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海邊圖書館敬告:
1.圖書館每周一閉館。預約時間為9:00-17:00,每天限額200人,額滿即止。
2.預約請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到館時間。可預約一周內的到訪時間。
3.一人一個預約號,一個微信號限約三個預約號。
4.收到預約編碼,視為預約成功。一個預約編碼一人進館截圖無效,特此敬告。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作家。即如有人所說「託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 誕 辰 ·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
病態心理描寫、罪人、癲癇病
賭徒、信仰、神性與魔性
「人類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
1921年11月11日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生在莫斯科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苦難。
陀思妥耶夫斯基 視頻來源(阿爾法小分隊譯製)
▲
觀看視頻 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
對我們這一時代的文學和文化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存在主義的鼻祖克爾凱郭爾,另一個就是俄國的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
—— 茨威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裡,來試煉他們,不但剝去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有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而且還不肯爽快地處死,竭力要放他們活得長久。
—— 魯迅
莎士比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會在你心靈上留下痛苦的遺憾:不是聖徒,便是罪犯。自我毀滅的兩種方式。
—— 齊奧朗
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發現愛情,發現大海那樣,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閱讀指南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常選擇非時序的敘述方式,中間穿插著大量的心理描寫;文中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使小說充滿張力的同時充滿了痛苦的呻吟,這也給初讀者帶來了一定的閱讀困難。下面是關於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閱讀指南:
《地下室手記》
文選:我已經不能再愛了,因為,我再說一遍,我的所謂愛就是意味著虐待和精神上的優勢。我一輩子都無法想像還能有與此不同的愛,甚至有時候我想,所謂愛就是被愛的人自覺自愿地把虐待他的權利拱手贈於愛他的人。我在自己的地下室的幻想的所謂愛,也無非是一種搏鬥,由恨開始,以精神上的徵服結束,至於以後拿被徵服的對象怎麼辦,我無法想像了。
文選:從很久以前,我就開始尋覓某個人,而你就是我要找的人,我們此番重逢就是最好的證明。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文選:事情往往是這樣:如果你一開始就不喜歡某個人,那麼這幾乎預示著你日後準會喜歡他。至少我總是這樣的。
通過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長篇閱讀,我們基本已經了解陀氏的寫作風格。但是相對於繼續閱讀陀氏廣為人知的長篇小說,更建議先閱讀他的書信集、演講稿。這有助於我們熟悉作者本人的思想形成過程,為更好的理解作者的長篇打下基礎。文選:哥哥,活著而沒有希望是悲哀的。向前看,未來使我感到可怕。我似乎在沒有一絲陽光的寒冷極地的氛圍中奔跑……我好久沒有感到靈感的噴湧了,卻常常有這樣的情緒,就好像在獄中死去了兄弟的「錫雍的囚徒」(拜倫的長詩)一般。詩的神鳥不會向我飛來,不會溫暖我冰涼的心靈。你說我內向,可是現在原來的理想拋棄了我,我曾寫作過的文集也失去了光彩,以自己的光明點燃了我心靈的思想已經暗淡和冷卻,或者我的心靈已毫無知覺,或者……我不敢講下去了。如果過去的一切只是一場美夢,美妙的空想,我說出來都感到可怕……
文選:可能這樣還好,這是發自內心的溫情。也許,這就是走向未來某種更高級的基督教的溫情的基礎,直至今日世界上還未有過的溫情!
文選:我沒有厭惡你,愛的表現並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人類最後的棲身之地是故鄉,你就是常住我故鄉的那個人。
文選:阿廖沙感嘆道。」我認為,在世上人人都應該首先愛生活。「 」愛生活勝於愛生活的意義?「 」一定得這樣,像你所說的超越邏輯去愛,一定得超越邏輯,那時我才理解其涵義。」
「地獄是什麼?」我以為它是「由於不能再愛而受到的痛苦」《群魔》
推薦:《三大師傳》通過對傳記對象內心世界的分析,解讀其作品風格形成及命運遭際的必然性,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19世紀「獨特的偉大小說家」的傳記,也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小說家的心理學」著作。
推薦:作者以大量的新鮮而豐富的資料為基礎,生動地再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歷史環境,客觀公正地對陀氏的生活道路和創作歷程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充分展示了陀氏偉大的人格魅力和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
推薦:《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在數量眾多、相互矛盾的回憶文獻中佔有相當獨特的地位。這些回憶建立在仔細篩選、核實素材的基礎上,是最為可靠的,它們鮮活地講述了最富創作成果時期(1866至1881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當時他創作了那些偉大的悲劇小說——從《罪與罰》到《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自己的懺悔,獻給了她。將世界文學最偉大的傑作之一獻給安娜·格裡戈利耶芙娜,不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摯愛情和深深敬意的表達,還是對她之於俄羅斯文學無可懷疑的功績的承認。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觀影指南 /
電影史上有許多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其中不乏優秀導演的佳作。下面是從中挑選幾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希望喜歡陀氏的讀者可以看看其他人腦中的成像的文學作品是什麼模樣。
1881年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突發性的病情離開人世。但他創作影響,遠遠走出俄國。現實主義派作家從他的創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營養,現代派作家則把他的作品奉為經典,稱他本人為他們的先驅和導師。
後人評價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的癲癇症, 使他能涉足於一般人無法涉足的心理體驗, 使他比一般人更知道人生的奧秘。他把經常威脅他生命的癲癇症變成了自己藝術最珍貴的秘密。這種病態反而成了上帝對他的恩賜, 給了他對世界人生獨特的觀察視角, 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傾向和傑出的文學成就。"
本文轉載自飛地,轉載需聯繫授權
圖書館文化傳播、閱讀與書籍推廣!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aranya_library)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媒體轉載、投稿、合作
請聯繫孤圖郵箱: gutu201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