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裡巎巎草書《漁父辭》,灑脫勁健!

2021-02-19 國畫藝術

康裡巎巎(1295-1345),中國元代書法家。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又號蓬累叟。西域康裡部色目(元代屬欽察汗國,今屬哈薩克斯坦)人。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博通群書,擅楷、行、草等書體,師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懸腕作書,行筆迅急,筆法遒媚,轉折圓動,自《李白詩卷》(部分)成風格。有墨跡《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謫龍說卷》、《漁父辭冊》、《柳宗元梓人傳》、《臨十七帖》、《李白詩卷》等傳世。

康裡巎巎的字既有很深的功力,又有勁健清新、純淨灑脫的神韻。從王字起家,又吸收醉素、張顛的狂放,孫過庭《書譜》的俊秀,形成個人風格:行筆迅捷,線條極為流暢,字形較長,風姿疏展挺拔。自謂一日可寫一萬字,未嘗以力倦而輟筆。流暢是一種特殊的美,流暢而不浮滑,更顯出康字的深厚功底。

《書史會要》認為「正書師虞永興,行草師鐘太傅、王右軍。筆畫遒媚,轉析圓勁」。以墨跡看,他的師承不僅僅是這幾家,廣泛吸收了晉唐名家及本朝趙孟頫之長,最後形成個人風格。他的書法對元末明初的書壇,產生過很大影響。宋濂、宋克、解縉以及後來的文徵明,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他書法的長處。

釋文: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釋文:故至於斯?」 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釋文: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釋文: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釋文: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釋文:「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若喜歡,請點個 

相關焦點

  • 大師臨帖 | 康裡巎巎 草書臨《十七帖》
    《臨十七帖》是康裡巎巎節臨晉代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五帖。帖前楷書題籤「康裡承旨巎」。無題跋。此有漢時講堂在,是漢何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
  • 元 康裡巎巎目錄總匯
    康裡巎巎(1295-1345),色目康裡部人。字子山,號正齋,恕臾,又號蓬累叟。蒙古族人,一作新疆人。
  • 康裡巎巎《自作秋夜感懷七言古詩》
    康裡巎巎曾任禮部尚書、奎章閣大學士,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以書名世。幼年時在皇家圖書館受過充分的漢文化教育,後來做過文宗和順帝的老師。他是個廉潔、正直的大臣。子山書正書學虞世南、鍾繇,行草宗羲獻。草書猶得鍾王筆意,勁圓毫雄,極具個人特性。其學書極其用功,傳雲可以「日寫三萬字」三倍於松雪道人之「日書萬字」,的確令人驚嘆!
  • 康裡巎巎草書《謫龍說卷》 — 他的名字怎麼念?他的字怎麼這麼好看!
    「康裡」現在已經併入百家姓的「康」姓,最早是一個民族族名,是欽察別部,又稱東部欽察。是古代高車人後裔。 如果大家還是不知道康裡巎巎為何許人也,那小編先提一人:忽必烈。想必這元世祖無人不識了吧?那麼巎夒跟他有何關係呢?那就得從巎巎的祖父說起:其祖父燕真是元世祖忽必烈得侍從,徵戰有功,受到重用。
  • 元代書家系列之——康裡巎巎
    康裡巎巎(1295-1345),字子山,號正齋,如叟, 康裡人。康裡即漢代的高車國。其祖父燕真服侍元世祖忽必烈,徵戰有功,受到重用。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為元世祖、 元成宗朝的名臣,對漢文化領悟頗深。
  • 康裡巎巎|《致彥中尺牘》
    康裡巎頓首拜。十二月十四日書。諸般雜色素箋及建連。付來些小為禱。銀朱亦望惠數兩。欲為印色。此中者不可故也。(諸般下三十三字。雙行夾注)。彥中賢友足下。康裡巎謹封。(十一字原籤。康裡巎謹封五字文不全)。
  • 三希堂法帖(元代篇)一《漁父辭》
    此帖是康裡巎巎的代表作品,其書字字獨立,筆畫剛健,結字精嚴,筆力生風,充滿力量,灑落圓婉,左右逢源,神韻脫出,作品中露鋒之處,一揮而就,即剛毅又迅速。康裡人遊牧於烏拉爾河以東至鹹海東北的突厥部落,康裡巎巎,(1295——1345),字子山,號正齋,恕臾,又號蓬累叟,曾任翰林學士承旨、奎章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卒諡文忠。他與他的哥哥康裡回回皆是當時的名臣,世稱「雙璧」。
  • 每天寫30000字丨草書能「通神」的大師
    意思是說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子昂之後,康裡巎巎的名氣最大了,一直到後世沒有人能夠在草書方面超越他!明代第一才子解縉說:「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沒錯,他就是康裡巎巎,字子山,是中國書法史上筆法的重要傳承人,也是為數不多的蒙古族書法家!
  • 書法史最勤奮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曾經獨步天下!
    康裡巎巎最為著名的代表作,是他的草書《張旭筆法卷》,這件長卷代表了他平生稅法的最高水準。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在元朝有四個大書法家值得大書特書,趙子昂、康裡巎巎、鮮于樞、鄧文原,這四個人共同撐起了元朝書法的大旗。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沒錯,他就是康裡巎,字子山,是中國書法史上筆法的重要傳承人,也是為數不多的蒙古族書法家!大才子解縉一生,從不服人,但是對於康裡巎的草書卻是推崇備至,雄劍倚天值得是筆力之峭拔,長虹架海指的是線條之勁力!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康裡巎出身高貴,從小接受了極為廣博的漢學教育,經史子集無一不通,又經名家指點,很快便卓然成家,長大之後他當過文宗和順帝的老師,是兩代皇帝的老師,且擔任過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承旨
  • 內蒙一位草書大師,一天能寫3萬字,被譽為:書法史上最勤奮的人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他就是康裡巎巎!康裡巎巎乃是名門之後,他的父親曾經追追隨忽必烈,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靠著父輩的榮耀,康裡巎巎在學習資源上,幾乎是無人能比的。在元代的書壇,有著名的「書壇四大家」,他們分別是趙子昂、鮮于樞、鄧文原和康裡巎巎,而康裡巎巎則是得到了筆法的正脈,在行草書上絲毫不亞於趙子昂!
  • 他每天寫廢10刀紙,草書得「二王」真傳,被譽為「當世第一」!
    一個平日裡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一個人,是不可能寫出豪爽大氣的書法的,相反一個粗獷大氣,不拘小節的人,其書法風格也不會是刻意求工的一個人,所以我們從一個人的字裡面往往能看出其性格,而從其性格出發,又能推斷出諸多方面,書法的包羅的無窮的。
  • 元代一位書法宗師,草書冠絕天下,連趙子昂都甘拜下風!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元朝的書法家很多,除了趙子昂之外,還有以行書聞名天下的康裡巎巎,以及以章草冠絕一時的鄧文原,還有歐陽修的後人歐陽玄,以及後來的虞集、張雨、宋克、楊維楨、柯九思等等鮮于樞是直接取法晉唐的一個人,他有著極為深厚唐楷功夫,在草書上以懷素為宗師,線條能夠屈金斷鐵,盡力非凡。鮮于樞是為數不多堅持懸腕書寫的一個人,古人的懸腕就是今人說的「懸肘」,無論寫小字草書,還是寫小楷都能以懸腕寫之,這與前朝的米芾很相似。這就是為什麼他的字每一個線條都能那麼穩實的原因。
  • 800年前的「大神級」草書,這字筆筆如刀,可惜被美國人搶走了!
    在元代書法史上有這樣一件草書「神作」,是真正「大神級」的作品,此作筆筆如刀,卻被美國人搶走了!論草書名氣,鮮于樞自然比不上晉唐名家,論書法史上的影響力,他也不及趙子昂,但是他對於元人之後草書的影響,以及他書法當中的「任下」之氣,是後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鮮于樞曾經定居範陽(涿州),他為人慷慨磊落、心地坦蕩,曾經交友四方,有著北方人的豪俠之氣,加之面目英俊,留有鬍鬚,被世人譽為「髯公」!
  • 古代最偉大的一幅草書,書法界無人不學,值得你畢生珍藏!
    對於草書的而言,每一個書法人都需領會其發展的理路,包括歷代的草書大師,歷代的草書作品等等。的基礎,其實就是對於書體演變和筆法體系的不了解,如果說非要給草書找一種書體基礎的話,那無疑隸書與草書共通之處最多。
  • 書法史上一部「草書神帖」,專家:練好這943個字,書法能有大成
    在中國書法史的3000多年裡,能夠稱之為「神帖」的不過寥寥數件。「神帖」一般具備以下特徵:其一,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淘洗仍舊是千古不易的經典,至今仍舊盛傳不衰。其二,幾乎所有的書法人,都曾從中獲益,不學這本帖,你的書法境界便不會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