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我們的大腦參與高質量社交

2020-12-16 騰訊網

你會不會經常有這樣的想法:

沒想到社交對於大腦的健康這麼重要,以前認為只要自己一個人學習知識不被打擾效率會更高,不喜歡無謂的社交來打擾學習的效率。

看來現在需要更新下自己的固執己見了。

人們處在社交中需要調用大量腦區來共同協調工作,需要在瞬間解讀對方的語調,表情,動作以及語言背後的邏輯意思,同時又要快速組織語言去回應對方,社交真的是很鍛鍊大腦的一個行為。

我們現在引以為傲的人工智慧雖然能在處理單方面能力很強,但是如果像人類這樣多方面同時處理這樣無違和感的對話,輕鬆應對溝通的AI還沒有。

可想而知,社交是一件對大腦有多大耗能的活動。

如果我們想要鍛鍊一個更強大的大腦,那社交就是一件最好的鍛鍊方式。

社交不僅可以提高大腦的認知能力減緩老年痴呆,還能促進身心健康減緩衰老。

如果說學習是在大腦裡修路的話,那社交就是使用和鞏固這些道路。

一、有效社交

在社交中會產生強烈情緒,不會覺得無聊,結束後還能回味曾經美好的瞬間,形成有意義的經驗,能夠對以後做的事產生連接。

怎樣激活有效社交?

1.抓增量:結交不同行業,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新朋友,獲得新的連接與知識。

2.激活存量: 聯繫長時間不聯繫的老朋友,激活曾經的腦迴路(回憶)。

那種見過以後,還會久久回憶的社交真的會給人大腦激活的感覺。

3.面對面社交:減少不必要的社交,和人面對面溝通交流,通過眼神、動作、言語等會形成反射刺激。

面對面社交需要觀察很多因素,比如說面部表情,語調,肢體動作等,這些因素都需要大腦進行處理和反應,網絡社交看的就是文字,並不需要處理很多信息。

二、大腦需要哪類社交?

要激發大腦的潛能,需要兩項重要的挑戰,一個是運動,另一個是學習。

大腦最需要的,最終是高質量的社交。

你可能會疑惑,社交對大腦有什麼用呢?

找幾個朋友聊聊天,就能幫助到大腦?

其實,社交對大腦的挑戰還挺大。

為什麼呢?

因為社交對大腦來說,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想像一下,你要跟一個人交流,需要注意他的語氣、語言、表情、聲調、情緒等各種各樣的信息,他說的話你要快速解讀,還要在一瞬間找到正確的詞語組成句子去回答,同時還要協調好自己的表情、聲調、態度和動作。

這一來一去,需要你大腦的語言中樞、情感中樞、邏輯思考中樞、控制動作和表情的中樞一起協調工作才能完成,而且還需要在一瞬間就完成。

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陌生人,那未知就更多,挑戰就更巨大了。

你可能覺得,這也不是什麼難事啊,我們不是從小就會嗎?

如果你這麼想,就低估了社交這件事的難度。

要知道,計算機雖然能快速地解決極其複雜的邏輯問題,但你要讓它看著一個人,根據他的表情、情緒,跟這個人進行連貫的、有意義的對話,現在全世界最先進的計算機都還達不到像人類這樣應對自如。

所以說,社交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它是一項對大腦非常艱巨的挑戰。

而經常對大腦發起這項挑戰,能幫你有效提高大腦的認知能力,降低患病的風險。

而且,跟不同的人社交,交流的內容不一樣,鍛鍊的腦區,也完全不同。

如果說學習是在大腦裡修路的話,那社交就是在短時間內同時使用和加固多條道路。

一項研究發現:社交面比較廣的老年人,得老年痴呆的風險會更低。

這個研究連續四年,隨訪了加州地區兩千多名78歲以上的老人。

這4年裡,總共有268名老人被確診患有痴呆。

相比起那些社交圈比較窄的老人,社交圈比較大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的風險會降低26%。

而且交往頻繁的,比交往不頻繁的老人,患病風險還會再下降一半。

所以,要想擁有強大的大腦,就需要社交。

但是,是不是什麼樣的社交都有用呢?

你會發現,有些社交也會讓你覺得很無聊,一桌人坐在一起,都低頭看自己的手機。

這顯然不是高質量的社交。

我們需要的是高質量的社交。

三、高質量社交的兩個標準

那什麼樣的才是高質量的社交呢?

一個是在過程中,你的大腦會被激活、會產生強烈的情緒,不會覺得無聊;

另一個是在過程後,這段經歷會存儲在你的腦海裡,未來還能被調用,能和新的記憶連接起來。

其實,一次社交的質量高不高,你自己是會有感知的。

如果聚會以後,你回到家裡,整個人都處在興奮狀態,腦子裡還忍不住在回憶一些細節,那這樣的社交質量一定是高的。

但如果在社交的當下都覺得很無聊,結束之後也留不下什麼印象,那從刺激大腦的角度來說,這可就不是一段好的社交。

從這個標準來看,你會發現,和誰在一起、做什麼,遠比單單認識多少人、花多長時間在一起要重要得多。

比如,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團隊齊心協力達到一個目標;

和有相同愛好的人一起打一場球,跳一曲舞;

或者和聊得來的朋友喝個酒談談心。

這些時侯,不僅在當下會讓你情緒高漲,也會在記憶裡留下很深的印記。

所以,高質量的社交一定能夠讓你全情投入。

怎麼高質量地社交?

尋找增量,激活存量。

什麼意思?

尋找增量,就是你需要交新的朋友,而且是跟自己差別比較大的朋友。

如果你是老年人,能不能和年輕人一起多交流?

如果你是做某一種職業,除了自己的職業圈子之外,能不能多認識一些圈子之外的人?

這種跨年齡、跨種族、跨性別和跨職業的社交,往往能給大腦帶來新的認知和刺激。

在葡萄酒品酒會上,每個城市裡各行各業的人一起來學習和分享,就是一個典型的跨越了職業圈子的、很有意義的社交。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做過一個老年志願者的研究,叫做Experience Core。

他們研究的目的是給退休的老年人找到一些提升他們認知能力和大腦健康的方法。

研究找了一些退休老人,讓他們自願參加,輔導有閱讀障礙的小學生。

志願者每周要抽15個小時,大概是三個下午的時間,陪著這些小朋友一起讀書,替他們解釋書裡面的內容。

研究持續了六個月的時間。

結果發現,志願者自身的大腦狀態,包括意識、反應、記憶力、情緒、滿足感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也就是說,當你和不同年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對大腦是很好的鍛鍊,能夠延緩大腦的衰老。

那激活存量又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合適的時候,你要主動聯繫一些老朋友,激活你社交網絡裡的存量資產。

這裡的老朋友不是指那些認識很久的人,而恰恰是指那些好久沒聯繫的人。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你可以想像,這些人的信息都存儲在你的記憶裡,在你的大腦的某個區域保留著。

但因為很久不聯繫,這些神經元的連接都有些退化了。

而當你重新和他取得聯繫,這個人就像一個觸發器,你能通過他回憶起過去跟他相關的事,就能夠再次激活這一片腦區,讓大腦興奮起來。

還有非常重要一點是: 不要過分依賴網際網路上的社交,用它來替代真實的社交。

當然,在網絡上社交比孤獨一個人要好。

但比起真實的交談和溝通,網絡社交產生的刺激有限,有些時候,甚至還會產生負向刺激。

現在心理學裡就有一個新的症狀叫社交網絡焦慮症。

什麼意思?

就是在社交網絡裡花太多時間不會讓你享受到社交給你帶來的益處,反而容易讓人產生焦慮、抑鬱和注意力下降等問題。

最嚴重的情況是不是幾分鐘看不到手機或微信,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為什麼呢?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社交網絡比如說微信朋友圈裡最多的就是兩類信息:

一類是負面新聞,比如「哪哪哪又發生了惡性事件」,「某某公司又爆出了財務造假」,這一類新聞特別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還有一類就是朋友曬的好消息,又去哪旅遊了,又升職加薪啦,又見到名人啦。

太多這類信息,都容易給大腦造成負面的影響。

為什麼社會這麼多問題?

為什麼我的朋友都混得這麼好,我自己卻一事無成?

這些信息都會讓你產生焦慮感、產生抑鬱感。

所以網絡社交,你可以參與,但也需要適度隔離。

真實的社交才是主要場景,網絡社交只能作為補充。

四、總結

第一,方式比數量更重要。一定要做高質量、有意義的社交。

第二,除了尋找增量,還需要激活存量。

偶爾聯繫一下以前的老朋友,會讓你的某些大腦區域重新激活。

第三,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網上社交,要重視真實世界的社交活動。

你能幫助大腦成長的是這三點:

1.避免傷害,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疾病的和讓你成癮的傷害;

2.合理滋養,通過飲食、睡眠和放鬆來完成;

3.充分挑戰,最有效的三種挑戰方式是運動、學習和社交。

相關焦點

  • 社交中的「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
    比如,一位能夠達到這種平衡的醫生可以依靠「男性大腦」準確診斷出病人的病因,然後對症下藥,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病人還能感受到來自醫生「女性大腦」方面的關懷和理解。當然極端的大腦也有自己的優勢,他們能做我們常人做不了的事情,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上功不可沒。
  • 鍛鍊如何改造大腦?看看運動鍛鍊對大腦的好處
    我經常建議我的朋友們去適當的開始一些鍛鍊,因為鍛鍊可以幫助我們減輕體重,讓身材變得更好,也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睡眠。但更重要的是,鍛鍊對大腦改造也很有幫助!鍛鍊對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你讀什麼內容,你的大腦吸收了哪些內容,這和神經化學物質是否與生長因子達到適當的平衡將神經元結合在一起有很大的關係。
  • 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
    你喜歡什麼時候鍛鍊?早晨還是下班後?對許多下班後鍛鍊的人來說,在長時間的工作後運動有助於減緩壓力,並會使他們更有活力。實際上,只要你不是久坐少動的人群中的一員,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鍛鍊都會帶來額外的好處。但一項研究表明,早晨鍛鍊對大腦更好。
  • 體育鍛鍊促進大腦發育和創新思維
    體育鍛鍊促進大腦發育和創新思維赫忠慧在題為《體教融合視角下運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演講中,著重從生理角度講解了體育運動對大腦發育的重要性。她說:「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的神經形成,每一次肌肉收縮和放鬆,都會釋放IGF-1(促生長因子)蛋白質,衍生出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大腦神經細胞開始生長、結合併以新方式彼此聯繫。」
  • 鍛鍊大腦的五件小事
    把運動安排在早上 我們中許多人都會在漫長的一天結束後去健身房或者去慢跑。但對於我們的大腦而言,這會讓它錯過一次鍛鍊的絕好機會。另外,它對我們的大腦也有許多好處——綠茶富含茶氨酸,它與咖啡因結合可以大大增加大腦中的多巴胺和α波,讓我們大腦更加活躍。
  • 體育鍛鍊或與大腦記憶表現之間存在密切關聯
    如果運動對機體健康有好處的話,那麼其似乎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評估機體運動後的記憶力表現,發現在自行車上哪怕進行短至15分鐘的強化鍛鍊也能幫助改善大腦記憶力,包括獲得新的運動技能。很多時候,運動之後(尤其是耐力運動,比如跑步或騎自行車),我們會感覺到身體和心理上的放鬆,這種感覺的產生就是因為機體在體力消耗過程中所產生的內源性大麻素所致,其會在機體中循環並輕鬆穿越血腦屏障,隨後與特殊的細胞受體結合併誘發機體的興奮感
  • 如何鍛鍊自己的大腦?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但根據相關報導,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接近的。那麼,讓孩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就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其實,最重要的是選對鍛鍊孩子大腦的方法,下面為大家推薦簡單易做的方法,可以和孩子嘗試做起來哦!1、閉眼吃飯為了有意識地用腦,你可以阻斷一些信息,比如視覺信息。
  • 如何提高孩子「大腦學習力」?10條親測建議,讓大腦保持無限能量
    03建議3:為激發大腦,保持鍛鍊有沒有發現,在鍛鍊之後,大腦似乎變得敏捷了?生活中,其實不只是二手菸,包括雜亂的環境,其實都無法給大腦一個清淨。試想一下,我們平時出去玩,走到安靜、車流少的農村、山村裡,會不會覺得連空氣都是香甜的,然後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當然,我們這裡並不是要求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如此清淨的環境,並不現實。
  • 女人的大腦比男人的大腦「年輕」:這很重要嗎?
    然後,他們對男人的大腦進行了測量,並將其輸入到他們為此研究創建的機器學習算法中。然後,計算機在男人的大腦年齡和大腦的代謝數據之間建立了聯繫。 當他們將女性的大腦代謝數據輸入該算法時,該程序發現,女性大腦平均比男性大腦年輕3.8歲。
  • 西媒:科學家證實體育鍛鍊對大腦健康有益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據埃菲社馬德裡9月17日報導,數十年來積累的科學證據已證明,健身和體育運動會塑造大腦,並對各個年齡段的認知、情緒和大腦健康均會產生諸多有益影響。這本書首先討論了談及體育活動時使用的基本概念之一,即「興奮效應」,這是指身體對運動的雙重反應:如果以一定強度和持續時間進行鍛鍊,它會對大腦產生有益的影響,但如果強度和持續時間過量,則會產生負面影響。特雷霍在一篇新聞稿中指出:「讓我們將從事鍛鍊想像成一種曲線形狀的變化。
  • 有規律的鍛鍊可以提高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鍛鍊可以提高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最近哈佛醫學院發表文章指出——有規律的鍛鍊可以提高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多充分的理由進行體育鍛鍊。這是另一種特別適用於我們(包括我在內)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腦霧的人:有規律的鍛鍊可以提高大腦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使您的心臟和汗腺抽水,這種運動似乎會增加海馬體的大小,海馬體是涉及言語記憶和學習的大腦區域。阻力訓練,平衡和肌肉健美鍛鍊沒有相同的結果。
  • 體育鍛鍊或與大腦記憶表現之間存在密切關聯!
    如果運動對機體健康有好處的話,那麼其似乎對大腦健康也有好處,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評估機體運動後的記憶力表現,發現,在自行車上哪怕進行短至15分鐘的強化鍛鍊也能幫助改善大腦記憶力,包括獲得新的運動技能,那麼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整理了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0~3歲是發展大腦本能的關鍵時期,也是打造長大之後大腦活躍的基礎。
  • 孩子常鍛鍊「人體第二大腦」,不僅促進大腦發育,記憶力也會更好
    ——託爾斯泰人體的第二大腦指的就是手,因為人的手部有著非常多的密集的神經纖維,與人的大腦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的手部有超過了100萬根神經纖維連接著,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十指連心」,由於手部的神經密集,導致它特別的敏感。
  • 兩個遊戲鍛鍊社交
    小豆的這種情況,歸咎於他的社會性參照能力和社交技能欠缺。社會性參照能力是指通過觀察社交夥伴的面部表情、動作、姿勢、聲音,以獲取重要信息,從而使個體適應外界環境並主動作用於外界環境。臨床工作中發現,遊戲是幼兒培養社交能力的重要媒介之一。腦科學表明,1歲半以下的嬰幼兒通過眼神觀察別人的遊戲行為,自己大腦裡的感覺運動區、社會情緒區都會活化起來。
  • 社交恐懼症、成癮、強迫症、失眠……都是因為大腦「不正常」? |...
    今天,我們開始第12期「有書看·有話說」的徵集,書目為《大腦修復術》。以及我們的情緒、認知為什麼會「不正常」?「人生中有一半問題是外界丟給我們的,另一半是大腦丟給我們,然而被我們誤認成來自外界的。」《大腦修復術》用有趣的科學實驗、經典案例和生活小故事告訴你——沒有人的腦袋是完全正常的,但存在自我改善的方法。看過這本書後,你或許能和自己的大腦相處得更好。第12期書目:《大腦修復術》
  • 不愛學習是「前額皮質」發育不足,3方法鍛鍊孩子大腦「意志力」
    美國心理學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通過對數千學生的長時間跟蹤研究,發現讓孩子們成績優異的決定因素,跟智商、社交能力、顏值關係不大,甚至跟原生家庭的關係也不大,而在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意志力。意志力對於男孩而言尤其重要,這不但是因為當他們成長為男人時,將承受更大的社會壓力,也因為受到大腦發育晚的影響,男孩在入學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可能會屈居人後,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很容易像遇到很多作業的時候一樣,早早的放棄努力,退出學業競爭。既然意志力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孩子的意志力呢?
  • 父母的語言可激發孩子潛能,巧用「3T原則」,幫孩子塑造大腦
    使用正確的父母語言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促進大腦的發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才是正確的父母語言吧! 3、提升認知水平 什麼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能夠帶給孩子高質量的語言交流,這裡特指開放式的語言行為,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其實對應著多種多樣的感知行為,我們生活的環境是這樣美麗動人而又充滿著各種未知的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孩子每學會一個新的詞彙,就能夠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地感知人、環境、事物。
  • 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4,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來源:大話精神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具有明顯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根據烏普薩拉大學在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情緒不穩定和性格內向是其顯著特徵。
  • 大腦細胞不可再生,為什麼腦梗之後,通過康復鍛鍊可以恢復?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有一位腦梗患者一直在反覆問華子同一個問題,腦梗造成了大腦細胞死亡,才會出現後遺症,那麼只要找到一個方法讓大腦細胞重生,是不是就可以治好後遺症了?華子回復他,腦梗後遺症可以恢復,但恢復的方法只有一種,就是需要長時間的康復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