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區龍泉寺擁有「北大清華分校」的綽號。寺聚高僧並非怪事,怪的是塵世浮華惹人倦,功名利祿皆可拋--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大學教授雲集龍泉,人送綽號"北大清華分校"。到寺院裡就是為了改變自己,人本身有很多很多缺點,都需要去糾正。寺院就是最好的學校。
(本文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網)
編者按:2010年10月,「數學才子」柳智宇拒絕美國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選擇出家的新聞一度引起廣泛關注。【>>查看原文】柳智宇不是第一個出家的才子,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人們質疑,為何高智商,出身好,前途無量的優秀學子會選擇遁入空門?而他們做出堅定選擇之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走進龍泉寺,為您揭秘這些才子如今的出家生活。
高材生寺廟"上大學" 佛度有緣人
在龍泉寺,他們不再是頭頂各種光環的芸芸眾生相,他們被稱為準淨人、淨人、居士和比丘。
在龍泉寺,他們攜手共建"龍泉之聲"網站,編織和尚"圍脖",一起將師父學誠的博客編輯成書;
在龍泉寺,他們早晚念經、分班學修,也一起甩開膀子參與到龍泉寺的修繕擴建。
柳智宇出家 從當龍泉寺義工開始
柳智宇是2007年來龍泉寺當義工的,他的另一位北大校友在龍泉寺剃度之前也當了三年義工,據說他在北大禪學社、耕讀社的同學們也常於周末入寺當義工。每周末入寺當義工的人平均一百人,多時達六百人,上到60歲老人,下到3歲兒童,每一次新鮮血液流動佔到50%左右。
除卻這大量周末義工,龍泉寺還有近二百常駐義工。他們大都是居士,最早的,是從2005年寺院恢復為正式宗教場所時就上山皈依。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張琬鈺,從學生時代當周末義工到如今常駐數年,已成長為龍泉寺居士中的"領導"。
見到張琬鈺的時候,是在龍泉寺的接待室即"客堂"裡。龍泉寺的居士、訪客來寺住宿均須到客堂"掛單"。以前"掛單"一次只能住一天,若要多住,則每天都要去"續單",後來成了常駐居士,才改為幾天一續、幾周一續到三月一續,張琬鈺就這樣續住了數年。
在寺裡,她和居士們工作、學修多在德塵居。她一邊帶領我們參觀,一邊輕快地解說,"這是取自《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經文'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燻',意為雖未刻意學習,但親近老師則可受其品德感染,如塵相隨。"
德塵居是居士團五大部辦公的場所:工程部、文化部、慈善部、弘宣部、教化部,每個部,由寺中法師分管指導,寺中所有的居士均劃入各部管理,部下設小組承擔事務。這裡的居士工作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在寮房齋堂中,念大米如山;在工地山野裡,思物力維艱;在早晚課中,學佛教經典;在編寫文章中,習四書五經;在慈善事務中,承孔孟之仁……寺廟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研修讓張琬鈺身上錘鍊出有別於同齡人的謙和、從容。
40歲女居士:寺院才是最好的學校
而與張琬鈺的"研修"不同,今年40歲的女居士曲天波幾乎是從"大一"讀起。入寺五年她做遍了五大部的活兒:種菜、灑掃、洗衣、行堂、文字校對、排版、寫博文、流通法物。曲天波特別開朗健談。不過,以前的她總是悶聲不吭。來龍泉寺後,法師把她領到菩薩前說,"到佛前跪著,看看彌勒菩薩是怎麼笑的"。她說在這裡就像上大學,"到寺院裡就是為了改變自己,人本身有很多很多缺點,都需要去糾正。寺院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學校"。
對於另一位常駐居士董春喜來說,則更像在寺廟"上研究生"。進寺之前,董春喜一直做著和文化有關的工作。從散文、戲曲、影視、文學,幾乎所有的題材的形式都涉獵過。不惑之年,董春喜遭受了重大的打擊:離婚,孩子判給了前妻。2004年董春喜進京繼續未盡之文化事業。這時的他開始將"佛",當成傳統文化"佛道儒"的一種學問去研究。
後來,董春喜籌備一個"走遍中國寺廟"項目,計劃用十年時間走遍全國一萬家"三寶俱足"的寺廟。如此宏大的工程沒有中國佛教協會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於是他上龍泉寺拜訪時任中佛協副會長的學誠法師。沒想到學誠法師的開示讓他改變了所有計劃,"我發現師父的發言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分鐘,但和我研究傳統文化這麼多年,搞了一些人生的探索最後是一樣的。"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董春喜當即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上山。
萬緣說放就放,董春喜連他曾引以為榮的"2007年中國十大教育策劃專家"獎項也不再保留。三年前的春天,董春喜就這樣拿著電腦、硬碟、佛教書籍和隨身替換的衣服上了山。由於準備匆促,他連夏天的衣服都沒有,直到一個師妹出國之前來看他才給他買了衣服。
上山三年,董春喜也幾乎做遍了五大部的工作,他最引以為榮的是在2009年10月成立的文化部編輯室工作,"能寫能編的人才聚集到那兒,當時一共是12位,其中兩位是博士,三個碩士,其他的都是本科。"現在,他研究起了佛教文化教育,還打算寫一本叫《中華教育廣傳》的書,"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對眾生智善圓滿的教育,是一種生命的教育。"
第二頁:當和尚也有預科班 就像出國留學
第三頁:寺廟大學 近乎"共產主義"的生活
第四頁:龍泉寺背景 近年來出家才子大盤點
相關新聞:
北大才子疑出家為僧 拒美國名校全獎
「北大才子」有傳統 三任社長都已出家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綜合 作者:李賢娜 實習生/萬傳亮 特約記者/邢莉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