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四大中興之臣,又都是湖南人,有很多共通之處,兩人曾經是一對好朋友,互相幫助,但晚年卻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兩人為什麼失和呢?
其中以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最有代表性——這是一場表演!
真的是這樣嗎?
一、大破太平軍之時,曾左交惡的開始
1864年6月,曾國藩的湘軍終於攻破天京城(南京),這就代表著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基本上被增壓住了,朝廷取得了大勝利。
這是一件讓大清朝廷上下都高興無比的事情,曾國藩作為漢族官員,極為罕見的被朝廷封為一等侯爵,成為文官中首個封侯的官員。
就在這時,左宗棠卻向曾國藩潑了一盆冷水,他直接上奏朝廷,告訴慈禧曾國藩在戰報上做了假,是欺君之罪。
奏摺中說,太平天國的幼主洪天福貴沒有死,不僅沒死還已經被太平軍的餘部接到湖州,繼續招兵買馬,但曾國藩的戰報中是說洪天福貴已經自焚而亡。
曾國藩在慈禧的追問下,曾國藩也沒有馬上承認這個事實,只能說是情報出錯還需核實,但馬上上奏朝廷舉報左宗棠當年攻打杭州城時,讓十萬太平軍逃出城,他的戰報卻說只有幾千人出逃。
就這樣兩人互相揭短,公開對罵,徹底翻臉了,據說從那時起,直到曾國藩去世,兩人都沒有再通過信。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曾左交惡」事件。
二、曾國藩、左宗棠兩人相見恨晚
1852年太平軍攻打湖南,湖南巡撫張亮基急需各類人才,這時候左宗棠就在胡林翼的推薦下成為了張亮基的幕僚,並且充分發揮了他的才能,不僅籌集軍費、調運軍糧、行軍作戰圖、公文等等幾乎把張亮基的軍務都包攬了。
之後的太平軍攻打長沙,協助江中源攻打徵義堂,左宗棠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沒,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1860年1月左宗棠因為脾氣不好,大罵樊燮:王八蛋,滾出去,而招人陷害,就離開了工作了8年的幕府。
這時的曾國藩因為回湖南老家守孝,後又接到聖旨要操辦團練,已經在湖南開辦的有聲有色,在胡林翼等人的推薦下,左宗棠來到了曾國藩的湘軍大營,兩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三、曾國藩大力推薦提拔左宗棠
5月左宗棠在曾國藩的湘軍大營住了20多天,兩人朝夕相處,討論國家大事,用兵用人,雖然也會有一些意見不同之處,但大體上兩個人還是互相敬佩以及尊重對方的。
這時因為左宗棠好友等上奏朝廷力保左宗棠,樊燮對左宗棠的陷害沒有成功,朝廷也來信告知曾國藩,左宗棠這個人軍事能力不錯,又熟悉湖南,是個可用之才,你看看如何讓他發揮作用比較好。
曾國藩就上書朝廷,說這個的確是個人才,懇請朝廷一定重用他。
6月,就這樣朝廷很快發布諭旨,兵部郎中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一夜之間官升數級,而且有統兵的權力。
從此左宗棠的仕途之路正式開啟,並且一帆風順。
7月左宗堂創立楚軍,訓練僅僅2個月,就帶上戰場,進入江西境內,增援曾國藩。
1861年1月,左宗棠在江西大勝太平軍,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曾國藩上奏朝廷為左宗棠邀功,很快朝廷發來諭旨,左宗棠以三品京堂候補。
1862年太平軍在浙江勢如破竹,很快攻破杭州城,當時的浙江巡撫王有齡自縊身亡,曾國藩上奏朝廷,讓左宗棠一部支援浙江。
並且要讓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很快諭旨就下來了,朝廷都同意了,而且還給了徵收稅務的權力。
左宗棠在張亮基帳下8年雖有才能但還是一個普通幕僚,在曾國藩身邊還沒滿一年,就已經是主管浙江一省的老大,差距不可謂不大。
曾國藩對左宗棠的恩情不是一般的大,不僅僅是知遇之恩了。
四、左宗棠罵醒曾國藩
有次湘軍攻打嶽州城的太平軍,曾國藩親自率水師主力進攻靖港,分散太平軍的主力,然後在和陸師會合攻打嶽州城。
只是那時候實戰經驗還不足的曾國藩中了太平軍的計,嶽州城內儘是一些老弱殘兵,只是裝裝樣子,讓曾國藩以為主力在城內,其實主力都是靖港等著他。
曾國藩帶著百餘艘戰艦衝向太平軍部,哪想到會中計,迎接他們的是太平軍的槍炮和弓箭,太平軍還有舢板隊直接攻入戰船上,見人就殺。
就這樣曾國藩的水師全軍覆沒。
好歹曾國藩的親信帶著他逃過一劫,但曾國藩自己想想這倒黴事,不僅無法向朝廷交代,就算是湖南那些地方官員就能把他罵死,何況還有那麼多將士的家屬,這如何交代是好啊。
自己湘軍遭受重創,自己的美好前途化為泡影,他萬念俱灰,於是一頭扎入江中,以求解脫。
好在身邊的親信時刻盯著他,及時把他救了上來,帶回了家裡安頓好。
左宗棠知道此事後,馬上趕到曾國藩床前,看他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頓時氣的破口大罵:
你真是一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人,如果你真的死了,信不信我把你挫骨揚灰,讓你進不了祖墳。
你堂堂二品官員,朝廷對你委以重任,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對朝廷的忠在哪裡?
你奮發圖強,要讓曾家光宗耀祖,現在你這樣放棄,你的孝在哪裡?
湖南這麼多子弟投奔你部下,為的是保家衛國,如今你要扔下他們不管,你的仁在哪裡?
羅澤南、鮑超等英雄願意拋舍家業跟著你,為的是建功立業,你這樣做對的起他們嗎?你的義在哪裡?
你想要背著這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名聲讓後人永遠唾罵嗎?那就繼續躺著吧!
正是左宗棠的破口大罵,讓曾國藩終於醒悟過來,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恢復以前的鬥志,重整旗鼓,建立了豐功偉績。
五、曾左交惡 真實原因是什麼?
按上面的左宗棠和曾國藩的交情來說,兩人之間的情誼深厚,那麼後來為什麼會出現「曾左交惡」這樣的事情呢?
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非常值得我們大家探討:
兩人交惡的導火線是太平天國的洪天福貴,他還是一個小孩子,是死是活對大局影響不大,對曾國藩的影響也不大,左宗棠那這件事開刀,目的也是不想曾國藩受到傷害。
對朝廷來說,這件事影響也不大,但看到你們兩人不和,這個關係重大,為什麼呢?
你想想當時手握兵權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都是漢族大臣,而他們手下的士兵都不是朝廷的兵,都是他們自己招募的,朝廷也沒有付軍餉,只聽主帥不停朝廷。
不僅如此,他們三人的關係還非同一般,如果他們三人聯合起來,那比太平天國可是厲害多了,慈禧想想也是擔心受怕啊。
現在他們兩人之間起了衝突,就不用擔心他們造反了,任何一個想造反,另一方不僅不會支持,還會阻止,他們之間會互相壓制。
其實最好的解釋就是:曾、左二人知道朝廷對他們倆不放心,所以非常默契地演了一齣戲,打消了朝廷的後顧之憂,讓兩人危機消失在剛剛有苗頭的時候。
左景伊的證據就是,左宗棠給兒子左孝威的信,信裡說他和曾國藩兩人每次就國家大事爭論,要向朝廷上奏,總是互相把奏摺抄送給彼此看,兩人的互參內容都是彼此知曉。
不會因為奏摺的事情而大動幹戈,交惡只是一出雙簧戲而已,畢竟僧格林沁等滿蒙重臣已經開始監視他們了,這樣做也是為了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