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鏢、易普症與大腦

2021-02-17 京都飛鏢群英會

向鏢友們推薦一本書《運動大腦:神經科學助你提升運動技能 -The Athletic Brain: How Neuroscience is Revolution》。飛鏢運動不僅僅是手上技術的運動,鍛鍊的也不僅僅是肌肉記憶,還需要訓練大腦,訓練神經元的軸突。這本書發布了現代運動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訓練改變大腦生理結構的秘密,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最難得的是,書籍的作者阿米特·卡特瓦拉是個英國佬,書中多次談到了飛鏢運動。本文摘錄了書中關於「易普症」的章節。這本書在京東網和當當網都可以買到。


易普症

 2015年夏天,英格蘭對陣澳大利亞的第四場測試賽的前幾天,我和史蒂文· 芬恩(StevenFinn )坐在會議室俯瞰著特倫特橋板球場。我提出「易普症」 這個單詞時,他悶悶不樂。2013- 2014 年的冬天, 他因投球功能問題被送回國, 結束了在澳大利亞舉行的系列巡迴賽之旅。而今,這位又高又瘦的快速投球手首次返回英格蘭隊。他的入選在第三場測試賽中起了關鍵作用。他8次投中三柱門,使對方8名擊球員出局,完成了對自己的救贖,幫助英格蘭隊出乎意料地贏得了勝利。灰燼杯歸屬英格蘭已成定局。我問他,在他離開板球賽時,之前的投球出了什麼問題,是分析性癱瘓嗎?

」事情是這樣的,當找不到投球的節奏時,你會去尋找細節,」他告訴我,「你尋找不在節奏的原因。有時可能因為場地不舒服,或者也可能因為你的一些動作出了錯。我在尋找設法讓自己放鬆下來的寶貴信息,使自己重新投入投球手的角色,我知道我能行,但我找不到。當你日復一日地訓練時,你已經養成習慣, 但你必須擺脫它們,從而做到更好。我找不到一星半點能讓自己 做得更好的信息。所以我花了一點點時間重新評估自己的處境,然後真正從那裡開始入手,這一點很重要。」

有時,運動員喪失執行最簡單任務的能力,而且再也無法恢復。這種病有各種各樣的叫法。5次飛鏢世界冠軍埃裡克· 布裡斯託 ( Eric Bristow ) 逐漸喪失正確投出飛鏢的能力,他稱之為"投擲障礙",在斯諾克中稱作「握杆障礙", 在射擊中稱作「退縮反應」,在射箭中稱作「黃心病 " 。前洛杉磯道奇隊二壘手突然喪失普通的投球能力後,棒球球迷就稱其為「怪物」「 怪獸」或者「史蒂夫· 薩克斯症候群」 。不過,這種病症更通用的名稱叫「易普症」,它會在各種各樣的運動中影響運動員的表現,在高爾夫、棒球和板球運動中尤為常見。它會毀掉一個人的職業生涯,所以當我把芬恩的情況解釋為易普症時,他轉而迴避。

「你知道嗎? 有人提到這個詞時我就惱火,因為易普症意味著你無法投出球,無法跑到板球球手位置的界線,你做不了任何事。」 他說,「離開澳大利亞的前一天,我看過現場的網絡視頻,我每個球都投得很好。只是我沒找到節奏,身體機能有些錯亂。所以有人提到這個詞時,我感到沮喪和惱火,因為這完全不是真的,事實上是一個很不敬的措辭,尤其是當你在和一位投球手交流時,用這個詞意味著他徹底失敗了。」

斯科特· 鮑斯威爾 ( Scott Boswell ) 曾在視頻網站 YouTube上轟動一時。他主演的視頻點擊量超過了 100 多萬。遺憾的是,視頻名叫「史上最糟嗎" (The Worst Over Ever?),  描述了結束他職業運動員生涯的煩惱時光。2001年,萊斯特板球隊進入C&G杯決賽—相當千國家板球聯賽杯決賽。在半決賽中, 26歲的他打出職業生涯中的最佳數據,四次投中三柱門,使對方4名擊球員出局,僅得44分,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最大比賽得分。「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之一。「十多年前他在一次罕見的採訪中告訴《衛報》。

在第二輪投球中,他投出14球,而不是6球。前8個球中,有6個球是歪球。觀看這段視頻是痛苦不堪的回憶,就像噩夢初醒。當鮑斯威爾從隊友那裡重新得到球,開始一次次的嘗試時,他已經近乎失控了。"(擊球手) 好像在 50 碼開外," 鮑斯威爾回憶道,」 就像個小圓點, 我就是沒法看到他。我投出一個歪球,然後聽到觀眾的嘈雜聲。我投出第二個歪球,接下來嘈雜聲變得越來越大,我就是無法收手。我想投出好球,因此開始倉促投球。我越慌,出手就越倉促。」

 

人們普遍認為,易普症的特徵是無意識的肌肉抽動、顫抖和肌痙攣,事實上有兩種引發該病症的原因。鮑斯威爾的病因可能是分析性癱瘓的極端形式。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無法專注千較精細的動作(通常稱作 Ⅱ 型易普症)。這是一種痛苦的折磨,因為運動員擔心無法釋放球或者擊出好球,所以只會增加其出錯的可能性。這不同於發揮失常,因為它是持續性的,常常有著和運動不相關的誘因。

運動心理學家馬克· 鮑登 ( Mark Bawden ) 博士與英格蘭和威爾斯板球協會以及英國體育學院合作,共同致力於幫助運動員克服易普症。「我想這和恐懼症非常相似,"鮑登告訴我,"譬如體育表演恐懼症,無論在體育表演過程中還是在競技場外,患這種病症的人都像是經歷了重大事件。從根本上說,他即將進入戰鬥、逃跑或凍結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是持續的、永久性的。」

鮑登認為這和壓力下發揮失常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因為壓力雖然增加, 但不會導致易普症。「如果來看斯科特· 鮑斯威爾這個例子,就會令人感到不解,儘管它看起來像是發揮失常的經歷(投出了歪球),結果卻成了相當可怕的經歷, 他感到自己在眾人面前陷入了僵局。因此,這幾乎變成一種恐懼症,下次準備投球時,他的大腦處在高度戒備狀態,尋找類似的誘因-   這正好說明同樣的事情還會再度發生, 而事實上也的確發生了。」鮑登認為,過於重視公眾反應的人更容易患上易普症,因為板球運動的性質所在,這在板球投球手中格外常見。如果投出了歪球或者壞球,他們就必須重新投,直到投出合格的球, 然後真正陷入無限循環的失敗中。

因此,儘管這種類型的易普症只是一種持續性發揮失常的極端形式,但可能會因潛在的情緒創傷(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而加重。黛比· 克魯斯 ( Debbie Crews ) 在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獨特的辦公室裡試圖查明這種病症的病因。和其他大學建築的地板不同,她的辦公室地板鋪的不是普通的地毯,而是人造草皮。草皮地板中間挖了兩個圓孔,上面覆蓋著膠帶。這是一個臨時果嶺,研究入員讓患有易普症的高爾夫球手進行測試,以便查明病因和病症 。

她使用了一種叫虛擬數據手套 ( Cyber Glove )的設備, 上面有17 個不同的傳感器,用於測量擊球入洞的高爾夫球手手部的肌肉運動。除此之外,她還裝上了自己的傳感器,將其放置在受試者的手腕和前臂來追蹤這些部位的肌肉活動,了解揮動球桿時手臂的轉動情況。

她發現,在一些案例中(大概在 7% ~ 10%), 易普症由局部性肌張力障礙引起。這種肌張力障礙是一種相近肌肉協同收縮導致肌痙攣和抽搖的病症,屬於典型的功能紊亂。當運動員進行訓練時,大腦因神經可塑性而發生改變 ,某一特定的肌肉或肌群被使用得越多,大腦中控制身體這個部分的區域就越大。研究者認為,大腦的這些區域開始過度增長,混合重疊在一起。大腦失去有選擇性地控制肌群的能力,就像你很難讓小腳趾單獨動起來一樣。

「我認為這就是理論框架, 在此處最說得過去。」 克魯斯在辦公室的電話那頭告訴我,「在局部性肌張力障礙中,感覺輸入區域趨於瓦解,或者過於被放大,因為他們的技巧太熟練了,「她說,」所以接著就影響到了肌肉的運動功能。」

斯諾克球員史蒂芬· 亨德利 ( Stephen Hendry)  也曾深受其擾。英國體育史上最著名的發揮失常事件之一是吉米· 懷特打丟黑球,而亨德利是這次大逆轉的受益人。「有時擊球,我甚至沒法打出主球。" 亨德利在2010年斯諾克 英國錦標賽出局後對BBC說,「 這真是令人沮喪。我現在打球,好像先讓了對手50分,這太可怕了。我10年來每況愈下。」

這是典型的 I 型易普症, 克魯斯把它稱作「真正的易普症"。與鮑斯威爾的突然發病相比, 這種病症是在一段時期內逐漸發展而成。據克魯斯說,II型易普症與發揮失常屬千同一種情況,只不過前者比後者更嚴重,但很顯然,I型易普症完全不同。「人們無疑會發揮失常,但他們不會表現出痙攣或抽擂,而發生痙攣或抽搖的人也不一定會出現發揮失常現象,他們只是對自己的動作失去了控制。」

」他們在客廳也會緊張,將高爾夫球朝椅子腿擊去,沒有人在一旁觀看,也沒有人關心他們是否擊中,即  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也會緊張。但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其他人都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類易普症在日後的職業生涯中常常會給運動員帶來痛苦-亨德利、布裡斯託和高爾夫球手湯姆·沃森 (  Tom  Watson ) 在晚年都與這種病症進行過抗爭。克魯斯告訴我,經過一系列研究發現,II 型易普症的發病年齡一般為 31 ~ 56 歲, 而他們的運動年齡一般為 20.9 ~ 31歲。運動員經過經年累月的訓練,他們的運動圖譜在逐漸擴大,所以在運動過程中能表現出更高的精準度。但是,當這片區域變得過大時,易普症就開始發病。同樣,在某些運動中,投入過多的精力實際上反而會起反作用。

亨德利繼續說:「我覺得我需要給伯恩哈德· 蘭格 (Bernhard Langer) 打電話,了解他是怎樣克服易普症的,因為這也是我遇到的問題。「 高爾夫球手蘭格利用神經可塑性戰勝了易普症,通過以稍有些不同的方式重學了這項技能,改變了感覺輸入,從根本上重新訓練了自己的大腦。他自創了新式的握杆法,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按照這種握杆法,球員把推桿的握柄夾在右掌和左前臂之間。

重學技能是治療所有類型易普症的常見方式。」可能有的人在果嶺的表現相當糟糕,"鮑登說,「不過,只需在技術上稍作改變,使大腦仿佛在指揮做其他事情,這樣你就能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其他策略包括像高爾夫球手約翰· 米勒( Johnny Miller ) 採用的辦法:在推桿的握柄上塗上一點紅色指甲油,將注意力集中在這個地方,看著球洞而不是球, 或者將眼睛閉上。他們潛心於改變大腦的感覺輸入,從而在大腦中建立 新的路徑。克魯斯讓高爾夫球手在擊球入洞時戴上滑雪手套, 這樣球桿就不再像一把推桿,能夠幫助「易普症患者「 克服困難, 同時有爭議的腹式推 杆也能起到輔助作用。在高爾夫球運動中, 鮑登發現,如果將高爾夫球換成網球, 在有些情況下能夠暫時減少易普症的發生。

「易普症在切球中更為普遍,除了用擊球入洞,改變這種狀況的選擇餘地很小,「克魯斯說,「能夠做到兩隻手分開,不互相觸到,就已經非常成功了。當你將一項需要用雙手完成的任務用單手去完成,大腦會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 ,這種方法對切球非常有效。」

另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基本上從頭開始 ,允許神經網絡萎縮 , 然後重建它們。在對書寫痙攣患者和音樂家痙攣患者進行研究後,發現用支架支撐一段時間來穩定肌肉,過後再訓練他們完成書寫任務或者擊球練習,能幫助減少易普症的發生。在大腦中,有個區域能控制出現問題的肌肉,如果能找到這個區域,那麼對運動皮層直接進行電刺激也有效果。研究發現, 幾次電刺激對局部性肌張力障礙的兩種形式(音樂家痙攣和書寫痙攣)有積極影響,就像 II 型易普症一樣。

克魯斯和其他研究者通過肌電儀發現,甚至在運動員尚未意識到之前,肌肉就已呈現出易普症的跡象,肌肉抽搐,但不是很強烈,不足以引起肌痙攣或者影響表現。她認為,在早期階段,趁著易普症還沒發展成嚴重的問題,運動員應儘快開始尋求預防性治療手段,儘管在內心裡,她覺得靈活的運動方法才是關鍵,而談「治療「有些牽強附會。

「我看見它從右手傳遞到左手,再回到右手,這是一次旅行,運動員在旅行中戰勝了易普症。」 她說,「 這不是什麼治療問題或者修復問題,在我看來,就是要學會和易普症相處,採用多種策略。人們一味地想克服易普症 ,並找出修復或治療的辦法。在我看來,這才是他們產生高度緊張感的部分問題之所在。他們的想法是:為了取得好成績,他們必須做出完美的動作。

 

克魯斯認為,運動的靈活性是避免出現易普症的關鍵(採用多種策略,使球從A點到達B點),按照擴大的運動圖譜,從神經學角度來看,這樣也講得通。她說:「 你可以用很多種不同的方法擊球入洞。你可以打左曲球、右曲球。如果採取一些更有創意的打法,而不是非常機械的打法,可能會有更好的結局。」

第一部分 運動員的大腦

01 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和預判的藝術 ‖ 2
 揮拍擊打與落空 ‖ 5
 不是用臉! ‖ 6
 鏡之屋 ‖ 9
 鷹眼 ‖ 11
 分界線 ‖ 13
 斯科爾斯時代 ‖ 15
02 米卡·哈基寧和選擇錯覺 ‖ 19
 和飛翔的芬蘭人一起燃燒 ‖ 23
 自動化、系統化和液壓自動傳動 ‖ 25
 「你做決策」 ‖ 28
 走捷徑 ‖ 31
03 羅傑·費德勒和正在變化的大腦 ‖ 35
 用進廢退 ‖ 39
 小丑和戰爭 ‖ 41
 前鋒和海蛞蝓 ‖ 46
 高速公路 ‖ 50
 「蘭斯世界大戰」 ‖ 54
第二部分 大腦訓練革命
04 打破一萬小時定律 ‖ 60
 大腦訓練 ‖ 64
 「這和棒球有什麼關係嗎?」 ‖ 67
 價值100萬美元的大腦 ‖ 69
 你的代號:螺旋 ‖ 73
 遊戲如比賽,比賽如遊戲 ‖ 78
05 釋放大腦潛能 ‖ 83
 觀察最佳的位置 ‖ 87
 原始的大腦訓練手段 ‖ 90
 比利時的秘密 ‖ 93
06 路易斯·蘇亞雷斯和杏仁核劫持 ‖ 98
 向黑猩猩致敬 ‖ 101
 一個民族的發揮失常 ‖ 103
 主場劣勢 ‖ 105
 分析性癱瘓 ‖ 109
 讓·范德維德和認知發揮失常 ‖ 112
 易普症 ‖ 114
07 泰格·伍茲和壓力的作用 ‖ 121
 一款應用軟體 ‖ 124
 機器人總動員 ‖ 126
 少即是多 ‖ 127
 不,我們不能 ‖ 129
08 和劉易斯·漢密爾頓一起進入最佳狀態 ‖ 134
 追求快樂 ‖ 136
 哥們,我會回來的 ‖ 140
 機器中的上帝 ‖ 142
 心流混合物 ‖ 144
 太空貓 ‖ 146
 甜菜根汁 ‖ 153
 達拉斯牛仔隊滿血復活 ‖ 155
第三部分 未來的體育運動革命
09 穿越屏障 ‖ 160
 返回基地 ‖ 162
 最漫長的一天 ‖ 164
 碾碎青蛙 ‖ 166
 一個男人的步伐 ‖ 168
 壓制守護神 ‖ 171
 一劑興奮劑 ‖ 173
 沒錯!這要好得多 ‖ 177
 激活大腦 ‖ 180
10 昏倒在波蘭 ‖ 185
 預料中的混亂 ‖ 187
 堅果破殼 ‖ 191
11 職業病導致的死亡 ‖ 193
 強度極限 ‖ 195
 卸下偏導護盾 ‖ 197
 箱子裡的大腦標本 ‖ 199
 拳擊手腦病症候群 ‖ 202
 文化的變革 ‖ 205
 職業病導致的死亡 ‖ 209
 小綠人 ‖ 212
 不可能的治癒 ‖ 216
12 多巴胺癮君子 ‖ 219
 完全痴迷於定點跳傘運動 ‖ 222
 多巴胺癮君子 ‖ 225
 專注的雙眼,清醒的頭腦,不認輸 ‖ 226
 無懼死亡 ‖ 230
13 尋找運動智商 ‖ 232
 神經系統的巨人 ‖ 234
 流暢的足球賽 ‖ 236
 物色基因 ‖ 238
 確立優勢的因素 ‖ 239
 天生愛運動 ‖ 241
 吃一塹,長一智 ‖ 245
14 被驅逐者和機遇 ‖ 248
 實踐中的大腦訓練 ‖ 251
 做出更佳的決策 ‖ 254
 未來的體育運動革命 ‖ 257
 致謝

相關焦點

  • 原來他們打不好球 都是被YIPS易普症「害的」
    YIPS易普症是許多高球愛好者頭號的問題,如老虎·伍茲、湯姆·沃森、基根·布拉德利等大牌球星都曾經飽受易普症的困擾。易普症是高爾夫運動中的一個術語,專門用來指腕關節或筋肉不受意志控制的急抽拉動,容易使球手在關鍵性揮桿或推桿的時候發生失誤,很多職業球手因為找不到治療方法而終結運動生涯。易普症分神經性和心理性兩種。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差點越低球手越容易患神經性易普症。
  • 納達爾是不是患了"易普症"?
    大家不妨重溫一下納達爾的這記離譜接發失誤:過往在關鍵分的較量當中,獲勝一方多是頑強的納達爾,但現在正在演變成納達爾送出的正手主動失誤,結合他自己最近在場內外釋放出來的各種緊張和焦慮,真的讓人懷疑到底納達爾是不是也得了「易普症(Yips)」,在面對關鍵分的時候身體出現無意識的肌肉收縮,導致動作有所變形。
  • 一個被低估的狀元,如果不是傷病和易普症,天賦不亞於詹姆斯!
    一個被低估的狀元,如果不是傷病和易普症,天賦不亞於詹姆斯! 富爾茨一個被低估的狀元,如果不是傷病和易普症(一種運動阻礙性疾病),他的天賦也絕對得到更多的展現。現在的球隊沒多大耐心等你了,新秀合同沒打出來就沒那麼多機會了。
  • 奧圖維連續失誤疑似患上易普症 太空人主帥表示他仍是先發
    奧圖維抱頭痛哭 有一種病叫易普症(Yips),多發生於棒球、高爾夫和飛鏢等運動中,患上這種病症的球員肌肉會發生無意識的收縮 奧圖維最近的防守表現就似乎是患上了這種病症,當然這種病也並非不能治癒,現教士終結者羅森索上賽季就被懷疑得了易普症,他那高品質的百邁速球始終無法控進好球帶,甚至頻頻扔到土裡。患上了這種病也可以在大聯盟中生存的很好,小熊左投喬恩-萊斯特就是患上了傳向一壘的易普症,照樣沒耽誤他成為一位稱職的大聯盟先發投手。
  • 劍虹專欄 | 易普症的解藥竟藏在中華傳統武學裡
    他說站樁沒什麼神秘的,這不是玄學,站樁關注的是呼吸,是專注地給自己大腦供氧的工程。馬師傅的一席話簡直讓我想拈花而笑,收腹裹臀正是高爾夫PGA圈裡流行的TPI站姿,能更好的應用核心力量,有助於保持揮桿過程的身體平衡和提升旋轉速度,增加擊球距離;至於供氧……一些高水平高爾夫教練和頂尖業餘高手都曾和我說過,打球過程中的所謂「不專注」和短切短推易普症,都是由於緊張導致的大腦短暫缺氧而產生的
  • 易普症或是亨得利退役早的真正原因!羅伯遜:這使他打球漏洞百出
    亨德利在2010年向媒體透露,他已經被可怕的易普症折磨了10年,他一直試圖通過諮詢教練史蒂芬·費尼來重新找回自己的一些舊狀態,以便自己可以享受元老斯諾克世錦賽的比賽。亨得利曾說他和史蒂芬·費尼一起打了一小會兒球,然後他開始從斯諾克之中找回了一些樂趣。」
  • 一組大腦趣知識:男人大腦和女人大腦有著差異
    「大腦是你最重要的器官」——這是大腦告訴你的;是不是有點細思極恐!大腦是宇宙中最神奇和神秘的造物之一,人類對大腦探索很久,但所知並不多。一,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有著一樣的結構?《紐約時報》曾刊登2張照片。左是老鼠的腦細胞,右是宇宙。
  • 大腦結構圖,大腦功能分布說明書
    大腦的功能分布人的大腦由左右雙側半球組成,雙側大腦半球交叉支配對側肢體,多數人左側大腦為優勢大腦。
  • 最強大腦第四季人機大戰今晚開播 百度大腦VS最強大腦
    餘熱未消,中國版「人機大戰」——百度大腦挑戰最強大腦,今晚將震撼上演。  根據百度官方公布的消息,1月6日晚21點10分,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四季震撼來襲。這一季的節目,除了有往期如雲高手的對決,更有代表著中國人工智慧最高水平的「百度大腦」現場挑戰名人堂選手的「最強大腦」,在圖像和語音識別等領域一決高下,上演一場「與未來相見」的巔峰對決。
  • 女人的大腦比男人的大腦「年輕」:這很重要嗎?
    現在,研究人員說,男人和女人之間還有另一個看不見卻很重要的區別:他們的大腦年齡。 根據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女性的大腦似乎比相同年齡的男性的大腦平均年輕三歲。 從年輕成年到高年紀都存在這種差異,這意味著女性的大腦也比男性的大腦慢。
  • 大腦結構「男女有別」 男女大腦還有什麼不同
    代謝角度 女性大腦更年輕  「該項研究是通過測試男、女志願者大腦的代謝水平來評估大腦的『年齡』。」李軍告訴記者,人類大腦的新陳代謝會隨著生理年齡增長而逐漸放緩,這個過程進行的快慢程度也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 社交中的「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
    查理德是為數學天才,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得主,他擁有的是屬於極端的「男性」大腦。這種大腦在機械原理、複雜系統、查找數字和視覺搜尋等方面的能力都高於一般水平,這種人擁有超群的智力,比如有些專家在計算昂面甚至可以與計算機媲美。
  • 大腦後動脈變異(胚胎型大腦後動脈)
    大腦後動脈變異大腦後動脈(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是椎-基底動脈的主要終支,在動眼神經上方繞大腦腳向後走行對大腦後動脈的形成機制目前存在爭議。腦血管的基本構型在胚胎28~40d形成。從胚胎發生角度看,大腦後動脈來源於後交通動脈(PcoA);而從血流分布角度看,大腦後動脈的血液來源於基底動脈。一般認為,發育完好的大腦後動脈應由同側的基底動脈分出。大腦後動脈交通前、後部的血管管徑應粗細均勻且互為延續。
  • 復發性抑鬱造成大腦損傷 大腦海馬體被縮小
    新研究顯示,在患有復發性抑鬱的患者身上,關係到新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海馬區)似乎縮小了。  Ian Hickie是雪梨大學大腦和思維研究所的共同負責人,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小組考察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近9000人的神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分析了約1700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片和醫療數據,以及未患抑鬱症的7200人的數據。
  • 鍛鍊如何改造大腦?看看運動鍛鍊對大腦的好處
    但更重要的是,鍛鍊對大腦改造也很有幫助!鍛鍊對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你讀什麼內容,你的大腦吸收了哪些內容,這和神經化學物質是否與生長因子達到適當的平衡將神經元結合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鍛鍊之後,當你再坐下來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你的大腦就能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
  • 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怎麼樣 大腦信息介紹
    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怎麼樣,大腦信息介紹。玻爾茲曼大腦是最強蝸牛手遊中橙色S級科技類的貴重品,那麼它的加成屬性怎麼樣呢,下面小編帶來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的信息介紹。 獲取途徑: 抽獎獲得 八卦爐許願獲得 開啟大師手札獲得 開啟科技大師手札獲得 以上就是最強蝸牛玻爾茲曼大腦的信息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更多遊戲信息請關注遊戲狗。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無數人一直在從事大腦的開發和研究工作。這裡面有醫學專家、腦科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都在從各自的領域出發進行大腦的研究工作,並且試圖尋求一些安全、長效的方法來開發大腦。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它的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
  • 如何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大腦開發是系統工程 大腦,是人身體上最重要也是最精密的器官(沒有之一),大腦的健康和正常發育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對於大腦的認知也在隨著醫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