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了解的曾國藩都知道他是從一個「愚者」變為「智者」,科舉考試7次不過,但後來卻智慧高升,被成為了「與他們同期的還有左宗棠,曾國藩和左宗棠認識的時候,兩個人的身份地位懸殊。
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那時候曾國藩到長沙去辦湘軍,已經當了十多年京官,級別和湖南巡撫一樣高。左宗棠是一個普通舉人,任何級別都沒有,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當師爺。
按理說,左宗棠應該是對曾國藩畢恭畢敬。事實是完全相反,是曾國藩對左宗棠畢恭畢敬。
因為這兩個人智商和性格有很大差距。如果測智商的話,曾國藩肯定不如左宗棠。曾國藩很笨,而左宗棠從小就是神童,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智商非常高。左宗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過分自信。
所以左宗棠對曾國藩是很有霸氣的。雖然自己只是個師爺,但是因為巡撫很信任他,凡事都聽他的,所以他就把自己當成巡撫了,不把曾國藩放在眼裡,不光是經常對曾國藩指手畫腳,還經常嘲笑曾國藩笨。
雖然左宗棠瞧不起曾國藩,但是曾國藩對左宗棠這些諷刺根本不當回事,對左宗棠一直是客客氣氣,有事就請教。左宗棠有個好處,你願意請教,那我還就願意幫你,幫你出出主意,所以倒是給曾國藩出了不少主意。
後來因為左宗棠脾氣的原因,所以他的職務做不成,便去投靠曾國藩,左宗棠也爭氣,一個月時間,就募集了五千人,號稱楚軍,率領這支軍隊打了不少勝仗。
曾國藩便上書讓皇帝將浙江交給左宗棠管轄。因為左宗棠能力比較高,所以慢慢做到了跟曾國藩平級,因為左宗棠過分自大的性格,就開始與曾國藩爭功,兩個人的關係出現了惡化。
後因為幼天王事件,倆人關係徹底惡化。鎮壓太平天國時,曾國藩還不知道幼天王逃跑,以為太平天國很是勝利,就向皇上奏章說鎮壓太平天國這個事,圓滿成功了。
左宗棠知道幼天王逃跑,就派人去查。之後誇大其詞上奏章。結果朝廷知道之後,很是生氣,便將於是降下嚴旨,切責曾國藩。
不僅如此,左宗棠還在到處說曾國藩的壞話。但曾國藩卻沒有正面面對,而且還告誡家人與左宗棠搞好關係。
曾國藩晚年,和左宗棠還發生過最後一次交集。那時左宗棠出任陝甘總督,受命西徵,去鎮壓回民起義。左宗棠十分看重這次出兵,平定太平天國,他只是曾國藩的配角。這次徵西他卻成了主角。所以他一定要打好這次仗。
但是需要籌餉,西北是貧瘠地區,要供餉,主要靠兩江地區。那麼同治九年,曾國藩從直隸總督回任兩江總督,其轄下的江蘇乃西徵軍重要的餉源地。
左宗棠以為會得不到這些軍餉,沒想到曾國藩曾國藩分內的那份軍餉就源源不斷,穩定而可靠地輸送而來,不但足額而且及時。這讓左宗棠大為意外。
就這一件事,感動了左宗棠,而且左宗棠第一次對曾國藩產生了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欽佩。直到曾國藩過世,左宗棠才意識到他是多麼對不住曾國藩。到了這一刻,靜心反思,他服了。曾國藩去世後,左宗棠送了一副輓聯,寫到: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他自甘同時代第二人的身份,所以以「自愧不如」四字作為二人關係的最後總結。這對心高氣傲的左宗棠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
得到左宗棠的佩服,那便是因為曾國藩的實力真的強,而且心胸寬廣,曾國藩從一個「愚者」慢慢進步到「半個聖人」
我們都知道他是飽讀詩書,不止書看的精彩,曾國藩一生還發生過很多的趣事,而且他的思想也對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一直都在激勵著每一代,他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人格精神的典範式人物。
羅振宇這樣誇讚:
曾國藩特別普通,出身平凡,缺點很多,才智中等。但正是這種平凡人蛻變的過程,對大多數人都有借鑑意義。
所以想要了解曾國藩的一生,我推薦您去讀這本《曾國藩全書》,既可以感慨曾國藩的一生,還能感受那滿滿的智慧。
書中詳細地介紹了與曾國藩有關的所有事件,並把當時所牽涉的時代、官場制度等都進行了講解,您可以詳細地了解到曾國藩的生平時代。
讀曾國藩。領悟修身治學處世智慧
能讓你在成功與試衣間,看到人性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