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
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
9
月
14
日
周
一
嘉興南湖畔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驚豔亮相
《法治日報》記者 陳東升
《法治日報》通訊員 呂舒雯
8月26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公安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民警、輔警圍坐在一起,收看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
「要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把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不斷提高執法司法公信力」,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訓詞,強調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更高水平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就在8月17日,歷時三個月籌建,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正式揭牌啟用,標誌著分局執法規範化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而這次集中收看授旗儀式,也讓大家對「執法公正」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根據浙江省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提升年活動總體部署,分局按照集約化辦案、全流程管控、一站式服務、專業化保障、一體化協同要求,高標準完成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也將不斷以習近平總書記訓詞精神為指引,推進分局執法規範化、精細化、信息化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南湖區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塊之首善之區、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嘉興市南湖區委常委、區公安分局局長戴金明說。
「辦案超市」一條龍服務回應民警需求
「你還有什麼要交代的?」9月9日下午2時,在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5號訊問室內,七星派出所民警曹鑫斌和支軍正在對一起入室盜竊案的嫌疑人姚某進行審訊。
這是曹鑫斌第4次來到這裡進行辦案,而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啟用後,派出所民警真正減壓減負了。
辦案件在派出所、批案卷要到分局、送押犯罪嫌疑人要到看守所……來回跑、跑多地是以往辦案民警最苦惱的地方,而且民警在這些環節中都存在一定執法辦案風險隱患,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成立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作為撬動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抓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是浙江省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水平提升年活動的重要內容,建好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既是回應基層辦案民警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也是打造「規範、高效、安全」執法辦案模式的堅實保證和有力支撐。
2185平方米的辦公樓內設置執法辦案、案管中心、檢法工作、值班備勤四個單獨功能樓層,13間審訊室、8間等候室、15個單獨辦案工位,目前分局所有刑事案件均在此集中辦理。
在這幢嶄新的大樓裡,分局預審辦案隊、法制大隊53名警力常態進駐,24小時全天候進行服務保障。
引入「辦案超市」概念,民警在這裡可「享受」各項服務。除了法務代辦崗,在中心法制監管服務區,還設置了電子組卷、卷宗收發、物證保管、案件審核等崗位,辦案民警對查獲的涉案物證可統一移交中心工作人員臨時保管,中心還安排專人負責對提請逮捕、移送起訴案件承擔電子組卷等工作,真正實現解放警力的效果。
同時通過與銀行進行對接,開通支付寶、微信支付方式繳納保證金,大大便捷了群眾和辦案民警。
「如今我們帶嫌疑人到中心後,會有專人負責對嫌疑人進行預約登記、人身檢查、信息採集、看管、體檢、送押。」採訪中,解放派出所民警譚偉龍感嘆道,如今自己只需負責訊問、製作法律文書等辦案工作,其他工作均由中心專業工作人員按照規範流程進行,過去一天才能辦完的事如今幾個小時便能完成。
「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理念在公安機關內部延伸,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落地,民警執法辦案壓力減輕了,執法效能也全面提升。
「網上中心」全流程監管凸顯智能高效
執法辦案過程一環緊扣一環,案件辦理超期、卷宗遺失、取證不規範等問題對執法辦案有很大影響,如何源頭管理?而全生命周期閉環管控、全流程網上監督就是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大亮點。
進入中心一樓的執法辦案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預約登記臺,當嫌疑人被帶入中心時,熱感測溫後直接掃臉即可自動完成登記。
其實在到中心前,辦案民警已經通過分局自主開發的釘釘辦案預約小程序將案件情況及嫌疑人基本信息上傳,中心工作人員早已將信息進行了核實,同時民警提前將送押涉案人數、預計到達時間等信息進行上報,中心可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登記後,嫌疑人就會配備專屬智能手環,這個手環將成為嫌疑人在中心內的「ID」,通過手環可對其實時定位,還能智能分配等候室、訊問室,如果出現同案犯合關、男女混關情況會自動預警。在看管臺設置「親情電話」,嫌疑人可以掃手環後與家屬進行聯繫,系統後臺對整個聯繫過程留痕。
同時,在執法辦案區內,從人身安檢到涉案嫌疑人物品處理,均構建起流程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徹底消除監管盲區。
在二樓的網上巡查中心,兩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巡查,整個執法辦案區情況一覽無餘。
「我們通過網上巡查中心不斷強化『人、案、物、警、卷、場所』的全流程監管。」中心負責人、法制大隊大隊長楊勤榮介紹,網上巡查中心大屏通過3D地圖展示人員在辦案區的定位及軌跡情況,所有監控點位無盲點滾動播放,也可實時展現各部門辦案區人員、接處警數、案件受理數等指數,對發現的問題和短板及時預警通報,執法過程全流程閉環式管控。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大量運用智能化設備、系統,讓執法辦案過程留痕留跡,讓監督管理高效、精準,有效預防執法辦案風險。」楊勤榮介紹,在中心除了全流程監督外,還通過案件智能存取櫃,辦案民警可以在休息期間,將案件放置於各智能案卷櫃,所有存取記錄系統後臺全程留痕,避免了「抽屜卷」、案卷丟失等現象的發生;通過建成連接看守所、派出所辦案區的遠程提審系統,實現遠程音視頻可視對講、遠程刻錄、遠程列印、遠程示證、遠程籤字捺印等,大幅度提高公安機關的提審效率。
「協同作戰」一體化保障實戰成效初顯
8月20日,大橋派出所在辦理一起敲詐勒索案件時,因為案情複雜,5名嫌疑人又拒不交代犯罪事實,偵查工作陷入僵局。
正當經辦民警犯愁時,預審辦案隊提前介入,根據掌握的案件線索對民警進行了口供突破的指導,最終5名犯罪嫌疑人均如實交代了全部罪行。
集中辦案、靠前作戰,作為對基層所隊的支撐,入駐中心的預審辦案隊對案件定性、取證方向、突破口供等提供審訊支持,法制大隊實時開展法律指導和同步審核,如遇重特大或疑難案件,分局領導、業務專家還可以在審訊指揮室實時作戰指揮,為辦案單位精準打擊、深挖犯罪提供實時保障。
預審大隊負責人劉生毅介紹,過去單純以派出所為主的刑事辦案模式已經向警種專業化辦案模式轉變,派出所遇到「疑難雜症」,入駐中心的警種能夠及時直接、手把手、面對面的指導。
強化合成作戰的同時,中心不斷推動政法一體化協同,全面實現公、檢、法一體化數字卷宗單軌制協同辦案,單軌制數字卷宗應用率達100%。
專門設置檢察官辦公室、法官辦公室、刑事速裁法庭,為檢法工作人員按需入駐、「簡案專人快辦」和速裁法庭快速審結機制落實創造好條件,同時通過集成化辦公,實現跨部門業務協同、信息共享,提高辦案效率,最大限度形成服務辦案、打擊犯罪的合力。
9月4日下午,一起涉嫌危險駕駛的刑事案件在中心刑事速裁法庭進行開庭審理,從嫌疑人傳喚到案、調查取證、檢察院審查、提起公訴到一審判決,整個流程不到30小時,而當天開庭到審結案件僅用了不到10分鐘。
劉生毅還介紹說:為進一步加強中心內專業團隊力量,提升警種自身能力水平,以全警實戰大練兵為契機,中心利用每周一、三夜學機制和周六實戰訓練日,系統開展法律法規和執法演示片學習抽考,啟動警務輔助人員能力提升月活動,不斷提升綜合素質,強化支撐基層能力,真正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法治日報》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