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凌晨,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疑似宣布將提前退休。
不過這條朋友圈不久之後即被刪除,美團方面稱:王慧文還是將在今年年底離開美團,這條朋友圈被外界解讀為他要提前退休,是一個「烏龍」事件。
王慧文即將離開美團的事已經不是秘密——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在今年1月發布的內部信中表示:老王(王慧文)將於今年12月退出公司具體管理事務,後續老王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並任美團終身榮譽顧問、「網際網路+大學」特別講師等職務。
年初王慧文也曾公開說道:「今年12月18日是我在美團的十周年,這十年激烈精彩,不負年華。屆時我將退休,換一個人生軌道和生活方式。」
公開資料顯示,王慧文於2010年加入美團,擔任副總裁職務,負責美團網的市場和產品相關工作,培養和招募了一大批人才,為美團網的市場和產品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王慧文今年才42歲,與其說他要「退休」,不如說他也許在謀劃自己職業生涯的「下半場」。
和王興合作的這些年大概是王慧文的「上半場」,這上半場有太多故事值得一說。
一、美團2號,每逢重大戰役必有他的身影
在美團,王慧文是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
王慧文和王興在清華大學是「睡在上下鋪的兄弟」。2001年大學畢業後,王興去了美國德拉瓦大學,王慧文去了中科院聲學所。在美國,王興看到了社交網絡正在崛起,就鼓動王慧文一起創業。2003年,歸國的王興在清華大學附近的海豐園租了間房,並找到了王慧文,還拉上自己的中學同學賴斌強,共同創辦了後來火遍中國的校內網,開始了創業生涯。
第一次創業的結果非常不錯。王興和王慧文雖然沒能為校內網(當時可說是中國的Facebook)拉來融資,但陳一舟的收購,讓王興和王慧文還是順利實現了「財務自由」。
賣掉校內網後,創業熱情高漲的王興和穆榮均、楊俊等人創建了飯否和海內網,隨後又創立美團。相比之下,王慧文則「佛系」得多——他用自己分得的錢在北京和大連各買了一套房,還用了一整年時間週遊世界。
旅遊歸來,王慧文重啟了創業生涯,拉上陳亮(現任美團高級副總裁)一起創立了淘房網。
但是淘房網的發展不是很順利。2010年底,淘房網事業發展遇阻,王慧文找到王興,希望他能給自己企業前景提供一些建議——沒想到最後他卻被王興說動,帶領整個淘房網團隊加入了美團。
王慧文加入美團時正值「千團大戰」期間,當時美團剛在全國28個城市鋪開,規模和影響力遠不及勢頭正盛的頭部企業。但王慧文帶領團隊採用「邊算帳邊開城市」和「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那場殘酷至極的「千團大戰」中成功突圍。
「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也給了王慧文很大挑戰,他的壓力大到連董事會都不願意去開——因為美團的董事們大多在北京和上海,而美團在北京上海的資源投入不足,在帳面數據的競爭中落於下風。2012年,王慧文每次開會還需要跟投資人解釋北京上海暫時落後的原因,到了2013年,形勢的變化讓投資人認可了「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正確,同時認可了王慧文團隊的努力。
2011年7月,美團網B輪融資5000萬美元到帳。王慧文曾向王興建議說:「資本寒冬一來,如果商家覺得我們沒錢了,就不敢合作了,我們得提前宣告自己有錢。」後來就有了王興在新聞發布會上面對眾多記者公示帳戶上6192.2122萬美元餘額的那一幕。
「曬帳戶」這一行動無疑是「千團大戰」時代一場漂亮的公關——美團在行業寒冬到來之際展示了自己健康的現金流,也亮出了美團在帳面背後的實力。果不其然,隨後團購行業進入寒冬,資本市場崩盤,競爭對手現金流緊張,排名靠前的團購網站開始拖欠商家帳款、裁員,而美團的風險控制做得更好,從而留在了第一梯隊。此後,一直被拉手網、窩窩團壓制的美團開始反攻,逐步成為今天碩果僅存的團購網站之一。
2012年底,美團實現盈虧平衡後,王慧文認為團購領域大局已定,又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為此,王慧文組建了全新的產品部,通過一系列考察,他把目光聚焦在了外賣領域。
2014年初,美團外賣團隊還僅有30多名成員,但卻涵蓋了產品、研發、商業分析、市場、銷售、運營、客服等領域,並在全國各地組建了獨立的外賣城市團隊。雖然同一時期美團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有餓了麼、淘寶外賣和百度外賣。但競爭對手的一系列操作反而給了美團一個穩步發展的機會和環境——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百度退出;隨後阿里收購餓了麼,最終讓外賣市場形成餓了麼和美團「兩分天下」的局面。
2015年10月,美團和大眾點評開始整合,從T型戰略逐步轉向餐飲、酒旅、綜合三大業務架構。幾次調整後,到店餐飲事業群、外賣配送事業群和餐飲生態平臺被統一歸進餐飲平臺,總負責人仍然是王慧文。
2017年12月,美團再次調整架構,王慧文擔任大零售事業群總裁,統籌生鮮零售、外賣、配送、餐飲B2B等業務。同時,王慧文還負責出行事業部,正式和滴滴展開競爭。
至此,美團點評已經構建了新到店事業群、大零售事業群、酒店旅遊事業群和出行事業部四大業務體系,王慧文是其中兩大事業群的「統帥」。
王興曾撰文回憶說:「2010年12月,老王攜團隊參加草創時期的美團,成功會師,協助公司從『千團大戰』中鋒芒畢露;2013年,老王開創美團外賣,從開端只要兩個人開端一手締造了今日公司的中心支柱。」
加入美團十年,每一場關鍵戰役、每一個重大時間節點,我們都可以看到王慧文的身影。他既運籌帷幄,亦衝鋒陷陣,功勳卓著。
二、美團「老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對於在美團十年取得的成績,王慧文曾自我評價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古人對這句話的批註是「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簡單說就是:善於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敵人已經處於可能為我戰勝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所以,善於用兵打仗的人,他們打了勝仗也沒有令人驚奇之處,也沒有料敵制勝的名聲和勇武威猛的戰功。他們獲取戰爭勝利而不出任何差錯,是由於他們所採取的制勝措施都是建立在必勝的基礎上,只是戰勝了必敗的人而已。
對於王慧文來說,亦是如此。但這一切的基礎,是他多年沉澱的務實風格所致。
2013年美團開拓外賣業務時,王慧文曾拉來億歐網創始人黃淵普一起做研究工作。雖然共事時間不長,僅有一個多月。但這一個多月的經歷,卻讓黃淵普始終難忘——他後來曾對外界表示:王慧文是一個滿腦子idea的拼命三郎,而且一定是單身,因為「這種人似乎只適合單身」。
一位美團前員工回憶王慧文的種種,曾有如此評論:「老王可能是我見過在網際網路行業,大佬級別中所謂比你聰明還更拼搏,並且會關注很多業務細節的人。」
美團內部,上至王興下至員工,似乎都願意稱呼王慧文為「老王」,稱王興是「興哥」。這似乎也影響了其它網際網路企業,使這種又親切又不官僚的風氣成為了一種文化。
但工作起來,老王的拼搏精神令比他年輕的人都畏懼三分。
據美團前員工回憶:每周六下午,是其大團隊的業務管理會,每個分支業務的負責人要詳細地講解業務進度,用數據說話,以結果為導向,絕對不讓周報變成「流水帳」。在這個過程中,王慧文會非常認真地聽每個人的講解,絕不走過場,絕不講廢話。
該名員工舉例說:「某個員工在周報中提及『某個數據變化屬於正常波動』,這是產品負責人沒有特別認真思考或經驗欠缺、全局感不強而慣用的一個理由,特別是在數據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而此時老王會一針見血地指出是因為什麼問題、什麼原因導致的數據變化,讓你心服口服。」
「996」好還是不好?我們無法評判。但不可否認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高管自己倒是一直踐行著這種工作風格。對於王慧文來說,周六全天開會,周日半天高管會,每周留給自己的時間或許只有一個下午而已。但王慧文向外界和美團內部員工展現的,永遠是一副精力充沛、充滿激情的樣子。
這就像將軍帶兵打仗,「跟我上」和「給我上」,一字之差,戰鬥力可能有天壤之別。
王慧文曾說過,自己信奉曾國藩的名言:「練強兵、結硬寨、打呆仗」。誠然,古來善將兵者,總能把隊伍的基本功練紮實,把每件事的準備工作做充分,把每個人的心思捏成一股繩,從而遇到什麼樣的環境和變化,往往都能逢戰必勝。
三、走出美團,老王的下半場會如何?
王慧文這種拼命三郎的勁頭,讓黃淵普會認為他一定是單身。但王慧文早就有了自己的家庭,只是這麼多年的拼搏,他確實對家庭有些虧欠。
王慧文在美團的內部信中曾說過:「一直以來,我都不能很好的處理工作與家庭、健康的關係;也處理不好業務經營所需要的專注精進與個人散亂不穩定的興趣之間的關係;不熱愛管理卻又不得不做管理的痛苦也與日俱增;我也一直擔心人生被慣性主導,怠於熟悉的環境而錯過了不同的精彩。」
拼搏之餘,王慧文或許更期待前方有新的挑戰。他信奉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君子不器」——君子不要把自己搞成一個器皿、一個工具。人不能自我定義、自我設限並抗拒變化。
2019年中開始,王慧文已經退出相關業務的具體管理,為離開做鋪墊。美團也為此做了相關準備,如建立領導梯隊培養計劃,推動公司人才盤點、輪崗鍛鍊,為下一個十年人才梯隊培養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
在王興和王慧文合力做美團的上半場,美團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但未來是變化的,美團和網際網路行業的未來需要新探索。
事實上,美團內部也是不斷變化的。美團每年都會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王慧文負責的工作也在不斷變動。但他覺得,這種變動也有不少好處:比如跟一個領導幾年後,能學的東西都教會了,換一個領導就可以學一點新東西;做一個業務幾年後,該貢獻的思想、方法都貢獻了,可以換個業務也許就能再貢獻點新東西。
帶著這種思維,王慧文註定將在新的領域開闢屬於他的「下半場」。
卸下阿里重擔的馬雲現在做回了一名「教師」,而王慧文在談及對未來的規劃時,也透露過「想做教師」的想法。
王興似乎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在美團給他留下了「網際網路+大學」特別講師的職務。
總之,王慧文的下半場,留給我們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