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 :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2021-03-01 孤獨圖書館

三聯海邊圖書館敬告:


1.圖書館每周一閉館。預約時間為9:00-17:00,每天限額200人,額滿即止。

2.預約請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到館時間。可預約一周內的到訪時間。

3.一人一個預約號,一個微信號限約三個預約號。

4.收到預約編碼,視為預約成功。一個預約編碼一人進館截圖無效,特此敬告。


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國作家。即如有人所說「託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誕 辰 · 陀 思 妥 耶 夫 斯 /

病態心理描寫、罪人、癲癇病

賭徒、信仰、神性與魔性

「人類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

1921年11月11日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生在莫斯科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苦難。


陀思妥耶夫斯基   視頻來源(阿爾法小分隊譯製)

觀看視頻 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

對我們這一時代的文學和文化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存在主義的鼻祖克爾凱郭爾,另一個就是俄國的小說家陀斯妥耶夫斯基。

—— 茨威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他把小說中的男男女女,放在萬難忍受的境遇裡,來試煉他們,不但剝去表面的潔白,拷問出藏在底下的罪惡,而且還有拷問出藏在那罪惡之下的真正潔白來。而且還不肯爽快地處死,竭力要放他們活得長久。

—— 魯迅

莎士比亞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會在你心靈上留下痛苦的遺憾:不是聖徒,便是罪犯。自我毀滅的兩種方式。

—— 齊奧朗

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像發現愛情,發現大海那樣,是我們生活中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閱讀指南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常選擇非時序的敘述方式,中間穿插著大量的心理描寫;文中二元對立的矛盾衝突使小說充滿張力的同時充滿了痛苦的呻吟,這也給初讀者帶來了一定的閱讀困難。下面是關於閱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閱讀指南:

考慮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的閱讀長度,大篇幅的心理描寫,建議先從經典的中短篇入手,熟悉陀式的寫作風格。

《地下室手記》

文選:我已經不能再愛了,因為,我再說一遍,我的所謂愛就是意味著虐待和精神上的優勢。我一輩子都無法想像還能有與此不同的愛,甚至有時候我想,所謂愛就是被愛的人自覺自愿地把虐待他的權利拱手贈於愛他的人。我在自己的地下室的幻想的所謂愛,也無非是一種搏鬥,由恨開始,以精神上的徵服結束,至於以後拿被徵服的對象怎麼辦,我無法想像了。

文選:從很久以前,我就開始尋覓某個人,而你就是我要找的人,我們此番重逢就是最好的證明。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文選:事情往往是這樣:如果你一開始就不喜歡某個人,那麼這幾乎預示著你日後準會喜歡他。至少我總是這樣的。

通過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長篇閱讀,我們基本已經了解陀氏的寫作風格。但是相對於繼續閱讀陀氏廣為人知的長篇小說,更建議先閱讀他的書信集、演講稿。這有助於我們熟悉作者本人的思想形成過程,為更好的理解作者的長篇打下基礎。

文選:哥哥,活著而沒有希望是悲哀的。向前看,未來使我感到可怕。我似乎在沒有一絲陽光的寒冷極地的氛圍中奔跑……我好久沒有感到靈感的噴湧了,卻常常有這樣的情緒,就好像在獄中死去了兄弟的「錫雍的囚徒」(拜倫的長詩)一般。詩的神鳥不會向我飛來,不會溫暖我冰涼的心靈。你說我內向,可是現在原來的理想拋棄了我,我曾寫作過的文集也失去了光彩,以自己的光明點燃了我心靈的思想已經暗淡和冷卻,或者我的心靈已毫無知覺,或者……我不敢講下去了。如果過去的一切只是一場美夢,美妙的空想,我說出來都感到可怕……

文選:可能這樣還好,這是發自內心的溫情。也許,這就是走向未來某種更高級的基督教的溫情的基礎,直至今日世界上還未有過的溫情!



閱讀中短篇和書信集、演講稿後,喜歡陀氏風格的讀者應該早就被這位病人所打動,能夠體會他的苦難和掙扎,也就到了我們閱讀陀氏名篇的時候。文選:我只想證明一件事,就是,那時魔鬼引誘我,後來又告訴我,說我沒有權利走那條路,因為我不過是個蝨子,和所有其餘的人一樣。

文選:我沒有厭惡你,愛的表現並不僅僅是肉體上的,人類最後的棲身之地是故鄉,你就是常住我故鄉的那個人。

文選:阿廖沙感嘆道。」我認為,在世上人人都應該首先愛生活。「 」愛生活勝於愛生活的意義?「 」一定得這樣,像你所說的超越邏輯去愛,一定得超越邏輯,那時我才理解其涵義。」

「地獄是什麼?」我以為它是「由於不能再愛而受到的痛苦」

《群魔》


文選:只有當一個人把生與死都置之度外的時候,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這才是一切的目的。……生活是痛苦,生活是恐懼,人是不幸的。現在一切都是痛苦和恐懼。現在人之所以愛生活,就因為他們喜歡痛苦和恐懼。而且他們也這麼做了。現在人們是為痛苦和恐懼才活著的,這完全是騙局。現在的人還不是將來的人。將會出現新的人,幸福而又自豪的人。


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魅力已經徵服了你,對你而言陀氏已經不再是某個遙遠的作家,而是一位近在身邊的可憐的人。為了更加強全面的了解這位作家的生平事跡,最後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關於陀氏的傳記和回憶錄吧。

推薦:《三大師傳》通過對傳記對象內心世界的分析,解讀其作品風格形成及命運遭際的必然性,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既是19世紀「獨特的偉大小說家」的傳記,也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小說家的心理學」著作。

推薦:作者以大量的新鮮而豐富的資料為基礎,生動地再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歷史環境,客觀公正地對陀氏的生活道路和創作歷程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充分展示了陀氏偉大的人格魅力和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

推薦:《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在數量眾多、相互矛盾的回憶文獻中佔有相當獨特的地位。這些回憶建立在仔細篩選、核實素材的基礎上,是最為可靠的,它們鮮活地講述了最富創作成果時期(1866至1881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當時他創作了那些偉大的悲劇小說——從《罪與罰》到《卡拉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自己的懺悔,獻給了她。將世界文學最偉大的傑作之一獻給安娜·格裡戈利耶芙娜,不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摯愛情和深深敬意的表達,還是對她之於俄羅斯文學無可懷疑的功績的承認。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觀影指南 /


電影史上有許多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其中不乏優秀導演的佳作。下面是從中挑選幾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希望喜歡陀氏的讀者可以看看其他人腦中的成像的文學作品是什麼模樣。





影評:一刀剪下一半,也是傑作!日俄混血氣息,也是經典!很喜歡兩幕末尾藉助舊宅陰暗底色,利用光線明暗變化投射人物心理的手法。另外,綾子與龜田的約會蒙太奇也是超讚的。

影評:這應該是布列松電影中使用音樂場景最多的一次, 泛濫的光彩音畫簡直和一貫的木偶片是割裂的。


導演: 安傑依·瓦伊達
編劇: 讓-克勞德·卡瑞爾 / 安傑依·瓦伊達
影評:影片充滿了憎恨,憤怒,嫉妒,絕望,不安等情緒,幾乎每個角色的雙眼都如獸類般血紅。唯一卑微但光明的正能量也被無情的扼殺。一部優秀但不想重看的作品。

1881年初,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突發性的病情離開人世。但他創作影響,遠遠走出俄國。現實主義派作家從他的創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營養,現代派作家則把他的作品奉為經典,稱他本人為他們的先驅和導師。

後人評價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他的癲癇症, 使他能涉足於一般人無法涉足的心理體驗, 使他比一般人更知道人生的奧秘。他把經常威脅他生命的癲癇症變成了自己藝術最珍貴的秘密。這種病態反而成了上帝對他的恩賜, 給了他對世界人生獨特的觀察視角, 從而形成了他獨特的創作傾向和傑出的文學成就。" 

本文轉載自飛地,轉載需聯繫授權

圖書館文化傳播、閱讀與書籍推廣!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aranya_library)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媒體轉載、投稿、合作

請聯繫孤圖郵箱: gutu2015@sina.com

相關焦點

  • 魯迅為什麼不喜歡,「人的靈魂的偉大的審問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有人說「託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他對後世的尼採、福克納、加繆、卡夫卡、弗洛伊德、喬伊斯、甚至對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都有著很大的影響。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前經常說:「我只擔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
  • 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138周年,這10句箴言助您重溫經典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最喜歡的一位作家,沒有之一。今天是他逝世138周年,138年前的今天,他離開了這個世界。而實際上,他在28歲的時候,就被死神盯上過。1849年12月22日,俄羅斯彼得堡謝苗諾夫校場,神父已經做完了臨終禱告,陀思妥耶夫斯基馬上要被槍決。
  • 我只擔心我配不上我的苦難
    他對很多權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的定論提出質疑,並且進行了自己的闡述。2012年止庵老師說他想讀一部內容翔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魏東說他手裡有弗蘭克所寫的這麼一部傳記,於是止庵就推薦了我作為譯者。我們三人第一次碰面是2012年年初,到現在已近八年了。
  •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作為自由的存在,對惡負責
    他從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發,形成了自己世界觀的基本面貌。他說:「我不僅試圖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並且也融進許多我個人的世界觀。」我們在閱讀與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的時候,有三個背景因素應當考慮:一是社會歷史的因素。時值俄國十月革命前後的劇烈動蕩時期。這期間發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一起決定了這一時代的災難意識。二是思想、精神或曰哲學因素。
  • 「惡棍」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天使」安娜
    一八五七年,被流放至西伯利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一個文官的遺孀瑪麗亞結婚,還恢復了被剝奪的貴族身份。 一八五九年,陀氏以少尉銜獲準退役後,攜妻子瑪麗亞、繼子巴沙離開西伯利亞,在距莫斯科不太遠的特維爾住了四個月,經沙皇「恩準」,於年底遷往彼得堡。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嘉賓丨劉佳林、糜緒洋、魏東整理丨秦無憲近些年來,在讀書界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紀念碑」叢書,自2014年持續推出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榮譽教授約瑟夫·弗蘭克廣受讚譽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無法抑制的賭癮,也是《非凡的年代》的主導動機之一。他的每一次賭博,最後幾乎都是以散盡家財告終,有時甚至不得不典當安娜的首飾與衣物。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安娜的寬容和卡特科夫的慷慨(當然還有作家自己的意志力),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可能也會像他筆下《賭徒》的主人公一樣,在賭場中徹底荒廢自己的餘生。
  •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近代中國形象
    18、19世紀,隨著與中國交往的逐步深入,同時也受歐洲的影響,俄國掀起了「中國文化熱潮」,中國的瓷器、藝術品等陸續出現在當地人的生活中,在文學和哲學界也流傳著「想像中的中國」。對中國的描寫,成了這一時期部分該國文學家表達自己內心訴求的方法,他們筆下的中國形象複雜而矛盾。在這一歷史語境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繪了一個真實而又虛幻的「中國」,中國形象成為他反觀俄國自身情況、思考其固有身份的一面鏡子。
  • 李雪︱陀思妥耶夫斯基:異見的共情者與人民的先知
    在愛憎鮮明、自罪自苦的俄國性格所點亮的諸多思想中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獨特性在一百多年中被從諸多層面分析和評價,而約瑟夫·弗蘭克和他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及其縮寫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與他的時代》,則是從社會歷史意識形態角度解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其作品的最佳代表,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本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視角出發對十九世紀後半葉的俄國社會思想史進行多方位審視的巨著。
  • 講座|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六年的創作奇蹟
    在上一卷《自由的甦醒》的結尾,陀思妥耶夫斯基跌到了從西伯利亞流放歸來後的人生谷底——妻子去世,哥哥猝死,辦得正紅火的《時代》雜誌突然被當局關停,重辦的《時世》雜誌難復當年之勇,最後以倒閉收場,給作家留下了異常沉重的債務。但有著「貓一樣生命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卻不言敗,除了在文學上的不斷進取外,早已人到中年的作家盡一切可能重新尋找愛情、建立家庭。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在今天還繼續存在嗎?
    21世紀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價值和意義還在繼續嗎? 2014年,我在上海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作主旨發言時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批評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為的是揭示建立在不通人性基礎上的烏託邦社會不僅虛偽而且危害極大。聽到這一段,當時與會的俄羅斯高爾基文學研究所所長和兩個同事產生了共鳴,專門過來與我交談。
  • 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史上的泰鬥級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誕生於流亡時期,也是一段十分貧窮、痛苦的艱難時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因負債而不敢回國,和新婚妻子安娜流亡歐洲,他染上了賭博,而剛出生的女兒又不幸夭折……恰恰是在這段令人崩潰的時光,他接連寫下了《罪與罰》《群魔》《白痴》等永垂不朽的作品。
  • 囚徒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與西伯利亞流放生活
    當射擊隊瞄準時,陀思妥耶夫斯基知道自己屬於下一批要赴死的人,他內心的想法也許可以從他1868年的小說《白痴》裡的一個場景當中體現出來。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寫過的最著名的段落之一:那五分鐘在他像是無窮盡的期限、數不清的財富……但是他說,彼時對他說來最難受的莫過於這樣一個持續不斷的念頭:「如果不死該多好哇!如果能把生命追回來,——那將是無窮盡的永恆!而這個永恆將全都屬於我!
  • 布羅茨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說是一個先知式現象
    考慮到現代世界的經濟航向 ,也即生活標準的普遍貧困和無差別 ,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說是一個先知式現象 。因為在與未來打交道時避免犯錯誤的最佳途徑 ,乃是通過貧窮或犯罪這個稜鏡來認識它 。在一定程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兩個稜鏡都使用 。
  • 讀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文字無所不能,太有感觸了
    耗時11天,總閱讀時長12小時59分鐘,我讀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這本《卡拉馬佐夫兄弟》是上下兩冊,字數78萬字。上海譯文出版社,榮如德翻譯的。封面的人物是阿遼沙,那個如天使一般的人。
  • 這裡曾流放過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蘇聯時代的秘密核試驗場
    離開苦役地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這麼高興地前往塞米伊。他坐在運草繩的馬車上,卻從未感到如此美好:「頭頂是天空,身邊是廣闊的空間、純淨的空氣,還有靈魂的自由」。一、我打算去塞米伊旅行。它位於哈薩克大草原深處,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地,俄國人稱之為「魔鬼的糞箱」。這裡也暗藏著蘇聯時代的秘密核試驗場。
  • 俄國文學三巨頭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美能拯救世界
    我把它扔進壁爐,扔到火裡,你赤手空拳,把紙包從火裡拽出來!只要拽出來,它就是你的,十萬盧布統統歸你!如果你不拿,就讓它燒光。」納斯塔西婭把那包錢扔進了火裡。周圍發出一片呼喊,「瘋了,簡直瘋了!」周圍的人大呼小叫。這是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白痴》的一段描寫。
  • 陀思妥耶夫斯基:窮人,就要有窮人的樣子
    本來想把託爾斯泰寫的《窮人》也找來讀一讀,然後對比一下託爾斯泰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各有什麼特點,雖然託爾斯泰較陀氏年長,但是他們畢竟也是同一時代的兩大文豪。高爾基評價:託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兩個最偉大的天才,他們以自己的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使整個歐洲驚愕地注視著俄羅斯。
  • 讀陀手記20201114《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隨想11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第廿一章「《地下室手記》」終於閱讀、整理完畢。精彩之處頗多,分三個部分劃重點。
  • 被剝奪自由,但留下了靈魂|俄羅斯聖彼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戲劇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半自傳體小說《死屋手記》中寫道:「後來我才懂得,除了自由被剝奪,除了強制勞動,在苦役生活中還有一種痛苦,比其餘的一切更為強烈的痛苦。這就是:強制的同居。」屋外極低的氣溫可以在短時間被就要人性命,而屋內上百人擠在狹窄的屋內,「即將傾頹,設計不合理,極其狹窄,養護糟糕,室內骯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