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成為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時間,太極拳在中國,再次成為大家關注和熱議的對象!
有人說:太極拳,因為有真功夫,所以,申遺成功,那是早晚的事情;
也有人說:太極拳,是花拳繡腿,關鍵時刻,不頂用,所謂功夫再高,一磚撂倒。
那麼,太極拳,究竟是真功夫,還是花拳繡腿?
關於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下面,我拋磚引玉,簡單談談我的兩點看法。
一:早期的太極拳,還是很注重攻防的
可能是現在在公園裡看大爺大媽,練習太極拳的多了,總覺得太極拳是花拳繡腿,沒有真功夫。
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真實的太極拳,具有多面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比如說,早期的陳氏太極拳,還是很注重攻防的。
早期的陳氏太極拳,較為質樸剛勁。尤其二路炮錘,剛猛凌厲,「彪悍」程度不亞於任何外家拳術。
而陳氏太極拳,最初,就是用來防身的!
據說,當年,陳氏族人從山西遷居河南,因為趕上兵荒馬亂的年代,為了保護族人,不受強盜土匪侵襲,所以,陳氏族人才組織練習了太極拳。
因此,從太極拳的誕生這個角度講,太極拳,還是能攻擊和防身的。
只是後來漸漸演化,逐漸有了表演性質的太極拳,所以給人有一種花拳繡腿的感覺。
二:含蓄內斂的秉性,促使太極拳不會主動攻擊別人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的拳法。
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講究含蓄內斂,這也促使太極拳形成了含蓄內斂的秉性,簡單來講,就是如非必要,一般不會去主動攻擊別人。
所以,這也常常給人一種誤解,認為太極拳沒有攻擊性。
事實上不是沒有攻擊性,而是沒有必要去攻擊別人。
與人為善的文化理念,已經深深植入到太極拳的一招一式中。
真實的太極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太極拳,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
也就是說:習練太極拳,並不是讓你幹架的,而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
當然,也可以強身健體,當遇到外敵侵襲的時候,同時,也能起到防身的作用!
其主旨是修身養性,切不可本末倒置!
今日話題:你理解中的太極拳是怎樣的?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企鵝號:新圖報,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