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國藩、左宗棠的斷交風波裡,胡林翼扮演了什麼角色?

2020-12-23 騰訊網

比起人們津津樂道的晚清鐵三角: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同為「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存在感也忒低了。

實際上,他不僅有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繪製《大清一統輿圖》的功績,還是曾、左兩人間至關重要的一顆磨心。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晚清大儒,被譽為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精神領袖;而左宗棠興辦洋務運動、收復新疆,常以諸葛亮自比。

英豪之間本應惺惺相惜,但偏偏這兩個相差僅一歲的同鄉處處針鋒相對,而唯一能平衡兩者間矛盾的,怕就只有胡林翼了。

胡林翼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之[1],湖南長沙府益陽(今益陽市赫山區)人,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進士出身,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是湘軍重要首領,官至湖北巡撫。

···

浪子回頭的官二代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說胡林翼的名字時,都以為他只是個小人物。

其實不然,他是湘軍的重要首領,還曾多次舉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而他最牛的地方在於,是協調各方關係的權謀高手。

海菲茨清人繪《胡林翼像》

其實,胡林翼也算是個奇人。

他出身於官宦之家,其父胡達源曾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後官至詹事府少詹事,為四品京堂。又因為是家中獨子,從小備受重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還有不少奇遇。

8歲時,爺爺在益陽修志館編修志書,他隨侍在側。

剛好遇到赴任川東兵備道的陶澍(shù)順路回老家益陽探親,一見胡林翼就驚為天人,說:「我已得一快婿」。遂訂下娃娃親,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陶澍是何許人?嘉慶七年進士,官至兩江總督,是近代經世致用派的開山鼻祖,連道光皇帝也贊他「實心任事,不避嫌怨」。

攀上這麼個嶽父,還愁沒有好前程,但胡林翼是怎麼做的?

陶澍畫像

19歲和陶小姐完婚,新婚當夜就跑到酒樓喝得爛醉,把陶家老夫人氣得不行,大怨丈夫誤了女兒一生。

誰知寵婿狂魔陶澍卻表示:「此子是瑚璉之器,今後必成大事,年少縱情,不足深責。

陶澍的確沒有看走眼,胡林翼早年放浪形骸,不過是富家公子身上的陋習,一朝醒悟後,卻又大道卓絕的厲害。

他二十四歲中舉,二十五歲連捷中進士,殿試二甲第二十九名,朝考入選第九名,改翰林庶吉士。二十七歲散館,授職編修。在翰林院期間,他就多次幫嶽父協調溝通朝中官員。

胡林翼致陶澍信

嶽父和父親雙雙去世後,他沒有繼續留在京中,而是千裡迢迢跑到貴州安順當知府。臨行前,他跪在祖墳前發誓:

絕不以一錢自肥,以貽前人羞。

在任期間,他主張「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標,收一時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長久安定。

他經常芒鞋短衣,深入群眾摸民情探匪情,帶領官兵與盜匪作戰數百次,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編成了《胡氏兵法》。

也正是由於這段經歷,他先後被湖廣總督和正在湖南主辦團練的曾國藩所青睞。後自領一軍,隨同抗擊太平軍。憑藉出色的戰略眼光——

1856年武昌克復,他被授湖北巡撫、賞戴頭品頂戴;

1858年,圍攻九江,佔領全城,被賞太子少保銜;

1861年克安慶,曾國藩推其為首功,加太子太保銜,給騎都尉世職……

曾國藩說:「林翼堅持之力,調和諸將之功,綜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進德之猛。

抗擊太平軍將領眾多,又自恃功高各有脾性,能將這些關係協調下來,打下這場硬仗,胡林翼絕不簡單。

···

沒有胡林翼,就沒有戰狼左宗棠

提到左宗棠,誰人不知是那個抬棺出徵的「戰狼」?

但其實,年輕時他很不得志。雖然少負大志,卻屢試不第,只好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胡林翼。

左宗棠抬棺出徵,實打實的硬漢

1833年,左宗棠在赴京會試與時任翰林的胡林翼相識,結為莫逆之交。經常徹夜縱談,探討天下古今政治得失,為大清王朝的前途憂心忡忡。

三年後,陶澍的兒子又娶了左宗棠的女兒,按照輩分,左宗棠成了胡林翼的「季丈」。

此後兩人交往更加親密,彼此的了解越來越深,他們在政局、人事、古今人物品評等方面觀點高度一致。左宗棠在給朋友的信中說:

古今大政,以及古來聖賢、豪傑、大儒、名臣之用心行事,無所不談,無所不合。

胡林翼更是不遺餘力地推薦左宗棠:他最早曾向林則徐推薦,對方首肯後,左宗棠卻因為家事牽絆,沒能出山;後又多次向湖廣總督程矞採推薦,稱左氏「有異才,品學為湘中士類第一」,「品高學博,性至廉潔」……

可惜程氏沒有識人之才,沒被胡林翼的熱情推薦打動;1852年,他又反覆四次向湖南巡撫張亮基推薦,終於讓對方動心,決定禮聘左氏。

左宗棠

然而,這才成功了一半。

左宗棠雖然很有才華,架子卻端得很高,總是擺出一副不屑出山的態度。

胡林翼賣力推薦,張亮基兩次派人去請,他都堅拒不出。最終還是胡林翼寫信,把其捧到聖賢仙佛的高度,說左氏如不出山,對不起二百年曆代祖宗積累的德業。

這樣的高帽送上去,左宗棠才半推半就地答應下來。

試想左宗棠門第不過中農,科考僅為舉人,如果沒有掌握廣泛人際資源的胡林翼如此舉薦,他絕不可能一躍而成為一省巡撫的主要幕賓。

查看完整族譜

左宗棠的族譜

但左宗棠千好萬好,就是脾氣火爆。他性格剛直、為人自大,說話做事不留餘地,湘軍集團中有不少人都看不慣他。

曾國藩的好友劉蓉痛恨左宗棠,說左氏「立功一時,而流毒於十數年之後」,另一位好友郭嵩燾也和左宗棠交惡,李鴻章和左宗棠晚年也一直面和心不和。就更別提湘系之外的人了,如曾任江西布政使的張集馨,就在回憶錄中罵左宗棠「存心陰險,極不易交」。

而左氏這種為人處世的風格,也差點招來了殺身之禍。

1859年,因強行要求永州鎮總兵樊燮下跪,左宗棠被其控告劣幕不法。鹹豐皇帝詔稱,如果左氏確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簡稱樊案)。見事態嚴重,胡林翼四處求人,甚至其中有些內情連左宗棠本人都未必盡知。

正如劉坤一所說,如果不是胡林翼低三下四地四處求人,左氏「幾乎殆矣」

···

曾國藩沒翻臉,不只是涵養好這麼簡單

要說能把朋友做到舔狗的程度,胡林翼絕對是NO.1。

雖然互為摯友,左宗棠對胡林翼也常有輕慢的舉動。如批評胡林翼「謀欠深,斷太速」,不能識人用人;在文才方面,左宗棠也自以為橫絕一世,不把他放在眼裡,後來甚至連曾經受他提攜引薦的事實都「不肯自承」。

但對這一切,胡林翼都不予以計較,不與左氏爭辯。即使他曾好言相勸「收斂下脾氣」,左氏不聽,好友如果因為臭脾氣惹出禍事,他也要跑前跑後,為其和稀泥,擦屁股,解危局。

而這一次,對象是曾國藩。

曾國藩

樊案之後,左宗棠沒法在原來的地方立足,胡林翼於是建議他到曾國藩大營,幫助曾國藩處理軍務。曾國藩對於左宗棠的到來,非常欣喜,左宗棠卻是一副傲氣十足的樣子。

他雖只是幕友出身,但一直瞧不起二品大員曾國藩。

曾國藩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 (系出曾氏南宗)[1],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

平時書信來往「不肯稍自謙抑」「詞旨亢厲,令人難堪」也就罷了,曾國藩鄉居期間向皇帝要官,他竟然破口大罵,讓曾國藩非常氣憤,兩人一度「不通音問」。

胡林翼深知曾、左二人關係對維繫湘系團結的重要性,因此千方百計調和他們。

查看關係圖譜

胡林翼與左宗棠、曾國藩之間的關係

當時四川兵事緊急,鹹豐上諭垂詢曾國藩,問左宗棠是否可以帶領一支軍隊入川。

曾國藩覺得這對左宗棠來說,是一條很好的晉升之途,因為「督辦軍務」顯然比在自己身邊「襄辦軍務」品級更高。於是他致書胡林翼告知詳情,並表示左宗棠的性格適合獨當一面,因此建議讓左宗棠入川。

胡林翼接信之後,非常清楚曾國藩的心理。

左宗棠也深知此時自己在官場還沒有根基,離開胡、曾,單獨入川根本無法成事,因此他再三向胡林翼表示願意入曾幕效力。

於是胡林翼致書曾國藩,用曾國藩經常要求部下直言進諫為切入口,以「朝有爭臣」「室有烈婦」為喻,擔保左宗棠「臨事決疑定策,必大忠於主人」,為左宗棠說項。

胡林翼致左宗棠信,稱「季高先生姻丈執事

另一方面,他又去信左宗棠,勸解他:

滌公(曾國藩號滌生)之德,吾楚一人。名太高,望太切,則異日之怨謗,亦且不測。公其善為保全,毋使蒙千秋之誣也。

最終曾國藩留下了左宗棠,而在胡林翼的勸告周旋之下,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態度也大為好轉,二人這個階段的合作非常順利。

後來,胡林翼又向曾建議由左宗棠自募一軍,獨當一面。楚軍後來戰功卓著,在曾國藩的推薦,左宗棠很快就當上了浙江巡撫。

可以說,如果不是胡林翼一再苦心調停,沒有曾國藩的寬容大度,左宗棠不可能一飛沖天。

可惜胡林翼49歲英年早逝,沒有了中間人的調停,左宗棠故態復萌,對曾國藩毫不尊重,經常因為用人用兵發生爭執,直至再次失和終生不通音訊……

(素材源於:www.allhistory.com/article/5ce64bb7efe55500011228c0;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與曾國藩齊名的胡林翼,做過哪些官職,相當於今天什麼職務
    我們提到晚清的中興名臣時,下意識會想到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事實上,當時與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齊名的,還有一位傳奇人物:胡林翼。胡林翼有多傳奇?胡林翼年輕時,是一名遠近聞名的花花公子,經常出入聲色犬馬的場所,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他嶽母很不高興,經常在背地裡埋怨他。
  • 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決裂,左宗棠曾孫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場表演
    曾、左對罵二、曾國藩、左宗棠兩人相見恨晚1852年太平軍攻打湖南,湖南巡撫張亮基急需各類人才,這時候左宗棠就在胡林翼的推薦下成為了張亮基的幕僚這時的曾國藩因為回湖南老家守孝,後又接到聖旨要操辦團練,已經在湖南開辦的有聲有色,在胡林翼等人的推薦下,左宗棠來到了曾國藩的湘軍大營,兩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三、曾國藩大力推薦提拔左宗棠
  • 胡林翼:曾國藩自嘆不如的晚清名臣
    鹹豐十一年(1861)五月,胡林翼在太湖已經病得很重,各路人馬紛紛勸他,不要再留在太湖。第一,戰區裡很危險;第二,當地醫療條件不好,不利療養。大家勸他回武昌。那時候,湘軍各路攻勢都不錯,各路湘軍按部就班,各就各位。胡林翼作為總指揮,不在前線,回武昌休養,對大局無害。因此,胡林翼決定回武昌。 歸程途中,曾國藩在一個叫香口的地方等他。
  • 胡林翼二三事
    撫鄂期間,注意整飭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係,曾多次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先是挑了胡林翼做女婿,後來又挑了與胡林翼同歲而小4個月的左宗棠做親家。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如果讓清廷官方排,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漢人,但都忠於清廷,忠誠度而言,四人沒有差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都是大學士,正一品高官。但如果讓清廷官方排名,曾國藩肯定位列第一。
  • 營救左宗棠:漢族官員的集體覺醒!
    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人,都是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崛起的。但滿族權貴並不甘心自己大權的旁落,他們中間有過抵擋,以及對漢族官員的杯葛。其中尤以滿族綠營高級軍官為甚。有一樁涉及到左宗棠生死的案件,其中的背景就是滿漢之爭。它促進了漢族官員的團結。
  • 真正的「東方俾斯麥」左宗棠
    一說起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基本上有這麼幾個版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還有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最後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  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
  • 千古英雄:左宗棠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左孝同在吳大澂部隊裡總辦營務。左宗棠中舉之後考進士屢試不第,一氣之下絕意科考。是胡林翼,一有機會就向朝廷、向高官、向朋友推薦左宗棠。直到長沙告急,胡林翼再向湖南巡撫張亮基舉薦左宗棠,左宗棠以一個師爺的身份出山,憑藉長沙保衛戰一戰成名,從而開啟了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之路。此後,當左宗棠身陷囹圄時,是胡林翼第一個全力營救。當曾國藩和左宗棠意見相左、互生矛盾時,也是胡林翼從中協調化解。
  • 鍾樺 陳澤偉:胡林翼與箴言書院
    夏先範經過考察,回覆說:「十五裡有石筍山,結陰穴富貴悠久,結陽穴可出詞林。」胡林翼於是決定:「陰穴葬吾父,陽穴可為書院」。這樣,箴言書院就定址於石筍瑤華山之南麓。而大規模修建書院時,胡林翼正在湖北巡撫任上,因戰事吃緊,他不可能親力親為,書院建設的大小事務,均由他夫人陶靜娟主持。    2    箴言書院在湖南書院中的影響,還在於它的修建得到了曾國藩、左宗棠、李希庵等名人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湘軍主要領袖曾國藩的支持。曾國藩不僅捐獻資金為其修建書院,而且親自為書院寫了碑記。
  • 曾國藩:人生三不鬥
    《幼學瓊林》裡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昧先幾者非明哲。 一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或是大環境使然,或是心理作祟,總想爭一爭,鬥一鬥,以此來彰顯自己人生的意義,沾沾自喜」吾乃有勇有謀之大丈夫」。
  • 搭救左宗棠,「朋友圈」的大佬是這樣做的!
    01持才傲物的左宗棠,遇到不肯下跪的永州總兵有讀者會問:左宗棠一介布衣,只是巡撫衙門裡的一個師爺,呼風喚雨、口出狂言湖北巡撫胡林翼也是左宗棠的好友,對「密旨」已有所聞。他和左宗棠是生死之交,雖然焦急萬分,但是,胡林翼和駱秉章都是湖廣總督官文的下屬,和官文硬碰硬是不行的。更何況皇帝是一貫偏聽滿大臣。他認為在朝廷內部必須有得力的人出來講話,事情才會有轉機。
  •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智慧——明鬥暗合
    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中興之臣的曾國藩與左宗棠又怎會不知。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1歲,作為湖南老鄉很早便已相識。二人走向巔峰都得從鎮壓太平天國,掌握兵權說起,並且也在太平天國覆滅之時交惡,走向對立。鹹豐元年正直太平天國初期,曾國藩回家為母奔喪,受朝廷命令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至此名震中外的湘軍誕生了。
  • 歷史人物故事:曾國藩的二次出山
    「自知不赦」是清方記載,湘軍記,包括將來對安慶葉芸來、蘇州李秀成,都曾經招降;李秀成在《自述》裡也用過這樣的詞,說你們都可以投降,但是我作為主帥,投降也是死,還不如不投降,先頑抗一陣。這種說法可能有違太平軍統帥的本意,因為事實上,太平軍裡也有投降的,包括將來李鴻章在蘇州殺降的那些,如果不是因為別的事,條件談不攏的話,那些人並不一定會死。既然不肯投降,只好繼續攻城。
  • 曾國潘與左宗棠的瑜亮情節
    ,此二人又與胡林翼、李鴻章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鄉,自從鹹豐二年,曾國藩丁母憂在湖南原籍舉辦湘軍,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當時左宗棠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因公務而書信往來不絕,交情日厚。曾國藩對左宗棠,尤有提攜之恩。
  • 左宗棠擔任的浙江巡撫、陝甘總督等,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那時候,比左宗棠大1歲的曾國藩已經是從二品的侍郎,比左宗棠小11歲的李鴻章也已經當了兩年的翰林院編修,妥妥的正七品官員。左宗棠還什麼都不是。左宗棠給張亮基擔任幕僚,是他人生中獲得的第一份工作。為什麼不說官職,而是說工作呢?
  • 太平軍徹底搗毀江南大營,為何讓曾國藩、左宗棠倍感振奮?
    1856年,太平軍第一次攻破江南、江北大營,隨即便發生因內訌而自相殘殺的「 天京事變 」,清廷趁機於1858年重建江南大營,強徵數萬民夫,於天京城外挖掘了一道深達兩丈、寬三丈餘的長壕,綿亙百餘裡,稱為「 萬裡長濠 」。
  • 胡林翼:以正人心為己任
    胡林翼少年時,父親即授以性理之書。清道光十六年(1836),胡林翼中進士,旋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後充江南副主考,歷任貴州安順、鎮遠、黎平知府、貴東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加賞太子太保等職,屢建功勳。胡林翼與曾國藩聯袂創建湘軍時,增加財政,推功讓能,整飭吏治,卓有政績,與曾國藩、左宗棠等並稱為清代中興名臣。著有《讀史兵略》《胡文忠公遺集》等。
  • 曾國藩:我一生,就是三個字
    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給也不要,在信仰崩潰的年代裡,每個人都需要呼喚心中的「廉」,不僅是當官的要遵守的廉潔,也是我們普通人應該遵守的分寸和規矩,無論世界如何混亂,你我始終都不能越界。2、謙左宗棠西徵前,曾國藩和幕僚討論起左宗棠來,曾國藩推心置腹地說: 「西北邊疆的事情,除了左宗棠沒有誰能夠勝任,不要說我,就算胡林翼再生,也同樣替代不了他。
  • 曾國藩被石達開打敗後自身難保,為何還要幫胡林翼?道行深不可測
    這就是曾國藩的道行很深,手法精妙之處。在九江受太平軍的空前打擊,而鹹豐皇帝對他熟視無睹的情況下,他通過這樣的方式,再一次挽救了湘軍。在講述曾國藩於危難中使用此種權謀的時候,我們先來了解曾國藩和胡林翼到底是何關係?曾國藩比胡林翼大一歲,兩人認識的時間比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