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農曆四月初八日,偉大的聖者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於古印度藍毗尼園降生。他歷經艱難的修行,最終夜睹明星悟道,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在此佛誕之際,特節選宗性法師此篇開示,祝願大家追隨佛陀的足跡,廣發菩提心,成就無上佛道!
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佛陀講過 「大象」和「羅漢」的兩個故事,揭示了學佛修行的兩大誤區。宗性法師以此為例,為我們詳細開示了菩提心的真正內涵:不只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心,還須有「無我」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在哪裡成佛的?
在菩提樹下,所以我們把成佛叫做成就菩提之果。
菩提之因是什麼?菩提心為成佛之因
那麼菩提之因是啥?是菩提心,菩提心為成佛之因。你要想成佛就要種成佛的因,你要想當菩薩就要種菩薩的因。你今天是以什麼為因?染汙心為因,所以今天是生死輪迴。你種了輪迴之因,今天就是這個現狀。因此,我們學菩薩道就要以菩提心為因。
請問菩提心是個什麼心?
(答:沒心。)沒心?還沒肺呢,再琢磨琢磨。我們常常講要發菩提心,也可以講要發慈悲心。可我覺得還是要把這個問題說得更徹底點。什麼叫慈悲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用簡單的話講,所有跟我沒關係的人我都會救度他,這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所有眾生的苦難都跟我身上的苦難一樣。你能辦得到不?只有這樣子,你才能真正符合菩薩的精神。
你能達到無緣慈同體悲嗎?
你只要心裡有「我」的觀念,你就會說:「他的痛苦跟我有啥關係呢?我才不想管他呢?」對不對?你只要達到無我,就達到同體,也就是跟眾生是一體,這才沒有自我、自他和高下的分別。你只要有「我」的觀念,就有自他的分別,那就不是同體。什麼是菩提心呢?就是無我的悲心。
真正的菩提心包括兩方面:
一方面包括無我,一方面包括悲心。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才是菩提心,否則都不是。菩提道的核心內容之一是「菩提心為因」。我們講佛是兩足尊。什麼叫兩足尊?有人問我,說:「你問得好奇怪哦,兩足不就是兩條腳嗎?誰都是兩隻腳。」但這兩隻腳不是你長的兩隻腳。是哪兩隻腳?是福德、智慧這兩足。學修佛法要福慧雙修,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兩個都不能少。你少一個都不行。為什麼?如果你只修無我而不修利益眾生,你就沒有福德和福報,你也成不了佛;如果只修福報沒有智慧,不能達到無我,你也不能成佛。
在印度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釋迦牟尼佛講過一個大象的故事。大象在印度是裝飾得很漂亮的。過去,有一隻大象身上掛很多寶貝瓔珞,裝飾得像寶馬車、奔馳車一樣高級,但是它再怎麼裝飾,它還是一隻大象。釋迦牟尼佛講為什麼它成了象:它過去生只修福報沒有智慧,它今生還是愚痴,只能當頭象。但是它有福報,它比你我都穿得好,但是它始終還是頭象。
還有一個故事。在印度有一個羅漢很有智慧,達到無我的境界,但是福報不夠。印度的和尚都是端著一個缽,挨家挨戶去化緣吃飯。佛制規定一頓飯託缽只能走七家人。那個羅漢去託缽化緣,他走了七家,可一點飯也沒有化到。有人想不通,問佛:「佛啊,他都是羅漢,怎麼還沒有人給他吃的呢?」佛就講:「這傢伙過去只修智慧不修福報,所以就沒有人給他吃的。」諸位,要記住你今天有吃有穿是你自己過去的福報。是修來的,不要浪費。吃不完的不要倒掉,吃不了你就別煮那麼多。眼大肚皮小,生怕吃不飽,煮了半天又沒有吃,浪費掉了,對自己是折福報的。培福不如惜福,你把自己的福報珍惜好。浪費福報就等於本來存了那麼多錢,結果是你自己把它揮霍掉了,銀行裡面一分存款都沒有。那個傢伙過去只修智慧不修福報,所以他今生去化緣託缽都沒有人給他吃的。
釋迦牟尼佛講:「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修福不修智慧的變成象,身上掛了很多裝飾品,它再怎麼裝飾也不是白雪公主:「修慧不修福,羅漢空託缽。」修智慧不修福報,羅漢託缽都是空的,要不到飯吃,多慘!
佛說怎樣才能成佛呢?
怎樣才能成佛呢?要福慧雙修。就是要培福報,要有智慧。那麼智慧從哪兒來?讀書來?天吶!智慧從無我中來。佛法講的智慧不是小聰明,佛法講的智慧叫無我,這才是大智慧。無我就是智慧。福德從哪兒來?福德從利益眾生中來,從幫助他人當中來。成佛要種菩提之因,也就是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包括無我的智慧和利益眾生這兩方面。
按我的理解,菩提心就是無我的悲心。無我,就是智慧;悲心,你就會幫助眾生,就是福報。只有這樣你才是種的菩提因,你將來才會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你才能成佛。不然的話,你頂多成羅漢,成大象,運氣再好一點,把你放在動物園有人參觀,還是可憐,是不是?你修菩薩道最終目的是要幹嘛?要成佛的。這是目的,是果,要達到成佛的目標要以菩提心為因,所以菩薩道的核心內容就是這個。
過去我們講菩提心是什麼?利益眾生的心、慈悲的心。這都沒錯,但要是有我,你能真正的慈悲起來嗎?你有自我在,你能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嗎?要是心裡有個我,你痛苦跟我有什麼關係?你受難跟我什麼關係?它自然分割開。你只有達到無我的境界,你才跟眾生是一體的,才能達到真正無緣慈、同體悲,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所以,你想達到真正的慈悲,利益眾生,那就要無我。菩提心就包括無我和慈悲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