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人生踐言:年輕人如果做不好這2點,難成大事

2020-12-16 散人於浪

王陽明的心學自誕生之日起,便影響了無數人,清朝的曾國藩、日本的稻盛和夫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而在心學之前,清一色是理學的天下,那時讀書人想要在思想上被人矚目,必須從理學開始。

不知是是否有人想過,儒釋道信徒如此之多,為何悟道的偏是王陽明。

01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付諸行動

王陽明一開始,也是理學的信徒,在他9歲時,他曾提出一個關於人生終於價值的問題?

這個問題連老師都吃驚了,一個9歲的孩子就開始關心人生價值了,在那時,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科舉、入仕,這也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而王陽明的目標是」做聖人「。

樹立目標很容易,但如何實踐目標卻很難,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對聖人最好的詮釋,但如何才叫為天下立心呢?這顯然太空了,為生民請命,太大了,為往聖繼絕學,太遠了,唯一可以實現的便是為萬世開太平。

於是,王陽明的目標變成了為天下開太平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家屬於書香世家,王父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夠在學問上有所造詣,然而自從王陽明9歲樹立做聖人的目標後,便一門心思的想要成為一個武將。

為了能夠更接近目標,他開始喜歡軍事、謀篇布局、排兵布陣的遊戲,最先讓王陽明入迷的是象棋。

02投入12分精力

象棋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但卻能考驗一個人的謀劃能力,王陽明每天都認真研究象棋,還找來古人的殘棋,吃飯、睡覺都和象棋在一起,甚至連讀書都忘了。

做事最怕的就是認真,稻盛和夫就是一個做事認真、較真的人。在京瓷集團研製一款陶瓷時,稻盛和夫每天都在實驗室,甚至抱著陶瓷原料睡覺。

對此,父親王華十分生氣,他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入仕,沒想到兒子卻對這些江湖小技著迷,氣得王華恨不得砸了棋盤,最後,王陽明的母親趁著王陽明睡覺時,將棋盤扔進了水裡,下棋這事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這並沒能改就王陽明的目標,下棋不行,他又開始迷上了騎射、兵法,為了研究胡人的生活習性,他甚至騎馬跑到了居庸關實地考察,而那時王陽明才15歲。

從王陽明後來的成績,我們可以看出,他當年痴迷於象棋、軍事遊戲並不是單純的玩樂,而是用心研究,每一件事都投入自己的精力,才有了35天打敗寧王準備了10年叛亂的神跡。

做事認真、較真是王陽明身上的特性,王陽明在悟道前,也是理學的粉絲,他曾花了6天時間去格竹子,直到出現幻聽,才終於明白朱熹的」格物致知「有問題。

王陽明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奇才,幾乎任何一件事,他都能做成精品,所以他也被人稱為是繼孔子之後的第二位聖人,被稱為天才。

但從王陽明學象棋、格竹子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是樹立目標之後,就會用儘自己的全部心力去做的人。

《刻意練習》裡提到,任何人只要對某一技能的刻意練習,就能成為這個行業的專家。

稻盛和夫在磨礪心志的」六項精進「中提出,一個要需要從六個方面來磨礪自己,而其中的第一項就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有一個特別著名的一萬小時理論,在這個理論當中提出,任何人只要重複做一件事超過一萬小時,就一定能成為專家,這話咋一聽特別有道理,但仔細一推敲卻發現缺少了核心要素。

那就是」努力專研、比誰都刻苦、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具備了這些條件,或許並不需要一萬小時就能專為專家。

自古質疑理學的人那麼多,為何最後悟道,創立心學的是卻是王陽明呢?

一個人具備了遠大的目標,同時還能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做到這2點,早晚成大器。

立目標是每一個人都會的事,但真正難的實踐目標。

實現目標有三個必不可少的因素:立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實踐、反饋,第三步是糾正目標方向。

王陽明從立下目標要做聖人後,也經歷過一段時間迷茫時期,直到他拜訪了理學大師婁諒,問他如何才能做聖賢時,婁諒說:」聖人是可以靠後天學習而獲得的,讀聖賢書並不是通往聖賢之路的捷徑,只有先做「內聖」,才能「外王」。

這話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先修自身,不修身者難以成事。

這次談話令王陽明的人生豁然開朗,龍場悟道後,他將自己所悟寫成了《王陽明心學》,這本書至今仍然影響著無數人,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稱「五百年來以來,儒家的源頭活水來自王陽明」。

曾國藩每當夜深人靜時,便細心閱讀,他說:「明代論學,每尚空談,惟陽明能發為事功。」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一本好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而為人父母者,給孩子再多都不如給他一本有用的書有價值。所以本期便給大家推薦這本書王陽明的代表作《王陽明心學》。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除了《王陽明心學》還有《鬼谷子》、《道德經》,厚厚的三大本只要48元,每本不到16元。

很多人都說「富貴由天」,但讀過這本書後,就會明白,決定未來的,是自己選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修什麼樣的心,就會讓自己的人生完全不一樣。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2字,往後人生風順
    王陽明曾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也就是說,一些人在吃飯的時候,雖然眼前只有吃飯,但他的心也是不安寧的,只因他的心忙慣了,不好再收心。在王陽明看來,吃飯也算是一種修行,人生中的千忙萬忙間,其實最忙的還是我們的內心,尤其是經常起妄念的心。很多人看似每天忙得暈頭轉向,實際上,回想這一天,不是沉迷於各種碎片化的娛樂八卦,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大事沒幹成一件,小事也忙得索然無味。
  • 王陽明:人生欲成大事,需要破除心中3賊,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中賊是我們痛苦的根源,也是一個人在成功過程中務必要摒除掉的東西。1、焦慮之賊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有焦慮。很多人靜不下心來,想一下子賺到很多錢,一下子成功,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沒有人能夠做到這樣的成就。想要成功還是要潛心靜氣,好好提升自己,少和別人做比較,這樣才有可能成功。2、欲望之賊每個人都有欲望,這是與生俱來的。
  • 王陽明的告誡:男人慾成大器,錢和能力是次要,關鍵在這2個字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便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沒有成就。所以說,一個人沒有志向,必定走不了很遠,成不了大事。王陽明認為,做聖賢才是第一頭等大事。當一個人定了自己的志向之後,他後來所做的一切也都以此為出發點。
  • 王陽明:破除心中「3賊」,人生方能成大事,否則一切都是徒勞
    說到「心」,俺就不得不提到明代「一哥」王陽明,他對「心」可是相當有研究,是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遠播海內外的「陽明心學」的創造者。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中賊」是我們一切痛苦的根源,在王陽明看來只有破除心中這「3賊」,才有可能成就大事,否則所有努力都是徒勞。
  • 王陽明:沒有思考就去貿然行動,或者光想不做,都難以成大事
    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中的知行合一,是心學的一個核心理念。王陽明強調,知和行要統一,很多事情要做到充分的了解,並且行動起來。知行合一中的知,就是要了解和想明白,行就是行動,先想明白,然後去行動,才能有所成就。王陽明曾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王陽明:成大事的人,為人處世懂得知行合一,在小事上磨練自己
    王陽明在弘治五年和弘治八年兩次科考中就表現了他的這種剛強和清高,尤其是弘治八年落第之後的王陽明,說出了:「成大事的人,為人處世懂得知行合一,會在小事上磨練自己」王陽明在貴州龍場三年一面勤懇為官,一面潛心體悟大道,終於認識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的全新境界
  • 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最關鍵,而是要悟透這「箴言」
    而男人要想成大器,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一些磨難。王陽明就是如此,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的。就好比說龍場悟道。其實,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箴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忠告:要想成大器,錢和人脈是次要,關鍵是悟透這2點!
    在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前半生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挫折,即使考學失敗也沒有耽誤他尋找自己心中的「道」,但是,偏偏在36歲時被貶官,正值盛年卻突然遭逢貶謫,這對他的打擊也真是不小,但王陽明卻依靠這2點,轉禍為福,將此一事作為人生的轉折點,反而悟到了真正的「道心」,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 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世界上本來沒有什麼大事,因為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也便成了大事。如果你能靜下心來,往往會發現,那些影響你的小事,才是做不成大事的真正原因。只有心平氣和的面對每一次雞零狗碎,才可以避免最後的雞飛蛋打。二、壓垮成年人的,從來不是大事有時愛一個人不過兩三天,人生的不如意卻是十之八九。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用畢生去追求和探索生命的真諦,他大力弘揚心學,就是為了揭示人生的意義,探究更深層次的心靈的奧秘。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假如個人要想作出一些事業,就需先懂得志向,不然便會一事無成。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這24個字就是王陽明提出的12種2字「心學」。「心學」是王陽明的聖人之學,那麼,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王陽明所說的這24字「心學」吧。2、誠心:堅守一顆純粹心,做至誠之人做人要有一顆誠心,誠信才是一個人在社會的立足之本,只有信守承諾的人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做人,可以沒有錢,但是不可無信用,做事,可以不盡心,但不可欺騙和傷害。
  • 《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做大事的人都有三點「思維特質」!
    王蒙《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我反思了一晚上,佩服的「五體投地」,原來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有三點「思維特質」!《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共分為4冊,每一冊都包含著一個大的主題,而這本書讀完後,我反思了一晚上,對其中的智慧佩服的「五體投地」,然後我明白了,原來真正做大事的人都有三點「思維特質」!一、不將就!人是為了自己活著,而不是為了別人活著,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將就,大家可以想想那些真正幹大事的人,會去將就別人嗎?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低谷中創造的,比如說著名的龍場悟道。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牢記王陽明下面的這2句話,註定是人上人,早晚飛黃騰達。第1句話: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這句話就是說大家要常懷著避世而內心無憂,不被任用而內心無煩悶的心。知道道理,就耐心忍耐去做。簡單來說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守住寂寞,耐心等待。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01、不要在意得失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王陽明並沒有理會,而是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提升自己,做出點成績,讓那些人閉嘴!03、不要猜人心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難知好壞。買西瓜只憑經驗就能判斷,可猜人心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 職場被人排擠,不是因為你能力強:王陽明的這3句話,解釋很透亮
    「英明豪邁、文武雙全,左手執卷講學授業,右手撫劍叱吒三軍」,這是世人對王陽明的評價,初識王陽明,是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就是個奇才。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人這一生總是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雖然說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可以讓自己的人生少遇到一些坎坷,也就是少走一些彎路。而這世上有一種人,就是人們口中的「聰明人」,他們這一輩子或許成就沒有取得很大,但是在別人眼中就是英雄一般的存在。因為這種人懂得過好自己的人生。可以說聰明人在面對坎坷時,可以做到氣定神閒,冷靜面對。
  • 王陽明告誡:人生道路如果遇到坎坷,可以多看看這三句話
    王陽明是怎樣取得這樣卓越的成績的呢?是不是有什麼錦囊妙計,看看他留給我們的三句話大家就知道了。人生路上如果不平坦的話,多看看這三句話。錦囊一: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無論發生什麼,無論你遭受何種的挫折與痛苦,坦然面對,這是你唯一的選擇。龍場驛站的住宅環境非常惡劣,但王陽明仍不忘時常靜坐,思考自己苦苦追尋的聖賢之道,「如果聖人處在這種環境下,會怎麼做呢?」?
  • 王陽明:有本事的人,落魄時牢記兩點!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王陽明:有本事的人,落魄時牢記2點!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1個人的水窮處,也恰好是1個人輝煌的開始!因而就有這句「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只要是你能經受人生的風風雨雨,並且能扛過來,那世上的難事兒,再大的風浪,都難不倒你了!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2個字,讓你少走彎路
    曾國藩曾經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與曾國藩相同的是,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經提到過相同的要求:精一之功,這是和他最有名的知行合一併列的四個字。如果心經常處於「妄動」狀態,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像滾雷一樣不斷地在我們心中炸響。這樣的行動就有點像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可避免地犯一些低級錯誤,甚至滑向深淵。很多人,每天不是忙於所謂無關於己的大事情,或者就是沉浸於鹽油醬醋的小事情!回看時,大處空忙一事未成,小事奔忙亦索然無味。
  • 王陽明:當下浮躁的社會,如何保持正向發展,這3點你要知道
    王陽明著名的心學大師,他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兩大心學體系受到無數後人的追捧。不僅影響了中國人,甚至揚名海外。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時至今日,王陽明心學對於當下浮躁的社會大眾來講,仍有著深遠借鑑意義。王陽明心學中這3句話,你是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