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孫悟空形象能歷久彌新,只因他圓了人類這五大夢想

2020-12-26 崆峒小書生
【崆峒書生讀西遊|第030回】

導語

相信在中國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之中,沒有一個角色能比孫悟空的傳播度更高了,特別是經典版《西遊記》影視劇的推送,讓這個經典的熒幕形象成為海內外盡知的人物。

一句話,天下無人不知孫悟空。

有時候我們不禁會反思,孫悟空為什麼能這麼火?

因為武力?從史實中的關羽到文學虛構中的李元霸,從來不缺能打的豪傑;

因為會飛?從三皇五帝到宇宙飛船,頭頂這片藍天上能飛的人物不計其數;

因為帥氣?從潘安到蘭陵王,歷史上真實的帥哥舉不勝舉,何況一隻猴?

論單個技能,這都不是他火爆到宇宙盡知的原因。

在書生看來,孫悟空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最主要的還要屬他集多種技能於一體,而這些技能中的任何一項,都令今人垂涎三尺。

筋鬥云:圓了中國人數千年以來的飛行夢

飛行夢是人來的夙願,但中國人對此更是情有獨鍾。當我們的還在神話傳說時期,就已經開始暢想飛行的願景了,不僅通過嫦娥奔月這樣的神話故事來體現,《山海經》中也有這樣的一則故事:傳說在西方有個叫奇肱(jī gōng)的國家,國內的人都能飛行,甚至還會造飛行車。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飛行術對他來說早已不是什麼難事,或者說這是師父菩提交給他的第一技能。

會飛已經很了不得了,騰雲駕霧原本就是古人想像中的神仙才擁有的技能,但菩提看了孫悟空的飛行後,卻嫌棄他的飛行太low,更嘲諷他這不是「駕雲」,簡直就是「爬雲」,於是大手一揮再一次給孫悟空技能加成,送他一件讓人垂涎的寶物:筋鬥雲。要知道,秦始皇修的長城才叫萬裡長城,而孫悟空一個跟鬥駕雲就十萬八千裡。

那筋鬥雲到底是個啥?

坐騎?飛行車?還是個什麼器物法寶?

很難定義,但我們總是慣於暢想它的模樣,輕盈、潔白、漂浮,還能載人,完美實現了飛行和運載的功能,與太上老君的青牛相比,筋鬥雲輕盈;與哪吒的火輪圈相比,筋鬥雲節能環保而且逼格更高;與壽星老的鹿相比,採擷一朵雲而成,筋鬥雲倡導要愛護動物。

會飛的筋鬥雲,著實讓人羨慕。

火眼金睛:人類的第一副透視眼

火眼金睛是孫悟空因禍得福的另一項技能,當初被太上老君關進煉丹爐,卻意外煉成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的好處太多了,能識別對面是人是神還是妖,在西天取經路上,唐僧幾人頻頻因為目不識妖而受苦,但孫悟空就很少吃這種睜眼虧,因為他有火眼金睛。

現在想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人剛直不近女色,也確實有些過分,想像一下,擁有一副這樣的眼睛,一個人的本質都能看透徹,還有什麼看不見?

咳咳,細思極恐,觀音多次來給孫悟空幫忙......

好在這樣的技能沒給豬八戒,否則八戒將用這技能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另外,幸虧唐僧也沒有這技能,否則一睜眼看見女菩薩,就破戒了......

不過最大的困擾要數孫悟空了,正應了那句:你明明就站在我面前,我卻要裝作無動於衷。

也許,擁有火眼睛睛對孫悟空來說,也是一種修行。

七十二變+救命毫毛=想變誰就變誰

七十二變和救命毫毛作為一項隨身技能,在西天取經路上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每當唐僧被妖精抓進洞裡時,孫悟空就化身蜜蜂、蒼蠅、蝴蝶或蚊子前去給唐僧報信,借芭蕉扇時更是化作一個小點鑽進了鐵扇公主的肚子裡,這一切都是變幻的好處。

變化雖是虛假的,但一時之用卻是最實惠的。

暢想一下,如果現代人擁有了七十二變,那社會就會亂套:

銀行裡同一天出現了N個行長,連總行的行長也被冒認了;

新聞發布會上出現了四個馬雲,記者連連稱奇;

路邊莫名多了一排樹,第二天又沒了,環衛工人大叫有鬼.....

如此說來,七十二變還是被特定的人擁有比較實惠,像孫悟空這種「特警」,給他們出入的自由,社會才能有秩序,特別是消防兵,當危險來臨時化作蜜蜂飛走,多好。

金箍棒:今人最不羨慕的神兵器

歷史上的神兵器有太多了,關於的青龍偃月刀,呂布的方天畫戟,曹操的青釭劍等等,但這些兵器無論鋒利還是剛猛,都沒有孫悟空的金箍棒厲害。

金箍棒太貼心了,變小可以放進耳朵裡,變大可以成為泰山模樣,而且打石頭粉碎,質地堅硬。

然而金箍棒也許是今人看來最不稀罕的法器了,因為槍的發明取代了一切冷兵器,讓一切刀劍棍棒都顯出了劣勢。這樣一來,金箍棒除了傳統武術用來表演,其他時候均不如槍來的實惠。

這是孫悟空身上,也許今人唯一不羨慕的技能。

長生不老:古往今來的最大追求

最後說說孫悟空的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是古今人們永遠的夙願和追求,歷史上最著名的要數秦始皇築琅琊臺後對長生不老之仙的嚮往,甚至還張望了許久;能徵善戰的漢武帝,在生命垂暮之年多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再看今人,我們有韓磊「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名曲,又有貝多芬「生活這樣美好,活他一千輩子吧」這樣的感嘆,可惜,花開花落花滿天,生死離別總無情。

生命的凋謝,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然而孫悟空卻替人類實現了這樣的願望,先有菩提教他長生不老之術,後來又有蟠桃、御酒、仙丹的助攻,孫悟空成功躋身長生不老之列。

這個願望對人類的誘惑是致命的,暢想一下,如果人類的壽命可以延長,或者部分人類的壽命可以延長,那歷史的進程和社會的面貌也許就不會是當下這樣,因為那些強者一定會儘自己所能讓社會保持到他想擁有的模樣,雖然從發展角度來說,也許是倒退或者停滯,但在一些方面來說,總是優越的,比如中國歷史上的輝煌時刻,就不會因為一次次的戰爭而屢遭毀壞。

結語

孫悟空作為一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體現了作者對自由嚮往的無上追求,更表現出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是一個理想的完美主義化身。

讓人欣喜的是,《西遊記》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被淹沒,反而成為人們一直熱捧的讀品,這是文化的幸事,更是這樣一個美好角色的幸事。

孫悟空身上還有哪些技能是你羨慕的?歡迎各位看官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西遊記:86版西遊記孫悟空的人物形象分析
    86版西遊記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回憶,尤其是悟空的印象最深刻,孫悟空的本領是真的牛掰,會七十二變這就很厲害了因為無孔不入,變化萬千這也是他在取經的途中最應該具備的本領;其次是筋鬥雲那速度也是賊快,在取經途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本領。
  • 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西遊記原著中的幾個詞語,心中美好形象全無
    孫悟空這個人物就不用多介紹了,出自四大名著《西遊記》中的角色,在身世背景以及個人能力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唯獨他的長相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切的根源在86版《西遊記》中。眾所周知,86版的《西遊記》是最經典的一部神話劇,可以說是好幾代人的回憶,劇中的人物形象也深深地刻在所有人的心中,特別是無所不能的孫悟空。但是看過原著的小夥伴會發現,書中描繪的孫悟空跟影視劇中的完全不一樣,還記得妖怪是怎麼形容孫悟空的嗎?沒錯就是這個詞「毛臉雷公嘴」,大家看看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是這個形象嗎?
  • 王晶九歲看完西遊記,幾十年後執導《孫悟空》,圓了自己的心願
    網絡電影《孫悟空大戰盤絲洞》公開預告片,確定5月22號在騰訊視頻上線開播,立馬引起國內觀眾的高度關注,大家紛紛靜候5月22號《孫悟空》開播大家都知道《西遊記》四大名著,電視劇版《西遊記》大人小孩都愛看,經久不衰,百看不厭
  •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為什麼那麼不堪,被孫悟空嚇得四處躲藏?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為什麼那麼不堪,被孫悟空嚇得四處躲藏?《西遊記》中,玉皇大帝真的很弱嗎,他與孫悟空相比如何?《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章回體小說,也是最著名的神魔小說之一。幾百年來,西遊記中的故事深受人們歡迎,得到了各方的肯定,而且歷久彌新,甚至許多神話體系都受到了它的影響。隨著影視業的高速發展,影視版的《西遊記》也被搬上了屏幕,得到更多人的宣傳觀看,尤其以86版的《西遊記》最為經典,已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典範,甚至在在人們心中發芽成長。《西遊記》本身很著名,但真正讀過原著的人卻不多。
  • 農村土豪掏出500萬拍攝《西遊記》,親自出演孫悟空超越原版!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陪伴了無數人的一代又一代童年時代,這麼多年過去了,提起來西遊記還是一樣那麼有樂趣的想要觀看,它的熱度一直不斷的流傳,西遊記也是不斷地經歷翻拍,但是最經典的還是96版的拍攝。96版的西遊記其實就是個「烏龍」,拍攝的所有演員都是普通人飾演,就連贊助商都是普通的農村人,雖然在當時的技術和拍攝水平濾鏡不如現在,但卻做好了服飾上面的精緻,這部劇情的審美和演技讓我們百看不厭,在cosplay興起後也開始玩兒起了人物裝扮,但很多人卻不如這位觀眾的痴迷程度。他是一名農村土豪,因為喜歡《西遊記》,竟然自費重拍《西遊記》。
  • 西遊記中最強的五大妖王,第一位孫悟空見了只有逃的份
    西遊記中最強的五大妖王,第一位孫悟空見了只有逃的份5、金銀角大王《西遊記》中銀角大王與哥哥金角大王是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他原來是太上老君看銀爐的童子。金、銀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是七星寶劍、紫金紅葫蘆、玉淨瓶、護身的芭蕉扇、幌金繩幾件法寶,與孫悟空比武鬥法,難分輸贏。4、六耳獼猴六耳獼猴,即《西遊記》中的的假悟空,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六耳獼猴實力和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
  • 西遊記後傳無天和孫悟空被如來佛祖騙慘了 如來佛祖還有五大化身
    大家看清楚如來佛祖除了暗示孫悟空能救三界,還預言自己一定會回來的,試問如來佛祖哪來的信心?這是如來佛祖轉世前的場景,書生再帶大家到如來佛祖歸來後的場景,說實話無天發動了善念,卻真的在劫難逃了。很快小鮮肉喬靈兒在一陣金光後就變成了大金佛,也很快就讓孫悟空滿血復活了。
  • 《西遊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誰更厲害?
    楊戩的八九玄功與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一樣嗎?《西遊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誰更厲害?《封神演義》更像《西遊記》前傳,其中的很多人物在西遊記中都能得到應證。楊戩也是如此,封神演義中的楊戩原型就是《西遊記》中的二郎神。幾千年來,二郎神的形象已經響譽大江南北,中國內外。二郎神也衍化出了三重身世,亦被視為三次轉世。一是官方儒家的李二郎(李泰,又稱李昱),二是宗教道教的趙二郎(趙昱,亦叫趙煜),三是民間氐羌的楊二郎(楊戩,部分地方志又記作楊煜)。
  • 為什麼《西遊記》裡面有哪吒,但《封神榜》裡面卻沒有孫悟空?
    中國最有名的兩部神魔小說《封神榜》(又叫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然而,早出現的《西遊記》裡有哪吒,哪吒還與孫悟空打過架,但是後出現的《封神榜》裡只有哪吒,卻沒有孫悟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其實,西遊記中的所有妖怪都怕孫悟空,都打不過孫悟空,不信請看
    這樣認為的西遊愛好者,肯定是沒有好好看過西遊記原著,如果好好看了西遊記原著,大家就會發現,其實,西遊記中的所有妖怪都怕孫悟空,也都沒有孫悟空的法力高強,也都打不過孫悟空。其實,孫悟空從來不會高估自己的實力,也不會貶低妖怪的實力。當孫悟空和黑熊精鬥了十幾回合之後,唐僧道:你手段比他如何?孫悟空道:也硬不多,只戰個平手。
  • 《西遊記》二郎神放火燒了花果山,孫悟空為何還和他稱兄道弟?
    《西遊記》中,玉帝降旨,二郎神下界降妖,太上老君趁悟空和二郎神打得難解難分時,用法寶金剛琢偷襲擊中悟空腦袋,此時二郎神的哮天犬死又咬住悟空胳膊不鬆口,因此悟空被生擒。然後二郎神來到花果山剿滅和孫悟空一起造反的同黨,一把大火將花果山燒了個精光。
  • 《西遊記》中孫悟空把你們都騙了,其實他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西遊記》這三個字非常讓人耳熟,這部名著是我們8090後的童年,雖然西遊記書中說,孫悟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但是,在後文許多地方其實又推翻了這個觀點。那麼,孫悟空的來歷究竟是怎樣的呢?讓我們結合原著來看看真相,孫悟空到底是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 最初的西遊記,孫悟空下場悽慘,只因心中有個她
    小夥伴們看過最多的西遊記是哪個版本的?毫無疑問,是吳承恩寫的《西遊記》在他所著的劇情中,孫悟空是無父無母的石猴他大鬧天宮,鬧得實在不像話,玉帝請來如來佛祖,靠一個小小的賭注,就把孫悟空壓在子五行山下。大家知道,該版本是根據民間傳說整理的,而在一開始的民間傳說中,孫悟空不是石猴,而是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大妖怪,甚至還有個老婆。在吳承恩之前,有個叫楊景賢的人系統地整理了《西遊記》的傳說孫悟空自我介紹:「喜時攀藤攬葛,怒時攪海翻江。金鼎國女子我為妻,玉皇殿瓊漿咱得飲。」這裡說得明白,孫悟空有個妻子,是金鼎國女子,事實上這個女子是金鼎國的公主。
  • 虐和被虐,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孫悟空?《西遊記》原著的設定
    可是實際上,在《西遊記》的世界觀中,普通人類也能幹掉神仙,六界中的生靈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種類不同。為何?帝王,不等於最能打孫悟空從方寸山回來,下龍宮,龍王聽到蝦兵來報,就趕緊出門去迎接。此時他並不知道來者何人,一點都不像我們以為的神話中的那些龍族之王。我們心中的龍王,那是睥睨天下的存在,跺跺腳就能夠讓三界抖三抖,我們心中的龍王是那種修為通天徹地,一個龍能夠消滅全人類的存在。可是西遊記中的龍王並不是這樣子的,他更像是一個人類中的國王、帝王。
  • 西遊記陰謀論的真相是什麼?實際是一場孫悟空大鬧天宮
    西遊記在我們這個時代很火,到處是影視作品,還有改編和解讀的書籍,其中一類那就是陰謀論。一直不明白陰謀論為何能這麼火,傳播力度那麼廣,似乎到處都是,影響力之大,可謂無與之相比。這陰謀論為何能這麼流行呢?這到底是為何?
  • 西遊記:如來連大鵬鳥都敢收,卻不敢動孔雀公主,只因她來歷特殊
    西遊記:如來連大鵬鳥都敢收,卻不敢動孔雀公主,只因她來歷特殊在《西遊記》中,除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以及沙僧這四個主要人物之外,還有很多的神仙和妖怪!也正是這些人物在一起,才讓《西遊記》更加的生動,而且每一個妖怪的形象都是立體的,他們每個人背景不同、也都有自己的來歷。所以,有的時候看《西遊記》,覺得真的是非常的精彩!
  •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替身,你知道有幾個嗎?
    《西遊記》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86版《西遊記》是當之無愧的經典,而《西遊記》中孫悟空這一角色是全劇的靈魂角色,在《西遊記》劇中孫悟空能飛天能戲水還要能騎馬奔騰,那這麼多的鏡頭都是由六小齡童獨自完成的嗎?
  • 《西遊記》中孫悟空為何冒著被唐僧趕走的風險,也要打殺白骨精?
    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路過白虎嶺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妖怪——白骨精,白骨精本是白虎嶺上的一具白骨,只因她採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而得人形。唐僧取經的路上,一直流傳著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傳言,白骨精好不容易修得人形,她也想長生不老,所以她對唐僧肉是很感興趣的。
  •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到底是在哪裡?
    比如,在第一回中,孫悟空從東勝神州南贍部洲,是「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而從南贍部洲到西牛賀洲也是飄洋過海,「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 《西遊記》探秘:孫悟空和哪吒大鬧東海,或藏東海龍王原型之謎?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在《西遊記》中,對角色 「東海龍王」佔了不少篇幅,人們為東海龍王痛失定海神針時的窘境感到好笑,也為孫悟空能得到趁手的武器和披掛而喝彩。研讀《西遊記》原著,筆者可以認定孫悟空的原型或是西晉永嘉年間產生於中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吐谷渾(詳見筆者專著《土族溯源和<西遊記>考》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