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不好這件事,真得怪自己,沒早一點效仿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

2020-12-16 淅爸育兒日記

在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道路上,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不聽話,屢教不改軟硬不吃,任性而又盡顯「愚蠢」,旋即拿起了「語言尖刺」或是「家法棍」...我們真的想打罵孩子嗎?我想並不是,起碼多數父母一開始並沒有抱著攻擊孩子的想法。實際上,我們是焦急,為孩子的未來焦急。焦急著這孩子,若用這種「愚不可及」的狀態走入學校、走入社會時,會準備不足而遭遇挫折。

理智告訴我們,生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直陪伴著孩子,包容他,支持他,為他遮風擋雨,這讓我們不自覺地把焦急變成了焦慮。

於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識、常識、道德全部一股腦得塞進孩子的腦瓜裡。

遑論方式對錯、回歸初心,終父母一生之於孩子,都在為孩子的未來脫離家庭獨立生活做準備。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做,才能讓孩子儘可能地準備得充分一些

接下來這位從一開始就打開「育兒地獄模式」的母親,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養育一個孩子是困難的,勢必伴隨著「操碎了心」,而養育一個有智力障礙的孩子,那必定是親子成長的「地獄模式」,用「虐心」一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就是一個智力障礙的孩子,父親早逝,姐姐出嫁後也因怨恨母親而對家裡不聞不問,他和媽媽靠著經營一個小賣部維持著生計。

一個寡婦帶著一個智力障礙的孩子,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30多歲的小仁,常常把洗髮水當成牙膏,不會穿衣不會做法,只要不高興就會耍脾氣,滿地打滾;即便小仁不惹事,但事兒都會找他,連幼兒園的小孩都會拿水槍滋他。

但是更艱難的情況來了...

母親被查出有癌症時日無多,一時間她思慮萬千:自己走了,兒子怎麼辦?

作為母親的她深知為何女兒不回家,為了小仁,她已經夠自私,現在她更不能把兒子塞給生活同樣艱難的女兒。

小仁為了吃的,把罐頭直接放進了微波爐,看著火花四濺、噼啪作響的場景,小仁竟然手舞足蹈,完全沒有意識到危險;

她曾想過把兒子送到福利院,只是看到福利院裡的人活得毫無生氣,她猶豫了,恍惚中她仿佛看到了在這裡老去的兒子。

作為母親的她,絕望了,絕望得決絕:

她把門窗封好,點燃了眼前的煤爐,準備帶著小仁一起去另一個世界,終結她的痛苦,也終結小仁可能面對的苦難。

這是一位母親即自私又無奈的做法:既然孩子無法按照我們所設想的狀況去活,那就摧毀他,也摧毀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固然不會像小仁媽媽那般殘忍,但當我們對孩子「偶爾絕望」的時候,可能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洩氣地說「為什麼這孩子這麼難教?!」,隨即認定孩子就是來「報仇」的,自暴自棄

但,我們真的無法選擇嗎?

真的別無他法、無路可走了嗎?

真的只能自怨自艾,把自己變成一個怨氣集合的怪物,把孩子變成一個被負面情緒滋養的怪胎嗎?

小仁媽媽用行動給出了答案,最勵志卻一點都不雞湯的答案,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做到的答案。

希望、希望,還是希望

煤炭被媽媽滅掉了,因為小仁的一句「無腦又不懂事的話」。

看著眼前燒起來的煤炭,或許小仁是誤以為媽媽又要給他做自己最喜歡吃的煎雞蛋了,那是這個世界上能讓他感到幸福快樂的最好的食物了。

於是小仁說著:「小仁想吃煎雞蛋、今天想吃,明天想吃,後天也想吃...」

想像得到那個場面是多麼滑稽,明明在進行著一件非常嚴肅而絕望的事情,但是這個30多歲的大孩子,突然就來了這麼可愛的一出。

就好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明明正兒八經地教著孩子「因為...所以...」怎麼造句,孩子卻來了句「因為肚子大了,所以要生孩子」一般,即生氣又覺得好笑。

區別在於,此時的母親意識到兒子需要的生活其實不過是一個荷包蛋般的簡單,而我們則仍然在焦慮地驅使孩子往所設定的「理想生活」中前進,絲毫看不到孩子的思維活躍

小仁的懵懂無知,讓媽媽重新認知了小仁的未來,重新燃起希望:自己好像沒必要讓小仁活得如自己描述般的美好,讓他幸福起來的方式,其實很簡單。

在育兒的路上,任何時候,面對任何情況,我們都應該對孩子抱有希望,不是麼?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努力的動力,孩子才能體會到努力對自己的好處。

學習、學習、還是學習

從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成為父母,所以我們迷茫,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問題手足無措的時候,選擇了我們認定的「無可奈何」的做法。

小仁媽媽意識到這一點,自己的思維太固化了,打破這種固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習,於是她開始了自我增值,成為一個合格母親的自我增值

既然沒有老師教,那麼前人的經驗就是最好的老師。得到「書本大師」的啟發,她收穫了新的教育方式。但一切真的會那麼順利嗎?

跟我們現實生活一樣的是:不順利!她照著書上所描述的方式,對小仁進行新的教育,但顯然並沒有什麼效果:

教小仁煎荷包蛋,蛋還沒熟,小仁就直接伸手從滾燙的平底鍋中「偷」走了;

得到好心人為小仁提供工作,但小仁卻把給客人準備的食物偷吃了;

安排小仁到大堂做服務生,他卻誤以為客人善意的微笑是對他的嘲笑,把客人給打得鼻青臉腫;

耐心、耐心,還是耐心

耐心,這並不是一句廢話。只是可能我們會曲解其中的意思,例如一定要保持耐心不要對孩子發脾氣,所以我們總是失敗。

教育路上的「耐心」,並不是「耐心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發火」,而是對孩子的失敗保持耐心,對方法方式嘗試的失敗保持耐心

小仁媽媽並沒有放棄,就像書本所教的那般,她保持了耐心,這份耐心讓她找到了為什麼執行無效的原因:因材施教,連「材」的實際情況都不願面對、不肯了解,所施的教,不過是牛頭不對馬嘴而已。

小仁媽媽意識到,教育並不是如學數理化般把公式生搬硬套就可以的。於是她開始調整,根據小仁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她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貼上標籤,方便提醒;

煎蛋的時候小仁會偷吃,就反覆煎,直到他吃撐了就不會再偷吃,而是乖乖學習;

她開始引導小仁自己刮鬍子、穿衣做飯...自己在一旁保駕護航;

小仁敏感自卑、害怕別人的嘲笑,總是曲解別人對他笑的意義,媽媽就帶著他到街邊派傳單。

小仁不肯做,被母親感動的同事們,就紛紛加入,和小仁一起派傳單。

終於,母親的耐心沒有白費,小仁自己做出了一桌子飯菜,甚至還用工作的知識給媽媽做了一份糕點,走到哪裡都會主動和別人問好,不再自卑。

把一個智力障礙兒童,培養到如一個正常人般工作、生活,需要多大的努力?其難度之大,遠超我們把一個正常的孩子,培養成人中龍鳳。

小仁媽媽是不幸的,命運讓她一輩子都背負著小仁這麼一個「包袱」,但她又是極其幸運的,因為她所在的年代,是知識富饒的年代,所不懂的、所困惑的,可以通過快捷的方式來獲取。

而我們呢?顯然要比這位母親幸運得多,幸福得多。只是我們總是充滿抱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

寄語:如果孩子不聽話,那大概是我們說的方式錯了;如果孩子屢教不改,那大概是我們教的方向錯了;教好一個孩子,始終繞不開這三個詞:充滿希望、用心學習、耐心教導。

相關焦點

  • 神鵰英雄傳楊康的錯,怪母親,怪養父,怪師傅,唯獨沒有怪自己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神鵰英雄傳楊康的錯,怪母親,怪養父,怪師傅,唯獨沒有怪自己看了寫太多寫楊康的文章,都是從外因分析楊康怎麼可憐,我想說他一點也不可憐,所有的因果都是咎由自取!結果其中一個人大難不死,無意中和妻子相遇,妻子當即決定跟自己原配走。這個人居然還有臉帶人去搶,逼得對方兩個人只能自盡。就這種人,現實中你要是遇到了,對這件事會有什麼看法?更何況這件事還是發生在自己親父母身上?我都不知道正常人還怎么正視自己的養父?
  • 教育這件事,不用看別人,從自己做起
    但是,比這些都難的,是既要有這1%的天賦,還要禁得起那99%汗水的磨礪。 認識這一點,對於教育特別重要。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同時上3-4個奧數班?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一個奧數班的內容都消化不了?
  • 活埋自己母親的罪犯被洗白,支持者:這不能怪你
    這兩天,陝西一位50多歲的男子活埋自己癱瘓在床的母親的消息不斷刷屏,本來是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可萬萬沒想到,活埋自己母親也有人不斷在洗白。某博上關於這件事有一條最高贊的評論,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子也是沒辦法,等事情落到你們頭上就能體會了。
  • 孩子一失敗就怪這個怪那個,從來不是自己的錯,要怎麼教育?
    小小年紀甩的一手好鍋,不禁讓父母的神經一下緊張起來:從小就這麼會推卸責任,長大了那得有多不靠譜啊!於是趕緊教育,讓孩子認清事實:明明就是你自己做得差勁兒嘛!那可怪不得別的啊!當他怪這個怪那個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不滿的「遷怒」,實際上是在發洩情緒。這和孩子「不如意就哭鬧」「餓了困了就找茬」一樣,是一種「情緒上頭」狀態,這種狀態下孩子是沒理性的,自然也不會出現什麼合乎邏輯的歸因了。他其實只是胡亂找一個理由去背鍋,好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罷了。
  • 這些媽媽比孩子都「可愛」,還好發現得早
    另外她真是心大,這麼相信她的孩子!但就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了,還好被發現的早,沒出事。這個教育對孩子來說就事縱容了,是不可取的。而這位媽媽「可愛」的解釋——孩子有開玩具車的經驗,讓我笑的不是味。我說假如出交通事故了,咋辦?想想都是驚悚!都是苦笑!微博「可愛」媽媽2號——可愛的迷妹老師,其的故事還算溫馨!
  • 教育最大的騙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昨天,有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 他坐地鐵的時候,旁邊有兩個媽媽各自帶著小孩。
  • 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引以為傲,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你做過哪件事?
    可是,有的母親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母親卻並不在意自己的行為,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什麼不可做都不知道。也許媽媽會覺得,「我是你媽媽,我做什麼都是應該的」,但是卻很難意識到,父母的這種做法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引以為傲,卻會讓孩子覺得丟臉,你做過哪件事?
  • 結婚慎重一點,沒什麼不好
    有人說,結婚就是過日子,無需多想,既然是遲早的事,當然宜早不宜遲。當然,許多父母就是本著這樣的認識,對子女進行各種催婚的。而且很多時候,還大有一種「不早點結婚就是不孝」的逼迫意味。用他們的話說,到了自己這個年紀,經歷了這麼多,一個人到頭來能有所指望的,只能是自己的家人。
  • 中產階級的教育焦慮:拼命供孩子讀書,母親卻被女兒勒死!
    作為一個單身母親,這位律師媽媽想的都是如何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一個優秀的人,送她上每年17000學費的好高中。不管在別人的眼裡,還是律師媽媽的眼裡,那位15歲高中女生也都是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可沒想到的是在別人眼中懂事聽話的乖孩子,有一天也會變成黑天使,有預謀地親手勒死自己的母親。
  • 致孩子:學習是你自己的事,自己不努力,父母老師再出力也沒用
    這點我非常同意,但是家長和老師再怎麼重視,再怎麼參與,都得明白最重要的一點: 孩子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最該努力的是孩子自己! 可唯獨孩子,本該是學習中心的孩子,卻在這場關於自己學習的爭論中獨善其身,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我們總說,優秀的孩子背後離不開家長的付出。 我們還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撕我這事沒人能比我媽強!張靚穎的歌詞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老人家迫於無奈,她只有這種極端的方式才讓蒙在鼓裡的女兒醒悟,早一點離開騙子馮柯。採用這種極端方式是因為張靚穎陷得太深,老人無計可施。作為母親,張靚穎的媽媽深愛著自己的女兒,當她看著女兒在錯誤感情的泥沼之中越陷越深時,她只能竭盡全力去營救女兒。從表層上來看,她是為了女兒好。就像公開信的標題一樣,《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
  • 把沒爹的兒子教成總統,這位美國媽媽比虎媽還厲害(原創)
    歐巴馬的父親老歐巴馬是肯亞的黑人穆斯林,母親安·鄧納姆是美國一名白人女教師。歐巴馬與外祖父外祖母母親節那天他在facebook上發文,第一個就是感謝媽媽「讓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甚至當上美國總統」↓↓
  • 女子被擅闖廁所的6歲男童母親罵哭:你盛氣凌人的樣子真難看!
    這件事最終也沒有很好的解決,男童母親最後變成了髒話連篇,而女子和男友也備受委屈,原本只想要個道歉,順便提醒一下男童母親,6歲男童這樣的行為,不能不了了之了。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
  • 這種母親,永遠都教育不出優秀的娃,甚至都沒意識到自己在害孩子
    小王認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當小王有一天接到老師的電話時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時出現問題,老師說:「你家孩子被人打了,這件事情學校有責任,家長需要來學校一趟配合處理。哎,你家孩子也太乖了,看起來高高大大,卻被一個瘦小的男生揍了一頓,說什麼都不還手,你以後可得教孩子勇敢點,別讓人欺負他。」小王聽後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出了問題,她一直教孩子做紳士,什麼時候都不能出手打人,卻萬萬沒想到竟讓孩子失去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 窮人家的孩子真的是早當家嗎?真懂事和假懂事,這兩種特點藏不住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吃苦吃出來的」「漂亮媽媽真福氣,這麼懂事的孩子,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有出息!」「有的人用棍教,有的人用言教,有的人無師自通,所以這孩子就有點這個意思,長大後必成大器!」「孩子就應該這樣教育,才能懂得感恩,長大了自己也會懂得如何生活,這是所有家長應該學習的」看完以上評論後,可能很多家長對「懂事」的孩子都過多羨慕,甚至還想出「窮養」一招拯救孩子的世界,但孩子的懂事也是分「真、假懂事」兩方面!
  • 從明天開始,教育孩子,這3件事媽媽別管,必須爸爸做!短短25個字...
    班主任解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僅需要媽媽的陪伴,還需要爸爸的支持。」 這場「特殊」的家長會,在網上引發熱議。 大部分的網友表示支持,認為這樣的家長會要多開一點,教育子女不是媽媽的專職,爸爸也應該更多地參與進來。
  • 郭晶晶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方式方法
    郭晶晶雖嫁入豪門,卻一點沒有擺出」富太太「的樣子。特別是在帶孩子方面,不僅很多事情都是親力親為,還經常帶著孩子一起去基層體驗生活,當然對於孩子的教育方面,也是很嚴格的。郭晶晶和霍啟剛夫婦,在疫情期間低調地向武漢捐贈了7000萬,自己還親自加入了抗疫情的義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肥皂,分發口罩等。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 孩子為何怎麼教都教不會?不怪孩子笨,是你精力與耐心用錯了方向
    孩子怎麼教都教不會,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但凡重視點教育的父母,都經常會體會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當你用盡這輩子所有的耐心與溫柔,把一個無比簡單的小問題詳細地講給孩子聽,一遍兩遍……十遍過去了,孩子還是一臉茫然的樣子,恐怕用「崩潰」這個詞也難以形容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