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美劇中的聯動集、片段集、直播集、羅生門集、下艙集、瓶子集和冷靜集。
聯動集 Crossover
說到衍生劇,當然就不得不提聯動集,一些同系列的劇集往往被設定在同一個宇宙中,會經常出現聯動的情節,用互相交叉的情節講一個更複雜的故事。
比如NBC就很愛做「芝加哥全家桶」的聯動集,甚至有時候還會加入《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這幾部劇集的設定都是同一宇宙。
又比如CW幾乎每年都會做的超英聯動夜。參與的包括《閃電俠》(Flash)、《綠箭俠》(Arrow)、《超女》(Supergirl)和《明日傳奇》(Legend of Tomorrow) ,以及新劇《蝙蝠女俠》(Batwoman),下一季肯定會加入新的《超人》。
還比如《實習醫生格蕾》和其衍生劇《19號消防局》(Station 19)也做過聯動。
由此可見,聯動集大部分出現在兩種情況,母劇和衍生劇之間,或者有很強相關性的劇集之間。
片段集 Clip Episode
顧名思義就是一整集都由已播出集數的片段組成,形式可以是人物回憶、人物接受採訪/詢問等,或者直接就是特殊主題的片段集合。
不少劇集會選擇在劇終集之前出一集片段集,當作大結局之前的總結。
也有一些劇集出片段集純粹是為了湊集數。
直播集 Live Episode
雖然美劇的每周一集模式意味著邊寫邊拍邊播,但單集的拍攝距離播出還是會有一段時間間隔的。
不過這幾年有不少美劇都嘗試過直播集的形式。
比如《我為喜劇狂》在第四和第五季就分別嘗試了直播集。這部劇本身有很強的《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基因,所以做個直播集也算信手拈來。
《威爾和格蕾絲》(Will & Grace)在第八季也嘗試過幾次直播集。
NBC 2014年開播的喜劇《把妹大作戰》(Undateable)從第二季開始,每一集都是直播集,以此當噱頭吸引觀眾。不過該劇還是只播了三季就被砍。
可以看出來,喜劇是比較適合拍直播集的,尤其是情景喜劇。
不過當年的大熱劇《急診室的故事》(ER)也在第四季出過一集直播集,算是非常大膽的嘗試。
下艙集 Lower Deck
這類型的集數指的是聚焦次要角色的單集。
比如《我們這一天》第2季出現過主要講述Deja和她媽媽Shauna故事的單集。
又比如《絕望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第五季曾經有一集專門聚焦去世的小區修理工Eli,通過他聯繫起幾位主婦的生活。
羅生門集 Rashomon
顧名思義,這種類型的單集是用不同角色的不同視角來講述同一件事情。
比較有名的包括《歡樂一家親》第五季第9集聖誕集,通過各個角色不同角度描述聖誕節發生的事情。
又比如《實習醫生格蕾》第6季也有過這樣一個單集,講述了一名病人死去後,幾名醫生不同角度的故事。
瓶子集/充數集 Bottle Episode/Filler Episode
顧名思義,就是對主線劇情毫無影響,湊集數的單集。而且這種單集一般都只有主要卡司出場,限定在很有限的小空間裡,比較節約成本。
如果看過《廢柴聯盟》(Community)應該有印象Abed很多次表示過,我們不能又來一集「瓶子集」吧?
《宋飛傳》(Seinfeld)第二季第11集就是著名的「瓶子集」。這集裡,劇情完全聚焦於幾位主角在中餐館等位的故事。
當時這一集曾經被NBC拒絕了無數次,覺得這內容實在是太單薄了。但結果這一集就成為了經典,並且被認為開創了美劇新風格。
《老友記》(Friends)也有一集著名的「瓶子集」,第三季第二集。這一集講的是Ross工作的博物館有重要的晚宴,結果他這幫朋友就是拖拖拉拉怎麼也沒辦法準時出門。
這一集同樣很成功,自此之後《老友記》每一季都至少要做一集這種「瓶子集」。
說起來,《廢柴聯盟》也有很著名的「瓶子集」,比如第二季第八集。這一集裡,自習室裡Annie忽然發現自己又丟了一支鉛筆,一定要查出來誰拿了自己的鉛筆。
這一整集都在自習室裡進行,出現人物也基本只有主要卡司。
冷靜集 Breather
通常在某劇經歷了重大事件後,會安排一集「冷靜集」。這種單集和上面說的「瓶子集」/「湊數集」重合度很高,就是基本不會有什麼故事發生。
比較典型的有《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一季第8集。這一集是主角Frank回軍校參加活動的故事,和主線情節幾乎完全沒有關係。在這之前的一集裡,第一季重要角色Peter Russo的故事線有重大發展。
本期就到這裡,下一期我們來聊聊:閃回集、分叉集、大轉折集和大事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