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8萬的29軍,是如何輸給兵力僅6000的日軍的

2020-12-14 上遊新聞

1937年爆發的「七七事變」,既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七七事變」前夕,負責守衛平津地區的是西北軍將領宋哲元和他的29軍,就當時的兵力而言,29軍有4個師,以及大量的保安隊,總人數在8萬左右,而日軍的正規部隊的數量卻不足6000。

眾所周知,七七事變最終的結果是以29軍,或者說是我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時可能許多人心中就有疑問了,29軍與日軍的兵力大約為13:1,為什麼會失敗呢?其實主要原因就一個字:拖。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東三省地區,接著他們又把目光放到了華北地區,不僅故意挑起事端,還經常派人拜訪宋哲元,企圖將其策反。宋哲元自然不願當漢奸,但他也不想和日偽直接撕破臉皮,所以就以給父親修墓為名,跑回了山東老家,將與日軍交涉的事情交給了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的秦德純。

7月7日晚,日軍以士兵在演習中走失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此舉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隨後,日軍炮轟宛平,我方守軍奮起還擊,與日軍展開了拉鋸戰。

雖然當時29軍在人數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但卻並沒有地利上的優勢,主要是因為當時北平同外界唯一的聯絡便是平漢鐵路,一旦這條鐵路被掐斷,北平便會成為一座孤城,因此,死守盧溝橋是29軍唯一的出路。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參謀本部內部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應該藉此將事態擴大,進而全面侵略中國,一部分人則認為不應該將事態擴大,並且短時間內一直沒有得出統一的結論。

有人說,如果這時29軍趁著日軍兵力不足,集中兵力主動出擊,是完全能夠肅清北平城西的日軍主力的,並由此打亂日軍的防禦體系,同時解決「後路」的威脅。

但現實情況卻是,29軍高層出兵的意圖並不強烈,臨時主持大舉的秦德純仍然希望通過和談來「和平」解決衝突,從而錯失了先發制人的大好時機,顯然,這是29軍的失策之舉。然而就在29軍「拖延」的同時,日軍已經做出了增兵的打算,戰場的主動權在悄然間發生了轉變。

11日晚,宋哲元終於從山東回到平津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然而就在這一天,日軍也做出了從朝鮮和偽滿洲國調兵平津的決定,為了爭取增兵的時間,日軍同時還通過不斷施壓和交涉,做出和談的樣子,以此迷惑宋哲元等人。

於此同時,宋哲元與蔣之間也起了不小的爭執,蔣認為宋哲元應該主動出擊,但宋哲元並不同意,仍然寄希望於和談。後來,宋哲元為了不影響和談的進程,還否決了其親信提出的「於15日以七個團左右兵力殲滅豐臺和盧溝橋敵軍」的作戰方案,以及南京方面提出的打掉北平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指揮臺的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29軍的處境越來越不利,但宋哲元卻依然沒有放棄「和談」。7月17日,日軍從國內加派了三個陸軍師團、六個航空隊和若干海軍增援平津。

27日,日軍完成了對北平的合圍,並對29軍下達了「最後通牒」,直到此時,宋哲元才終於清醒了過來,但卻為時晚矣。不久後,日軍以優勢兵力對北平發起了進攻,曾經佔據絕對優勢的29軍慘敗,平津失守,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等先後殉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七七事變:宋哲元29軍人數將近八萬,為何輸給了僅六千兵力的日軍
    宋哲元戎馬一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役無數,然而在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中,宋哲元手中的80000兵力,平津地區日軍正規部隊僅僅6000人,這麼懸殊的比例之下,宋哲元竟然輸了,這是為何?
  • 29軍全盛時兵力10萬人,全面抗戰後,這支部隊去向如何?
    另外實事求是地說,日軍並非軟柿子,在遭到夜襲前,29軍在日軍的立體攻勢下已經損失很大。109旅趙登禹旅長曾說:我全軍共有10個團,現僅與強敵對戰兩日夜,就被敵機敵炮轟炸損失兩個團的精華,照此打下去,只能與敵對戰十日。
  • 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的兵力如何,薛嶽為何出現判斷失誤?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準備太平洋戰爭,東京軍部隊在華各個師團進行了結構性的調整:從甲級師團中紛紛調出一個連隊,充實其他部隊或者新建師團。第11軍主力第3師團,第6師團都陸續受到了這個政策的影響,唯有第13師團影響不大。
  • 麥克阿瑟兵力是日軍兩倍多:傷亡是日軍一半,剩下的全投降了
    麥克阿瑟兵力是日軍兩倍多:傷亡是日軍一半,剩下的全投降了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後,迅速集中兵力進攻東南亞,其中菲律賓戰役是其中舉足輕重的一場戰役,日軍希望通過佔領菲律賓,可以有效控制日本本土和東南亞之間的海上交通線,並可以直接將美軍趕出遠東地區。
  • 29軍集團控制河北省,下轄了4個師,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聊聊西北系軍閥的餘脈29軍集團。截止1936年,29軍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和河北省,下轄了4個師。那麼,29軍集團到底擁有多少兵力?認真的說,29軍集團堪稱兵強馬壯,自身的實力並不算差,算30年代的大軍閥之一。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近代軍閥混戰的起因。因為這段歷史與清朝末期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 二戰日軍旅團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到底有多少兵力,為啥那麼難打?
    軍隊是國家主要的國防力量,當然在主動戰爭狀態下也是主要的進攻力量,而軍隊要如何發揮戰力,以及如何將軍隊的戰力最大化,就需要從軍隊的組成,也就是編制上來入手了。而在抗戰戰場上,師團和旅團是日軍最基本的戰役戰術作戰單位,其中師團又分為甲種、乙種等不同的等級,每個師團的兵力在2萬人到3.2萬人之間,而最具特殊性的,就是旅團這一級別的編制了。在抗戰的戰場上,國內軍隊能夠成建制消滅的日軍部隊,最大也就是旅團這一級別的部隊了,旅團的指揮官一般為少將軍銜,而旅團級的日軍依據兵種和作戰任務的不同,在人員、裝備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 徐州會戰,日軍投入24萬兵力,我軍投入60萬,戰況為何僵持不下?
    一九三八年一月,日本侵略者為擴大其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企圖將南北戰場連接起來,同時,中國軍隊為消滅日軍,進行了積極的防禦作戰,由此拉開了徐州會戰的序幕。這次戰鬥中,日軍投入了近24萬的兵力,中國的參戰人數達到了60萬,雖然中國軍隊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日本軍隊在科技、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方面,在整體實力上,還是比中國軍隊強。
  • 《亮劍》李雲龍兵力超7000人,抗戰時八路軍一個團有多少兵力?
    這些勝利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在華北國民黨軍接連潰敗的大背景下卻是難能可貴的。在國民黨軍南撤的同時,八路軍則挺進日佔區。華北民眾發現八路軍不僅軍紀嚴明,還能打日本人,因此參軍的熱情很高,八路軍的規模迅速擴大。上文中提到的115師獨立團最初只有1700多人,短短幾個月後兵力就達到了7000多人。
  • 夜襲陽明堡,日軍一個聯隊的兵力,為何守不住?八路軍作戰有高招
    1937年10月13日忻口戰役打響,為了保衛太原,國民黨軍在忻口一線集結了重兵防禦,藉助這山西各個地方地勢險要,忻口戰役打成膠著狀態,原本存在勝利的可能,但是由於國民黨軍忽略了東線娘子關的防禦,致使日軍長驅直入,閻錫山為了拱衛太原,下令讓忻口守軍撤離,並直接導致了後來太原保衛戰的實力
  •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五大主力」,每個軍都有多少兵力?
    以往的文章中,「五大主力」裝備和戰績是大家側重談的問題,那麼這幾支部隊的兵力情況如何呢?本文就來一起了解下。第18軍是「五大主力」中資格最老的,其基幹部隊是11師,該師前身為是福建陸軍曹萬順部和陳誠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的2個警衛團。
  • 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6個軍首批入朝,哪個軍兵力最盛?
    1師、第2師、第8師)及工兵2個團(第4團、第6團)高射炮兵1 個團(第1團)首批入朝,總兵力約30萬人,至於哪個軍兵力最盛?志願軍官兵志願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政治委員劉西元),轄第112師、第113師、第114師,兵力4.45萬餘人;志願軍第39軍(軍長吳信泉,政治委員徐斌洲),轄第115師、第116
  • 南昌之戰,薛嶽對戰崗村寧次,兩軍的兵力對比如何?
    佔領南昌對於日軍來說,是武漢會戰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但是因為第106師團戰鬥力不行,被困於萬家嶺之中,最終沒有實現。南昌這個地方,對於日軍的繼續推進,地理位置上來說,非常的重要。佔領南昌,第一可以掐斷浙贛鐵路,切斷中國第三戰區跟大後方的聯繫。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1944年5月,由於抗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 國軍部隊開始對日軍據點發起反攻,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徵軍奉命強渡怒江,協同民國駐印軍夾擊緬北日軍。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
  • 薛嶽三戰長沙而不敗的最關鍵因素,其實是日寇第11軍機動兵力不足
    以第二次長沙會戰爆發之前的日寇第11軍為例,它當時下轄七個作戰師團和三個獨立混成旅團約20多萬人馬,這已經大大超過了日本陸軍一般的「軍」級編制規模。即便如此,第11軍的兵力仍然不敷分配,因為它需要牽制的是中國軍隊第五、第六和第九等三個戰區的近100萬大軍。
  • 二戰時期,日軍投降前還剩多少兵力?其實並不是強弩之末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壯大的同時,邪惡軸心國的有生力量也在持續消耗,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率先投降並對德宣戰,1945年5月,柏林被蘇聯紅軍攻佔,德國隨之也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邪惡軸心國陣營就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放棄掙扎,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二戰就此畫上句號。那有人知道日本在投降前還有多少兵力嗎?數據可能出乎您的預料。
  • 擁有80萬兵力的清朝卻輸給英國,但非洲祖魯人憑什麼能斬殺英軍?
    同為19世紀,當時的清朝作為一個封建國家,兵力可達80萬,卻輸給了「遠道而來」的英國侵略者,這想想都令人唏噓! 同樣是在19世紀,英國入侵非洲一個部落國家,卻連連吃了祖魯人的敗仗,儘管後來祖魯人也被英國殖民,但是他們至少打出了骨氣,給了英國侵略分子不少的打擊,幾次戰爭下來,英國在非洲土地上與土著人幹架死亡人數超過與清朝打仗的人數,這讓人想到了什麼?
  • 一個師兵力不到4000人!抗戰時期,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
    到1945年初,僅國民黨軍陸軍就有38個集團軍、115個軍、近340個師和23個獨立旅的番號。單純以師級兵力而論,駐印軍的新22師等部可達約13000人的編制兵力。國內大多數陸軍師編制約為9000人,但由於補充不及且吃空餉的緣故,大多數師只有六七千人甚至五六千人。
  • 1945年初,國軍各大戰區兵力分布:胡宗南部規模最龐大
    該戰區編制總數240174人,因抗戰後期與日軍交戰較少,故而僅缺編3萬餘人,如果不考慮各級吃空餉的因素,則紙面上的實力是相對充實的。但這個充實指的是實有人數相對於缺編人數而言,因為上述各部皆為雜牌軍,一個軍的編制數也多以2萬餘人居多,而中央軍的通常編制數則是3萬餘人。
  • 松山戰役,中國派出30倍兵力,為何只打掉日軍1個聯隊?
    抗戰中後期,為了保障滇緬公路的暢通,國民黨軍隨即組建了遠徵軍入緬作戰,第一次滇緬戰役打的並不是很順利,由於各方力量相互掣肘,導致中國遠徵軍傷亡慘重,特別是經由野人山歸國的第五軍,但這一戰也讓西方國家認識到了中國人在各方面的韌勁,於是才有了在印度重新編練的遠徵軍,其中就包括後來名震天下的新一軍和新六軍
  • 兩個美械軍圍攻日軍1000餘人,為何打了3個月才最終拿下?
    其兵力規模雖然僅為滿編大隊級別,但卻擁有師團部隊才有的重炮。 1944年5月,中國遠徵軍發起滇西反攻戰役。6月初,第71軍以新28師為主,另配屬了第6軍新39師117團發起進攻松山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