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吉米老師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是一片很好的學習英語的乾貨。看美劇學英語,很多人都是為了快速練好口語,筆者把自己的經驗總結髮出來,吉米老師也十分贊同這種方式,因此,與大家分享~
原文如下
這篇文章原本寫於2019年5月,又在2019年12月翻新。發布之後,後臺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與提問。現在,經過整理與新的思考後,我決定再次將這篇老文翻新。
每次不論是外國人還是國人好奇問我口語是怎麼學的,我都會告訴他們主要是因為我看的這幾千集美劇,並且經常笑稱「是個猴子看了3000集美劇估計也會說英語了吧」。
所以,在介紹自己看美劇的歷史和途徑之餘,更重要的是想分享關於「看美劇學英語」這條路的可行性:在沒有上過國際學校、出國留學之前,也可以幾年前在北京「壓分」最嚴的雅思考點裸考出口語8分。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向著不報班、不花錢、0成本學口語這條路上大步邁進。
這也是一篇長達4000字+的文章,但是算得上是乾貨滿滿,希望各位能有耐心讀完。如果我有看過您想看或者看過的劇,歡迎後臺留言討論。當然,心急的讀者也可以直接拉到最後一個部分看方法論。
0. 我的美劇時間線
記憶中,我正式追的第一部美劇是2013年左右四高一/初三看的CW臺 The Arrow綠箭俠。
大概在看了兩三百集左右的時候,意識到需要像記帳一樣對自己看過多少集有個詳細的記錄了。按照自己朋友圈打卡的軌跡來看,1000集美劇的成就於2018年4月達成,1500集美劇於2019年1月初達成,4個月後,2000集美劇。一年後的2020年5月,3000集美劇。而到現在半年過去了,我只多看了150集美劇,速度明顯放緩了。
1. 哪兒來的那麼多時間看美劇?
用什麼看美劇?
這3000集美劇裡有500+都是20分鐘/集的情景喜劇,兩級才頂正常美劇40分鐘一集的長度,且三集才頂GoT權遊一集,如The Big Bang Theory, Friends還有Community,所以總時長也沒有看起來那麼多。
不過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只要我自己一個人吃飯,我就一定會看劇,不看劇,再好吃的飯也食之無味。想起大二每天最美妙的時光就是點個外賣在宿舍裡一邊看劇一邊吃(很不健康也不環保,I know)。
翻了很久照片才找出了一張大二吃飯看劇的照片
20分鐘的情景喜劇,因為情節不那麼扣人心弦,而且場景間切換很明顯,隨時都可以停下,是非常非常實用且方便的填充碎片時間的寶物。
另外,在排隊等餐、旅行時坐飛機火車等等只要是一人獨處、不在走路的時候,我都會掏出手機看劇。大四以後,經常往返於學校和家之間,坐地鐵的時候總會看一集30-40分鐘的劇,時間剛剛好。
總之,看美劇從不會耽誤我做正事的時間,除了吃飯時和吃飯後,我也幾乎沒有專門拿來看劇的時間。剩下的碎片化時間多擠一擠,總是會有的。
除了支持正版、體驗一流的流媒體平臺外,在國內的人ren影視、人ren視頻以及支持在線觀看的91美劇網等等都是各種比較靠譜的美劇平臺,同時也可以去微博關注各類字幕組,等他們發布最新的漢化消息。
2. 看那麼多美劇有什麼好處?
美劇帶來的好處太多了,完全是利大於弊的一件事。
我到現在都覺得自己所謂的英語能力85%來源都拜這些劇所賜。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我高三時和一起去的同班同學各自搞到了個英語類的國獎,而他也是個美劇和美式脫口秀的愛好者,這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我必須先感謝Arrow綠箭俠這部劇,雖然看了四季就棄劇不追了,其中英雄主義和男主演員Stephen Amell健美肌肉的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印象,讓我高二高三即便是學習很忙的時候也堅持健身,雖然遠沒練成那種健美身材,但是如果你認識高一前的那個又瘦又小的我的話,你可能就會驚訝於見到現在的壯胖壯胖的我了,而這也是完全沒有想到的看美劇意外收穫。
其實我覺得美劇最大的好處就是給在國內的人提供了最純正且免費的接近母語的聽力環境,綜合上來講、長期來看,這種耳濡目染在口語和聽力上的提升遠不是花幾千元報個託福雅思聽力口語強化班能比的。
我高中的時候,一直不覺得自己在百集美劇的薰陶下聽力口語就一定比老早就花大錢出國留學的人差。在有了美劇的陪伴之後,我就再也沒參加過英語課外班,反而過了兩年後在高二時開始當起了英語機構外教助教。
看美劇多了還會自帶一些社交屬性,當看的劇足夠多的時候,和初次見面的人聊天時總會有劇可以聊。之前或許也提到過,高三畢業旅行,我就在長白山下的國際青年旅行社和四個來自英國的同齡人聊GoT權遊。當時雖然剛入坑,依稀記得已經播到第四季了。我和其中一個小哥一直保持聯繫,上周還剛請他幫我peer review了我的論文。
更重要的是,當外國朋友看到你的聽力口語處在一個可以他們放心大膽用原語速和地道用法來交流的水平之後,你們可以做到無話不談,酒的品類,牙醫學,宗教...這些都曾出現在我和美國同學的聊天話題內。
另外,美劇還能帶給你洞悉英美文化的窗口:
通過The Night Of 罪夜之奔、The American Crime Story 美國犯罪故事、DareDevil夜魔俠等帶有律政元素的劇集,我對從美國司法一無所知,到對他們的體系上的程序和缺陷有了一些大致的、粗淺的想法;
從幾部超級英雄劇和警匪諜戰類集裡,我反反覆覆聽到了警察在拘捕嫌犯前說的You have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Anything you say can be used against you in court 這些臺詞,讓我知道了Miranda Warning米蘭達警告,並背下來了前面幾句,某次意外用到了一次英語比賽的即興部分,還受到了評委的好評。
從探索頻道製作的美劇Manhunt: The UNABomber,我第一次知道了上個世紀末在美國臭名昭著的「航校炸彈客」 Ted Kaczynski,並見證了「法醫語言學」 forensic linguistic於此案中的首次誕生:這是一項專門研究罪犯公開宣言和恐嚇信中字裡行間的句法和語言習慣,來以此確定身份的神奇學科。
除了這些以外,生活中的瑣碎文化現象和冷知識也懂得了不少,比如英美國家的人不管自己的嶽父嶽母叫father/mother,而是直呼其名;美國男生女生在結婚前最後一晚都有bachelor party單身派對,而男生這邊的傳統是邀請脫衣女郎;衝動結婚首選是維加斯......順帶著也搞得我遇到了英語黃段子、政治笑話能會心一笑,帶有種族、性別歧視的等話術有懂了不少,能讓我不在國外吃啞巴虧等等。
3. 看美劇學英語的3個層級
這個部分的內容我已經在這前的一些推送裡反覆闡述過了,在這裡再次自我引用一下:
我一直覺得,「看美劇學英語」這個種另闢蹊徑的方法可以在詞彙量、聽力和口語地道性(發音+俚語)這些方面突圍,那麼試圖這麼去學之後,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基本可以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是,見到了,完全陌生,不解其意,產生疑惑和好奇,通過查詞典和猜測基本掌握其意,有了初步印象。這也就是我頭300-500集美劇時的主要心態,這段是相對慢速又比較「痛苦」的積累期。
第二層是,見到了,聽懂了,意識到了之前有查過,想起了含義,順利理解了整句意思,障礙基本排除。此時聽力,尤其是對口語俚語的總體理解度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已經可以脫離字幕,可能是500-1000集的量能達到。
第三層是,不僅對地道表達曉其意、知其源,還會在和別人交談中,於相應的語境下說合適的話,幾乎和中式英語拜拜,對動詞、介詞和名詞等基本概念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已經把雙語字幕重新開回來給字幕組挑毛病。這應該是至少1000集+的量。
第三層明顯是最難的,然而很多人在第一層級就知難而退了,感覺這樣太影響觀劇體驗。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產生「看了很多劇但是沒啥用,最後還是得花錢報口語班或者出國語言班」的感覺。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問題,畢竟看劇的根本意義還是在於娛樂和放鬆(還有下飯),順道學點英語應該錦上添花的事情。
4. 怎麼才能做到看美劇學英語?
a. 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而不是高度緊張感
和讀外文書籍一樣,很多技巧可以遷移到看劇上。
首先,確實不用碰到每個不會的詞都停下來查,這樣太影響觀劇體驗。我最早看TWD行屍走肉、House of Cards紙牌屋和SHEILD神盾局的時候是專門拿了個筆和本在一旁記,初學的時候可以嘗試。
但是對於同一集裡反覆出現的、嚴重幹擾自己理解劇情的詞(參見之前擴大詞彙量一文裡bounty的例子),就確實建議停下來查一查了。接下來,實在不會的可以先猜,全看完了之後再來查一查猜的對不對,這樣印象往往會很深刻。
最需要保持敏感度的,應該是劇中出現的、和自己傳統中式想法相悖的地道俚語表達,比如前兩天剛介紹的lose face「丟臉」,在我自己頭一次看到時,對我理解上的衝擊就挺大的。
b. 字幕需要根據不同階段需求考慮
要不要字幕這件事,每個人情況不同,在每個階段需求和能力也不同。雖然我老早就能去了權遊字幕看個八九成懂,現在我自己在國內網上看的時候都還是掛著中英字幕的(也沒的選啊),順便可以欣賞一下優秀字幕組的翻譯。
但是如果要提高英語水平,中英字幕都上肯定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之前高中的時候,我會為了說服我爸媽我看美劇是在學習,會用文具盒擋住中文字幕,只留下英語字幕;再過一陣就可以都擋住了。
如果真的想嘗試一下學習美劇,除了手動擋字幕,還建議翻牆訂閱Netflix, 因為Netflix的英文字幕做的特別好,正確率幾乎100%。隨便找一集20分鐘的喜劇,第一遍先不開英文字幕,第二遍再開英文字幕看一遍。
簡單來說,初級選手,中英字幕都開;
中級選手,關掉中文字幕;
高級選手,直接啃生肉;
進階選手,給字幕組挑刺兒;
有口譯尤其是陪同翻譯需求的,中英字幕其實都可以開開;
為了練聽力的,都關掉。
c. 模仿和配音
光看不說假把式。美劇裡那些地道的發音和抑揚頓挫的flow不去模仿是不行的,這些正是口語能提高的突破點。我們大多數中國人說英語的時候,太「平」了,一句話語調上沒有什麼起伏,當然了,如果起伏過大,就是萬人嘲的Valley Girl的口音了。
模仿和配音就是很有意思的美劇學習方法。和模仿普通的雅思託福聽力不一樣,美劇幾乎全部都是生活中的自然對白。我記得最開始學的就是綠箭俠開頭那段有點中二的自白,但凡看過一兩集的人都知道:
My name is Oliver Queen. For five years I was "stranded" on an island with only one goal... survive. Now I will fulfill my father's dying wish... to use a list of names he left me, to bring down those who are poisoning my city. From a life of excess to a life pursuing justice, to keep my loved ones safe, I must work in secret and pretend to be someone else. To do this, I must become someone else. I must become something else.
這一段我完全憑藉當時的記憶寫下來,直到現在回想起來還有點熱血沸騰,這可能也是我唯一樂意背誦的段落了吧(對,說的就是中學英語課本那些什麼3a,1b,背下來沒有個啥用)。
另外,這是一段我2017年看Better Call Saul絕命律師的即興配音小橋段,不管配的怎麼樣,至少我順手學會了wishful thinking "想當然"的用法。
可以隨便截取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幾分鐘小片段,反覆播放,多次暫停,再自己模仿,有興趣還可以自己錄下來對比。
d. 耐心、積累、重複
看美劇學英語這件事,一定不能圖快,或者盼著一周就能見到效果。我覺得我是最早花了快兩年,英語才有了起色。
之後,見效就會比較快,我依然記得大二的時候看了兩集Better Call Saul絕命律師之後立刻下樓去找外教拿東西,那種剛從美劇世界中出來的感覺在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能力上也會有一定延續,所以那一次我的交流變得更加順暢。不過老實講,我覺得每看個三五百集,自己才可以有在能力上明顯感知到的大進步。
很多讀者給我抱怨說,我看的一點也不比你少啊,為什麼口語聽力就沒有相應的進步呢?感覺看了都白看了!
這其實很簡單,第一,要麼就是看的數量還不夠多,沒能做到「量變引起質變」;第二,或許是因為第一遍看的時候就是帶著一個純粹的放鬆、娛樂心態看的,所以沒有留意到太多語言點,而這是完全沒問題的,這也本來應該是美劇給我們帶來的意義;
可是如果真的想通過美劇,電影,甚至遊戲、直播、脫口秀等各類途徑去學,就真得有這麼一個潛意識,一個去注重了解自己不懂的、感興趣的表達的衝動。
後臺也有讀者問我,你那些日推是怎麼做的、這些表達你為什麼就知道呢?很簡單,我做過的日推內容,至少都是我見過三遍以上的非常常見的表達。對於一個詞,第一遍看到時可以放過溜走,再看到還不明白的話,就通過兩次的句子語境來揣測意思。而且反覆積累多了之後,語感鍛鍊出來,很多意思也就自然而然能懂和理解了。
好了,說到這裡洋洋灑灑五千字,各位可能也看煩了。但我相信,看我這一篇不加保留的經驗分享,可能比參加一個所謂的「0元拆解全套老友記」之類的「名師美劇班」還要管用。
如果各位還記得我之前發過的我討論做英語口語日推的意義的那一篇,上面提到過,我精心製作的日推其實可以作為一個沒時間看美劇、只想看其中精華表達的一個捷徑。所以每天晚上閒來沒事一兩分鐘看一看,可能也頂你看一兩集美劇呢。
看到這裡的朋友,想必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吉米老師認為,有些人看美劇真是為了速成口語,往往欲速則不達。其實可以模仿一下筆者的做法,看看是否合適你。學英語,加微信號ohk008,吉米老師歡迎你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