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儒、學佛是把「明德」、「真心」找回來就成聖成佛

2021-01-13 淨土釋疑網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457集  2017年6月10日 講於 英國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眼耳鼻舌身、意識、末那、阿賴耶叫「八識」


 

  請看《大經科注》第一零一七頁第五行當中。

  【解】「無等無倫最上勝智」者,正是如來大圓鏡智。

  這是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圓滿智慧。

  「大」是讚嘆;「圓」是圓滿。不像前面,前面菩薩權教菩薩所證的還不圓滿,這個時候轉第八識「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究竟圓滿,一般稱為「法身菩薩」,住「常寂光淨土」,不是住「實報土」,住「常寂光土」,這究竟圓滿證得佛果。

  【解】始轉本識,方歸心原。

  「阿賴耶」是本識,就是妄心。「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真心」裡面起了一個妄心,妄心生法界虛空界不僅是釋迦、彌陀的報土,它同時也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包括過去、未來十方三世佛,都是從阿賴耶變現出來的。

  「一念不覺」產生這些現相。這個現相太大了,不但聲聞、緣覺不知道,誤以為它是真的;大乘教裡頭有「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就是阿賴耶、就是妄心大乘教裡頭法相宗講「八個心」,叫「八心王」。八個心都是妄心,阿賴耶識是根本的妄心,前面七個都是依阿賴耶變現出來的,所以稱之為「本識」、「根本」;其他七個「識」是從它生的。

  「轉本識,方歸心原。」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

  「真心」是什麼樣子?惠能大師講得最清楚、最簡單,他說了五個,第一個「本自清淨」,「真心」是清淨心,從來沒有染汙過,跟前面七個相同,都是依「阿賴耶」變現出來的,第六「意識」,第七「末那」,再加上「眼耳鼻舌身」,總共叫「八識」。

 


學儒、學佛是把「明德」、「真心」找回來就成聖成佛


 

  大乘教裡講,宇宙從哪裡來的?第八識現出來的。「阿賴耶」是「一念不覺」就沒轉過來,「一念不覺」演變成「念念不覺」,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我們要認識它,它是我們的真心,它是我們的「本性」、「真如本性」。學佛不學別的,只是把「真心」、「本性」找回來,跟儒家《大學》所講的「明明德」是一個意思。「真心」就是「明德」,「一念不覺」不明了。儒跟佛的教學終極的目標就是把「明德」找回來,安住在「明德」上就成聖成佛,修學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

  「始轉本識」,開始見到了。

 


修「定」才能恢復「真如本性」裡面的「明德」


 

  【解】始轉本識,方歸心原,一切種境,無不圓照,是名為「大圓鏡智」。

  妄心滅了,「真心」現前,這個「心願」是真心。「大」是稱讚;「圓」是圓滿。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你全見到了,一個不漏,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統統見到,樣樣明了,這是「自性本能」,「阿賴耶」不知道。我們六道凡夫、權教菩薩用的什麼心?阿賴耶。

  「阿賴耶」叫「無明」,在迷,他沒覺悟。悟了就叫「大圓鏡」;迷了就叫「阿賴耶」。阿賴耶」叫「藏識」,含藏宇宙萬有,遇緣它現形,沒有緣它不現形,所以佛家講整個宇宙「因緣生法」,總是離不開因緣。最粗淺的現象我們能知道的起心動念,那就是「一念不覺」。於是修行的總的綱領我們就明白了,那就是不起心、不動念。

  釋迦,中國的孔子、老子,這些人的境界我們可以肯定、可以相信,他們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現前,他的智慧就是「大圓鏡智」,圓滿的智慧,過去未來、此界他方沒有一樣不知道;範圍,這個智慧的範圍多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全知道!

  記住,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就是此地講的「大圓鏡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要我們把妄心舍掉、放下,大圓鏡智就現前。怎麼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放下了。起心動念它就起作用,叫什麼?無明。把「大圓鏡」變成「無明」,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它是屬於「性德」。

  「真如本性」裡面的「明德」要恢復,佛告訴我們修定,為什麼?心裡頭妄想、雜念沒了,就是不起心、不動念它就現前。我們今天妄想、雜念不斷,一個接著一個,前念滅了後念起來,它不斷,要靠修德幫助。「修」是修行、修正;「行」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不放在心上就開悟了。

  誰有本事把起心動念放下?六道凡夫不知道自己起心動念,十八層天也不知道,法身菩薩才知道。前面七識都轉了,還剩下第八識。阿羅漢前五識轉了,第六識伏住了,它起作用真的回頭了;剛剛回頭,第六、第七識還沒轉過來。六、七識轉了,菩薩。六識分別,七識執著。

  我們用功,八萬四千法門用功的原理是一個,眼在色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看清楚了,不起心、不動念是佛;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他為什麼不分別、不執著?《般若經》上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誰見到?佛見到。

  佛眼見到「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法、世法沒有例外的,這「一切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不知道,把這個假的放在心上,就迷了,就變成阿賴耶;不放在心上,阿賴耶轉過來了,大圓鏡智現前

  什麼人有這個本事?見色、聞聲、嗅香、嘗味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只有明了,沒有起心動念,諸佛如來;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他為什麼不分別?為什麼不執著?因為他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事實真相。

 


大乘佛法追求不迷,心不動就不迷,心動就迷


 

  釋迦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用夢作比喻很多,「夢幻泡影」。你在夢中,不知道自己在作夢,以為是真的,得到了生歡喜心,得不到生煩惱。夢中,可是夢中醒過來之後,什麼都沒有,全是假的。

  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是做一個大夢,做一個很長時間的夢。其實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迷了才有,誤會;覺悟了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空間、沒有十方、沒有時間、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在當下。當下這一念,明白了智慧,迷惑了煩惱。

  分別,「塵沙煩惱」起來了。

  「本識」,「一念不覺」是「本識」,叫「無明煩惱」。本來明白,你為什麼不明白了?「無明煩惱」變現出虛空法界。

  迷悟真的剎那間豁然大悟,我們為什麼不能?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

  我們講習氣,這些修行人,菩薩,他有沒有習氣?有,跟我們比他的習氣很薄。我們的習氣很濃,濃到什麼都看不見;他們習氣薄,偶然看到一下,他能把偶爾那個時候抓住,他就開悟了。

  「自性」、「真心」、「真我」,「我」的本來面目,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清淨的,沒染汙;是平等的,沒有分別;是「無所不知」的。「無所不知」的這種能力,智慧,真實智慧,是「自性」真心本有的,只要不迷了,統統現前。大乘佛法沒有別的,只是在追求不迷要不迷,心不能動。 

  能大師告訴我們這幾句話很管用。第一個,「清淨」;第二個,「不生不滅」,不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前面念頭滅了後念就生,一個接著一個,無始劫以來到今天,從來沒有中斷過。斷了就好,斷了「真心」就現前;永遠被它障礙住了,就像我們看動畫一樣,電影的畫面、電視的畫面,是動畫,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相似相續。這畫面沒有兩個相同的,也沒有兩個不同的。這個說法什麼意思?畫面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的也不能執著,你才能見得了「性」。「妄」的去了,執著那是「真」的,「真」還是「妄」。為什麼?你的心總是在動,動,它就有,就現相,現惑,幻相;不動,才把真相大白搞清楚、搞明白

 


自性裡具足一切智慧,與讀書、識字沒有關係


 

  所以菩薩,惠能大師是菩薩,大菩薩!登地的菩薩,他不是三賢菩薩。登地菩薩,為什麼?明心見性,「大圓鏡智」開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所說的一切經,你拿去問他,他都有能力講給你聽。

  無盡藏比丘尼,是惠能大師在逃難的時候遇到的,受持《大涅盤經》,每天讀誦,惠能大師在旁邊聽,等她念完了,惠能大師找她,把剛才念的一段經文裡面的意思講給她聽,她聽了之後非常驚訝,捧著經書來向他請教。他說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你怎麼會知道?這個於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惠能大師第一個度的,就是無盡藏比丘尼。比丘尼還在迷,能大師開悟了。遍法界虛空界「自性」生的,見了「性」的人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在曹溪,法達禪師讀《法華經》,意思不懂,向能大師請教。能大師說,你把《法華經》念一遍我聽聽;過去沒有人給我念,我不知道,你念。念完之後,幾句話就把他講開悟了。自性「本具般若」現前,這就是「無等無倫最上聖智」,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外面沒有這個智慧;甚至於小智慧,也不是從外頭來的。自性裡頭沒有你怎麼會知道?!

  真智慧一定要開悟,所以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分三個等級。放下「見思煩惱」,小悟。

 




相關焦點

  • 輕鬆學佛:成佛的第一步,如何找到真的善知識
    之前我們已經分享過,真正的學佛只有兩步,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能夠帶領自己成佛的師父,第二步只需要聽話就可以成就了。那麼如何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師父呢?這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想要輕鬆學佛,就需要學習竅門和妙招。這裡沒有心靈雞湯,有的都是修行乾貨。實例解析、經驗共享。
  • 聖人的教誨都是貫通的,教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能不能恢復我們的本善明德呢?那一個人假如時時想著,這就是我人生的目標,他就不會蹉跎光陰,時時想著提升自己,這一生不能空過。再由他體悟智慧,去成就他的家庭、成就社會、成就民族、成就世界。所以我們這個「知命」,知怎麼樣挽救地球的命運。這個是知命,這個是有志氣的人的思考。確確實實我們遇到的是「覆巢之下無卵」的社會現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淵回學佛:有哪些女身成佛的例子?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眾生平等
    淵回學佛:有哪些女身成佛的例子?法華經龍女八歲成佛,眾生平等世界上有很多學術流派,在很久以前都是重男輕女的。然而,佛家的傳統思想文化則不一樣。佛家一直是講究眾生平等的,普天之下,所有眾生全是平等的。 更別說男生和女生, 在佛家看來,男性和女性之間更是平等的。
  • 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
    淨空老和尚開示一、學佛一定要從《觀經》三福修起;不從此修行,就沒有法子成就。.....佛講得很清楚,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成佛都一定走這條路。我們要是不走這條路,想成佛,那是不可能。......
  • 善知識少的原因是很多人學佛的形式外表、不明經裡的意思
    【解】據娑婆所見,誕育王宮,厭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興世。  這是說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誕育王宮」,他生在帝王家,貴為太子,厭世修行,降魔成佛,這個「降魔」就是放下一切煩惱習氣。「魔」裡頭最大的魔就是煩惱,叫「煩惱魔」,折磨你,讓你沒辦法成就。所以「出興於世」。
  • 義忍大和尚:真心學佛,領悟佛學精神
    學佛是要學智慧、慈悲、平等,敬仰長輩,孝對父母,這才是佛教的精神。 華人佛教:對於舉行首屆水陸法會,您有什麼感受?如果通過信佛、學佛,通過了解佛教,能改變大家的生活,改變大家的心情,改變大家的人格,這是最圓滿的學佛,這是最合格的佛的弟子。希望大家對能佛教有一個重新的認識,靜下心來好好的了解學習。我們應該看到我們內心的心情,看到心靈深處需求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要去學佛,真正的學佛,學佛要有真心,真知,通過這些才能學好。
  • 學佛要知道,佛不是萬能的,佛不化導無緣眾生,不能代替眾生成佛
    學佛需要自己去悟我們學佛,拜佛、布施,並不是指望著佛菩薩去保佑你,去提攜你發財、積累福報,去讓你得到感應和神通。而是通過這些形式,通過佛法的學習,來開發自己的心靈,開發自己的智慧,開發自己的本性,通過自己的努力覺悟。這才是主要的。
  • 大德語錄:如本法師說信佛與學佛的本質區別
    信佛是學佛的開始,學佛是信佛的實踐階段。(圖片來源:資料圖片)如本法師:信佛是學佛的開始,學佛是信佛的實踐階段,更進一步而言,成佛是學佛終極圓滿之歸宿。信佛與學佛略有前後的差別,立場須要稍為解釋一番。信佛是正信佛陀的真理,因正信佛法而學佛,信佛未必學佛,僅是信心的初步。學佛是因正信佛法之後,所採取的實踐過程,是故,兩者有別。信佛要正信,若不能正信佛法,倒不如不信好,何以故?若不能正信佛法,把佛法歪曲真義,易導致迷信,因而嚴重錯解佛法,自誤誤人,引人入迷,相牽入火坑,其過失非淺矣!
  • 來看看學佛人的目標
    從小孩到老年這個階段,對於常人來說可能是很長時間,但相對於生生世世的輪迴來說,則是極其短暫的,在這麼短暫的時間裡就能有如此大的變化。普賢王如來是沒有經過修行就頓悟成佛,所以他是第一佛。其他的,比如釋迦牟尼佛、燃燈佛等等,都是通過修行而成佛的。所以,生命的原始狀態無論是佛還是眾生本性是平等的。由於業的暴風力量出現了很多的顯現,除普賢王如來之外的生命都沒有意識到心的本性。
  • 戒定慧是學佛的基礎,可以斷除煩惑,超凡入聖
    戒、定、慧三學是學佛的基礎,修此三學,可以斷除煩惑,超凡入聖。何以說此三學是學佛的基礎呢?因為釋迦世尊的根本教法,本是苦集滅道四聖諦──所謂「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者是。修道修的是八正道,而八正道則攝於戒定慧三學之內,如下表所示:戒定慧三學又稱三無漏學。
  • 此懺悔方法不可思議, 可把透支的福報補回來! 每天念三遍;請大量傳播此文!
    此懺悔方法不可思議,可把透支的福報補回來!每天念三遍;不要小看!    真正修「懺悔三昧」,身後天魔都控制不住你們。天魔怎麼樣才能控制住眾生?淨土宗學佛淨土宗學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福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極樂淨土十方三世諸佛念佛成佛開一個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關注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共證菩提道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沒有什麼比念佛更好的事情了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一個人一輩子一生情放下統統放下廣結善緣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開心念佛累了念佛念佛有福天天開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安安心心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淨空老法師六合居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學佛幸福幸福幸福幸福幸福說
  • 大自在天(溼婆神)是如何成佛的?
    怎麼一下又說它是十地大菩薩,要紹隆佛統,證道成佛了?查了一下,這種說法不是瞎編亂造。它出處堅意菩薩的《入大乘論》,記載於《大正藏》中。這個堅意菩薩可不是無名之輩,他是龍樹、提婆之後大乘論第一人,大乘佛法的衛道士,生活於公元3世紀左右。
  • 是成聖
    眾所周知,聖元成聖時經歷了多少步,甚至還有一個過度境界叫偽聖,而聖族這位女聖者,輕而易舉從法域成為聖者,更是沒有過多的步驟。這位女聖者已經完全成聖,比當時的聖元可要強上不少。周元對付聖元都用盡了手段,甚至蒼玄老祖都出手幫忙,才取得勝利。
  • 想學佛,想成就佛的圓滿智慧、神通道行,你不到極樂世界你到哪去?極樂世界是成佛的速成班、保證班,一個不漏,個個成就
    我們在這個世間,找一個好老師都找不到;往生到極樂世界,老師全是諸佛如來,統統是你的老師,你沒有見不到的,你想見的沒有拒絕你的,這個不能不知道。佛是眾生有感他有應,我們往生去到極樂世界是諸佛有感,我們應了。一切諸佛跟彌陀同願同德同行,都希望幫助我們快快成佛,都是這個心。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是主,十方一切如來是伴,幫助阿彌陀佛來教化我們。
  • 高僧的點撥:能夠覺悟成佛的人,都經歷過這四件事
    佛門常說「佛是覺悟的人,」從古到今如十二菩提,達摩祖師,再到六祖慧能等都是由人覺悟成佛,這也驗證人確實能通過修行覺悟成佛。生活中常聽朋友發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從認識佛教,到學佛修行,到覺悟成佛,這是信徒終其一生所發的大宏願。學佛是高尚的,也是艱難的,最終得道之人鳳毛麟角,許多人修行一輩子,也無寸進,更難覺悟。許多人對學佛存有諸多疑問,成佛之路如此艱難,成佛的祖師們覺悟靠的是什麼呢?
  • 釋迦牟尼佛是在哪裡成佛的?怎樣才能成佛?
    他歷經艱難的修行,最終夜睹明星悟道,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在此佛誕之際,特節選宗性法師此篇開示,祝願大家追隨佛陀的足跡,廣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佛陀講過 「大象」和「羅漢」的兩個故事,揭示了學佛修行的兩大誤區。宗性法師以此為例,為我們詳細開示了菩提心的真正內涵:不只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還須有「無我」的智慧。釋迦牟尼佛在哪裡成佛的?
  • 佛教:這兩件事不知道,學佛後,會諸事不順!
    如果你信佛,這兩件事一定要知道,否則學佛後,會諸事不順。很多人學佛後,會越來越不順,都跟這兩件事有關。第一件事:學佛是為了學做人。很多人學佛是為了學佛,學佛後總想著如何成佛,如何離一切相,因為你越想離開六道,就越是無法離開,你越執著學佛,就越會與佛法背道而馳。六祖慧能大師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求兔角。」學佛不是為了讓我們遇見佛,而是為了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學佛其實就是在學習如何做人,人成即佛成。
  • 「投稿」發心的重要性-請問你是學佛的嗎?
    在學佛修行的道路上,「發心」是其中一個關鍵中的關鍵,可是它卻常被人們當作「不值一談」或「沒必要花時間學習的東西」。發心嘛,發菩提心是不?那還不簡單,我知道我明白,這還有什麼好講的呢?我都學佛十幾年了!我可是居士啊!一般學佛的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