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2021-01-08 澎湃新聞
防患於未然!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2021-01-06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肖元 航空知識

去年國慶熱映的《中國機長》不知道大家對這一幕是否記憶深刻?

《中國機長》電影截圖(圖源:騰訊網)

當時由於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有強大氣流從駕駛艙流入,副駕駛上半身被吸出,駕駛艙門也因此爆開,隨後強大氣流又流入客艙,客艙失去氣密性,飛機劇烈顛簸、急速下降,此時客艙內氧氣面罩自動脫落,空姐們紛紛呼籲旅客們及時帶好氧氣面罩,保護自身安全。

不知道大家當初看電影時是否有產生這樣的疑惑:

01

氧氣面罩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自動脫落?如果它沒有自動脫落,那麼旅客應如何手動獲取氧氣面罩?

02

如何才算正確佩戴氧氣面罩?有沒有具體的流程步驟?

03

氧氣面罩內含有多少氧?可供吸氧時間是多長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使用氧氣面罩?

氧氣面罩是為旅客提供氧氣的應急救生裝置。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若要在客艙內維持和地面差不多的氣壓,確保旅客在萬米高空不會感到不適,就要通過人工方法進行加壓。而加壓時,客艙必須密封完好才能維持這一氣壓。如果客艙密封出現問題,壓力就會釋放,稱為「客艙釋壓」,客艙內部變得氣壓不足,空氣變得稀薄,氧氣含量急劇減少,不吸氧的話就會有危險,人可能很快就失去意識,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在飛行中當座艙增壓失效時,飛機應快速下降到安全高度保證旅客不會因缺氧感到身體不適。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有一套氧氣系統來確保機組、乘務員和旅客的生命安全。基於此,在民航客機上,每位旅客的座位上方都會裝有應急時使用的個人氧氣面罩供旅客使用。

如何獲取氧氣面罩?

在飛機座艙發生減壓的情況下,氧氣面罩會自動從艙頂拋下來,即氧氣面罩自動脫落在旅客上方。若氧氣面罩沒有自動脫落,應謹記,在旅客座椅上方,有氧氣面罩應急手動釋放字樣,有「推」的標記。推開後,氧氣面罩會自動下放到旅客面前。

獲得氧氣面罩後,要如何來使用它?

這裡需要大家先來了解下氧氣面罩的構造。

氧氣面罩一般長這樣(圖源:搜狐網)

氧氣面罩的構造(圖源:infzm.com)

氧氣面罩一側與氧氣儲存袋緊密連接,在氧氣儲存袋上方有幾根柔性供應軟管,這些軟管是化學氧氣發生器內產生的氧氣到達氧氣儲存袋的必經通道。而在氧氣面罩另一側,有一根細繩又將氧氣面罩與化學氧氣發生器相連。使整個氧氣面罩裝置形成了一個「閉環」。

這裡要講到氧氣面罩脫落在旅客上方的巧妙設置。由於脫落的氧氣面罩與人體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需要旅客做出向下拉取氧氣面罩這一動作。而向下拉動氧氣面罩時必然會拉動這根細繩,觸發氧氣發生器內部的釋放銷撞針,使其刺穿氧氣發生器的化學物質腔,化學物質迅速混合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氧氣,再通過導管輸出到氧氣面罩供給旅客。

化學氧氣發生器裡有什麼?

現今飛機上使用的化學氧氣發生器一般以氯酸鈉為產氧劑,以鐵作為可燃性材料,反應生成氧氣::NaClO3+Fe→NaCl+FeO+O2↑

由此也可看出,氧氣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氧氣儲存袋內的,氧氣面罩脫落後必須要有向下拉取面罩這一動作,才能觸發化學反應獲得氧氣。

向下拉取氧氣面罩後,要如何正確佩戴氧氣面罩?

氧氣面罩佩戴流程(圖源:網易)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一手把繩子固定在頭頂,一手把氧氣面罩套在口鼻處,然後別緊張,進行正常呼吸就行了。一般情況下飛機迫降到3000米高度,機艙內的氧氣就可以讓旅客正常呼吸了,大家只需要繫緊安全帶等待著陸即可。

為什麼要先給自己帶好氧氣面罩?

人在缺氧情況下大約可以維持15~30秒的意識,才會暈厥,所以等自己戴好氧氣面罩後完全夠時間再去幫助其他人特別是小孩戴氧氣面罩。如果先幫小孩戴好了氧氣面罩是無法保證自己昏厥後對方有能力幫你戴好氧氣面罩的。所以,一定要切記自己戴好氧氣面罩的情況下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否則很可能到最後你和你幫助的人都戴不好氧氣面罩,得不償失。

氧氣面罩內的氧可供吸氧多長時間?

根據國際民航法例,氧氣面罩必須至少供應10分鐘的氧氣。不同飛機其具體供氧時間略有差異,不過一般供氧時長都在15分鐘左右,足夠飛行員將飛機下降到一個安全摘下氧氣面罩的高度。例如,通常在緊急情況下,飛行員的下降目標是10000英尺(約3000米)。在緊急下降時,飛機可能會以每分鐘6000到7000英尺的速度下降,所以從巡航高度下降到目標高度,一般只需要3到4分鐘,因此十分鐘應該是綽綽有餘。

結語

雖然飛機號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空難機率微乎其微,但若不小心遇上空難,大多都是機毀人亡的下場。因此,坐飛機時也不應大意,一定要熟知有關乘機安全知識,聽從機長及空乘人員的安排,遵守飛機上的規定,尤其要聽清楚空乘人員介紹的安全指示,熟讀飛機上提供的安全須知手冊。畢竟,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防患於未然!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連「氧氣面罩」都用上了,趕緊來看!
    不緊不慢地Nike Air Force 1總能出其不意,給我們送上點驚喜!近日,Nike推出新款Air Force 1 Experimental 「Sail」 ,這一出手直接顛覆想像!往常出新,其靈感都是來源於聖誕節呀等一些常規物件,這一次Nike太太太一反常規了,靈感取自於品牌運動研究實驗室使用的氧氣面罩,你是不是萬萬想不到?鞋面以米純色為主色,中底漸進為純白輔助,營造醫院氣質,為氧氣面罩鋪墊。
  • 川航「5·14」事件報告披露:無法取出氧氣面罩 「英雄機長」缺氧...
    飛機在航路飛行中,駕駛艙右風擋爆裂脫落,飛機失壓,旅客氧氣面罩脫落,機組宣布最高等級緊急狀態(Mayday),飛機備降成都。該事件造成一人輕傷、一人輕微傷,飛機駕駛艙、發動機、外部蒙皮不同程度損傷。2018年5月14日當天6點27分,飛機從重慶江北機場起飛,機長劉傳健擔任責任機長,右座副駕駛為徐瑞辰。
  • 防風面罩的正確戴法
    防風面罩的正確戴法 2019-03-13 15:38:34 來源:全球紡織網 防風面罩的正確戴法,防風面罩現在是我們出行時不可缺少的裝備了,一款好的防風面罩,能讓你的小臉在任何季節都保持紅潤健康有光澤
  • 是現在戴口罩,還是將來戴氧氣面罩?
    雖然長時間戴著口罩會使我們感覺不夠舒暢,會讓我們的眼鏡起霧,但不正確佩戴嚴重影響防護效果,我們呼吸道的金鐘罩就像漏了個口一樣。疫情終將過去,我們期盼和口罩說拜拜的一天。可是,對於從事粉塵作業的工人,只要上班,就得全程正確佩戴防塵口罩。
  • 氧氣瓶的正確使用方式及高反預防知識
    到二十一世紀,珠穆朗瑪峰上流行使用的的氧氣系統之一就是碳纖維鋁瓶,在3000磅/平方英寸下裝滿3升氧氣的氧氣瓶,重量為7磅。氧氣瓶具有各種尺寸,但是它們都相當重,因為它們必須由足夠堅固的材料製成以承受強大的氣壓。它必須要背在背上。在海拔8000米處,大風和極端溫度下提供補充氧氣並不是一間容易的事情。
  • 「吃雞」遊戲中上線潛水服,自帶「氧氣面罩」,實際效果不盡人意
    話題:「吃雞」遊戲中上線潛水服,自帶「氧氣面罩」,實際效果不盡人意需要特別提到的是,《Pubg Mobile》無論是更新時裝,還是武器皮膚,經常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Pubg Mobile》在這次的更新匯總,又上線了一件潛水服,比較值得關注的是,這件潛水服自帶「氧氣面罩」。實際上,我們在潛水的時候,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幻想。如果在過橋的時候,可以潛入水底,長時間不用到水面上呼吸,那過橋的時候一定很安全。
  • 阻氧面罩,減少氧氣攝入真的能更健康?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筆者-小文除了水以外,氧氣也是生命之源,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都無法離開氧氣生存,當然人類也包含在內。但並不是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是氧氣充沛的,比如高原地區以及深海等等,就是氧氣的稀薄區,為此人類發明了各種可以輔助呼吸的功能工具,比如說氧氣瓶或是吸氧機等等。
  • 基礎知識 | 飛機時控制項日期時間識別
    如何確定星期(見每周七天)月份是由名稱、數字(1-12),還是羅馬數字(I-XII)標識的使用24小時制、12小時制還是6小時制用於分隔全數字日期和時間中的元素的標點符號哪些天被認為是周末下面列出了一些不同國家和地區:(yyyy = 年份,mm = 月份,dd = 日期,MMM = 月份三字母縮寫,mmmm
  • 為什麼戰鬥機飛行員必須戴面罩,而民航卻不用!
    飛機的機動過載是指飛機的機體結構在高速飛行特別是在做各種高速、劇烈的機動動作時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它的單位一般是用重力加速度G來表示。現代戰機一般能夠承受住高達9個G的過載,但是飛行員卻無法承受這麼大的過載。飛行員在沒有穿戴任何輔助裝備的情況下,只能承受4.25G的機動過載10秒鐘左右。
  • 飛機上空姐靠什麼快速處理醫療突發事件
    小長假肯定是全家老小齊上陣,選擇飛機出行的時候不免有些身體不適者,容易發生一些應急事件。如果發生了呼吸困難、嘔吐等事件,漂亮的空姐小姐姐和帥氣的小哥哥會如何處置呢?今天來聊一聊乘務用的那些應急裝備。如果某位有特殊疾病的病人忽然呼吸困難,需要氧氣。這個時候家屬千萬別慌,按下頭頂的呼叫燈,就會有小姐姐過來,立馬和她們說明情況。
  • 一組飛機失事動圖,永遠牢記安全第一
    另外,最好坐在機艙的後方,據調查,坐在飛機尾部的乘客比坐在前面的乘客高出40%的倖存率。如果您坐在緊急出口處,注意觀察並掌握如何在緊急情況下打開艙門。7、背朝飛行方向如果飛機的座位都是面向後的,乘客會更加安全,但大部分乘客都不願意背對著飛行方向。在軍事飛機上,座位的安排常常是面向後的。因為在發生衝撞事件時,坐在前面的人會撞到自己身上,導致自身受傷。
  • 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獲得可呼吸的氧氣
    那麼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穩定地獲取可呼吸氧氣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人類向太空發射了許多人造衛星,但每個人造衛星的任務目標和任務持續時間各不相同,因為許多常規的太空任務通常只持續幾天或至多一兩個星期。所以大多數太空飛行器都自帶氧氣,飛船上也可能有應急備用系統。
  • 川航5·14事故完整披露:英雄機長缺氧狀態下駕駛飛機近20分鐘
    記者梳理發現,當班機長劉傳健在風擋玻璃爆裂並脫落後,在缺氧狀態下駕駛飛機近20分鐘,最終操控飛機安全落地,無人死亡。飛機於北京時間07:07:45,駕駛艙右風擋爆裂脫落,飛機失壓,旅客氧氣面罩脫落,機組宣布 Mayday,應答機設置為7700,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控制,飛機於北京時間07:41:05成功備降成都。報告提到,在風擋飛脫的瞬間,副駕駛被氣流帶離座位,期間很可能碰到了側杆導致自動駕駛斷開,機長立即上手人工操縱飛機。
  • 【津城圖事】在屋裡開飛機?對!秒變機長解鎖「衝上雲霄」新技能...
    坐進價值百萬的鑽石DA42飛機模擬艙,在世界地圖上選定航線,學會操控飛機駕駛杆,掌握每個電子設備的使用方法,一路飛向既定的目的地。  「一般來說,毫無基礎的學員在第一次飛行體驗時,往往會手忙腳亂,甚至會導致『飛機』墜毀。同時,飛機模擬艙使用三聯屏的視景系統,從初學者的視覺體驗上來說,整個飛行過程相當逼真。」
  • 一架滿載已逝生命的「幽靈飛機」,無人駕駛,卻仍盤旋4小時
    隨後,這架飛機就失去了聯繫,無論塔臺如何呼叫這架飛機都沒有成功。從雷達上看,這架飛機一直在飛行,並且在一小時後抵達了希臘上空,並開始在希臘上空盤旋。 結果就看到了開頭說到那一幕,客艙內乘客們都帶著氧氣罩耷拉著腦袋,副機長趴在駕駛室的儀表上,而機長卻不見蹤影。
  • 呼吸機短缺 3D列印PEEP面罩替代
    為了應對呼吸機的短缺,比利時3D列印企業Materialise開發了無創PEEP(NIP)連接器,這個裝置可以將醫院中的標準呼吸面罩轉化為一個能在患者肺部產生正壓力以促進呼吸的面罩。臨床醫師通過這些面罩可以縮短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時間,從而降低呼吸機的供應壓力。
  • 腫瘤患者出院後,如何正確使用吸氧機吸氧?
    其實,隨著科技的進步,家庭制氧機也憑藉著經濟、安全的特點走進了患者的生活,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腫瘤患者出院後如何正確使用吸氧機吸氧,快跟著視頻一起動起來吧! 1、將吸氧機豎向平放,取下溼化杯,往杯中倒入1/3的蒸餾水或者是純淨水,加水後蓋上蓋子,以免氧氣外溢。 2、打開制氧機開關,將雙鼻導管連接到制氧機氧氣出口。
  • 真實的「幽靈飛機」,滿載已逝生命,無人駕駛仍飛行4小時
    副機長也是趴在儀盤表上面,整架飛機處於無人駕駛的狀態,而客艙當中,每一個乘客都帶著氧氣面罩,但是卻低著頭,如同睡著了一般。正當F-16的飛行員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間看到一個人進入了駕駛艙,試圖控制飛機飛行,但是最終這架"幽靈客機"還是墜毀了,整個飛機上121人全部遇難,這就是航空史上著名的太陽神航空522號航班事故,那麼客機上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 飛機無人駕駛卻仍舊飛行3小時,航空史上最神秘的「幽靈航班」事件
    首先,屍檢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墜機的那一刻,飛機上的所有人都還活著。這證明他們並非死於吸入有毒物質或爆炸,而是死於撞擊。其次,在調查員通過駕駛艙殘骸組織採樣時,驚奇的發現在飛機墜毀時控制飛機的人是機組空乘人員安德烈(他是一個擁有商務駕駛執照,夢想著成為太陽神航空機長的人)。數天之後,座艙通話記錄器被找到。
  • 戰鬥機的飛行員帶面罩不單是耍酷,這個原因你肯定不知道
    戰機起飛時,飛行員都會首先使用氧氣面罩,不會選擇呼吸機外空氣,因為戰機在跑道上等候起飛時,都會噴出大量有毒廢氣,為免廢氣進入座倉引致中毒。戰鬥機飛行員帶的那個面罩子是供氧面罩,氧氣面罩提供了一個可以把呼吸需要的氧氣從儲罐中轉入到人體肺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