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置換技術再上新高!踝關節腫痛未愈,專家保住了她的踝關節

2020-12-23 醫聯媒體

2020年6月16日,一臺「特別」的骨外科手術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進行——這是國內首例Infinity(最新一代踝關節置換術用假體)全踝關節置換手術,負責手術的是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足踝外科主任宋衛東教授團隊。

手術圓滿成功後,本來深受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困擾的患者曾阿姨正在順利恢復,並將於近期出院。據宋教授團隊介紹,此次手術的順利進行標誌著國內對終末期踝關節炎的手術治療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術後三天,曾阿姨疼痛明顯改善,宋衛東教授查房並指導曾阿姨下床活動。

踝關節腫痛久未愈,傳統手術隱患多

53歲的曾阿姨因為右踝關節疼痛問題反覆求醫,三年來疼痛持續加重。來到孫逸仙紀念醫院求醫前,曾阿姨已開始出現行走不便、關節活動受限的症狀,反覆的疼痛困擾讓她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得知曾阿姨的病情後,接診團隊第一時間為曾阿姨安排了檢查,並診斷為重度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據宋衛東教授介紹,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因關節軟骨功能退變而導致的慢性退化疾病,在臨床上常見於有踝關節創傷病史或風溼免疫病史的中老年群體。

該病的臨床症狀多表現為踝關節疼痛和關節僵硬,部分患者出現關節腫脹和積液,病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

對於像曾阿姨這樣病變較嚴重的終末期關節炎患者來說,關節融合術或全踝關節假體置換術(TAR)是治療的常見方案。

宋衛東教授透露,雖然踝關節融合術能解決患者的關節疼痛問題,但創傷較大,患者康復時間較長,且喪失了踝關節的功能,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治療團隊認為這對於踝關節功能要求較高的曾阿姨並不適用。

全踝關節假體置換術是治療踝關節炎有效而安全的手術方法之一,可以更好保留患者踝關節運動功能,但傳統的手術材料也可能造成各種後續的問題。如何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手術,成為了治療團隊關注的重要問題。

踝關節融合術後踝關節無法活動,功能較差,無法滿足正常日常生活所需。

為保踝關節功能,專家團隊想「妙招」

全踝關節假體置換術發展至今已有將近50年的歷史,手術材料經歷了從第一代到第四代假體的發展。

「我國使用的踝關節假體基本都是依賴於進口,目前基本使用的是第三代的踝關節假體,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滿意。後來我們團隊把目光轉到了今年年初在國內上市的第四代假體。」

宋衛東教授介紹道,相比於前面幾代假體,第四代的假體具有的特殊優勢為治療團隊打開了思路:「運用這種假體實施手術,脛關節截骨量少,可儘量保留患者的骨質,對原本的骨質破壞少,假體壽命更長,功能更好,患者康復更快。」

當然,對於施術者而言,材料的更新換代意味著對手術技術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據了解,施術難度主要體現在對手術醫生的技術及經驗要求較高,手術要求的精確度較高。

此次為曾阿姨接診的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團隊成立於1951年,是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和廣東省臨床重點專科。而主要負責手術的宋衛東教授團隊深耕於足踝外科,擅長足踝疾病的診治,在應用微創技術包括關節鏡治療方面有豐富經驗。

據介紹,目前宋衛東教授團隊手術量每年達500餘臺,在省內位居前列水平,當中不乏踝關節置換患者,均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宋衛東教授團隊在手術中

專家團隊巧施術,新材料成為更優選

確認了治療方案後,治療團隊在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症與禁忌症的前提下,順利完成了國內第一例Infinity假體置換。

宋衛東教授透露,患者術中及術後複查提示踝關節假體、力線良好,大小合適,脛距關節假體配合良好。在術後第三天,曾阿姨已經能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下地活動,術後14天拆線後即可康復出院。

團隊成員介紹,這一假體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被大規模使用,醫生與患者的術後反饋滿意度較高。相比起第三代假體,第四代假體的置換價格沒有明顯的提升。

對於患有類風溼、創傷、痛風、軟骨退變等等導致的重度骨性關節炎等踝關節置換手術適應症的患者,經過臨床評估後,即可進行Infinity踝關節置換手術。對於這類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新的手術材料將為其治療提供更優的選擇。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足踝外科主任 宋衛東教授

(通訊員:張陽 黃睿 劉文宙)

相關焦點

  • 我院完成國內首例Infinity全踝關節置換手術!
    踝關節腫痛久未愈,傳統手術隱患多53歲的曾阿姨因為右踝關節疼痛問題反覆求醫,三年來疼痛持續加重。來到我院求醫前,曾阿姨已開始出現行走不便、關節活動受限的症狀,反覆的疼痛困擾讓她的生活質量直線下降。得知曾阿姨的病情後,接診團隊第一時間為曾阿姨安排了檢查,並診斷為重度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 踝關節或有舊傷
    可有些女孩子卻無論如何都駕馭不了高跟鞋,穿上會摔跤、腫痛,擔心崴腳,根本寸步難行,不由得懷疑自己是個天生「女漢子」。別慌,說不定你還有逆襲的機會。南方醫科大學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相大勇提醒,如果穿上高跟鞋體驗很差、無法行走,不妨找醫生排查一下足踝的問題。同時也回想一下,是不是曾經崴過腳沒留意?
  • 巴蒂斯圖塔的踝關節到底怎麼了?
    然鵝……這個新聞並不是那麼嚴謹,巴蒂斯圖塔的手術實際上是踝關節置換,並非所謂的截肢術後使用的義肢或者假肢。也就說,腿還是那條腿,只不過裡面換了一個部件---人工踝關節假體,醫生正是使用它來替代巴蒂斯圖塔那飽經磨難的踝關節。
  • 踝關節骨折術後,小心持續存在的踝關節不適
    因運動不當導致受傷的情況也隨之增加,而踝關節受傷便是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例如在進行籃球、跑步、羽毛球、健美操等需要奔跑、跳躍的運動時,躍起之後落地時重心不穩或踩在其他東西上,就很可能就會導致腳踝扭傷,嚴重時會導致腳踝骨折。
  • 踝關節運動損傷及治療(收藏)
    跟腱斷裂的手術治療跟腱的其他損傷跟腱陳舊斷裂跟腱部分斷裂跟腱再斷裂跟腱腱圍炎跟腱腱病跟腱腱病名稱:運動員之踝、足球踝、踝關節撞擊性骨疣、踝關節前撞擊綜合症急性傷後在外踝下後部支持帶撕裂處有腫脹、銳性壓痛抗阻力外翻檢查疼痛加重,或可見肌腱脫位診斷治療保守:石膏固定輕度蹠屈位5-6周手術:縫合支持帶;骨片轉移;支持帶重建解剖:圓形,與舟狀骨體無接觸面,像髕骨一樣長於脛後肌腱上,
  • 【義診】踝關節扭傷後總不好?專家:出現這些症狀得就醫!(內含線上...
    【義診】踝關節扭傷後總不好?專家:出現這些症狀得就醫!一般斷裂的韌帶為距腓前韌帶(圖中紅圈位置)原因二:在韌帶斷裂的情況下,未經過正規治療(例如石膏或者支具固定),經過一段時間後雖然可以行走,但是韌帶並未癒合,因此遺留有不適的症狀,或者經常出現扭腳的現象。什麼情況下應該尋求醫生的幫助?
  • 軟組織貼扎技術在踝關節扭傷方面的應用
    Robbins等認為,足的位置感減退是引起踝關節扭傷的基本原因,踝關節貼扎通過改善足的位置感,降低踝關節扭傷的風險,踝關節貼扎可在一定程度上糾正由於穿運動鞋和訓練引起的踝關節本體感覺減退。Miralles 等研究支持踝關節貼扎能夠改善健康人群踝關節本體感覺。有學者認為,貼扎聯合其他訓練方式預防踝關節扭傷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 【小南展技術】不開刀治療踝關節疾病的「魔鏡」
    【小南展技術】不開刀治療踝關節疾病的「魔鏡」 2020-07-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匯總丨踝關節常見損傷及治療
    跟腱斷裂的手術治療跟腱的其他損傷跟腱陳舊斷裂跟腱部分斷裂跟腱再斷裂跟腱腱圍炎跟腱腱病急性傷後在外踝下後部支持帶撕裂處有腫脹、銳性壓痛抗阻力外翻檢查疼痛加重,或可見肌腱脫位診斷:治療:保守:石膏固定輕度蹠屈位5-6周手術:縫合支持帶;骨片轉移;支持帶重建解剖:圓形,與舟狀骨體無接觸面,像髕骨一樣長於脛後肌腱上,
  • 國際首例 3D列印假體替換碎成20多塊的踝關節
    採用計算機模擬導航技術及 3D 列印技術,醫生做了一個踝關節的假體,把碎成 20 多塊的腳踝骨替換出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足踝外科病房主任楊茂偉教授團隊完成一例陳舊性踝關節骨折定製脛骨部分假體踝關節置換術。經檢索,該手術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 穿高跟鞋優雅同時,別讓踝關節扭傷成常事
    原來兩年前她的右踝關節在下樓時不慎扭傷,傷後拍X線片無異常。當時醫生建議石膏固定,她認為沒骨折就不要緊,沒有固定。但不料好轉後走路經常愛崴腳,現已成習慣性,不敢跑步,一遇路面不平總害怕摔跤。3天前,她走路時又扭了一下,致腳踝腫痛,到醫院骨科檢查,醫生告訴她是患了踝關節慢性不穩定。踝關節扭傷沒有及時診治導致的習慣性扭傷,在門診十分常見。
  • 踝關節置換術後,注意這4點,才能恢復的最快!有效改善關節活動度
    審閱者: 譚明生(中日友好醫院)、王振虎(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醫院) 大部分患者在踝關節置換術後 6~12 個月可恢復正常生活。在此之前,需在理療師的幫助下進行鍛鍊或自行練習,強化新踝關節並改善關節活動度。
  • 崴腳——踝關節扭傷
    崴腳——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是指在行走或運動的過程中,踝關節因一次活動超過其正常活動度(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發生損傷,損傷後常引起局部毛細血管的斷裂和出血,出現皮下瘀斑、青紫、疼痛、行走不便等, 發生率最高的是運動損傷。
  • 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
    認識踝關節踝關節在下肢的三個主要關節中(髖、膝、踝),是單位面積上承受壓力最大的關節。踝關節由3塊主骨組成:脛骨(下肢的基本負重骨)、腓骨(肌肉的附著區)、距骨(足的第二大骨)。檢 查在懷疑踝關節存在Ⅱ型和Ⅲ型扭傷時應當進行X線片檢查,排除骨折。Ottawa法則和Bernese踝關節規則專門幫助臨床醫生決定是否對踝關節進行X線片檢查的標準。
  • 踝關節康復及強化訓練
    文章思路:踝關節是全身受傷風險最高的一個關節,不僅會在運動比賽中對出現損傷,日常生活中踝關節也有受傷的風險。我喜歡打籃球,在籃球場上經常有這樣的對話:有誰沒有崴過腳?然後大家就開始興高採烈的述說自己的崴腳經歷。由此可見踝關節損傷會出現不同人群當中。具體關於踝關節損傷的細節,我們會在正文中稍稍提起。
  • 踝關節很脆弱,崴腳毀一生
    No.1踝關節結構踝關節又稱距上關節,踝關節損傷分為外翻型和內翻型,其中內翻型較常見且85%為外側韌帶損傷。踝關節扭傷可引起內、外側韌帶的損傷,嚴重者可致韌帶斷裂及骨折。踝關節扭傷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踝關節的不穩定,以後更容易發生扭傷,成為踝關節習慣性的扭傷。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扭傷過的踝關節會經常扭傷,而未受傷的踝關節則不宜扭傷的原因。
  • 突然踝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沒有運動外傷,突然踝關節腫痛,且疼痛難忍是怎麼回事?27歲的小張日前就遭遇了這種痛。他趕緊在女朋友的陪同下到醫院就診,最終發現罪魁禍首是痛風。 接診醫生、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李劼若檢查後發現,小張踝關節腫,內外側都有壓痛,但踝關節穩定性好,不影響活動。
  •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相比較而言,人類踝關節扭傷的機率和嚴重性都比其他動物要高得多。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也就是說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踝關節的穩定性對於日常的活動和體育運動的正常進行起重要的作用。踝關節周圍的韌帶損傷都屬於踝關節扭傷的範疇。
  • 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是發病率最高的疾病。踝關節是人體距離地面最近的負重關節,也就是說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運動中崴了腳(踝關節扭傷)怎麼辦?誤區3:不願外固定由於踝關節扭傷多為內翻損傷,所以80%以上的崴腳會導致外側韌帶的撕裂或斷裂,致使腳踝兩側韌帶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認為崴腳後採用外固定很麻煩,影響行走活動,不願固定。其實崴腳後固定制動有助於消腫、減輕疼痛,促進軟組織損傷恢復。誤區4:不及時就醫很多人認為,崴腳是個小毛病,不用上醫院,掉以輕心,延誤病情。
  • 踝關節扭傷常見問題
    文章轉載自:足踝醫家 科室簡介: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創傷外科與矯形骨科是一支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付小兵院士深度貫徹現代醫學救治理念、醫療與科研創新相結合的「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團隊,已先後認證為「廣東省創傷救治與再生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