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肖元 航空知識
去年國慶熱映的《中國機長》不知道大家對這一幕是否記憶深刻?
《中國機長》電影截圖(圖源:騰訊網)
當時由於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有強大氣流從駕駛艙流入,副駕駛上半身被吸出,駕駛艙門也因此爆開,隨後強大氣流又流入客艙,客艙失去氣密性,飛機劇烈顛簸、急速下降,此時客艙內氧氣面罩自動脫落,空姐們紛紛呼籲旅客們及時帶好氧氣面罩,保護自身安全。
不知道大家當初看電影時是否有產生這樣的疑惑:
01
氧氣面罩在什麼情況下才會自動脫落?如果它沒有自動脫落,那麼旅客應如何手動獲取氧氣面罩?
02
如何才算正確佩戴氧氣面罩?有沒有具體的流程步驟?
03
氧氣面罩內含有多少氧?可供吸氧時間是多長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情況下才需要使用氧氣面罩?
氧氣面罩是為旅客提供氧氣的應急救生裝置。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若要在客艙內維持和地面差不多的氣壓,確保旅客在萬米高空不會感到不適,就要通過人工方法進行加壓。而加壓時,客艙必須密封完好才能維持這一氣壓。如果客艙密封出現問題,壓力就會釋放,稱為「客艙釋壓」,客艙內部變得氣壓不足,空氣變得稀薄,氧氣含量急劇減少,不吸氧的話就會有危險,人可能很快就失去意識,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在飛行中當座艙增壓失效時,飛機應快速下降到安全高度保證旅客不會因缺氧感到身體不適。而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有一套氧氣系統來確保機組、乘務員和旅客的生命安全。基於此,在民航客機上,每位旅客的座位上方都會裝有應急時使用的個人氧氣面罩供旅客使用。
如何獲取氧氣面罩?
在飛機座艙發生減壓的情況下,氧氣面罩會自動從艙頂拋下來,即氧氣面罩自動脫落在旅客上方。若氧氣面罩沒有自動脫落,應謹記,在旅客座椅上方,有氧氣面罩應急手動釋放字樣,有「推」的標記。推開後,氧氣面罩會自動下放到旅客面前。
獲得氧氣面罩後,要如何來使用它?
這裡需要大家先來了解下氧氣面罩的構造。
氧氣面罩一般長這樣(圖源:搜狐網)
氧氣面罩的構造(圖源:infzm.com)
氧氣面罩一側與氧氣儲存袋緊密連接,在氧氣儲存袋上方有幾根柔性供應軟管,這些軟管是化學氧氣發生器內產生的氧氣到達氧氣儲存袋的必經通道。而在氧氣面罩另一側,有一根細繩又將氧氣面罩與化學氧氣發生器相連。使整個氧氣面罩裝置形成了一個「閉環」。
這裡要講到氧氣面罩脫落在旅客上方的巧妙設置。由於脫落的氧氣面罩與人體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需要旅客做出向下拉取氧氣面罩這一動作。而向下拉動氧氣面罩時必然會拉動這根細繩,觸發氧氣發生器內部的釋放銷撞針,使其刺穿氧氣發生器的化學物質腔,化學物質迅速混合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氧氣,再通過導管輸出到氧氣面罩供給旅客。
化學氧氣發生器裡有什麼?
現今飛機上使用的化學氧氣發生器一般以氯酸鈉為產氧劑,以鐵作為可燃性材料,反應生成氧氣::NaClO3+Fe→NaCl+FeO+O2↑
由此也可看出,氧氣不是一開始就存在於氧氣儲存袋內的,氧氣面罩脫落後必須要有向下拉取面罩這一動作,才能觸發化學反應獲得氧氣。
向下拉取氧氣面罩後,要如何正確佩戴氧氣面罩?
氧氣面罩佩戴流程(圖源:網易)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一手把繩子固定在頭頂,一手把氧氣面罩套在口鼻處,然後別緊張,進行正常呼吸就行了。一般情況下飛機迫降到3000米高度,機艙內的氧氣就可以讓旅客正常呼吸了,大家只需要繫緊安全帶等待著陸即可。
為什麼要先給自己帶好氧氣面罩?
人在缺氧情況下大約可以維持15~30秒的意識,才會暈厥,所以等自己戴好氧氣面罩後完全夠時間再去幫助其他人特別是小孩戴氧氣面罩。如果先幫小孩戴好了氧氣面罩是無法保證自己昏厥後對方有能力幫你戴好氧氣面罩的。所以,一定要切記自己戴好氧氣面罩的情況下有餘力再去幫助別人,否則很可能到最後你和你幫助的人都戴不好氧氣面罩,得不償失。
氧氣面罩內的氧可供吸氧多長時間?
根據國際民航法例,氧氣面罩必須至少供應10分鐘的氧氣。不同飛機其具體供氧時間略有差異,不過一般供氧時長都在15分鐘左右,足夠飛行員將飛機下降到一個安全摘下氧氣面罩的高度。例如,通常在緊急情況下,飛行員的下降目標是10000英尺(約3000米)。在緊急下降時,飛機可能會以每分鐘6000到7000英尺的速度下降,所以從巡航高度下降到目標高度,一般只需要3到4分鐘,因此十分鐘應該是綽綽有餘。
結語
雖然飛機號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空難機率微乎其微,但若不小心遇上空難,大多都是機毀人亡的下場。因此,坐飛機時也不應大意,一定要熟知有關乘機安全知識,聽從機長及空乘人員的安排,遵守飛機上的規定,尤其要聽清楚空乘人員介紹的安全指示,熟讀飛機上提供的安全須知手冊。畢竟,明天和意外,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來。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防患於未然!如何正確使用飛機上的氧氣面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