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是在哪裡成佛的?怎樣才能成佛?

2021-01-07 龍哥說

兩千多年前的農曆四月初八日,偉大的聖者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於古印度藍毗尼園降生。他歷經艱難的修行,最終夜睹明星悟道,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在此佛誕之際,特節選宗性法師此篇開示,祝願大家追隨佛陀的足跡,廣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

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佛陀講過 「大象」和「羅漢」的兩個故事,揭示了學佛修行的兩大誤區。宗性法師以此為例,為我們詳細開示了菩提心的真正內涵:不只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還須有「無我」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在哪裡成佛的?

在菩提樹下,所以我們把成佛叫做成就菩提之果。

菩提之因是什麼?菩提心為成佛之因

那麼菩提之因是啥?是菩提心,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你要想成佛就要種成佛的因,你要想當菩薩就要種菩薩的因。你今天是以什麼為因?染汙心為因,所以今天是生死輪迴。你種了輪迴之因,今天就是這個現狀。因此,我們學菩薩道就要以菩提心為因。

請問菩提心是個什麼心?

(答:沒心。)沒心?還沒肺呢,再琢磨琢磨。我們常常講要發菩提心,也可以講要發慈悲心。可我覺得還是要把這個問題說得更徹底點。什麼叫慈悲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用簡單的話講,所有跟我沒關係的人我都會救度他,這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所有眾生的苦難都跟我身上的苦難一樣。你能辦得到不?只有這樣子,你才能真正符合菩薩的精神。

你能達到無緣慈同體悲嗎?

你只要心裡有「我」的觀念,你就會說:「他的痛苦跟我有啥關係呢?我才不想管他呢?」對不對?你只要達到無我,就達到同體,也就是跟眾生是一體,這才沒有自我、自他和高下的分別。你只要有「我」的觀念,就有自他的分別,那就不是同體。什麼是菩提心呢?就是無我的悲心。

真正的菩提心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包括無我,一方面包括悲心。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才是菩提心,否則都不是。菩提道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菩提心為因」。我們講佛是兩足尊。什麼叫兩足尊?有人問我,說:「你問得好奇怪哦,兩足不就是兩條腳嗎?誰都是兩隻腳。」但這兩隻腳不是你長的兩隻腳。是哪兩隻腳?是福德、智慧這兩足。學修佛法要福慧雙修,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兩個都不能少。你少一個都不行。為什麼?如果你只修無我而不修利益眾生,你就沒有福德和福報,你也成不了佛;如果只修福報沒有智慧,不能達到無我,你也不能成佛。

在印度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釋迦牟尼佛講過一個大象的故事。大象在印度是裝飾得很漂亮的。過去,有一隻大象身上掛很多寶貝瓔珞,裝飾得像寶馬車、奔馳車一樣高級,但是它再怎麼裝飾,它還是一隻大象。釋迦牟尼佛講為什麼它成了象:它過去生只修福報沒有智慧,它今生還是愚痴,只能當頭象。但是它有福報,它比你我都穿得好,但是它始終還是頭象。

還有一個故事。在印度有一個羅漢很有智慧,達到無我的境界,但是福報不夠。印度的和尚都是端著一個缽,挨家挨戶去化緣吃飯。佛制規定一頓飯託缽只能走七家人。那個羅漢去託缽化緣,他走了七家,可一點飯也沒有化到。有人想不通,問佛:「佛啊,他都是羅漢,怎麼還沒有人給他吃的呢?」佛就講:「這傢伙過去只修智慧不修福報,所以就沒有人給他吃的。」諸位,要記住你今天有吃有穿是你自己過去的福報。是修來的,不要浪費。吃不完的不要倒掉,吃不了你就別煮那麼多。眼大肚皮小,生怕吃不飽,煮了半天又沒有吃,浪費掉了,對自己是折福報的。培福不如惜福,你把自己的福報珍惜好。浪費福報就等於本來存了那麼多錢,結果是你自己把它揮霍掉了,銀行裡面一分存款都沒有。那個傢伙過去只修智慧不修福報,所以他今生去化緣託缽都沒有人給他吃的。

釋迦牟尼佛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修福不修智慧的變成象,身上掛了很多裝飾品,它再怎麼裝飾也不是白雪公主:「修慧不修福,羅漢空託缽。」修智慧不修福報,羅漢託缽都是空的,要不到飯吃,多慘!

佛說怎樣才能成佛呢?

怎樣才能成佛呢?要福慧雙修。就是要培福報,要有智慧。那麼智慧從哪兒來?讀書來?天吶!智慧從無我中來。佛法講的智慧不是小聰明,佛法講的智慧叫無我,這才是大智慧。無我就是智慧。福德從哪兒來?福德從利益眾生中來,從幫助他人當中來。成佛要種菩提之因,也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包括無我的智慧和利益眾生這兩方面。

按我的理解,菩提心就是無我的悲心。無我,就是智慧;悲心,你就會幫助眾生,就是福報。只有這樣你才是種的菩提因,你將來才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你才能成佛。不然的話,你頂多成羅漢,成大象,運氣再好一點,把你放在動物園有人參觀,還是可憐,是不是?你修菩薩道最終目的是要幹嘛?要成佛的。這是目的,是果,要達到成佛的目標要以菩提心為因,所以菩薩道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個。

過去我們講菩提心是什麼?利益眾生的心、慈悲的心。這都沒錯,但要是有我,你能真正的慈悲起來嗎?你有自我在,你能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嗎?要是心裡有個我,你痛苦跟我有什麼關係?你受難跟我什麼關係?它自然分割開。你只有達到無我的境界,你才跟眾生是一體的,才能達到真正無緣慈、同體悲,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所以,你想達到真正的慈悲,利益眾生,那就要無我。菩提心就包括無我和慈悲兩方面。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
    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蕅益大師把這個秘密給我們揭穿,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話在哪裡?話在《彌陀經》裡頭,我們天天念《彌陀經》,沒有發現,念了幾十年沒有發現。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真的,一點都不假。大乘教裡頭,佛給我們講了一個原理原則,「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成佛,我們天天想阿彌陀佛,那你決定成佛;你天天想觀音菩薩,你就會成觀音菩薩。
  • 釋迦牟尼佛說,靠自力修行成佛究竟要多長時間,和念佛沒法比
    釋迦牟尼佛說,靠自力修行成佛究竟要多長時間,和念佛沒法比。釋迦摩尼佛從悉達多太子放棄王位,拋棄世間榮華富貴。削髮到苦行林修行,跟隨過很多人修行。曾修到四禪八定和非想非非想處,但他認為都不是解脫之道,最後都放棄了。之後又經雪山苦行六年,受盡大苦,瘦的皮包骨頭。
  • 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
    釋迦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問:釋迦牟尼佛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還是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呢?答:凡是問到諸佛、古佛怎麼成佛的,這都是諸佛的境界。經中所說都不一樣。凡夫要去講佛的境界,像個生來的盲人一樣,毫無辦法。不過既然問到,也就鸚鵡學舌,依據經典表達自己粗淺的認識。
  • 滯礙成佛的原因
    微信號:15165314296健康、愛國、愛教、傳承以下內容點擊即可瀏覽修學禪道,需親近善知識真佛在哪裡?修習見性法門,切不可斷章取義什麼是法身?悟道與否在於自己的心面對魔境,妙用不離體,行佛所為修行是見性功夫沉淪苦海,只因不信在家居士淫慾不除可以成佛嗎?禪宗的禪定與其他禪定的區別《藥師經》中的「轉女成男」成就道業,怎樣如法動用?修行的核心點是什麼?什麼是十法界?
  • 《南山律在家備覽-入寺法式》(十二)讚嘆就頓超九劫,先於彌勒菩薩成佛,在這個世間示現成佛.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略)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善護於口言,自淨其志意,身莫作諸惡。此三業道淨,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入寺法式》這個法,我們已經學了兩次了。我們先把上兩次的內容先溫習一下。以什麼樣的方式溫習呢?
  • 願眾生皆成佛,不要再麻煩地藏菩薩!
    因為只有念佛往生,才能不再沉淪六道,不再墮入地獄受苦。印光大師說:「不生西方,必墮地獄。」凡夫的我們,無力解脫,不念佛往生,只能六道輪迴,最常報到的地方,便是地獄。對地藏菩薩所有的感恩,皆化作一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唯有念佛成佛,徹底出離輪迴,才是對地藏菩薩對大、最真切的感恩。如果一切眾生都念佛成佛,那麼地獄自然就空了,地藏菩薩也能成佛了。
  •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我成佛以來,已經過無數量那麼多的大劫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釋迦牟尼佛在說完〈從地湧出品〉之後,將要說〈如來壽量品〉之前,就在這個時候,佛就對所有在法會的諸菩薩及一切大眾;這大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善男子、善女人等等。就說,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你們這麼多的好孩子啊!
  • 佛說早在百千萬億年前我就已經成佛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儘是微塵,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 南懷瑾老師:這是佛法修持最高原理的深密,必須要在色界才能成佛
    《梵網經》、《華嚴經》講到,真正成佛要在色界。欲界不能成佛,無色界也不能成佛。必須要在色界才能成就報身佛。色界身就是這個肉身轉了,我們現在這個肉身是在欲界裡,要把他轉化變成色界身,成就光明之身。中國文化有一句比喻真修行的話叫『焚修』,修行是很痛苦的事,要在火光中鍛鍊,把父母所生欲界之身,整個煉化了--燃燒就是煉,也就是色身轉變後才能成佛。這使我們聯想到哪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的故事。
  • 講個成佛的故事給你聽
    《妙法蓮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故說為妙;「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深藏不露,第三是出淤泥而不染。
  • 在家修行能成佛嗎
    在家居士應該怎樣修行?應該按出家的修行方式去做,這就是修行。實際上很簡單,反其道而行之,就是修行。怎樣能得利?如果你真正在一心一意為將來出家做準備,就會得利,只要修行就得利。只要你存個出離心,也就是出家心,就得利……我們應該有信心,在家修行是為出家做準備。不能說我在家修行,和出家都一樣,這種說法不準確。修行上是一樣的,在家也叫修行,出家也叫修行。
  • 三大阿僧祇劫與即生成佛
    如果說密宗所說的「即身成佛」,成就的是佛果位上的佛陀,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只要通過觀想的力量,就可以取代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修行?密宗中因依賴上師不共的傳承加持,且擁有多種多樣的觀想等方便法,又具體對應著某些密宗行者的根基,眾緣和合,即身成佛便不再是天方夜譚。況且從顯密公認的道理來看,所謂的幾大劫是根據修行者的根基而安立的,對利根者來說的三大劫成佛時間,也是依據他本人積累福德智慧這二資糧的時間長短而言的。
  • 【機關職工講敦煌故事】39期:五百強盜成佛
    【機關職工講敦煌故事】39期:五百強盜成佛 2020-06-09 0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華嚴方知,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世尊釋迦牟尼佛對地藏菩薩身份的介紹、宣說,在各經論中皆有提及,地藏十輪經云:「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伽摩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已能堪忍一切智位。已能超度一切智海。
  • 「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尊佛,因為是這尊佛創立了我們今天的佛教,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我們可能無法接觸佛法。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而阿彌陀佛並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佛,而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這是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區別之一。
  • 豬八戒為何不願成佛?你看他的下場是什麼,難怪不走成佛獨木橋
    (蝸牛看西遊第4838期)文/蝸牛很多人認為豬八戒沒有成佛是因為他自己沒有達到成佛的標準,覺得如來看不上他,殊不知他自願放棄了成佛的資格。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他的面前他沒有珍惜,當這句話套在八戒的身上就是:曾經有一份成佛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他沒有收下。為什麼要說八戒放棄了成佛的資格呢?因為孫悟空在凌雲渡確切地告訴他成佛的方式——行者按住道:「這是什麼去處,許你駕風霧?必須從此橋上走過,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罷,實是走不得!」
  • 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
    歡迎關注微信:zhihuidi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是不同的佛。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懷大志,人家頂多為社會、為國家或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卻是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著想。他眼見芸芸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發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惡緣多,助道的善緣少,甭說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時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茫茫苦海?
  • 成佛後,孫悟空的緊箍咒去了哪裡?原來戴在了他的頭上
    原著寫: 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什麼《緊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
  • 龍女成佛
    雲何女身速得成佛?」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 沒有這個法門,百千萬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可以很快成佛的(宣化上人)
    在阿彌陀佛沒成佛以前沒有這個淨土法門要努力,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念佛,不能希望有一個幸得。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修種種的法門,經過無量無邊無數阿僧祇劫,還沒有成佛。他覺得修道這樣地困難、這樣地不容易,將來的人一定會生退悔心,不會像他自己有那麼大的忍力來修行。於是他就發了四十八大願,每一個願力都是攝受眾生速成佛道。其中有一個願力,他說:「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若有稱我名號而不成佛的,我也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