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特殊的書。
1937年,面對抗日戰爭嚴峻的形勢,為保留文化的火種,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一路內遷,先是11月在湖南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然而當時日軍氣焰正盛,對長沙進行連日大轟炸。
1938年2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繼續向西南內遷至昆明,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去掉「臨時」,以表長期抗戰之意。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1946年春) 沈叔平攝
一時之間,中國最頂尖的大師都匯聚於此,朱自清、沈從文、陳寅恪、趙元任、馮友蘭、華羅庚、費孝通……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無疑組成了中國大學史上的第一豪華天團。
上排:朱自清、沈從文、梅貽琦
下排:聞一多、錢學森、錢鍾書
在戰火中求存的西南聯大物質匱乏,學生的校舍、食宿都得不到保障。
我們在電影《無問東西》中看到了西南聯大條件之艱苦——雨滴落在鐵皮屋頂上聲音太大,教授扯著嗓門也無法讓學生們聽清楚,無奈之下只好在黑板上寫下「靜聽雨聲」四個字。
但就是這所僅僅存在了8年多的傳奇大學,卻培養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師……可謂群星燦爛、蔚為奇觀。
這其中,有一本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就是西南聯大時期所有學生大一時的英文必修課課本——《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由西南聯大時任外文系主任陳福田編訂。
陳福田(Ching Fook-tan)1897年出生於夏威夷,從小在美國長大,後來在哈佛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曾任美國檀香山明倫學校教師,英文甚至比中文還要好。他1923年起在清華大學任教,先後擔任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主任、西南聯大外文系主任。
《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編者陳福田
大師雲集的西南聯大當然不乏一些有趣的名人軼事,彼時年少狷狂的錢鍾書被破格用為西南聯大教授,但他對這位學識淵博的外國語言文學家卻不太瞧得上眼,毫不客氣地評價陳福田「太俗」。
錢鍾書
所謂太俗,一來是指陳福田上課缺乏感染力,不比錢鍾書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受學生歡迎;二是嘲笑他一心鑽研學問,缺乏錢氏的那般天馬行空的童心和情趣。
就這樣,「俗人」陳福田在風起雲湧的民國教育界耕耘了25年。1948年,知天命的他回到了那個太平洋的小島上,於1956年安靜地離開了人世。
在西南聯大任教時,由於沒有統一使用的課本,陳福田專門為大一新生編訂了一本英文教材。這位兢兢業業的「老學究」,將自己的素養、眼界、品味和見識濃縮進一本教材裡,可謂篇篇細選,用心良苦。
許淵衝
翻譯大師許淵衝在其回憶錄《逝水年華》中動情地寫道:
「聯大八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沒有一個人不讀《大一英文》,沒有一個人完全不受英文讀本影響,不受潛移默化作用的。」幾多輝煌事,悠悠八十年!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西南聯大已經是一個神往的傳奇,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而陳福田編訂的這本看似不起眼的教材,卻成為我們走進西南聯大課堂的一扇小門。
原書是全英文讀本,共匯集了43篇人文社科優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賽珍珠、毛姆、林語堂、胡適、蘭姆、梭羅、愛倫·坡等。
上排:賽珍珠、胡適、梭羅
下排:林語堂、愛倫·坡、毛姆
我們現在推薦的這本,是由中譯出版社發掘並翻譯出版的中英對照本,也是這本教材時隔八十年第一次面世。
全書看似散亂,卻絕不是名篇的堆砌,而是內成體系,依教育理念編織而成,即便今天讀來也依然發人內省、常讀常新。
如前三篇便是重點呈現彼時西方學者眼中的中國,勞苦大眾的掙扎與苦痛在細緻的描畫下躍然紙上,為的是通過這樣一種語境參照,讓象牙塔中的學子重新審視現實與自我。
其後的篇章涉及青年、教育、民主、自由、生活、自我實現……旨在讓學生通過此書明白「何為學,如何學,為誰學,如何學有所為」,仿佛是一場與智者的促膝長談。
本書雖是教學用書,但亦書亦友,實在無需刻意呆板地閱讀,因為這些名篇本身就極具賞讀價值,沉下心翻閱幾頁,便已不由自主沉浸其中。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譯文質量,篇篇都是美文,譯者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皆為來自清華、北京、南開等校的大家名師,聯袂為讀者奉上中英閱讀的純美體驗。
本書選文有長有短,既有嚴肅的觀點、動情的講述、深刻的思考,又不乏幽默輕鬆的小品文。除了譯文,每篇文章後面還附有重點詞彙講解,以及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以便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因此,這本書既適合作為床頭讀本或閒時閱讀,也非常適合作為精讀材料,細細研讀,對於翻譯愛好者而言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學習素材。
值得一提的事,本書上月剛剛發布了有聲珍藏版,特邀美國艾美獎專業配音演員為每一篇文章都配上了音頻,可以邊聽邊讀了。
試聽連結,長按二維碼
下面就帶領大家品讀一些精彩段落,走進西南聯大的英語課堂……
談青年志氣
——《致青年》
Adolescence is the most difficult period of life, because then every defeat seems final. Let the youth live but a little longer and he will learn life's first, most valuable lesson—that nothing is final.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命中最艱難的一段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每次失敗都像是終結。如果這個青年長大ー些,他將學到的人生最寶貴的第一個教訓:任何失敗都不是終結。
A life may be happy, it must be based on fixed principles. I would almost say that it is of little importance what those principles are so long as they are solid, steady; and that we accept them without compromise.
要生活得幸福,就必須建立在嚴格的原則之上。我甚至要說,是什麼原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原則是可靠的、穩定不變的;而且我們不能打折扣。
法國作家 安德烈·莫洛亞(Andre Maurois)
餘蘇凌 譯
談教育
——《通識教育》
In other words, education is the instruction of the intellect in the laws of nature, under which name I include not merely things and their forces, but men and their ways; and the fashioning of the affections and of the will into an earnest and loving desire to move in harmony with those laws.
換句話說,我認為教育就是對自然法則智慧的展現,這種展現不僅僅指各種事物及其蘊含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人類和他們的各個方面,以及熱切希望和這些自然法則和諧相處的情感與意志的塑造。
英國博物學家、教育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羅選民 譯
談經典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
A classic is a work which gives pleasure to the minority which is intensely and permanently interested in literature.
所謂經典著作,就是那些作品,它們能夠給那些對文學表現出持久且濃厚興趣的少數人帶來快樂。
It lives on because the minority, eager to renew the sensation of pleasure, is eternally curious and is therefore engaged in an eternal process of rediscovery.
這種快樂感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這類少數人願意體驗新的快感,於是懷揣一顆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投入於永不止步的再發現當中。
A classic does not survive for any ethical reason. It does not survive because it conforms to certain canons, or because neglect would not kill it. It survives because it is a source of pleasure, and because the passionate few can no more neglect it than a bee can neglect a flower.
成就一部經典之作並不倚仗於倫理道德。經典作品能夠流芳百世,並不是因為其遵循了某套標準,也不是因為其備受關注而免受疏忽,而是因為經典作品是快樂的源泉。狂熱的少數人絕不會對經典視而不見,就像蜜蜂絕不會對花朵視而不見一樣。
The passionate few do not read the right things because they are right.
這類少數人不會因為作品內容是正確的就去閱讀它們。
英國小說家阿諾德·本涅特(Arnold Bennett)
餘蘇凌 譯
此處,小編還要特別為廣大英語愛好者推薦本書的最後一篇——《英語學習的自我培養》,作者是美國哲學家喬治·赫伯特·帕瑪(1842—1933),他同時也是哈佛大學的英語教師。
關於英語學習的文章汗牛充棟,這篇之所以值得一讀,是因為實在少有同類的文章,能從口頭、筆頭、思維、原則、行動和反哺六個方面高屋建瓴、層層遞進,深入英語學習的腹地進行探討,挖掘自我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作者開門見山地點出這篇文章的目的:
English studies have four aims: the mastery of our language as a science, as a history, as a joy, and as a tool.
學習英語的目標有四:視為科學習之,視為歷史明之,視為娛樂悅之,視為工具用之。
我想讓大家關注其中一點:視為工具用之。
Let enjoyment go, let science go, still English remains, English as a tool. Every hour our language is an engin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every instant for fashioning the thoughts of our minds. I want to call attention to the means of mastering this curious and essential tool, and to land everyone who hears me to become discontented with his employment of it.
驅散樂趣的喧囂,剝離科學的外衣,英語就是個工具。我們的語言無時無刻不在塑造大腦中的思維,充當與他人交流的工具。我想提請大家掌握這不同尋常的重要工具,讓每一位聽到我想法的人都不再滿足於自己對這個工具的使用。
Such, then, are the excellences of speech. If we would cultivate ourselves in the use of English, we must make our daily talk accurate, daring, and full. I have insisted on these points the more because in my judgment all literary power, especially that of busy men is rooted in sound speech.
這些就是口頭言說的妙處。如果要培養自己的英語使用能力,我們就必須讓自己的日常談話準確、大膽、豐富。我堅持強調這些特質,是因為在我看來所有的文學功底,尤其是大忙人的文學功底,都植根於精湛的口頭表達。
If we are watchful of our speech, making our words continually more minutely true, free, and resourceful; if we look upon our occasions of writing as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liberate work of unified construction; if in all our utterances we think of him who hears as well as of him who speaks; and above all, if we fix the attention of ourselves and our hearers on the matter we talk about and so let ourselves be supported by our subject, —we shall make a daily advance not only in English study, but in personal power, in general serviceableness, and in consequent delight.
如果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語,讓說出的話更正確一些,自由一些,豐富一些;如果我們把每一次寫作都看作是一次機會,為實現統一的結構而深思熟慮;如果每次說話都能既考慮聽眾又考慮說話人;最重要的是,如果說話人和聽話人都能集中注意力於我們所談的主題,由此讓說話人得到主題的支撐——那麼我們每一天都會取得進步,不僅是英語學習,還有服務於他人的總體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愉悅感。
學習英語的人多如牛毛,更不乏從幾歲、十幾歲就開始學習掌握的人,但卻很少有人能自信地宣稱已經能使其為我用。相信這篇文章能給廣大英語愛好者打開一片新視野。
《西南聯大英文課》主譯羅選民教授
本書譯者羅選民教授曾表示:
「我希望這本影響了西南聯大學子的圖書,能繼續影響世世代代的中國年輕人,教會他們追求樂趣,做一個有覺悟的博雅之士。」編輯:左卓
關於西南聯大,
及其培養的眾多國寶級大師的故事
你知道哪些?
歡迎分享!
點讚數最高的5名讀者
將各獲得《西南聯大英文課》一本
截止時間:5月27日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