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決裂,左宗棠曾孫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場表演

2020-12-23 騫說歷史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四大中興之臣,又都是湖南人,有很多共通之處,兩人曾經是一對好朋友,互相幫助,但晚年卻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兩人為什麼失和呢?

其中以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最有代表性——這是一場表演!

真的是這樣嗎?

一、大破太平軍之時,曾左交惡的開始

1864年6月,曾國藩的湘軍終於攻破天京城(南京),這就代表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基本上被增壓住了,朝廷取得了大勝利。

大勝太平軍

這是一件讓大清朝廷上下都高興無比的事情,曾國藩作為漢族官員,極為罕見的被朝廷封為一等侯爵,成為文官中首個封侯的官員。

就在這時,左宗棠卻向曾國藩潑了一盆冷水,他直接上奏朝廷,告訴慈禧曾國藩在戰報上做了假,是欺君之罪。

奏摺中說,太平天國的幼主洪天福貴沒有死,不僅沒死還已經被太平軍的餘部接到湖州,繼續招兵買馬,但曾國藩的戰報中是說洪天福貴已經自焚而亡。

慈禧

曾國藩在慈禧的追問下,曾國藩也沒有馬上承認這個事實,只能說是情報出錯還需核實,但馬上上奏朝廷舉報左宗棠當年攻打杭州城時,讓十萬太平軍逃出城,他的戰報卻說只有幾千人出逃。

就這樣兩人互相揭短,公開對罵,徹底翻臉了,據說從那時起,直到曾國藩去世,兩人都沒有再通過信。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曾左交惡」事件。

曾、左對罵

二、曾國藩、左宗棠兩人相見恨晚

1852年太平軍攻打湖南,湖南巡撫張亮基急需各類人才,這時候左宗棠就在胡林翼的推薦下成為了張亮基的幕僚,並且充分發揮了他的才能,不僅籌集軍費、調運軍糧、行軍作戰圖、公文等等幾乎把張亮基的軍務都包攬了。

之後的太平軍攻打長沙,協助江中源攻打徵義堂,左宗棠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沒,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左宗棠像

1860年1月左宗棠因為脾氣不好,大罵樊燮:王八蛋,滾出去,而招人陷害,就離開了工作了8年的幕府。

這時的曾國藩因為回湖南老家守孝,後又接到聖旨要操辦團練,已經在湖南開辦的有聲有色,在胡林翼等人的推薦下,左宗棠來到了曾國藩的湘軍大營,兩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三、曾國藩大力推薦提拔左宗棠

商量對策

5月左宗棠在曾國藩的湘軍大營住了20多天,兩人朝夕相處,討論國家大事,用兵用人,雖然也會有一些意見不同之處,但大體上兩個人還是互相敬佩以及尊重對方的。

這時因為左宗棠好友等上奏朝廷力保左宗棠,樊燮對左宗棠的陷害沒有成功,朝廷也來信告知曾國藩,左宗棠這個人軍事能力不錯,又熟悉湖南,是個可用之才,你看看如何讓他發揮作用比較好。

曾國藩就上書朝廷,說這個的確是個人才,懇請朝廷一定重用他。

金印上任

6月,就這樣朝廷很快發布諭旨,兵部郎中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一夜之間官升數級,而且有統兵的權力。

從此左宗棠的仕途之路正式開啟,並且一帆風順。

7月左宗堂創立楚軍,訓練僅僅2個月,就帶上戰場,進入江西境內,增援曾國藩。

1861年1月,左宗棠在江西大勝太平軍,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曾國藩上奏朝廷為左宗棠邀功,很快朝廷發來諭旨,左宗棠以三品京堂候補。

左帥

1862年太平軍在浙江勢如破竹,很快攻破杭州城,當時的浙江巡撫王有齡自縊身亡,曾國藩上奏朝廷,讓左宗棠一部支援浙江。

並且要讓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很快諭旨就下來了,朝廷都同意了,而且還給了徵收稅務的權力。

左宗棠在張亮基帳下8年雖有才能但還是一個普通幕僚,在曾國藩身邊還沒滿一年,就已經是主管浙江一省的老大,差距不可謂不大。

清朝老照片

曾國藩對左宗棠的恩情不是一般的大,不僅僅是知遇之恩了。

四、左宗棠罵醒曾國藩

有次湘軍攻打嶽州城的太平軍,曾國藩親自率水師主力進攻靖港,分散太平軍的主力,然後在和陸師會合攻打嶽州城。

只是那時候實戰經驗還不足的曾國藩中了太平軍的計,嶽州城內儘是一些老弱殘兵,只是裝裝樣子,讓曾國藩以為主力在城內,其實主力都是靖港等著他。

戰船

曾國藩帶著百餘艘戰艦衝向太平軍部,哪想到會中計,迎接他們的是太平軍的槍炮和弓箭,太平軍還有舢板隊直接攻入戰船上,見人就殺。

就這樣曾國藩的水師全軍覆沒。

好歹曾國藩的親信帶著他逃過一劫,但曾國藩自己想想這倒黴事,不僅無法向朝廷交代,就算是湖南那些地方官員就能把他罵死,何況還有那麼多將士的家屬,這如何交代是好啊。

曾國藩跳水

自己湘軍遭受重創,自己的美好前途化為泡影,他萬念俱灰,於是一頭扎入江中,以求解脫。

好在身邊的親信時刻盯著他,及時把他救了上來,帶回了家裡安頓好。

左宗棠知道此事後,馬上趕到曾國藩床前,看他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頓時氣的破口大罵:

你真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如果你真的死了,信不信我把你挫骨揚灰,讓你進不了祖墳。

漫畫

你堂堂二品官員,朝廷對你委以重任,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對朝廷的忠在哪裡?

你奮發圖強,要讓曾家光宗耀祖,現在你這樣放棄,你的孝在哪裡?

湖南這麼多子弟投奔你部下,為的是保家衛國,如今你要扔下他們不管,你的仁在哪裡?

羅澤南、鮑超等英雄願意拋舍家業跟著你,為的是建功立業,你這樣做對的起他們嗎?你的義在哪裡?

漫畫

你想要背著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名聲讓後人永遠唾罵嗎?那就繼續躺著吧!

正是左宗棠的破口大罵,讓曾國藩終於醒悟過來,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恢復以前的鬥志,重整旗鼓,建立了豐功偉績。

五、曾左交惡 真實原因是什麼?

按上面的左宗棠和曾國藩的交情來說,兩人之間的情誼深厚,那麼後來為什麼會出現「曾左交惡」這樣的事情呢?

清官審判

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非常值得我們大家探討:

兩人交惡的導火線是太平天國的洪天福貴,他還是一個小孩子,是死是活對大局影響不大,對曾國藩的影響也不大,左宗棠那這件事開刀,目的也是不想曾國藩受到傷害。

對朝廷來說,這件事影響也不大,但看到你們兩人不和,這個關係重大,為什麼呢?

你想想當時手握兵權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都是漢族大臣,而他們手下的士兵都不是朝廷的兵,都是他們自己招募的,朝廷也沒有付軍餉,只聽主帥不停朝廷。

曾國藩雕像

不僅如此,他們三人的關係還非同一般,如果他們三人聯合起來,那比太平天國可是厲害多了,慈禧想想也是擔心受怕啊。

現在他們兩人之間起了衝突,就不用擔心他們造反了,任何一個想造反,另一方不僅不會支持,還會阻止,他們之間會互相壓制。

其實最好的解釋就是:曾、左二人知道朝廷對他們倆不放心,所以非常默契地演了一齣戲,打消了朝廷的後顧之憂,讓兩人危機消失在剛剛有苗頭的時候。

清朝老照片

左景伊的證據就是,左宗棠給兒子左孝威的信,信裡說他和曾國藩兩人每次就國家大事爭論,要向朝廷上奏,總是互相把奏摺抄送給彼此看,兩人的互參內容都是彼此知曉。

不會因為奏摺的事情而大動幹戈,交惡只是一出雙簧戲而已,畢竟僧格林沁等滿蒙重臣已經開始監視他們了,這樣做也是為了自保。

相關焦點

  • 左宗棠曾國藩晚年決裂的背後,是兩人相愛相殺卻又相輔相成的30年
    所以,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關係不好幾乎不曾往來是真的,但並沒有到徹底決裂的地步。為何世人盛傳左宗棠與自己恩師曾國藩割袍斷義、徹底決裂?要怪就只能怪左宗棠口無遮攔、鋒芒太露的性格。不久後,左宗棠也奏上了一折,稱:「據金陵逃出難民供出偽幼主洪天貴福於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東壩逃至廣德,被太平軍將領黃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偽幼主名號,召集太平軍餘眾。」這件事,其實是曾國藩沒有弄清情況就急著上奏,最終鬧出了烏龍。
  • 曾國藩與左宗棠恩怨交織的一生!
    曾國藩一生朋友眾多,與朋友相處大多融洽。但是,有一個朋友卻不一樣,他讓曾國藩屢屢渡過難關,卻又時常說曾國藩的壞話,甚至大罵曾國藩,讓曾國藩又愛又恨,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左宗棠。曾國藩與左宗棠初次見面是在鹹豐二年十二月,這時曾國藩奉旨在長沙辦團練。這月的二十一日傍晚,曾國藩處理完軍務回到館舍休息。湖南巡撫張亮基帶著他的師爺左宗棠來訪。
  •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感慨:自愧不如
    我們所了解的曾國藩都知道他是從一個「愚者」變為「智者」,科舉考試7次不過,但後來卻智慧高升,被成為了「與他們同期的還有左宗棠,曾國藩和左宗棠認識的時候,兩個人的身份地位懸殊。曾國藩比左宗棠大一歲,那時候曾國藩到長沙去辦湘軍,已經當了十多年京官,級別和湖南巡撫一樣高。左宗棠是一個普通舉人,任何級別都沒有,給湖南巡撫駱秉章當師爺。
  • 在曾國藩、左宗棠的斷交風波裡,胡林翼扮演了什麼角色?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晚清大儒,被譽為中國封建時代最後一位精神領袖;而左宗棠興辦洋務運動、收復新疆,常以諸葛亮自比。 英豪之間本應惺惺相惜,但偏偏這兩個相差僅一歲的同鄉處處針鋒相對,而唯一能平衡兩者間矛盾的,怕就只有胡林翼了。
  •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智慧——明鬥暗合
    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中興之臣的曾國藩與左宗棠又怎會不知。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1歲,作為湖南老鄉很早便已相識。二人走向巔峰都得從鎮壓太平天國,掌握兵權說起,並且也在太平天國覆滅之時交惡,走向對立。鹹豐元年正直太平天國初期,曾國藩回家為母奔喪,受朝廷命令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至此名震中外的湘軍誕生了。
  • 晚清大纛:左宗棠與李鴻章
    ,和李鴻章對著幹,連親家郭嵩燾(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斷交;左宗棠直,嚴峭刻深,連曾國藩這樣有氣度的人都受不了。晚年時,也許是人人都知道左侯爵脾氣,大家當面都陪著小心,左宗棠無人可罵,只是逢人便罵曾國藩而已。  左宗棠最出名的一罵是「王八蛋,滾出去」,為此幾乎搭上性命。  這一罵是發生在鹹豐八年(1858年),引發了鬧得沸沸揚揚的「樊燮案」。
  • 清史稿 左宗棠傳
    與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今天是11月10日,是左宗棠誕辰205周年的紀念日,本計劃將《清史稿》中的《左宗棠傳》做一個古文輕譯,不過清代的古文,相對比較直白了,只要耐心,一番通讀,90%的意思都能懂,所以直接貼文了,沒有做任何輕譯。
  • 論「左宗棠雞」和左宗棠的關係
    這是三國時專門編修史籍的官員,與之相對的「同事」則為左國史。說實話,晚清那些七七八八的事兒真的讓人不想提,與過往那些即將玩兒完的朝代一樣,賢臣良佐不多,酒囊飯袋不少。當然了,所謂「晚清四大中興名臣」的讚譽,也並非沒有道理。畢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替清朝皇室背了不少的鍋,創立強大湘軍的曾國藩也早已名聲在外,張之洞雖然名氣小些,卻有著現代化的商業思維,那麼左宗棠呢?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論貢獻,誰排第一位?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曾國藩爵位最高,他是一等侯爵,左宗棠是二等侯爵,李鴻章是一等伯爵,張之洞沒有爵位。曾國藩的威望也高,他熱愛讀書學習,喜歡自我反思,深受理學影響,講究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被信奉理學的讀書人追捧為「半個聖人」。與此同時,曾國藩又特別擅長為人處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上至慈禧太后,下至落魄秀才,都給他點讚。
  •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貢獻第一?
    一是曾,左,李,張,即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二是曾,左,胡,彭,即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我們以第一種說法為準。  那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論貢獻,究竟誰該排名第一?
  • 提拔左宗棠後,面對李鴻章的責怪,曾國藩只淡淡地說了一句話
    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座下弟子,看到恩師不先提拔自己,卻提拔了說話狂妄的左宗棠,心裡十分難受。李鴻章思考再三,決定問問恩師。那怕自己從此和恩師分道揚鑣,也要弄個明白。沒想到,曾國藩一席話,讓李鴻章對自己的恩師更加欽佩。這是鹹豐十年三月,雖然是春天,但由於清朝政府和太平天國戰鬥不息,天下一片凋零。
  • 左宗棠馭人有術,一句話讓曾國藩的愛將誓死追隨,他用了啥方法?
    此兩人一直跟隨曾國藩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在曾國藩的保薦下,也一路升遷,成為湘軍中的著名將領。可是,當曾國藩將他們贈給左宗棠後,二人雖然不敢違抗命令,但心中還是很不情願。他們雖然知道曾國藩和左宗棠至交,但並不了解左宗棠的為人。
  • 曾國藩遭左宗棠大罵,其心底生怨氣。專家:還是曾的成就比較大
    左宗棠大罵曾國藩:湘軍10戰10勝屢破太平軍,但在第一場大戰中,湘軍被太平軍殺得打敗,弄得曾國藩差點跳河自盡,此時看到曾國藩有難,左宗棠特來探望,大罵曾國藩,甚至直接說他腦子轉不過來,實在是笨得像豬。後來很快,湘潭大捷的戰報傳來,曾國藩雖然在九江被打敗,但另一路湘軍卻打了勝仗,這下讓曾國藩轉悲為喜,恢復了鬥志。看曾國藩打了勝仗,皇帝給了嘉獎,長沙巡撫駱秉章也很會來事,把曾國藩請回了長沙,此後曾國藩又跟左宗棠在一起了,不過左宗棠在這期間,還是一如既往的各種批評曾國藩。這讓曾國藩也生了不少悶氣。
  • 千古英雄:左宗棠
    其實,之前林則徐也只是聽胡林翼(胡是左宗棠的導師及兒女親家陶澍之婿)等人談起過左宗棠。兩人見後,林則徐「詫為絕世奇才」。為了怕人打擾,林則徐專門命人將船開到僻靜處,兩人談了一夜(包括新疆等問題),這就是著名的湘江夜談。林則徐走時,將自己在新疆所了解的民情和測繪的地圖等資料都留給了左宗棠,為後來左公堅定的收復新疆提供了重要情報。左宗棠當時37歲,半輩子已經過去,還是個一事無成的教書匠。
  • 漢族官員的集體覺醒:左宗棠被滿官員狀告,曾國藩等聯手發動營救
    太平天國運動給滿清的漢族官員提供了崛起的機會,清朝的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在鎮壓太平運動的過程中,自身的實力和名氣開始上漲。而在這個過程中,滿漢之爭變得無法避免,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漢族官員之間的團結一致。左宗棠在滿漢之爭中差點成為「犧牲品」,幸好當時有聲望的漢族官員聯手發動營救,才使得他脫離困境。
  • 左宗棠為何看不慣曾國藩?70歲掛帥收復新疆,不願做明哲保身之人
    左宗棠和曾國藩,不僅不是死對頭,曾經還是很重要的戰友。但是因為處事風格的差異,使得兩人逐漸分道揚鑣。曾國藩在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來的問題,使得左宗棠越來越看不上他。尤其是他在功成身退以後的表現,更讓左宗棠覺得曾國藩是個上不了臺面的人。個個都在誇曾國藩有多牛,可是平定太平軍的時候,曾國藩可是多次要跳河自殺。
  • 曾國潘與左宗棠的瑜亮情節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鄉,自從鹹豐二年,曾國藩丁母憂在湖南原籍舉辦湘軍,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當時左宗棠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因公務而書信往來不絕,交情日厚。曾國藩對左宗棠,尤有提攜之恩。曾國藩因率領湘軍鎮壓太平軍,地位顯赫,督兩江,領四省,由他推薦而受提拔的不在少數,一時出現了天下提鎮無不出於曾帥的傳言。曾國藩素來知人善任,網羅人才;左宗棠雖未進士及第,但憑著自己的才學,此時已名滿天下。曾國藩軍中自然不能漏掉了像左宗棠這樣的人才,特意向清廷上折推薦左宗棠,盛讚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並稱當非常用人之際,應破格錄用,對時局大有好處。
  • 真正的「東方俾斯麥」左宗棠
    、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不管怎麼變,唯獨有兩個人是雷打不動的,那就是曾國藩和左宗棠,之前我已經講過曾國藩了,今天就來說說左宗棠。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左宗棠家應該早就和人家訂了姻親,但是屢考不中,家裡的經濟出現了問題,結果才做了「倒插門」,不過,不過兩口子結婚後,左宗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對左宗棠都非常尊敬和客氣,這也能看出來,人家的確看中的是左宗棠的才氣。 有才氣的人一般就有脾氣,左宗棠就是這麼一位。
  • 左宗棠和老人下棋的故事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慈禧太后更是器重左宗棠。    功勳卓越、被朝廷器重,再加上湖南人天生倔強的個性,因此左宗棠很是自負,很少把誰放在眼裡,可是就是這樣自負的左宗棠,卻兩次在一個乞丐面前低下了頭。    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徵新疆的時候,當時的左宗棠下定決心,一定要收復新疆,因此抬著棺材出徵。而就在剛出城的時候,左宗棠卻意外地停了下來。
  • 左宗棠後人在哪 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後代名醫輩出
    左宗棠3歲時,跟祖父上山採慄子,採到慄子沒有吃獨食,而是回家與兄長平分。祖父誇他:"這孩子分慄子很公平,還知道謙讓,以後有出息。"少年時,左宗棠以優異成績考上秀才。可他的科舉之路很不順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試卷沒能被閱卷的考官看中。眼看與舉人資格失之交臂,幸好這是為道光皇帝五十大壽開的恩科,主考官從5000餘考卷中又選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補的6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