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東方俾斯麥」左宗棠

2021-02-23 令狐講故事

一說起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基本上有這麼幾個版本,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還有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最後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不管怎麼變,唯獨有兩個人是雷打不動的,那就是曾國藩和左宗棠,之前我已經講過曾國藩了,今天就來說說左宗棠。

 

左宗棠生於1812年11月10日,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是湖南湘陰人,歷任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1885年,也就是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歲,清朝追贈太傅,諡號「文襄」,併入祀昭忠祠、賢良祠。

 

左宗棠這一輩子可以說是豐富多彩,人生跌宕起伏,最有名的就是抬棺出徵了,但是別看他這麼有名,但是他一開始的時候還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

 

在他二十歲的時候鄉試及第,可之後三次赴京考試,結果都已失敗告終,經過這三次失利之後,時年二十六歲的左宗棠終於悟出了一個真理,老子不考了!於是回家務農,這裡就要提到左宗棠他媳婦兒家,為什麼呢?因為左宗棠還是個「倒插門」的女婿。

 

左宗棠的媳婦兒叫周詒端,是湖南的一個富家女,她家祖上做到過戶部左侍郎,這官可就不小了,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財政部副部長,而左宗棠他們家呢,他爹左觀瀾,因為是舉人才做了知縣,後來到了陝西,做了五郎廳通判,什麼叫通判,就是設立在邊陲地帶,用來彌補知府管轄不足之處的這麼一個官,所以跟人家周家簡直是沒法比,如果要不是左宗棠有真材實料,人家怎麼可能隨隨便便招這麼一個「倒插門」女婿?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左宗棠家應該早就和人家訂了姻親,但是屢考不中,家裡的經濟出現了問題,結果才做了「倒插門」,不過,不過兩口子結婚後,左宗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對左宗棠都非常尊敬和客氣,這也能看出來,人家的確看中的是左宗棠的才氣。

 

有才氣的人一般就有脾氣,左宗棠就是這麼一位。

 

當他他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的時候,總兵樊燮來訪,這個樊燮一看左宗棠沒有身份,壓根就沒把他放在眼裡,拒絕行禮,左宗棠一看,你小子這是看不起我啊,於是就上來責問,樊燮也是不給面子。

 

「沒有二品總兵向一位未仕舉人請安的例規。」

 

打人不打臉,說話不揭短,這一句話正戳到了左宗棠的痛處,氣的他舉腳便踢,還大罵樊燮。

 

「王八蛋,滾出去!」

 

樊燮氣瘋了,自己堂堂正二品總兵,被一個舉人身份的師爺踹了一腳,還挨句罵,能咽下這口氣麼,於是上本,向鹹豐彈劾左宗棠,結果呢弄的湖北巡撫胡林翼,湖南巡撫駱秉章,湘軍統帥曾國藩,軍機大臣肅順,聯名上書保左宗棠,就是因為這件事,引出了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這麼多朝廷大員去保他一個師爺,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左宗棠確實是有能力,讓這些人願意保留住這麼一個人才,我想如果是一個三青子,可能胡林翼,曾國藩他們應該不會管吧。

 

現在好多人都在極力推崇左宗棠,但是有的我看過之後,覺得說的挺好,但是是一個繡花枕頭,山中竹筍,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左宗棠到底是什麼人?一塊寧折不彎的鋼,而這塊鋼被打成了一把屬於大清的鋒利的快刀,其實對於左宗棠來講,長毛、捻子、回匪、阿古柏沒有什麼差別,統統可以掃進一個筐裡,那就是賊。

 

說起左宗棠,最有名的莫過抬棺出徵,但是他為什麼要收復新疆。

 

作為清政府的中流砥柱,左宗棠在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都是以清政府的根本利益為立場的,對於中原腹地的捻軍和南方的太平軍,那是腹心之疾,必須要加以鎮壓。

 

而面對沙俄和英國支持的阿古柏匪幫,左宗棠深知洪福汗國這幫烏茲別克武人完全沒有在新疆建立有效管制的能力,就是恣行暴政,胡作為非,而在軍事上也是戰五渣。但是有一點,他們又是英俄大博弈,深入蔥嶺以東的觸角和手套,如果真等到英俄積蓄起力量,從中亞開始向新疆投射,那麼到那時,新疆就是真的拿不回來了。

 

因此在戰略上必須求速,但是戰術上倒不必著急。

 

所以一切為了穩定,一切為了新疆,這才是左宗棠入陝西的目的,左宗棠每在玉門關以東遷延逗留一天,英俄的勢力就多深入新疆一分,新疆被從祖國分裂出去的危險就多一分。

 

所以左宗棠可以強壓著湘軍將士在太子寺大敗之後的復仇情緒,選擇招降馬佔鰲,事實證明,陝甘還沒定,白彥虎還在青海和青回勾結負隅頑抗,左宗棠就丟開軍務,把剩下的回匪扔給馬佔鰲、劉錦棠、董福祥和其他部將,開始在蘭州設立機器局,紡織局,大造槍炮,籌集軍需,訓練士卒。

 

左宗棠楚軍的前衛部隊幾乎就是追著白彥虎的屁股進的新疆,清軍每每收復一地,就在當地進行治理,不僅整頓軍紀不擾平民,還廢除安集延軍閥和維族土司的苛暴剝削,安撫百姓,籌措後勤,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百姓在經歷了貪暴兇殘的阿古柏匪幫與潰兵如狼的白彥虎部的殘害之後,紛紛簞食壺漿恭迎王師,而經過西式裝備武裝起來的新楚軍戰鬥力自然也完爆那幫安集延廢物,於是清軍穩紮穩打,每戰必勝,是為「緩進急戰」之策。

 

所以左宗棠收復新疆,是作為民族英雄的歷史功績,他所作的一切在客觀上維護了國家統一,也反擊了英俄帝國主義分裂中國的企圖。

 

有人說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不過我覺得如果要是來形容左宗棠可能更恰當一些。

 

首先來說,二人在青年時代均是懷才不遇之人。

 

俾斯麥年輕時幾度起落,直到36歲才作為邦聯會議大使在政壇上站穩,反觀左宗棠也是空負才名,直到40歲才找到正經差事。

 

其次,兩人在性情上都屬於桀驁不馴,敢想敢做之人。在歐洲,從拿破崙戰爭結束到一戰爆發,這一個世紀裡,俾斯麥和他的普魯士是最能搞事情的國家。普奧、普法戰爭,倘若處理不慎,很可能演變成多國聯合幹預的亂局,但俾斯麥敢做,而且做得很好。

 

在鴉片戰爭到清朝滅亡的這七十年裡,左宗棠和他的楚軍也屬於清朝內部各方勢力中最具活力的,以甘肅為基地,敢於拉著上千公裡的補給線去新疆,稍有閃失就會造成覆軍殺將,邊關門戶洞開的危局,而左宗棠也成功了。

 

最後,二者的成績也均屬「功在千秋」之列,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左宗棠則為中華民族保存了新疆,保住了這塊資源寶地,也保證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戰略縱深。

 

大夥琢磨琢磨,這兩人是不是都是「膽、識」兼備的人才,在「古今未有之大變局」中弄潮掌舵人。加上在性情和人生軌跡上的相似,令狐以為比起李鴻章,左宗棠才是「東方俾斯麥」更合適的人選。

相關焦點

  • 東方俾斯麥、天朝塔列朗……哪個才是真正的李鴻章?
    湘軍將領當中,至少有三人自比諸葛亮,羅澤南叫「老亮」,劉蓉叫「小亮」,左宗棠叫「今亮」(一說「老亮」)。這三亮,以左宗棠名頭最響,他給朋友寫信,信末常署名「老亮」,「以諸葛自況,砥礪剛介之操老而益力」(葛虛存《清代名人軼事》);平時打仗,一旦得意,便道:「今亮似猶勝於古亮矣。」據說他家的燈籠與眾不同,上書「老亮」二字,往來長沙城中,人稱「亮燈」(陳鼎熙《栩園藏稿》)。
  • 俾斯麥、東洋俾斯麥與冒牌東方俾斯麥、全人類偉人
    其後,俾斯麥對內主持德國統一、加強軍事力量,對外積極與英、法競爭海外殖民地,逐漸使德國成為「世界性大國」。「東洋俾斯麥」大久保利通俾斯麥成名之後,有許多人被稱為「某某俾斯麥」。但除了「東洋俾斯麥」大久保利通外,基本都是名不符實。
  • 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還是名過其實的操盤者?
    所以說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這是太過了,俾斯麥是德國鐵血宰相,是結束德國分裂,完成德意志統一、復興德意志的一個人,李鴻章顯然差得太遠。而且李鴻章有很多汙點是洗不去的。左宗棠為中國留下了新疆,張之洞為中國留下了工業和教育,李鴻章,糊裱匠,除了可能讓大清多活了十來年,也就是留下了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你說他是替國忍辱負重。國家已經成這個樣子,他的家族個個富得冒油,這種重,我們也想負一下。什麼最難寫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
  • 飽受爭議的李鴻章,為什麼會被稱為「東方俾斯麥」?
    遠在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通過自己的強大手腕統一的德國,為德國復興奠定了基礎。這樣一位人物的名稱也經常被人借用,比如東方俾斯麥——李鴻章。 一個沒落帝國的背鍋俠,何來東方俾斯麥這一名號呢?俾斯麥對於德國的功績不用多說,參考德國後來在一二戰的表現,可以說俾斯麥改變德國,也改變了世界。
  • 歷史上的今天丨李鴻章被稱作「東方俾斯麥」,真正的俾斯麥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俾斯麥父親,斐迪南·馮·俾斯麥(Ferdinand von 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軍官,終日只與友人打獵,並以35歲之齡娶了17歲的妻子,即俾斯麥的母親。俾斯麥的母親與其父親的出生背景大為不同,自小生活在資產階級的家庭,並且長居市區,因而有著較為開放、先進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舊。俾斯麥有一個比他年長5歲的哥哥及一個妹妹。
  • 與霍光、諸葛亮、俾斯麥等中外名人相比,李鴻章有哪些優缺點?
    第四,李鴻章與秦檜《馬關條約》籤訂後,國人將李鴻章視為秦檜再世,然而,這些大多出於市井野人之口,真正的士大夫很少這樣形容李鴻章,因此,罵李鴻章為秦檜者,無疑是狂犬吠日而已,不足為據。第六,李鴻章與俾斯麥李鴻章被外國人視為「東方的俾斯麥」,這個評價顯然是名不副實。
  • 鐵血俾斯麥的陰陽臉
    俾斯麥思路敏捷,機智善變,他的才智被詩人梅裡美譽為外交界的洪堡,而且「遠比這個德國人更為才華橫溢」。左拉在羅浮宮中詳細端詳俾斯麥的舉止後說他「像一位詼諧的巨人在和少數來賓侃侃而談」。德國人的深沉和高盧人的氣質在俾斯麥身上恰好都有,這是他的獨特之處。
  • 世人皆稱他為「東方的俾斯麥」,但他幹的事情卻欺騙了每個中國人
    第一位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時人皆稱李鴻章為「東方之俾斯麥」,他也似乎為此頗有些得意。見到俾斯麥之後,李鴻章請教了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復興之道是什麼?二是「何以勝政府?」三是「政府何以圖治?」對前兩個問題,俾斯麥敷衍答之,只在回答第三個問題時,大談了一番練兵的重要性之類的。從李鴻章提的這三個問題,就可以看出他真正關心的是什麼,比如他問「何以勝政府?」
  • 俾斯麥的一手好牌被威廉二世打爛
    俾斯麥的一手好牌又是如何被威廉二世打爛的呢?究竟是誰禍害了好端端的德國又坑害了世界?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稱為「鐵血宰相」。普魯士王國能夠使德意志統一,並取代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俾斯麥是第一功臣。1870年7月法蘭西第二帝國為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發動「普法戰爭」(1870.7-1871.5),最後普魯士大獲全勝。
  • 左宗棠和老人下棋的故事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慈禧太后更是器重左宗棠。    功勳卓越、被朝廷器重,再加上湖南人天生倔強的個性,因此左宗棠很是自負,很少把誰放在眼裡,可是就是這樣自負的左宗棠,卻兩次在一個乞丐面前低下了頭。    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徵新疆的時候,當時的左宗棠下定決心,一定要收復新疆,因此抬著棺材出徵。而就在剛出城的時候,左宗棠卻意外地停了下來。
  • 最後的名將:左宗棠
    輪到左宗棠西徵的時候,由於賠款加上打仗,各省都被掏空了,根本沒啥銀子了,左宗棠一開始還以為錢會很難要,但讓左宗棠沒想到的是,還沒等他開口要,福建、廣東、浙江這三省的督撫就主動要來和左宗棠協商軍餉各省分擔的份額問題。
  • 追擊,圍殲俾斯麥號
    年底俾斯麥號返回漢堡進行最後的棲裝修整。1941年1月俾斯麥號準備出徵,卻被一艘在基爾運河沉沒的商船給堵到了3月初。胡德號被擊沉的噩耗傳回,但這還不是悲痛的時候,邱吉爾命令該地區所有軍艦參加對俾斯麥的追擊。包括6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2艘航空母艦,13艘巡洋艦,21艘驅逐艦和其他輔助艦船加入到追擊隊伍。威爾斯親王號則帶傷和2艘重巡洋艦繼續尾隨跟蹤著俾斯麥號,並在次日再和俾斯麥號交火,這次短暫交鋒雙方都沒命中。歐根親王號趁機成功擺脫英國軍艦的跟蹤和俾斯麥號分道揚鑣。
  • 論「左宗棠雞」和左宗棠的關係
    畢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替清朝皇室背了不少的鍋,創立強大湘軍的曾國藩也早已名聲在外,張之洞雖然名氣小些,卻有著現代化的商業思維,那麼左宗棠呢?腦子沒有張之洞好,名氣沒有前兩位大,可是你品,你細品,在那個鬧心的時代,左宗棠真的是全面發展的優質大臣了。左宗棠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少時曾經就讀於有名的長沙城南書院,因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年僅二十歲就參加了鄉試並取得優異成績。
  • 青年俾斯麥的決鬥生涯
    芬克傾向於自由主義,更關注德意志統一而不單單是普魯士的利益,比俾斯麥更擅長演講也更文雅,但沒有俾斯麥那種孜孜不倦的鬥爭精神和雄心壯志。俾斯麥是堅定的保守派,有自己的明確圈子;而芬克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常和各種政治派系打交道,所以也沒有固定的盟友。俾斯麥和芬克起初的關係不錯,互相尊重。但他們畢竟不是一路人,在議會和政壇不斷摩擦。1847年的普魯士地方議會裡,兩人都是議員。
  • 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這下就把「鋼鐵硬漢」左宗棠惹火了,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說不要就不要了?敢情不是李中堂家的地。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李鴻章,他畢竟有點心虛。論學位,一個進士、一個舉人;論勢力,湘軍日衰、淮軍日強;論人脈,李氏人眾、左氏孤寡。於是,左宗棠給朝廷寫了一封萬言書: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纍纍、牛羊遍野、木馬成群。
  • 左宗棠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幹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鬥。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左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 千古英雄:左宗棠
    左宗棠中舉之後考進士屢試不第,一氣之下絕意科考。是胡林翼,一有機會就向朝廷、向高官、向朋友推薦左宗棠。直到長沙告急,胡林翼再向湖南巡撫張亮基舉薦左宗棠,左宗棠以一個師爺的身份出山,憑藉長沙保衛戰一戰成名,從而開啟了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之路。此後,當左宗棠身陷囹圄時,是胡林翼第一個全力營救。當曾國藩和左宗棠意見相左、互生矛盾時,也是胡林翼從中協調化解。
  • 俾斯麥下的大棋為什麼贏不了?
    但是如果你把俾斯麥這套話原封不動地說給1851年剛剛榮升駐德意志邦聯代表時代的俾斯麥先生,他會怎麼評論呢?那時候俾斯麥正是春風得意,準備大展拳腳。他會告訴你:「條約這玩意?它如果對我們有利,它就是個條約。如果它對我們不利,它就是張廢紙而已!」這句話是說給誰的呢?是俾斯麥說給奧地利駐德意志邦聯代表的。
  • SCP基金會:收容戰艦俾斯麥
    戰艦匹斯麥俾斯麥(SCP-4217)為沉沒於1941年5月24日的異常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下稱俾斯麥戰艦),和一個大型頭足綱生物(下稱SCP-4217-B)融合生成了一個新的收容物。SCP-4217-B擁有一對從俾斯麥戰艦的上層建築中伸出來的章魚眼,和12條從船尾開口伸出,長約100-200米的附肢。
  • 左宗棠1885年去世,100年後名氣在美國大增,為何超過了李小龍?
    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陰人,他的一生功業在於收復新疆。其中,晚清名將左宗棠的大名赫然在列。自此,左宗棠的名聲在美國越來越大。美國的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甚至還專程來到湖南,尋訪左宗棠的家鄉和後裔。這些美國人興致勃勃,扛著攝像機,輾轉攝製了《尋找左宗棠》的大型紀錄片。左宗棠去世100多年之後,在美國成了大名人。左宗棠的名聲在萬裡之遙的美國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