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

2021-01-18 黃錦似青史

吳王夫差成了中原霸主,但吳國連年饑荒,讓勾踐有機可乘!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勾踐復仇成功的故事!在黃池的夫差意氣風發,父親的願望終於被自己實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可多年的欲望得到滿足的一瞬間,夫差似乎明白了什麼,所謂「霸主」不過是一個虛名,而此時自己所率的十三萬大軍面臨著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肚子填不飽了。勾踐耍詐,吳國連年災荒,十三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餉是驚人的,此時大軍從吳國出發已經四個多月,所帶的糧食早已經吃光。迫於無奈,夫差並沒有率部隊立即回援,而是在歸來的途中先滅掉了宋國,這樣做第一是為了搶點糧食給將士們填飽肚子,第二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夫差要在各諸侯國之間耍一耍霸主的威風。

宋國當然不是對手,被夫差的大軍三下五除二就滅掉了,可這樣一來也延誤了戰機。等到夫差的部隊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姑蘇城的時候,距離他們出發的日期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看著殘破的都城,以及越國軍容整齊的五萬軍隊,夫差並沒有被激起鬥志,反而是向越王勾踐求和。夫差這反常的舉動可能有三個原因:第一,自己的終極軍事目標已經達成,其他的一切對於夫差來說已經不再重要。第二,吳軍長途跋涉,又沒有充足的糧餉,此時經過一大番周折終於回到了家鄉,早已經沒有了鬥志,而越軍則是在吳國的地盤大吃大喝,養精蓄銳地等待了好幾個月,此時正是士氣昂揚。

第三,夫差可能真的打心眼裡把勾踐當成了兄弟,他認為這位兄弟可能只是想報一下當年的仇,圖個心理安慰,並非真想置自己於死地。兄弟既然這麼想,自己又是霸主,應該有老大的氣度,給兄弟一個臺階下。夫差此時甚至還夢想著作為霸主的自己,以後會有機會號令兄弟越王勾踐,與自己一起出兵打天下呢。總之,夫差向勾踐低頭了,派出了太宰伯嚭作為使者,出使越軍的大營。太宰伯嚭在越國人的眼中已經是位老熟人了,事情辦得很順利,勾踐撤兵了。當然,勾踐不可能是單純地給伯嚭一個面子就撤兵了,他考慮來考慮去,自己似乎不應該在此時與吳軍對決,畢竟,人家還有十三萬軍隊,真把夫差逼急了,打起來,鹿死誰手還說不定。但退兵當然也是有條件的,這一下越國反客為主,向吳國索要了一系列戰爭賠償。

此後,越王勾踐又聯合了和自己一樣對吳國有著血海深仇的楚國,一起騷擾、蠶食吳國。根據《左傳》的記載,吳王夫差在稱霸以後,除了歸途中欺負了一下宋國,再也沒有主動發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反而是接二連三的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經濟衰敗、戰火不斷,再加上精神上的打擊,吳國從此一蹶不振,夫差這個王二代也沒有勾踐那樣臥薪嘗膽的堅強意志,吳國在被越國和楚國聯手奪去了大量土地、人口之後,已經疲憊不堪,很快,吳國軍隊也不再是當年那支傲視天下的鐵師了。

四年之後,夫差十八年(前478年),越王勾踐覺得對吳國的蠶食已經差不多,自己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戰勝吳國,於是,與大夫範蠡、文種傾巢出動,直奔吳都姑蘇。夫差在得到戰報後並沒有選擇死守,而是率兵迎敵,雙方在笠澤兩岸對峙,這便是春秋史上的最後一場大戰役——笠澤之戰。這場大戰勾踐出動士兵六萬多,夫差則出動士兵五萬,雙方旗鼓相當.

勾踐命令左右兩軍在半夜於指定位置鳴鼓渡江,等到渡至江心,則停止前進,等待命令。夫差以為勾踐的部隊要趁夜渡江偷襲,趕緊將部隊一分為二,陳列於江邊,準備抵禦越軍的進攻。可實際上,勾踐真正的殺手鐧是他部隊中的六千「君子」。所謂「君子」,是和當年越軍的死士類似的近戰部隊,區別在於這些人都是王公貴族,素質比普通百姓當中選出的士兵要高得多,而且這些人從小習練近戰武術。所以「君子」這一戰鬥編制雖然人數不多,但戰鬥力是越軍當中最強的。

勾踐趁著吳軍移動,命這六千君子不發出聲響,從吳軍布防空虛的地方偷偷渡江成功,上岸後秘密接近吳軍大營,在吳軍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發動突然襲擊。吳軍倉促應戰,原本在江邊布防的軍隊迅速回救,而越軍早已停留在江心的部隊就趁這一空當強行渡江,最終把吳軍打得落荒而逃。吳軍退到沒溪,想集合散兵繼續作戰,沒想到範蠡又率部隊包抄吳軍側背,展開攻擊。吳軍數位將領在戰場上戰死,夫差率殘部一萬多退回姑蘇城。從此以後,夫差再也沒有出過姑蘇城,因為越軍始終有留守部隊對姑蘇城進行圍攻,甚至在姑蘇城外建設越城,以長久地包圍姑蘇城。勾踐的目的很明顯,他想把夫差困死在姑蘇城中。今天小編的故事就先講到這裡吧,最後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勾踐會放過夫差嗎?歡迎留言,喜歡本文的話,給小編點個讚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英雄與美女,越王勾踐用西施麻痺吳王夫差,一代霸主吳國終成空
    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送給霸主吳王夫差一位名叫西施的美女,三者又將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夫差與西施洞房·劇照四大美女之一西施越王勾踐是怎樣的忍辱負重,西施是怎樣的美麗,吳王夫差是怎樣的強大?大家都眾所周知。勾踐與重臣守株待兔雖說吳國正鬧大饑荒,可是他們國庫還很充裕,如果越國現在攻打吳國,並不是最好的時機。
  • 勾踐臥薪嘗膽滅掉吳國,吳王夫差自殺前,為何一定要蒙上雙眼?
    吳王闔閭在混戰中被射中腳趾,兵敗回到吳國後,不治身亡。 闔閭在臨死前,叫來了兒子夫差,告誡他「勿忘殺父之仇」,夫差哭得涕泗滂沱,表示一定要滅掉越國。而後,夫差繼位,史稱吳王夫差。伍子胥被任命為相國公,是吳國內僅次於夫差的二號人物。
  • 吳王夫差其實很牛
    吳王夫差劍國家博物館掠影    稱霸中原是先王闔閭的願望,因此夫差遵照父親的遺願北上稱霸。讓勾踐入吳為奴,不僅是北上稱霸時安定後方的策略,而且能讓列國諸侯對吳國存有畏懼之心,使其對北上稱霸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伐越是夫差稱霸中原的第一步,也是君王霸氣的顯露。
  • 越王勾踐不講武德先嚐糞後吞吳,真是吳王夫差大意了嗎?
    到允常年邁,其進取之心逐漸怠慢,他對越國的發展思路更趨向於內修國政,外結強援,相互制衡,進而逐步削弱主要勁敵吳國,蠶食其國土,再圖北上爭霸。而其子勾踐卻認為吳楚大戰之後,可乘吳國窮兵黷武,元氣未復之際,早早與吳國決戰,而不是坐待煙瘴之地,久久被中原諸國甚至吳楚二國視之為井底之蛙、未開化之蠻夷。允常一直抑制著勾踐蠢蠢欲動的冒進雄心。
  • 吳王夫差兵敗自殺,死前用白布蒙上眼睛,勾踐:幸虧你殺了伍子胥
    (《荀子·王霸》版本的「春秋五霸」指的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闔閭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有一個人功不可沒,此人就是伍子胥,為了感謝伍子胥,闔閭願意把吳國的國土分裂一部分給伍子胥,但伍子胥拒絕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他的兒子勾踐繼位。
  •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成為霸主,最後越國又是怎麼消失的?
    不過吳國的發展是走在越國前面的,這和兩國的地理位置也有關係,吳國更靠近中原,而晉楚爭霸之際,很多中原人跑到了吳國,比如巫臣之子和伍子胥的到來,就給吳國帶去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武器。所以吳國率先強大起來,吳國一強大,越國自然不甘落後,所以允常在位的時候和吳王闔閭之間經常發動戰爭,打個你死我活。
  • 先秦小霸王越國的悲哀:勾踐坑死吳國,自己的後代卻也重蹈覆轍
    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夫差,在春秋時期開創了以小吃大的先河。但是,他並非是通過戰爭獲勝的,而是靠戰略和陰謀。 不過天道輪迴,在他挖坑滅掉吳國後的100多年,自己的後代也犯了吳王夫差同樣的錯誤,慘遭滅國。
  • 橫向對比宋襄、秦穆、闔閭、夫差、勾踐,誰更有資格入選春秋五霸
    《墨子·所染》和《荀子·王霸》都認為五霸乃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漢書》則認為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三種說法不盡相同,如此一來便有八位霸主了,所謂五霸只是舉出五個霸業最顯赫、最卓若的霸主而已。而春秋五霸的眾說不一,關鍵就在於對五霸的入選的標準不一致。因此,我們必須先定一個衡量的標準,通過橫向對此才能得出合乎客觀實際的答案。
  • 《史記》又擺烏龍:吳王夫差伍子胥君臣反目、西施美人計子虛烏有
    前496年就是越王勾踐元年,吳王闔閭趁越新君勾踐即位之機,進攻越國。但檇李一戰不但潰不成軍。吳王闔閭中箭,在彌留之際告訴兒子夫差:勿忘復仇!夫差繼位後不忘父親臨終囑咐,潛心備戰,積極練兵。為復仇準備著。瞌睡時越王勾踐送了個枕頭。前494年越王勾踐率兵侵入吳國。
  • 夫差被消滅,只是因為放了勾踐一命嗎?
    後來吳王闔閭趁著越王身死的時候攻擊越國,可是被越王勾踐戰敗了,不止如此,還被越兵重傷,沒辦法,只能回撤,但是回去沒多久就死了,臨終的時候告訴夫差不要忘記復仇。夫差上位之後,他就開始厲兵秣馬了,很快的就使得吳國強盛起來,之後準備對越國用兵了。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成為春秋最後霸主 | 春秋史話連載21
    眼看無力較量,為免亡國,越王採納大夫文種「卑辭厚禮」向吳請降的計議,派大夫諸嵇郢到吳軍中,表明勾踐願為吳王臣僕人、夫人為奴妾,大夫及士和他們妻女為吳服役,並進獻寶器。夫差打算答應,伍子胥不同意,他講了一個夏少康從危難中求生存,後來發展壯大,終滅寒浞,興復夏朝的故事,並且分析吳越兩國同處三江之地,勢不兩立的形勢。他說:勾踐是個能人,加上文種、範蠡這班良臣,一旦他們歸國圖強,定會長期為患於吳國的。
  • 夫差與勾踐的博弈:不是君子鬥不過小人,而是貴族打不過無賴
    再比如,如果一國的國君新喪,或者正在遭逢天災、饑荒,敵國不僅不能去趁火打劫,反而還要拿出自己的糧食施以援手。所以,春秋時代,被滅的多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國,大國之間幾乎保持了相當高的容忍度,只要承認對方的霸主地位便可不動刀兵。
  • 雅魚為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夜侍晉國使者,為何吳國滅亡後她卻自殺?
    隨越王勾踐入吳國為婢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出兵伐吳,被吳國打敗,勾踐只收集五千殘兵退回國都會稽,吳王夫差立即率軍圍困了會稽。會稽城孤立無援破城在即,勾踐聽從上大夫範蠡、謀士文種之計,用重金賄賂吳王的太宰嚭,勾踐夫妻到吳國做奴婢以存國。
  • 夫差勾踐二王,恐非昏庸之輩;一把屬鏤劍,殺了伍子胥和文種二臣
    夫差不忘父仇而日日提醒終敗越國,勾踐不忘國讎十年生息終滅吳國。吳越爭霸,臥薪嘗膽,在春秋時代,中國人已經把忍耐和謀略發揮到了極致。公元494年,吳王闔閭率兵攻打越國,結果被越國打敗,吳王闔閭被殺。兩年之後吳王夫差為了報自己殺父之仇,派兵攻打越國,大獲全勝俘虜了越王勾踐。
  • 吳王夫差劍與「繁陽之金」
    這是吳王夫差劍在洛陽地區首次發現,是東周時期周王室與吳國交流的見證,現洛陽博物館館藏。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西施的丈夫,伍子胥的主君。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此後,又於艾陵之戰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於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
  • 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雅魚是越王勾踐的王后,吳王夫差在夫椒之戰大敗越國,隨後攻破越國國都會稽,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越國被迫與吳國議和,向吳王夫差屈服。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成為吳國的階下囚,一同進入吳國姑蘇為奴。越王勾踐在吳國期間,怎麼憋屈怎麼來,裝傻充愣,為了伺候夫差,甚至嘗夫差的屎,來判斷夫差得了什麼病。
  • 吳王夫差真被西施的「美人計」所敗嗎?
    越國被打得幾乎快亡國的地步,越國不得不降服與吳國而被迫成為吳國的附屬國,越王勾踐和範蠡等權臣到吳國去做奴僕。勾踐與諸大臣在吳國忍辱負重過了3年奴僕似的生活。3年後勾踐人等回到越國,為了報仇雪恨,勾踐休養生息勵精圖治,時刻為報酬做準備。
  • 勾踐臥薪嘗膽,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夫差自盡而亡
    勾踐,春秋戰國時期最後一個主宰,是那個時期最知名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會兵敗給吳,跪地求饒,任人當牛做馬。經過後來的臥薪嘗膽,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一方霸主,公元473年滅了吳。勾踐,生卒不祥,姓姒(大禹的子孫後代),名勾踐,別名菼執,秋春末越國君主。公元496年,越王勾踐繼位。
  • 千年前的相愛與相殺——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劍」
    「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吳越兩國乃是仇讎敵戰之國,夫差與勾踐既是兩國的君主,如何能滅掉對方來擴充自己的領地便是他們所考慮的頭等大事。吳勝越敗、吳敗越勝。恩怨難消,徵戰不斷。這個時期的中國青銅兵器製造工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頂峰時期。吳越更是當時刀劍短兵製造的箇中翹楚。楚、吳、越王之劍短柄可堪稱稀世珍寶。今天不妨來看下千年前這兩個冤家對頭之一的吳王所用兵器吧。
  • 吳國和越國均為春秋末期大國,為何到了戰國時期就毫無存在感了
    吳國和越國作為春秋中後期的兩個大國,其中越王勾踐更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代霸主,不過兩國在進入戰國之後,存在感卻實在不強。其中吳國在戰國初期便慘遭滅國,而越國雖然較為堅挺,但進入戰國時期之後由於國內動蕩不止,國勢日衰,最終被楚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