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洛同盟滅亡原因之淺析

2021-02-13 rucpub

在建立之初,提洛同盟的目標就是抵抗波斯的入侵,而該抵抗主力是雅典,因此該同盟一開始就具有嚴重的雅典帝國傾向。其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

(1)盟邦每年要繳納固定的盟費

在提洛同盟中,其擁有統一的財政體系,這就要求每個盟邦定期繳納盟費來充實完善這個體系。每個盟邦要繳納的盟費依其當年的財政收入而定,富裕的大城邦繳納的盟費比收入有限的小城邦繳納的要多,若某一城邦當年有盈餘收入,則需上繳更多盟費,這些盟費統一收繳到提洛島,後遷至雅典衛城的神廟內(帕忒嫩神廟)。為了方便收取盟費,提洛同盟被分為五個稅區,每個稅區都有一名盟費監察員和兩位助手共同監督準時、足額繳納盟費。如果出現沒有按時上交盟費的情況,該城邦將會被處以罰金,該懲罰方式通過雅典的軍事力量保證強制執行。

一開始盟費收繳用於供養同盟的海軍和步兵,但是自從盟費統一收繳到雅典,雅典陪審法庭成為該盟費管理者後,這些資金便不再用於供養軍隊,而是被用於雅典自身的海軍和陸軍建設,城市大規模興建。這些擅自挪用公共資金的做法遭到一致反對,但雅典無視其他盟友的意見,引起眾多盟邦的不滿。到公元427年,雅典為了增加軍費開支,擅自將盟費的數額增加一倍。

(2)雅典在同盟內部推行支持民主制度的政策

雅典在同盟內部大力推行支持民主的政策,包括為工商業階級和中等公民提供有利條件,方便其發展事業;加強民主制度尤其是公民大會的作用。同時雅典以支持民主政策為由幹預其他城邦的內政,薩摩斯島事件就是很好的佐證。薩摩斯在提洛同盟中享有特殊地位,無需繳納盟費,擁有自己的海軍,並且實行寡頭統治,一開始雅典對其較為容忍,但是當時機成熟後,伯裡克利開始幹涉其內政,武力推翻了薩摩斯的寡頭統治,並建立起民主制度,雖然該幹涉激起薩摩斯人的起義,但被雅典鎮壓,薩摩斯的城牆被推倒,居民被強迫繳納大筆贖金,寡頭財產被沒收,本人被處死或流放。雅典通過促進同盟內部的民主制度發展的方式,抑制當地寡頭的發展,對所有成員實行統一管理,確立以其為核心的統治權威。

(3)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事務都須到雅典辦理

在同盟內部,雅典建立統一的度量衡和貨幣單位,而這一切當然是以雅典的制度為基礎。因此,各類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各類事務需到雅典辦理。例如,實際上一切貿易事項都需都須經過雅典的同意方能暢通無阻的進行。雅典藉此政策,首先大量吸引外來客商聚集雅典,進行各種事務的辦理,促進雅典發展。更重要的是,該政策使各盟邦的經濟捆綁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統一經濟體,因此雅典可以以此作為掣制其他盟邦的手段,以維護其統治地位。

(4)審判權交給雅典的陪審法庭

希波戰爭後,波斯侵略者被趕走,城邦的經濟,城邦之間的貿易開始迅速發展,政治與文化開始活躍,產生各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並衍生出一系列的糾紛,這些糾紛的處理自然是交給雅典的陪審法庭。雅典陪審法庭擁有10個陪審庭,加上雅典的民主性,使得案件審判結果較為合理與公正,這大大提升雅典民主政治的威信。同時,對案件的審理可以給雅典提供一定的機會打壓反對者,維護支持者,使得雅典能進一步確立其核心地位。

以上方式使得雅典在提洛同盟內部處於統治與核心地位,其他盟邦必須對雅典言聽計從。這引發部分盟邦的不滿,一些勢力較大的盟邦試圖退盟,舉行反對雅典統治的起義,但是這些起義無一不被鎮壓,城牆被夷為平地,財產被全部沒收,領導人被處死,城中居民被要求繳納大量戰爭賠款。雅典以此殺雞儆猴,恐嚇其他城邦。長期處於這種不平等政策下,其他城邦自然會不滿,起義會愈發激烈,鎮壓也會愈發殘酷,到最後同盟已經失去開始的目標與意義,自然而然會走向滅亡。

相關焦點

  • 世界歷史古代史:提洛同盟的建立和伯裡克利改革
    公元前478年,為防禦波斯再度入侵和徹底戰勝波斯,在雅典將軍阿里斯泰德創議下,以雅典為首,聯合希臘本土和愛琴海地區的一批城邦結成同盟,最多時達260個城邦以上。因同盟的金庫設在愛琴海南部的提洛島上,同盟的會議也在提洛島召開,所以這個同盟稱「提洛同盟」。開始時,提洛同盟是獨立的希臘城邦的聯合組織,入盟各邦處於平等地位。
  • 希臘史22:從提洛同盟到雅典帝國——雅典是怎樣成為海上帝國的?
    提洛同盟示意圖(提洛島位置圖)公元前478年,希臘、愛琴諸島和小亞細亞的一些城邦形成新的同盟,同盟金庫設在提洛島。它的目的原是為繼續對付波斯聯合作戰,後成為雅典稱霸工具。前454年同盟金庫遷到雅典。公元前404年,由於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戰敗,雅典被迫解散提洛同盟。一、提洛同盟的成立
  • 提洛同盟2:一堵牆引發的恩怨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薩拉米斯海戰結束後,希臘聯軍的前線戰事就都交給了斯巴達人,從普拉塔亞戰役到提洛同盟,始終是斯巴達人在唱主角。而此時,前面光芒萬丈的託哥(地米斯託克利)卻不見了蹤影,這位挽狂瀾於既倒的海戰英雄,突然一下子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但凡有點追劇經驗的人都能預感到,馬上會有大事發生。
  • 羅斯託屠夫—安德烈·齊卡提洛
    所謂的「複雜原因」有:——蘇聯當時社會動蕩,很多部門辦事不力,甚至出現受賄放掉兇手的現象;比如在1987年9月,一名便衣警察發現齊卡提洛試圖誘拐一名女性,風聲鶴唳的警察就將其帶回調查,可惜不到一天就將其釋放,這樣的事出現過很多次。
  • 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
    隨著俾斯麥退出歷史舞臺,威廉⼆世就將德意志帝國徹底變回到了封建帝國,其滅亡的命運⼏乎是註定的。       德意志帝國從建⽴的那⼀天起,就存在先天不⾜。筆者認為,政 治制度上的腐朽沒落是德意志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顯⽽易見,德意 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法包容不同階級的利益。封建專制使得德意志帝國制度成為事實上的容克地主的⾎統世襲制度,德意志帝國的統治階級變得極端狹隘和極端弱智。
  • 安德烈·齊卡提洛 - 蘇聯臭名最臭名昭著的殺手
    因為其大部分受害者均在羅斯託夫州遇害而有「羅斯託夫屠夫」( Butcher of Rostov)、「紅色撕裂者」(Red Ripper)及「羅斯託夫撕裂者」( Rostov Ripper)之稱。只有小部分是在蘇聯(俄羅斯前身,因事發時仍未改名為俄羅斯,因而在他被拘捕前的內容仍使用蘇聯一詞)其他州份、烏克蘭及烏茲別克遇害。
  • 日本戰國甲斐武田家,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不是長筱之戰?
    過往討論長筱之戰,很多人都認為是武田家滅亡的開始,認為在此戰中,武田家失去了大量的軍隊和可信的家臣,導致武田家走向衰敗,最終滅亡。但是,大家卻忽略了長筱之戰後,武田家還存在了7年才滅亡。長筱之戰武田家損失了大將和大軍,但不到傷筋動骨的境地。
  • 從伯羅奔尼撒戰爭,看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探究斯巴達得勝原因
    這場戰爭是希臘的兩大強國之間的爭鬥,歷時27年,在這漫長的爭鬥過程中,雅典和斯巴達所領頭的提洛同盟和伯羅奔尼撒同盟兩大陣營之間上演無數刀光劍影。最終在霸主的擂臺之上,曾經強盛的雅典被迫謝幕,斯巴達贏得了霸主的王冠。其實雅典是希臘最大的城邦,也是希臘最強大的城邦,尤其以海軍實力威震整個希臘。
  • 伯羅奔尼撒之戰證明,內亂才是國家或地區衰落的關鍵!
    達成同盟的會議地址以及盟國的裝備倉庫都位於提洛島,因而歷史上稱這個同盟為「提洛同盟,」。並且又因為它是雅典領導的,所以也稱為「雅典海上同盟」。雅典當時規定,城邦一旦加入同盟,就必須與其他城邦共同進退,隨意退出同盟會被認為是叛變行為。
  • 德意志帝國的雛形——德意志關稅同盟
    超越歷史故事表面,從宏觀的社會視野來討論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更多文章盡在「啟蒙時代的餘孽」,喜歡就點個讚、加個關注吧!要問道十九世紀後半葉,最為大放異彩的國家是哪一個?神聖羅馬帝國在1806年滅亡,但它留下的政治遺產卻讓德國各邦深受其苦:神聖羅馬帝國末期,皇帝的權威幾乎蕩然無存,帝國內部缺少一股可以整合各邦國的政治力量;而帝國滅亡後,分裂的狀況加劇了,因為本來有著整合帝國內部各個勢力的功能的帝國議會隨著帝國一起消逝,而在帝國內部有著普世性力量的帝國法令也無人遵守。
  • 歷代王朝滅亡原因
    夏朝之諸侯國部落首領契因被封於商,所以他的後世子孫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將自己建立的王朝稱為「商」;至盤庚,又將國都遷往殷,所以商朝又稱為「殷」。經歷17代31王(共510年)後,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 《戰神》系列中的希臘神話元素(五):雙子英雄與提洛島
    他需要前往提洛島,在阿波羅提燈巨像中藏著能夠看破幻象的真實之眼。這段劇情中有兩個關鍵素材來自於希臘神話,一個是雙子英雄,另一個是阿波羅提燈巨像所在的提洛島。雙子英雄在《戰神:升天》中成了徹徹底底的反派人物,完全成了初期BOSS,並且形象也變成了一身兩頭的怪異畸形,性格也相當惡劣。希臘神話中,雙子英雄是指卡斯託耳和波呂丟刻斯這對兄弟。
  • 中蘇同盟破裂原因探析
    在中蘇關係破裂的初期,中蘇雙方把分裂的原因完全都推諉給對方。當時雙方主要從各自的意識形態解釋出發,互相攻擊對方的意識形態信仰,都試圖證明自身才是馬列主義的正宗。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相關 檔案材料的公開,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 心中蘇分裂的真正原因所在,分別提出了國家利益說、意識形態說、領袖個人說、 發展道路說等中蘇分裂原因的說法。
  • 淺析兩點原因
    對此,其實存在著兩點原因,接下來就由漫村來淺析這兩點原因。其一就是路飛的身世。七水之都時期卡普揭露了路飛的身世,父親是革命軍首領龍的兒子,眾所周知,世界政府將革命軍首領龍認定為世界上最兇惡的罪犯,一直想將其除掉,畢竟,多拉古的目標就是推翻世界貴族天龍人的統治,與世界政府為敵,也就是說,路飛繼承了最邪惡的血統,這也就是赤犬想要將其儘快除掉的原因之一。
  • 第三次滅亡的波蘭,在戰前做的努力,毫無作用的同盟和作戰計劃
    1939年的時候,波蘭被日耳曼壯漢和斯拉夫壯漢第三次擊敗,那個張牙舞爪自信擁有歐洲第六軍事實力的波蘭僅僅18天就滅亡了,但波蘭在戰爭爆發前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他們不止在雞蛋上跳舞,還試圖做組建龐大的同盟,制定東西兩個方向的防禦計劃,修建防線來抵禦威脅。
  • 統帥、兵種、戰船談,伯羅奔尼撒之戰中斯巴達海軍為何能勝雅典?
    從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領導的提洛同盟和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同盟進行了一場長達27年的戰爭。給整個希臘文明帶來噩運。之前雙方互為盟友同心協力對付波斯帝國的入侵,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將波斯趕出希臘世界,同時也將小亞細亞地區的被波斯佔領的希臘城邦獲得獨立。但是當伯羅奔尼撒戰爭開啟以後,波斯帝國悄然在這些地區恢復了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