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是用以泡茶的器具,主要指茶壺、茶杯、茶勺等這類飲茶器具。其實現代的茶具並不怎麼多,主要的是古代的種類多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茶具的分類大全吧。
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始於北宋,興盛於明、清。宜興的陶土因黏力強而抗燒,固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宜興土燒制的紫砂茶具質地細膩,傳熱慢,能夠蘊蓄茶味,還能汲附茶汁。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具有色調淳樸、古雅的特點。用其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損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瓷質茶具
在陶器燒結過程中,含有石英。絹雲母、長石等礦物質的瓷上經過高溫培燒後,會在陶器的表面結成薄釉,釉色也會根據燒制溫度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從而誕生出胎質細密,光澤瑩潤,色彩斑斕的精美瓷器。瓷器食器質地堅硬、不易汙染.便於清潔、經久耐用、成本低廉。 瓷器始於商周,成熟於東漢。發展於唐代。瓷脫胎於陶,初期稱原始瓷,至東漢才燒製成真正的瓷器。瓷分為硬瓷和軟瓷兩大類,硬瓷者如景德鎮所產白瓷,軟瓷如北方富產的骨灰瓷。
青瓷是在坯體上施含有鐵成分的釉,燒制後呈青色,發現於浙江上虞 一帶的東漢瓷窯。白瓷是以含鐵量低的瓷 坯,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制而成,成熟於隋代。唐代民間使用的茶器以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為主,形成了陶瓷史上著名的南青北白對峙格局。
漆器茶具
脫胎漆茶具通常是一把茶壺連同四隻茶杯, 存放在圓形或長方形的茶盤內,壺、杯、盤 通常呈一色,多為黑色,也有黃棕、棕紅、 深綠等色,並融書畫於一體,飽含文化意蘊。
且輕巧美觀,色澤光亮,明鏡照人。不怕水浸,耐耐溫、耐酸鹼腐蝕。脫胎漆茶具除有實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常為鑑賞家所收藏。
玻璃茶具
玻璃杯最大特點是質地透明,光澤奪目,可塑性大,造型多樣,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金屬茶具
因為金屬茶具的密閉性要比紙、竹、木、 瓷、陶等好,具有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 這樣更有利於散茶的保藏。
竹木茶具
價廉物美,經濟實惠,但現代已很少採用。至於用木罐、竹罐裝茶,則仍然隨處可見, 特別是作為藝術品的黃楊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種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 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