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現如今的社會上,忙忙碌碌的社會生活常常讓很多年輕人覺得非常疲憊。尤其是那種快節奏的生活,讓無數在社會中大城市裡工作的人想要逃離。而我們曾經也看過許許多多從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後,沒有工作就出家的大學生。比如說之前北大天才柳智宇,還有清華的畢業生張明光等人。畢竟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作為我們國家糧所頂尖的高等學府,從那裡畢業的人往往在人們的心中都是一個棟梁之才的形象。然而,這些從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報社會,回報祖國,而是踏入寺廟出家,修行做和尚。所以他們的事跡往往被很多人關注。不過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故事主人公,雖然他也是在畢業後出家做和尚,但是和其他人做和尚不同的是,他帶著自己的父母一起出家。北大畢業的北京才子,十四年前帶著父母一起剃頭當和尚,現如今的狀況如何了呢?
一、優秀的他
這個人名叫做鄧文慶。鄧文靜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但是鄧文慶從小卻不普通,因為他的記憶力非常的強悍,幾乎可以達到過目不忘的能力。而且鄧文慶在成長的階段一直都是一個非常溫和的孩子,從來沒有像別的孩子那樣經歷過青春叛逆期。在學校當中,鄧文慶一直都是各科老師喜歡的對象,因為這個孩子謙遜,學習又努力,成績又好。在鄧文慶上學的時候,經常不把作業拿回家做,就是因為他在學校裡就能夠把老師留的作業全部寫完。再後來參加高考,鄧文慶更是成為了全家人的驕傲,他一下子考到一個非常優異的成績,並且順利的進入了北京大學。
二、精彩的大學生活
在當時能夠進入北京大學,無疑證明鄧文慶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在當時村子裡的人也都覺得鄧文慶在未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而在進入北京大學之後,鄧文慶選擇的是哲學系,這是一個他非常感興趣的專業。大學學習過程中,鄧文慶一直成績都非常優異,更加出彩的就是他創辦了北京大學的耕讀社。在鄧文慶的成長過程中,因為一直都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在進入北京大學之後,他就選擇創辦了一個耕讀社,讓一些同樣喜歡傳統文化的同學們參與進來。在大學階段鄧文慶可以說是過的非常的充實,他除了有耕讀社以外,同樣還去參加很多的義工活動,去寺廟裡幫忙打掃衛生等。也或許就是在大學階段,鄧文慶經常到寺廟去聆聽佛法的原因吧,才導致了再後來他做了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舉動。
三、畢業後出家當和尚
2006年,鄧文慶說是畢業了,在這個時候,他就需要走出校門踏入社會工作了。在一開始踏入社會,是鄧文清是對未來充滿著想像的,但是在進入社會之後,面對著找工作以及各種困難的工作無人幫助時,讓鄧文慶的心中漸漸的就有了很大的挫敗感。在這個時候,他就思索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於是,在苦苦的思索之下,他決定到福建的廣化寺出家做和尚。一開始他並沒有將這個事情告訴父母,但是在後來父母還是知道了,並且讓他回家。在這個時候他只好離開了福建的廣化寺,但是在回到家後,他仍然還是想要去寺廟中當和尚,於是後來他就去了北京的龍泉寺。而更讓人們驚訝的是,在鄧文慶做和尚,參研佛法一段時間後,他的父母在他的勸說下,也和他一起到龍泉寺出家了。在現如今他們一家三口都在龍泉寺當中,參研佛法,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結語:對於鄧文慶的選擇,和父母一起出家做和尚,我們作為局外人也只能表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