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有什麼特點?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呢?

2020-12-14 上海黃裕菊

青春期孩子一些特點

關於青春期的界定以及劃分,總體來講也就是從小學五六年級一直到高中這個階段,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是一個孩子的青春期階段。

因為青春期最明顯的,對父母產生挑戰的時期,是初中階段,高中它相對就平穩一點了。所以初中階段可以被稱為是人生的暴風驟雨的階段,也是人的第二次心理斷乳的時間段。初中階段是人的一生中內心最混亂的一個階段,也是最衝動的一個階段,特別的不講道理。

我們家長經常說太難搞了,非常的死火,其實不僅家長內心是覺得有些衝擊很難受,事實上當事人就是孩子本人,他這個階段他的內心裏面他也是很紊亂,他的心情很容易煩躁,非常容易發火,也特別容易和人產生對立。

所以青春期階段的家庭很多是很具有衝突性。這個時候家長說覺得我屢屢被挑戰,這孩子以前小學階段還挺聽話挺順的,停順從的,怎麼突然一下子就覺得不聽話了,突然他的嗓門也高了,甚至變的態度很挑釁,甚至是蔑視,然後跟父母對著幹了。 所以很多爸爸媽媽在這樣一個階段裡,一下子他自己心裡是很難去調整過來的。家裡就會出現很多的鬥爭。孩子在心裏面他想證明自己長大,想要去超越父母,打敗父母,父母覺得我的維護權威,而且我也不知道你這樣發展會不會出格,有安全的隱患呢?所以要拼命的hold住孩子,打壓孩子。

青春期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矛盾:生理的一種快速的成長和心理成長沒有跟上的一種滯後性之間的矛盾。

這個階段孩子就是快速的在長大,整個的身形在長高長壯,第二性徵出現,這種本身他生理上的變化,其實孩子他自己也沒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他也會有一些的惶恐不安,然後再加上本身它體內的激素也出現了一個迅猛的增長,所以很多時候家長說你怎麼情緒不受控,完全不可理喻,確實是這樣子的。

因為他的大腦皮層這個部分還沒有到25歲已經穩定成型,沒有發展出很理性的部分,體內激素又迅猛的在增長,所以他的情緒他自己確實是在一個失衡的狀態,很難自我很好地去掌控。如果不經過特別的一種學習和訓練的話,孩子這個情緒就是像脫韁的野馬一樣。

青春期孩子遇到的第二個矛盾:孩子在心理上就會非常渴望得到一種認可,得到一種公正的對待,能力又不夠。

這三個矛盾已經帶來孩子內心很深的一種震蕩,他內心裡是經常在拉鋸的。當一個人的內心不平穩,有很多的衝突的時候,外在的行為以及情緒的表現容易情緒忽高忽低,容易哭泣或者容易發怒,然後也容易衝動,而且這個時候還覺得我跟成人對立,我還挺牛的。就是這樣一年一個年齡階段,有些規律性的表現是這樣子的。

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麼?

這個階段裡的孩子他已經開始有自主意識了,他就開始要進入到說我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在這個群體裡面,我在班級裡面,我受不受歡迎?別人喜不喜歡我?我有沒有一些的個性特點,我有沒有一些與眾不同的部分,因為他是這個年齡段他特有的一種心理追求,所以在他這個階段,孩子他本身面臨的除了我說的那幾個心理衝突之外,在青春期階段他是要完成他自己的,叫做確認自我形象。

這種自我形象關鍵是內心裡他對自己的一種界定。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他更追求我要有獨特,要有個性,我這個人生命是為何而來的?我究竟夠不夠好呢?我受不受歡迎?我值不值得被人尊重,被人愛等等。

在青春期這樣一個年齡階段,家長的陪伴策略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階段我們父母不需要去否定孩子,因為他在用一種自己的方式在探索這個世界,可能確實有失分寸的時候。但如果我們父母太多的否定說你這樣不好這樣不對,那麼他在意識上表面上他是非常的抗拒你的。但是在潛意識裡面就是每一個孩子是非常忠誠於自己的父母的,他又在潛意識裡又認同你的說法。 也就是說我們父母如果否定的太多,令到孩子在信念層面對自己的認知就成為一個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這樣子的話他信念太深的話,其實非常影響他長大之後的他的自我確認感:也就是他的內心裡對自己一份深深的相信。

還有的孩子因為跟父母斷掉了這種溝通的頻道,因為他說什麼可能父母都覺得你這樣太幼稚了,這樣子很危險等等。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已經關閉了跟父母的講話的一個通道,就不講了。

因為我們曾經也問過找我們諮詢的個案的孩子,就問他什麼時間段你已經不太跟你父母講心裡話了,他說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已經是這樣子了,所以那個孩子他本來成績很好的,後來進入初中之後,他曾經有一個很大的滑坡,父母其實也很著急了。

後來孩子跟我們建立了信任之後,他才講真話,他說是因為進入到初中之後,陰錯陽差,他一開始就接觸了一些孩子們,他的同學是不太愛學習的,那麼他又是一個在情感上不太有安全感的小孩,然後本身加上青春期特別在乎同伴認同,就是同伴的影響比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在青春期這個階段要大很多。

所以這個孩子,他心裡又覺得我不應該這樣玩,不應該再放縱自己,但是他又沒有辦法,內心還不太有力量,這樣他就被卷進去了。就在這樣一個圈子裡泡了一年多之後,就成績就節節下滑。

所以在這個階段也給我們父母一個提醒:多聆聽孩子內心的一些真實想法,我們真的不需要急於去否定它,不要急於否定它,反而問問你怎麼看?你怎麼想?你覺得怎麼處理會更好呢?多一些這樣的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少給一些直接的盼判斷、批評,我們的建議都是可以放到最後。

孩子表達完了他的主意之後,就算是不完美也沒有關係,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你的一個想法,非常好。我聽到了你的心聲,你這個想法裡面你就把他的閃光點說一說,考慮到了情感的要素。作為爸爸媽媽,我還有一些別的角度,我也說說我的一些想法供你參考。就像我們當時個案,我們後來就講是他那個孩子承認他離開他原來那個圈子,他心裡很痛的,他覺得他好像背叛了他原來友誼,這是孩子自己的認知。

我們首先肯定了孩子,不否定孩子這種難過,承認分別以前那段情誼是讓人難受的,但同時也讓他看到,他的這種離別對他的將來是對他的夢想是有好處的。

家長能夠非常有覺知有意識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然後慢慢學習,去更深的聆聽到孩子內心的這種呼求,在尋找到彼此之間能夠更好的溝通的這樣的一個橋梁,令到彼此的關係更為有效與和諧。

本篇內容引自-遊導《20190626解密青春期》

相關焦點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
    本報訊(記者 陳璐)如何看待孩子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心理危機時該如何應對;父母需要具備哪些心理常識?……昨日,中華街道關工委、文安社區關工委邀請中國父母成長研究院院長、家庭教育認識論創始人範津以「青春期的危機幹預」為主題,開展家庭教育專題講座。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青春期是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半幼稚半成熟,半兒童半成人的特點。生理和心理成長不匹配。」對於孩子青春期,王玉新認為家長要有清晰、明確和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他認為,青春期是一個人的成長期,關鍵期、特殊期。青春期是加速器,是分水嶺,是裡程碑。「青春期的孩子有的健康勃發,綻放生命的活力,成長成熟;有的則有網癮、早戀、厭學、出走、煩惱、自閉……青春的花朵,有的結出碩大的果實,有的卻凋謝了。」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最恐懼什麼,作為家長,我們真的全然了解嗎?
    最近寫了幾篇關於青春期話題的文章,很多家長朋友表示有共鳴,相似的媽媽們在評論區大吐苦水,也有「熬出頭」的家長們分享寶貴經驗,彼此勉勵,相互取暖。青春期的孩子究竟有多「可怕」?沒有經歷過,就沒有發言權。著名當代作家麥家這樣形容自己青春期的兒子:「陪伴他,說得難聽一點,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有位網友說:「如果對面的真是只老虎,你大可以避而遠之,或者乾脆將其打死,但青春期的孩子,自己生的,無可遁逃!感覺生了個仇人。」
  • 積極人生大學郭宇宸:青春期教育無效,多少家長錯在了第一步!
    多少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第一步就錯了!孩子到了青春期後他的獨立性大大的增加,他們渴望成人的角色,他們要獨立、要尊重、要空間、要開設自己的小天地,他們不想再依賴父母,常常把自己關在屋裡,他會有一個所謂的心理閉鎖的現象,他開始不願意和家長有過多的交流。
  • 青春期的女兒被男朋友索要「第一次」,父母該如何和孩子談「性」
    3、你認為性教育應該從什麼時間開始?「從孩子出生」還是「孩子青春期」?4、如果電視劇裡的男女主角正在接吻,你會就親吻這事「與孩子聊聊」還是「馬上換個頻道」?......所以導致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以為接吻就會懷孕,不知道如何正確避孕,如何避免性侵害。二、性教育包括哪些?有什麼作用?聊到性,很多家長會認為就是愛、生殖、性行為和蒼老師。每個人對性的理解有不同,如果家長都不了解性教育包含的正確內容,又如何能正確引導孩子呢?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
    這種現象其實基於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願望,但是如何陪伴孩子學習成為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正文:「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思考三個問題:(見下圖)第一個問題:家長為什麼要陪伴孩子?
  • 青春期叛逆,家長崩潰……超實用親子溝通法來了!
    一提到「青春期」三個字,很多人自然就會和「叛逆」「不好管」「情緒波動」等詞語關聯起來。青春期作為人生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的確有特殊性。但青春期一定會如此艱難嗎?如何讓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今天我們與您分享兩位專家的實用建議。
  • 麥家:兒子青春期三年緊關房門,拒絕交流,就像陪伴一頭老虎
    原本快樂積極的孩子突然變得憂鬱低沉,原本平和寬容的孩子突然變得暴躁易怒,原本恨不得整天粘在媽媽身上的孩子突然很抗拒跟你溝通……就像麥家所說:「陪伴他(青春期的兒子),說難聽一點,就像陪伴一頭老虎一樣,你得小心翼翼。」
  • 初三學生被家長扇耳光後從五樓跳下:如何與青春期孩子相處?
    青春期是個比較特殊的年齡段,家長、老師,和孩子自己,都要學習了解這個階段有哪些特點,學會正確的相處方式。 是什麼導致初中生的心理如此「脆弱」? 家長要放低自己一些,和孩子更加平等相處。你可以明確告訴他,你的底線要求是什麼,他在怎樣的範圍內可以自己有權決定。在此範圍內,你尊重他的決定。用行動表示:你理解他、信任他,願意去了解他的感受。
  • 青春期12~18歲孩子心理發展特點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的生理特徵會發生一些變化,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出現一些第二性徵,他們逐漸在身體上開始向成人去過渡,逐漸發育成熟。所以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我們父母應該隨時接納孩子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的孩子會緊張、焦慮、自卑,有的孩子會叛逆、抵抗也會迴避,其實這些也都是成長過程當中非常正常的現象。聽到這兒你可能會有一些擔憂,到了這個時候,我到底應該怎麼樣去跟孩子去相處?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父母如何引導一個青春期孩子積極向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青春期孩子無障礙溝通,我想,真的是挺難的。青春期的孩子,朝氣蓬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我們看著很多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就會說,那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這非常有可能。
  •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假期生活?疫情期間戶外運動減少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時間呢?控制孩子用手機的度需籤訂用手機協議家長要堅持既定原則親子互動如何陪孩子度過青春期?掌控孩子青春期行為跟隨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青春期兒童,實際上很多家長都覺得蠻頭疼,就是兒童好像開始長大,開始不聽話、反叛。實際上在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個時候兒童開始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想法,是一個成長的標誌,證明兒童已經長大,開始慢慢向成人過渡。所以其實這是一個好事,問題是這個過渡跟家長對他的期望有差別。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最近經常上熱搜了一個話題,就是家長該不該陪孩子寫作業?我在抖音上也刷到很多這類的視頻。其中有一個視頻是這樣的,一個媽媽正在陪孩子寫作業,孩子應該是一,二年級,因為在寫漢語拼音的時候呢,孩子不會分開寫,而是寫成一長串像寫英文一樣。
  • 女孩的青春期心理特徵
    1青春期的女孩心理特點:憂鬱自卑傾向走進青春期,也就漸漸走進了社會成長期,周圍的人、事、環境、氛圍都會影響和決定著1個女孩子的成長與成熟。這時的少女,不再是天真爛漫的小女孩, 無憂無慮的自然成長期已經漸漸過去。
  • 家有正處於懂得性生活的孩子,家長不能太較真,應該這樣做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應該是很多家長很苦惱的問題。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已經有很多家長為此摳破了腦袋。那麼,家長在遇到自己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該如何做呢?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強,更不願意接受家長想要「控制」自己的心。家長應該多理解孩子,讓孩子在平時的閒暇時間裡,多多放鬆自己。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就要對孩子嚴加管教,其實,恰恰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應該放鬆對孩子的管教。
  • 以電影《狗十三》為例,探究青春期小孩階段特點及對應的教育方式
    家長覺得"迷茫",是因為不理解孩子,即便身處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孩子又有不同的特點,家長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三、青春期孩子的階段特點,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比如我們完全可以用平和的語氣,詢問孩子需要什麼、想要怎麼樣,讓孩子練習將情緒語言化,並且傾聽孩子的想法。2、青春期中期(13-15歲)這時候是孩子初中到高中的轉變期,也是叛逆最強烈的時候。
  • 男娃家長必看:男孩青春期前—青春期身高突增高峰期,不能錯過!
    男娃在青春前—青春期,身高增長最為顯著,而男娃進入青春期的特徵並不明顯。需要爸爸媽媽格外的關注和重視,千萬不能耽擱,以免就錯過了孩子的身高突增高峰期。男娃的青春期會有什麼變化呢?青春期是從少年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此時體內發生一系列形態、功能代謝以及心理、智力、行為的顯著變化,最明顯的是性發育的成熟和身高的快速增長。男娃青春期開始有什麼標誌呢?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80%的家長都選擇了變聲、長鬍鬚、喉結或者初次遺精等。
  • 【家長薦讀】孩子青春期叛逆怎麼辦?這20條建議送給家長!
    一般來說,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展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厭學,輟學,早戀,離家出走,親情淡漠等等。很多父母會直接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只找孩子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這麼叛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