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是一副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展露無疑。一入「圍城」盛情負,人人皆如此,我們不是身處圍城,便是在走入圍城的路上。
《圍城》是錢鍾書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於1947年首次出版,被譽為「新儒林外史」。本書中錢老以高超的語言藝術對生活的深刻觀察稱著。作者用繁茂,幽默詼諧的比喻和反諷,藉以尖酸刻薄的語言文筆和機智的文字,像我們展示了以主人公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婚戀,教育,生活,事業等方面種種「圍城」中的困境。藉以深刻剖析人性中的欺詐,虛偽和懦弱展示了抗戰初期典型的中國舊式知識分子形象。
這本書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它文筆的犀利,更在於它像一面鏡子,它包羅萬象,映出世間炎涼。方鴻漸的不學無術,才高氣傲;董斜川的附庸風雅,裝腔作勢;曹元朗的庸俗無趣;朱慎明的欺世盜名;孫嘉柔的胸府心計;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高松年的老謀深算;蘇文執的一片深情卻不得……在《圍城》中展現的淋漓盡致,而在現實生活中又無不真實深刻。
文中主人公方鴻漸,他酸氣沖天,有幾分才氣,卻底蘊不足,讓他的一生都在進城出城。他想從老式封建家庭的圍牆中掙脫,卻又離不開父母家人的經濟支持;他渴求踏入工作的圍城,進去三閭大學,到哪裡充斥著狡詐與虛偽,有使他逃離;他渴望踏入婚姻,卻誤入孫小姐的「千方百計」,使他看到了她的挑剔,心機,虛偽與勢力…最終使他厭煩了這段婚姻。他總想抽離,卻總是無法抽身,因為人生自始至終就是一座圍城,誰都逃不出無盡的壓力與束縛,永遠要在這無形的圍牆中過完這一生。
在《圍城》中,城外的人擁有嚮往,城裡的人擁有回憶。城外的人只看到了光鮮亮麗的一面,所以蠢蠢欲動;城裡的人體驗到了人生的滋味,所以後悔不迭,懷念城外的生活……
「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便成就了錢老的「圍城」一書。
▲
愛熄滅了燈,心圍一座城
▲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帶了面具的必然
▲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佔領他的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之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
▲
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
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
泛黃的照片失了真,承諾像刀傷了人
▲
婚姻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
▲
你嘴湊上來,我對你嘴說,這話就一直鑽到你心裡,省得走遠路,拐了彎從耳朵裡進去
▲
旅行是一場豔遇,最後我們遇見了自己。
▲
我們彼此來往也如此、相知不深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