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查理德來說,有朋友來拜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當朋友們開始喋喋不休地聊天,他總是感到無所適從。
大家總是不斷交換眼神和微笑,妙語連珠,還時不時含沙射影,一語雙關,而他卻很茫然,無法跟上大家的節奏。
對於查理德來說,人際交往純粹是功能性的,交往就是為了達到彼此的目的,無關痛癢的話毫無意義,情感交流更是浪費時間。
查理德也意識到了在情感方面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後來經過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的巴倫分析,查理德的這些行為都是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典型症狀。
查理德是為數學天才,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得主,他擁有的是屬於極端的「男性」大腦。
這種大腦在機械原理、複雜系統、查找數字和視覺搜尋等方面的能力都高於一般水平,這種人擁有超群的智力,比如有些專家在計算昂面甚至可以與計算機媲美。但是查理德在理解他人情感、同理心和建立親密關係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他根本無法察覺別人內心思想。
與之對立的是極端的「女性」大腦,這種大腦擅長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與思想。具有這種大腦的人適合從事教師和心理諮詢師等職業,但是他們在系統性方面具有嚴重缺陷,比如他們很可能缺少方向感,很難學好理論物理學等。
可見偏向任何極端的大腦,都會在某一領域表現出色,但可能在別的領域就表現的差強人意。
大腦的最佳狀態就是能夠達到兩個極端大腦的平衡,可以擁有一半的「男性大腦」和一半的「女性大腦」。比如,一位能夠達到這種平衡的醫生可以依靠「男性大腦」準確診斷出病人的病因,然後對症下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病人還能感受到來自醫生「女性大腦」方面的關懷和理解。
當然極端的大腦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能做我們常人做不了的事情,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上功不可沒。倘若你發現自己跟查理得一樣對社交很難理解,那麼不妨試一下其他方面,不用死鑽牛角尖,認為自己一方面不行就否認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能察覺別人內心思想的能力是人類最寶貴的社交技巧之一,神經學家們稱之為「心智直觀」。人們正常都有這種能力,我們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人,愛護、關心他人,雖然不能完全進入他人的心靈,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面部表情、聲音和眼神中對他們的情感和思想做出推斷。
心智直觀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展,比如從最簡單的自我意識到複雜的社交意識(比如,我知道你知道她喜歡他)。科學家們經常在實驗中來區分孩子的心智直觀的發展階段。
在一個名為「卑鄙猴子」的遊戲實驗中,分別給3歲、4歲的孩子看幾組玩具(每組兩個),卑鄙猴子每次都會問孩子想要哪一個,而且每次卑鄙猴子都會留下孩子想要的那個,而把另外的玩具給他。4歲的孩子很快就發現了卑鄙猴子的把戲,然後他就會反著選,這樣就能得到自己心儀的玩具了。但是3歲的孩子一般都看不明白這個把戲,因此總是選自己想要的那個,當然總是得不到。
在大約4歲的時候,孩子就基本具備了這些社交意識,這時他們的同理心能力也基本達到成人水平。與此同時,他們的天真也在慢慢消失,孩子們已經明白了現實與自己理想的差距。4歲孩子已經掌握了將是他們受益終生的同理心能力的基本技巧,當然他們的心理和認知水平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得到改善。
當然這個增長速度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早熟」比同齡人「懂」的更多,而有的人就可能出現心智直觀偏差,比如有的女生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更苗條、鍛鍊得更多、更關注自己的身材,其實客觀來講,他們可能並沒有多大區別。
其實這種假象部分是由於錯誤信息引起的,這些女生往往會注意周圍那些最漂亮、身材最苗條的同學,因此她們的比較並不是與平均水平的客觀比較,而是把極端情況作為基準來加以比較。
有些男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他們在喝酒的時候,總是拿自己與那些酒量最好的人作比較,這往往會使他們認為自己也要喝那麼多酒才行,而沒有考慮到一般的水平。
與之相反,那些心智直觀正常的人就不會把極端情況作為自己行為的基準,他們會考慮普遍的情況並加以分析,合理把握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每個人都在解讀他人的心智,成功的社交生活離不開這種快速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