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

2020-12-26 中國畫報出版社

歷史常常聚焦於偉大人物的功績,古希臘歷史也不外乎這樣。一代又一代的歷史學家們著書立傳,筆下儘是亞歷山大大帝、荷馬和蘇格拉底。

但是,在城邦中生活、死去的普通的古希臘人,從沒有領導過軍隊,沒有寫過一部史詩,或提出過新的哲學思想,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他們是做什麼的?在那樣的時代接受了什麼樣的教育?

支離破碎的文獻、記錄和考古證明給了我們答案。

社會是怎樣構成的?

各個城邦的社會結構起源於戰場上的布局。為了有效禦敵,需要大量的士兵組成方陣,並且保持隊形。

如果士兵覺得自己是所守護城邦的一分子,那麼在戰場上就更有可能勇敢殺敵。

古希臘的公民思想也因此誕生:

如果每個人在戰場上都要加入方陣、參與戰鬥,那麼在城邦中他們也應該參與政事。

▲ 圖為18世紀對古雅典城的刻畫,可以看見衛城和廣場

公民最嚴苛的義務是接受城邦召喚,加入方陣(多數城邦四年中有三年在打仗,公民受召參戰的頻率是很高的)。

此外,他們還具有公民責任。他們必須參加501人的陪審團(人數之所以眾多,是為了防止陪審員收受賄賂),而且多數人還要參與500人的議會。

富裕的公民遇到緊急情況時需要納稅(如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並按要求支付特殊的費用,如戰船費,慶典活動以及新建體育館的費用等。

在古希臘,獲得公民身份成了一種理想,而公民身份僅限於完成軍事訓練的成年男性。

▲ 圖為兩支重裝步兵,手持漆色鮮亮的盾牌在廝殺

城邦還有其他的居民,不過他們的社會地位因身份而不同。

雅典的外國人被稱為外邦人。

這類人有義務服軍役,但沒有公民身份,不能參與選舉、擔任公職或擁有土地。不過,他們有權利參與司法程序。

作為外邦人有諸多限制,但在公元前5世紀早期的波斯戰爭之後,雅典就接收了大批移民,比如往安全的地方出逃的愛奧尼亞人。

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外來人口持續增加。到公元前431年達到2萬人,大概佔到了雅典人口的十分之一。

▲ 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但因他出生於古希臘北部,在雅典城被列為外邦人

按規定,外邦人每月要支付一德拉克馬的人頭稅,否則就會被貶為奴隸。

處於社會等級最底層的是奴隸,佔到雅典人口的四分之一。奴隸務工的作用在希臘社會不可小覷,它使公民有時間參與民主管理。

蓄奴規模通常不大,因為買賣奴隸的利潤並不大。

女奴通常用來做家務、做飯或幹其他雜事。男奴常常兼有自己的作坊,從事貿易,偶爾也能掙足夠的錢贖回自由,獲得外邦人身份。

▲ 圖為墓碑雕像,一名奴隸正在侍奉去世的主人

女性的地位通常比奴隸好不了多少,尤其是在雅典。

女性無權參與政事,名下不能擁有財產,常常依附於丈夫、父親或其他男性親屬。她們多數時候待在家裡,進行編織或演奏樂曲。

購物通常由奴隸來完成,女性走出家門的最好機會是打水。不過,在富裕家庭,打水也由奴隸來做。

只有在宗教方面,雅典女性才享有自主的機會。

雅典城的保護神雅典娜由女祭司侍奉,其他神靈祭拜的中心環節中也有女祭司參與。賽思摩佛羅斯節用來紀念德墨忒爾和慶祝豐收,只有女性參加。

▲ 圖為特爾斐神廟裡的阿波羅女祭司。米開朗基羅繪

還有春季酒神節用來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氣氛尤為熱烈,女性可以離開市區,敞開飲酒,男人則通常要遠離慶祝中的女性。

孩子們如何接受教育?

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亞里斯多德認為, 「 教育源於痛苦,終於甜美。」

多數古希臘城邦把教育看作幫助人們成為未來合格公民的途徑。

不過,城邦在教育上起到的作用很小,教育的重任落在父母和私家教師身上。

孩子長到18歲時城邦開始介入,要求他們服兩年的兵役。早期教育沒有統一的形式,通常是在家,由母親或奴隸擔任教育者。

從6歲起,多數古希臘男孩會上三種不同的課程。

他們要為這種特權付費,只不過費用很低,除去最為貧窮的家庭之外,所有人家都有能力讓孩子至少上幾年學。

▲ 紙莎草紙很昂貴,因此上學的古希臘男孩子用蠟板和鐵筆學習讀寫算

授課通常在教師的家裡進行,每個班級有10到20個男孩。

第一種課程教文法和基本知識。等到有能力學習更長的作品時,男孩們開始學習荷馬史詩,並能夠成段背誦。

第二種課程的老師是琴師,教音樂相關的知識,包括音樂、舞蹈、各種詩歌。

最重要的是體育課,由體能訓練者來教授。學生在這裡學習各種運動,如跤、跑步、擲鐵餅和投槍。

古希臘人普遍認為體能訓練很有必要,有益身體健康,改善體型。最為重要的是它令男孩們為服兵役做好了準備。因此,體育課老師是所有老師中收費最高的。

▲古希臘有著強悍的武士文化

進入青少年時期以後,多數男孩的教育終止,開始學習經商。

不過,富裕的家庭會繼續掏錢,讓孩子跟隨智者、四處講學的哲學家兼老師(從一個城鎮轉移到另一個城鎮,講授修辭技巧)學習。

對有抱負的古希臘年輕人來說,修辭技巧是一種重要的技能。能把話說好,影響議會和法庭是獲取權力的不二途徑。

公元前392年,伊蘇克拉底(Isocrates)在雅典建立起一所永久性的修辭學校,收取高昂的學費,這讓他積累起相當可觀的財富。

不過,並非所有的雅典人都認可伊蘇克拉底傳授的價值觀。

有的雅典人指出其弊端,認為過於強調了修辭在教育體制中的作用。

雅典作為民主城市,遇到重要決定,都要召開全體男性公民大會,通過投票進行表決。雅典曾被斯巴達佔領。很多雅典人把戰爭失敗歸因於教育:

不是因為公民不懂得投什麼票,而是因為修辭技能讓某些人說服議會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隨著哲學在古希臘的發展,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思想開始出現。

▲ 圖為在龐培古城柏拉圖學園發現的馬賽克圖像

公元前387年之後,柏拉圖首次出訪義大利和西西里島後返回,創辦了雅典學園。人們通常認為,這家學園是世界上第一所大學。

與伊蘇克拉底不同,柏拉圖不太注重修辭學,學生們可以學習數學,科學,辯證法以及政治。

亞里斯多德曾是雅典學園的學生。他在學院學習了20年,然後才成為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並建立起自己的學校——呂克昂學園。

在古希臘,正規的教育對象僅限於男孩子。富人家的女孩子在家接受教育,老師通常由奴隸擔任,教女孩子讀書、寫字、吹長笛。

只有在斯巴達,女孩子才可以接受正規教育。

除了學習唱歌、跳舞和演奏樂器,斯巴達女孩還進行體能訓練,甚至學習跑步、摔跤和投擲。

▲ 斯巴達女孩和男孩一塊訓練

這一時期的人們認為,強壯的女性可以生出強壯的後代,還可能成為緊急時刻的最後一支防禦力量。

古希臘人做什麼工作?

對多數古希臘男人來說,最理想的人生莫過於做一名悠閒的紳士。

這種紳士不必為生活奔波,可以把精力投入城邦的政治與社會義務中。

一個公民要在直接民主制中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見多識廣,有能力參加各種討論、辯論,為政策制定施加影響。

不過大多數古希臘人沒有這麼幸運,有閒在廣場消磨時光。

阿提卡有半數以上的人在鄉村勞動,要麼種自家的小塊耕地,要麼租種富人的耕地,按一定的百分比上交收成。

那些在城市裡工作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生意人,負責著城裡人的日常需求,如鐵匠、雕刻匠、繪畫者、木匠,等等。但他們很多人是公民。

奴隸可以代表主人做生意。相對於做家務的家奴,這些奴隸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獨立性。不過,他們掙的每一分錢都屬於主人。也有少數可以自己保留一小部分。

受僱於成功手藝人的不單單是奴隸,窮困的公民也會在作坊中幹活,儘管為其他希臘人做工身份尷尬。

受僱公民的地位甚至比奴隸都低,因為奴隸至少還有一定的職業安全感。

▲ 古希臘的經商者既有為主人幹活的奴隸,也有非常富裕的自由商人

商業的發展使古希臘人互相之間聯結起來,並且與外面的世界有了聯繫,如波斯、印度、英國、中國。

就這樣,各個城邦開始專職於某一行業。

科林斯以制瓷聞名,尤擅製造雙耳細頸酒罐,用來盛放橄欖油和酒,銷往整個希臘和外國。到後來被雅典的制陶商取而代之。但科林斯後來又開發了新的金屬製造業務。

▲ 紅繪式陶器在雅典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潮流。這種陶器在黑色的背景上繪出紅色的人物和紋樣,易於辨識,取代了原產於柯林斯的老式黑繪式陶瓷

此時,最好的紡織品產自米利都,最好的羊皮紙產自凱拉米克斯。

隨著各行業的發展與繁榮,新型的工業、銀行業和貸款業務也發展起來。現金流量巨大的商人憑藉信用證貸款,在生意結束時歸還。

因為這種借貸關係,一些愛奧尼亞的城邦不得不僱用金融顧問,記錄現金流,也因此促進了複雜金融系統的發展,並為公民提升社會地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雅典曾有位叫帕西翁的奴隸,因為在經營信貸業務中表現出非凡的才智而獲得了自由。

他繼承了主人的銀行業務,建立起一家制盾廠,給國家捐贈了1000塊盾牌和1艘三列槳座的戰船,並因此被授予雅典公民稱號——對一個曾經的奴隸而言,這是極高的獎賞。

本文內容摘選自《諸神退位:古希臘的日常》

相關焦點

  • 走進幾千年前古希臘人的日常生活,探究古希臘神話起源與文明歷史
    奧運會的全稱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它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雖然這個兩千多年前面積並不大的國家對當今世界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一提起「古希臘」這個名字,很多人首先想起來的還是它那些有關於神話的傳說。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也涉及到神話。
  • 「井冽寒泉食」,從古希臘人不愛喝水來探究西方飲食習慣的起源
    在古希臘人們對於飲食的概念為,填飽肚子即可,而過分沉溺於美食,人的思維就會變的遲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古希臘人認為日常飲食對他們來說就等同於有節制的享受,不可以過分放縱。飲水不易——且行且珍惜水作為一種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生命資源,無論是哪種文明的起源,都是離不開水資源的,相比起來古希臘人雖然不愛飲用水,但至少日常生活中是絕對離不開水的,在生活中,他們最重要攝入水無疑是來自於日常飲食中,比如麥片粥、葡萄酒以及各種湯類,特別是麥片粥和葡萄酒,基本上是古希臘人餐桌上常備的。
  • 《奧林匹斯星傳》原來古希臘神們的生活,這麼「有意思」?
    《奧林匹斯星傳》簡單地講述了古希臘神如何誕生,如何正式接管西方世界,與人類如何相處。但是,可能是基於古希臘神話傳說的原因,所以《奧林匹斯星傳》的劇情極大的貼合原故事情節,現在看來似乎並不符合我們的三觀。相比於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比如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的故事,我們覺得古代神話傳說故事無比平常。
  • 古希臘人為什麼如此看重體育競技,甚至創辦出如此高規格的運動?
    無論是不是熟悉古希臘的人,想必都對其有著較為深刻的印象。而古希臘人之所以會如此熱衷於雕刻裸體塑像,就是因為他們對人體美有著十分強烈的追求。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如果生活中沒有如此美的軀體存在,那麼又怎能進行出如此大量且優秀的藝術創作呢?
  • 古希臘人為什麼如此看重體育競技運動?
    二、 為何是古希臘而不是羅馬那麼為什麼喜歡祭祀活動的希臘也喜歡體育呢?因為古希臘人要為戰爭做準備。由於有200多個城邦,這些城邦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導致戰爭不斷。為了防禦以及獲得更多的土地,所有城邦都需要通過運動來訓練士兵。
  • 古希臘文化的完美「傑作」——古希臘建築
    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博大而深遠,滲透在西歐各國人民生活、行為語言、精神思想、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古希臘文化就像一位大國工匠,用自身的精湛的技藝雕琢出一個個完美「傑作」永留於世。在這些「傑作」中,有些「傑作」是間接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僅僅以文字方式敘述下來的效果是遠不及其千分之一。
  • 運動的重要性:強身健體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希臘人意識很強
    古希臘人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當時的人民是熱愛健身運動的,這與當時的時代環境和哲學思想密不可分。作為古希臘的公民,首先的身份是戰士,其次才是思想家,哲學家。強健的體魄,是每一個古希臘公民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非常重視身體的健康和勻稱。
  • 運動的重要性:強身健體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希臘人意識很強
    古希臘人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當時的人民是熱愛健身運動的,這與當時的時代環境和哲學思想密不可分。作為古希臘的公民,首先的身份是戰士,其次才是思想家,哲學家。強健的體魄,是每一個古希臘公民必須具備的身體素質,非常重視身體的健康和勻稱。
  • 古希臘人不喜歡穿衣服嗎?
    要弄清這個現象,首先只能從古希臘開始,但歐洲的很多藝術作品來源於古希臘神話,這些神話中的人物多為全裸或半裸,文藝復興的興起,使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文明世界,但有些作品是基於古希臘神話進行創作的。無論是羅浮宮的雕刻作品,還是佛羅倫斯,無論是其他城市的雕刻作品,對於人物的表現,重視「人的力量和美」,都受到了古老希臘文化的影響。
  • 古希臘人如何健身
    以古希臘人為例,他們必須優先考慮健康和健身。為了希臘帝國的崛起,希臘人必須時刻處於最頂尖的狀態。那時,健身就是軍事力量的支柱。在像斯巴達這樣的古希臘城市,不僅鼓勵孩子們從小健身健身曾被用來教導年輕的斯巴達人紀律、精神韌性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男人在13歲時就需要進入斯巴達軍隊,但直到60歲時才可以退伍。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那麼意味著戰鬥中的受傷甚至是死亡。可見當時健身的重要性。
  • 古希臘人的奠酒儀式—以荷馬史詩例
    其二,在非世俗層面上,生產蜂蜜的昆蟲——蜜蜂也被看作是山野仙子寧芙們的化身,古希臘人認為她們居於山野的洞穴裡,也與人的靈魂輪迴有關。因此,在宗教意義上,蜂蜜與地下和靈魂有關,所以會用於葬禮儀式。至於油,眾所周知,古希臘人喜歡把油塗抹在身上,比如在進行體育運動時或沐浴後。在葬禮上使用油的意義在於古希臘人認為死者與活著的人一樣,也要被莊嚴地打扮。
  • 神奇的古希臘文明
    可能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區域,好像這塊區域之前和之後都一直沒有統一過成為一個國家。古希臘與現在的希臘除了地理位置基本沒啥關係。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大約2-3百年的樣子,古希臘地區的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政治民主,言論自由,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 古希臘藝術三巨頭:建築雕塑和它,而它的某種用途讓人避之不及
    而古希臘的白底彩繪則是特指在一類細頸有柄的萊基託斯陶瓶(Lekythos)上的一種獨特的彩繪風格。因此,除非特別說明,通常「白底彩繪」僅特指古希臘萊基託斯陶瓶上的白底彩繪。(白底彩繪陶瓶)白底彩繪陶瓶用途陶瓶是古希臘人最喜愛的日常生活容器之一,它在古希臘人的人生大事中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婚姻大事中,新娘結婚前夜淨化浴所需要的泉水就是裝在陶瓶裡由專門的人從泉水房送至閨房中。
  • 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漫遊古希臘
    特別是見到以前經常聽說的喜劇之父—阿里斯託芬,還有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與歐裡庇得斯,能夠與歷史的著名人物一一會面,更讓我對於奧德賽的喜愛日益增加。同時,我最有印象的便是與蘇格拉底還有希羅多德的談話。雖然希羅多德更多的是推進主線劇情,但能夠與希羅多德這一偉大的歷史學家、作家交談完成主線,我還是感受到了莫大的榮幸。
  • 古希臘哲學的思想內核
    古希臘哲學有三個基本內核內核一對知識的基本態度和看法。以色列一位歷史學家,赫拉利說過一句話:「人類文明的思維調動是從無知革命開端開端的。」 就是說,我們人類的基本知識和所知道的,其實處於無知狀態。比如,我看見一個蘋果,一隻豬,一頭大象,我再不對他們產生懷疑和思考,這就是基本知識和自認為的全清楚、全知道。
  • 讀曾晨宇《古希臘錢幣史》
    雖然呂底亞人被認為是最早發明金屬錢幣的人,但在希臘人那裡,錢幣才得到廣泛的流通和使用。因而,在世界領域,凡研究世界錢幣史者,必自希臘人始,成為了重要共識。西方人對希臘錢幣的研究,從最初欣賞錢幣藝術,後來希望能從錢幣上找到解讀古典文獻的資料,進而了解和認識古典世界的文明。然而,這一西方顯學,在國內,尚鮮有人關注。
  • 同出一脈,卻又形態各異,先秦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禮俗有何差別?
    這些禮俗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先秦禮俗主要指的是先秦儒家的禮俗,他們的禮俗很是繁雜,囊括了祭祀禮儀、兇禮、賓禮、喜禮等。除此之外,對於儒家君子而言,還要講究言行得當,舉止端莊,哪怕是吃飯喝水都要講究禮儀。總而言之,先秦時期擁有較為成熟的禮俗,其主要體現在宗教禮俗、祭祀禮俗以及婚嫁禮俗上。
  • 古希臘文明的起源——克裡特文明
    小編今天給大家講講古希臘文明的來源——克裡特文明。地中海的東部,愛琴海的南部盡頭,有一座鯨魚形狀、面積約為82200平方公裡的島嶼,在荷馬史詩中,這座島嶼被稱為克裡特:「有個地方叫做克裡特,在酒綠色的海中央,美麗又富裕,四周是汪洋。那裡居民稠密,有數不清的數量。九十個城市林立在島上。」
  • 透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追尋古希臘的璀璨文化
    但是這並不能否定古希臘文明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句話是「西方人言必稱希臘」,就是因為西方的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和古希臘文明有著淵源。一、古希臘的歷史發展進程在本書中所看到的希臘歷史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歷史,而是從文明角度出發,從古希臘文明的產生一直到結束,這一段時期的歷史脈絡進行了梳理。
  • 古希臘神話中隱藏的愛情觀,為什麼宙斯最愛的人是他?
    如果要論神話的文學性、故事性,我認為當屬古希臘神話為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希臘神話那是相當「精彩」。這可能得益於古希臘神話的傳承,主要依靠詩人、作家之類的人群,因此古希臘神話故事,充滿戲劇性和民俗特色。而中國神話,主要由古代歷史學家記錄整理,因此風格偏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