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外」小熊電器踏準「一人食」節拍,蘇泊爾又敗一局?

2021-01-09 香港財華社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

蘇保爾(002032-CN)的一絕是就做電視廣告。

相信很多人都被蘇泊爾各式各樣的廚具廣告「洗腦過」。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劉儀偉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反而給蘇泊爾品牌增添了幾分時髦和洋氣。

就這麼一位廚房小家電領域的「常勝將軍」,沒有被其它行業龍頭愛仕達、九陽打敗,卻在2020年意外敗給一個名不轉經傳的行業「後生」。

小熊電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和同拼多多(PDD)一樣,採用的是下沉市場「包圍」城市的發展策略。

不同的是,拼多多在藉助資本力量崛起,而小熊電器則是實打實得經歷14年積累、沉澱,才有朝一日山雞變鳳凰,從城鄉結合部黑漆漆的五金店登上大雅之堂。

這個「五環外」的品牌近年表現卻越來越有力量。

蘇泊爾營收、淨利潤均出現大幅下滑

作為炊具和廚房小家電龍頭,蘇泊爾2020年上半年業績令人汗顏。

公司於7月22日晚間披露上半年業績快報,2020年前6個月營收為81.87億元,同比下降16.76%;實現歸母淨利潤6.66億元,同比下降20.48%。

對於關鍵業績指標下降,蘇泊爾在公告中解釋,營業總收入較同期下降16.76%,主要是由於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下降。

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穩定,公司已陸續有序復工、復產,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84%(若包括銷售抵減,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59%)。

淨利潤下跌則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加大線上營銷力度,使毛利率同口徑下降1.65%(若包括銷售抵減,毛利率同比下降5.66%)。

蘇泊爾創辦於1994年,總部設在中國杭州,共擁有5大研發製造基地,分布在玉環、武漢、杭州、紹興和越南胡志明。

早在2001年,蘇泊爾壓力鍋市佔率就高達53.11%,位居行業第一,並連續多年蟬聯國內市場第一名。此外,電飯煲、電磁爐國內銷量排名也都名列前茅。

從業績結構看,小家電已經佔據蘇泊爾營收大頭。

2019年,公司炊具收入61.39億元,佔總營收30.92%。根據2019年GFK監測的中國30個重點城市市場數據顯示,蘇泊爾炊具業務市場份額穩居市場第一。

電器收入135.24億元,佔總營收68.12%。據2019年中怡康監測的中國線下小家電市場數據顯示,蘇泊爾小家電業務9大品類合計市場份額居市場第二。

除蘇泊爾品牌外,公司還引入控股股東、法國SEB集團旗下LAGOSTINA、KRUPS、WMF等高端品牌,並通過SEB集團將產品銷往歐美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SEB集團持有蘇泊爾81.19%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及實控人。此外,很多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也都是公司大股東。

比蘇泊爾早幾天,小家電後起之秀小熊電器也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同是經歷了疫情洗禮,但小熊家電業績增長比蘇泊爾好很多。

廚電龍頭不敵「五環外」小熊電器?

7月14日,小熊電器(002959-CN)發布半年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在2.30億元-2.6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80%-110%。

不同於蘇泊爾,小熊電器之所以業績大增,主要是因為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45%,且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上升。

而另一方面,小熊電器銷售費率同比有所下降,這個與蘇泊爾加大線上營銷力度,並致使毛利率下降形成鮮明對比。

與蘇泊爾相比,小熊電器既年輕又沒體量。

小熊電器成立時間也較早,公司於2006年成立,而且擁有電飯盒、絞肉機、養生壺、加溼器、煮蛋器、豆芽機等更多品類的小家電。

雖然大都小食量、非必需用品,但公司卻勝在價格低廉,切中那些在城市漂泊的打工族以及廣袤的下沉市場「要害」,便宜且產品齊全,一旦換房租扔了也不可惜。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小熊電器也是同拼多多(PDD)一樣,採用的是下沉市場「包圍」城市的發展策略。

不同的是,拼多多在藉助資本力量崛起,而小熊電器則是實打實得經歷14年積累、沉澱,才有朝一日山雞變鳳凰,從城鄉結合部黑漆漆的五金店登上大雅之堂。

這個「五環外」的品牌近年表現卻越來越有分量。

公司營收從2016年的10.54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26.8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6.62% 。

這麼奇蹟的銷售增長,源於是近年小熊電器精準踏對電商發展紅利,公司超過90%的銷售額貢獻來自線上。

而Wind顯示,蘇泊爾2019年線上銷售額約為37.37億元,僅佔當年營收的75%。

當然,像小熊這樣線上銷量佔有優勢並不能說明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只能說其相應的渠道費用會有所下降。同理,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相對保有優勢。

但兩廂對比有沒有發現,為何小熊網上銷售佔比較高?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差別?

「一人食」興起,空巢青年撐起小熊電器一片天

如果要回答前段問題,那我們勢必要探究到小熊電器深受歡迎背後的社會現象。

首先看誰最愛網上購物?答案肯定是年輕人。這個群體就跟小熊電器的產品定位、客戶群掛上鉤了。

在國內小家電市場紅海競爭中,小熊打的就是差異化道路。不與美的、蘇泊爾等巨頭正面硬剛,而是選擇低端市場,以低價產品、差異化產品進行滲透。

例如,幾十塊錢的加溼器、絞肉機、酸奶機、蒸蛋器等價格親民、巨頭又不屑於做的小家電,成為小熊電器的發力點。

雖然這些產品散而亂,利潤不大,且大部分產品分量都很小,不能滿足一大家子使用,但卻能滿足年輕人和年輕家庭的需求。

尤其是在這個單身經濟崛起,單身群體日益壯大的社會,不僅有在城市奔波的打工族,還有農民工、小鎮青年等,這是一個「一人食」的龐大市場。

百度好看視頻網站眾多VLOG主中,在上海打工的白領小湯,在北京漂泊的妹子小珍,以及鄭州打工的依依,每天都在更新著自己一人做飯、吃飯場景。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人。

單身人群日益增多,他們的衣食住行也讓各行各業產生變化,小熊正是把握住了了這個機遇,才在小家電的紅海殺出一條血路。

作者:李瑩

相關焦點

  • 蘇泊爾、小熊電器、新寶股份的碾壓與被碾壓
    值得強調的是,2020年一季度,蘇泊爾營收、淨利潤縮水更猛,同比分別下滑34.57%和40.44%。相比之下,二季度其淨利已有所上升,達到3.59億元。這說明,巨頭蘇泊爾正在復甦恢復中。不過,依然凸顯其不少問題,一個靈魂拷問:為何小熊電器、新寶股份規模不及蘇泊爾,但業績穩健性、成長性更強呢?想來,這或也是市場情緒觀望的邏輯所在。
  • 蘇泊爾、九陽股份、新寶股份、小熊電器對比分析
    相比較而言,以酸奶機起家的小熊電器成立時間較晚,於2006年成立,這個時間點正好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起步階段。從不同視角看,蘇泊爾、九陽、新寶是一個年代的企業;九陽、小熊是「純正」的廚房小家電企業,蘇泊爾和新寶分別從炊具、代工領域擴張到小家電行業;九陽、新寶、小熊均為中資企業,而蘇泊爾為外資企業;蘇泊爾、九陽有著傳統家電企業紮實的線下渠道布局,而新寶、小熊則主要以線上渠道為主。
  • 「龍頭」蘇泊爾跑不過「黑馬」小熊電器?小家電半年報遭遇「冰火兩...
    業績預告顯示,小熊電器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0億元-2.68億元,同比增長80%-110%。同為小家電企業,蘇泊爾與小熊電器兩家本非同一體量的公司,但一場新冠疫情讓企業陷入「冰火兩重天」。除了業績上的變化,二者市值也是如此。
  • 「萌系教主」小熊電器簡析
    相比於九陽股份、蘇泊爾等競爭對手,小熊電器在初創階段便「劍走偏鋒」,選擇了酸奶機這種廚房小家電市場中的長尾品類。其創始團隊特別擅長在細分場景裡挖掘消費者的需求,並結合品牌調性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以此引爆整個市場。這種「以小見大」的產品理念,已經成為了小熊電器這家企業的「DNA」,它引領著小熊電器在這個年輕化、圈層化、網際網路化的時代裡,不斷孕育出迎合年輕人口味的「萌產品」。
  • 小家電市場火熱,美的、九陽、蘇泊爾、小熊電器誰能稱王?
    [釘科技述評]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上半年家電行業整體走勢不佳,其中大家電除洗衣機外,冰箱、空調、彩電均呈現下滑趨勢。與之相對的是小家電的繼續蓬勃發展,根據奧維雲網(AVC)推總數據,小家電(煲、磁、壓、豆、料、榨、水)2019年H1規模為288.8億元。
  • 小家電半年報遭遇冰火兩重天:蘇泊爾跑不過小熊?
    小家電龍頭蘇泊爾7月22日晚間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1月-6月實現營業收入81.87億元,同比下降16.7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6億元,同比下降20.48%。有著電商基因的小家電品牌小熊電器,上市才一年時間,上半年業績表現則增速超預期。
  • 創意小家電藍海市場再起風雲,小熊電器憑何圈粉年輕群體?
    而小熊電器作為近年來小家電行業中一顆閃耀明星,它把握住了行業機遇,在美的九陽蘇泊爾等傳統巨頭之下突破重圍牢牢佔據有利位置。小熊電器是憑何俘獲年輕群體,並讓更多投資者將它安心放在備選股票池中?
  • 小熊電器專注開拓細分需求,揚帆駛向「一人份」市場藍海
    中國家庭規模日益小型化,家庭的標配不再只是三口之家,而是拆分為獨居子女與一對夫婦的小家庭,所以,相比於滿足多人之家的大家電,「一人份」小家電明顯更得消費者歡心。與此同時,消費需求愈漸細分化,小家電產品品類越來越豐富,以小熊電器為代表的小家電企業看到了「一人份」需求藍海,正揚帆開拓這片新市場。
  • 小熊電器身陷價格鏖戰,產品難言創意,門檻低至塵下
    近日,小熊電器(002959. SZ)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上市。自8月23日首發上市後,收穫4個一字漲停板後開板。小熊電器,究竟是來自何方的「萌熊」呢?單一銷售渠道 落後同業小熊電器成立於2006年,以酸奶機這個細分領域起家。2009年,小熊電器進駐了天貓,抓住了電商平臺流量爆發的紅利,進行差異化競爭。
  • 蘇泊爾、華帝、小熊、九陽,哪家更優質?
    JS環球生活、小熊電器、浙江美大淨利複合增長前三企業:小熊電器、華帝股份、浙江美大扣非淨利複合增長前三企業:華帝股份、小熊電器、浙江美大營業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
  • 財說|打蛋器熱賣,小熊電器一季度業績大增超80%
    廚電板塊中,老闆電器(002508.SZ)一季度淨利潤下滑23.35%,華帝股份(002035.SZ)下滑65.01%。在小家電板塊中,蘇泊爾(002032.SZ)和九陽股份(002242.SZ)與小熊電器的主營產品最為接近。九陽股份暫時未披露一季報,蘇泊爾淨利潤則下降超40%。
  • 小家電市場三足鼎立已現,小熊電器會是那個破局者嗎?
    歷經一年多的IPO之路,歷經競爭對手小狗電器IPO中途離場,因股價波動延後新股申購等一系列波瀾後,小熊電器終於在今日開啟了網上網下打新。儘管憑藉「顏值+品質」的路線迅速走紅,但線上渠道佔比過高、研發支出不足的問題,也如達摩克裡斯之劍一樣,高懸在小熊電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
  • 小熊電器:創意驅動型企業,價值幾何?
    6月23日,小熊電器PE為60.9其PEG=2.18,處於一個高估值、高風險區域。同時參考PB,其PB也處於一個2倍的行情,分析來看公司是一個好公司,但其目前股價偏高。從研發費用率來看:小熊電器其19年研究費用率為2.85%,僅高於蘇泊爾,處於較低水平,但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研發能力有望不斷提升。3.2 線上渠道深耕,信息化優勢有利於快速搶佔市場。小熊電器2006年開始入住電商,之前也提到過其以線上渠道為主。
  • 小熊電器衝刺IPO 依賴營銷、研發薄弱如何破?
    但小家電市場魚龍混雜,小熊電器無論是在技術積累、營收規模還是企業經營上,比起頭部品牌均有很大不足。「資歷尚淺」的小熊電器,真的已經準備好上市了嗎?重視線上,難以轉型小熊電器成立於2006年,這恰逢國內網際網路電商時代興起。得益於電商風口,小熊電器快速布局線上市場,期間建立於以酸奶機、加溼器、煮蛋器等為核心品類的小家電產品線。
  • 小熊電器IPO 京東貢獻約1/4營收
    存貨周轉率低於多家同行業公司;第二大客戶曾因不正當價格行為被處罰靠酸奶機起家的小熊電器正在衝刺IPO。2018年5月25日,小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在證監會官網上被掛出。從招股書看,小熊電器客戶集中度較高,近三年,前五名客戶銷售總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依次為56.97%、56.74%、53.45%。
  • 牛股基本面復盤1:小家電龍頭——小熊電器
    小熊電器今年二月份的股價是40元,7月份的股價是165元,妥妥的四倍牛股。今天我們復盤小熊電器,目的就是看看小熊電器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什麼?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它的估值區間在哪裡?萬一未來出現低估的情況,我們還可以打一場知己知彼的戰役!
  • 小熊電器借智能製造彌補短板,但發展軟肋並未破解
    日前,小熊電器創意小家電生產建設項目一期啟用暨二期奠基儀式在生產基地舉行,這是小熊電器上市以來第一個正式啟用的生產建設基地,全部達產後可新增家電年產能2300多萬臺、年產值20億元。這意味著小熊電器在創意小家電領域研發及智能製造上的再次升級。
  • 九陽、蘇泊爾、小熊,線上排序靠前的便攜榨汁機哪個「好喝」?
    在出門在外的時候喝到一口相對安心的好果汁,成為了一種需求。隨身榨汁機應運而生。這一品類,目前電商熱門品牌為九陽、蘇泊爾、小熊。產品方面,主要分為兩個細分大類,一種是插電式便攜榨汁機,一種是充電電池型便攜榨汁機。
  • 小熊電器要做創意小家電「種草人」——專訪小熊電器創始人、董事...
    2006年,小熊電器成立於被稱為「中國家電之都」的佛山順德。至今,小熊電器已步入第十三個年頭,從最初的酸奶機製造商,到如今銷售額突破20億元,它成功在紅海市場拼出了一席之地。2019年8月,小熊電器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市值目前逾90億元。作為一個「年輕」的品牌,小熊電器如何實現從無到有,並在一眾企業中脫穎而出?
  • 蒸發72億,1年暴漲5倍的小熊電器「熊」了?
    蒸發72億,1年暴漲5倍的小熊電器「熊」了?」……在小熊電器(002959.SZ)的官網上這樣記載著「小熊」品牌的來源。  然而,高光之後,在短短四個月時間內,小熊電器的股價就從高位大跌40%,市值從最高252.92億縮水至170億左右。  隨著小熊電器股價的持續下跌,市場關於小熊電器是否估值太高、市值存在泡沫,小熊所定位的「創意小家電」本質上是一種偽需求,以及重營銷輕研發、每年100款新品研發的質量不高的討論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