的界限特別敏感,會主動疏遠自己的女性朋友們,隨著性發育慢慢成熟,男孩會逐漸有自己喜歡的女孩,對男女差異逐漸感到好奇。甚至在雄激素分泌的作用下,她們會想與自己的女孩深入交流、進一步親近甚至發生性接觸。就像男孩會產生遺精那樣,這個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這個時候父母要學會積極引導,不要讓孩子產生恐慌和疑慮,要讓孩子健康的度過青春期,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
  • 馬伊琍12歲女兒大長腿逆天,青春期少女如何長高
    近日,馬伊琍發文為母校慶生,並曬出了12歲女兒愛馬去年在上戲草坪上拍的照片,女兒的一雙大長腿逆天搶鏡,引起眾多關注。慄子媽說:「孩子發育都是先長腿後長上半身,這是個基本規律,人盡皆知。」菁菁媽說:「孩子到青春期一般都是先長手腳,然後才是身體軀幹,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看著手腳都長。」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個高又好看。那么女孩的長高規律是什麼呢?女孩第一個快速增長時期是出生後的第一年。
  • 14歲女兒半夜房間發出「嗯嗯」聲,寶媽留下一封信,挽救孩子一生
    文/全能辣媽plus 原創導語有很多家長總是「談性色變」,更別說給孩子普及什麼性教育了,在他們眼中,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那麼便沒有什麼其他事情可以操心的,但是由於孩子們對「關於性的一切」,都還是懵懂無知,所以面對自己的生理反應和心理變化,總歸是有一些不知所措,甚至會做出錯誤的事情,做出極端的舉動。而這時候,父母的做法就至關重要了,一定要正確地加以引導,否則,真的是後悔莫及。而這件事情同時也能給我們一個警示,在適當的年紀,一定要給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男方父母沒有給紅包,是不是應該分手?
    我男朋友廣州雲浮農村,從市區到家坐了兩個小時的車,我是河南第一次去他家,他媽炒了個雞,跟青菜。兩個菜,他們講話我也聽不懂,聲音很大像是吵架一樣,他爸媽還想讓我跟他一起工作,我在銀行工作一個月一萬左右,而那個工廠工資四五千。從他家出來的時候他爸沒起身,她媽送都沒送,別說紅包了。
  • 第一次談戀愛,該怎樣和男朋友相處?
    前天收到一個女孩的諮詢:我是大二的學生,我跟男朋友認識了兩個月,前天剛確認了關係。這是我第一次談戀愛,我又一直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所以有點不知道,該怎麼和男朋友好好相處了,老師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其實,戀愛和遊泳一樣,都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大部分人都不是生下來就很會談戀愛的天賦型選手,所以第一次談戀愛,很容易會因為一些小問題,傷害到兩個人的感情。想要感情長久穩定地發展下去,一定要注意這幾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