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人們都是吃鳥獸的肉和山上的野果過日子。到了炎帝神農時,人慢慢多起來了。炎帝心想,鳥獸總會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實,每年可以生長一次,可以源源不斷。要是能把那些最壯實的草木種拿來種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
五穀的由來以及故事
於是,他從山上砍來一些木料,削成啟土鋤地的耒耜,讓他的琉璃獅子狗在前面拉著走,自已在後面扶著耒耜掌握方向。土翻好後,又從野地裡收集了一些草籽,開始試種起來不久,這些種子破土而出,長得很茂盛。到了秋天,收到了多幾倍的收成。炎帝高興極了,第二年,就叫稻、黍、稷、麥、菽五位大臣,帶領百姓,按土地的高燥溼肥等情況,劃分地段,分頭大面積種植。
這件事感動了玉皇大帝。他打發一隻滿身通紅的神鳥,銜著一株九穗的禾苗,飛到炎帝他們開墾過的土地上空,把種子撒在地裡。又命令太陽神和雨神幫助照管。結果,五個地段長出了五種不同的
為了便於記憶,炎帝就按五個大臣的名字,把這五種作物叫做稻、黍、稷、麥、菽,這就是五穀的由來。這年秋天,五穀中長出了一尺多長的嘉禾。這種嘉禾種一年可以收三次,人吃了不但可以充飢,而且可以長生不死。這樣一來,許多人就慢慢懶散起來了。玉皇大帝知道後,很不高興,叫米穀神速速收回五穀中長生不死的成分,而且種一年只能收次。又命紅色神鳥留在人間,每年春天催百姓耕種。後果,那神鳥就變成了現在的布穀鳥。
布穀鳥的傳說,以及給予的幫助
傳說炎帝小時候,喜歡到山上扯些草回來和夥伴們玩。長大後,他覺得結果實的草木生長在山上,要吃時很不方便,於是,便產生了試種草木的思想可是要種草木就得有工具,沒有工具不行。一天,他在山上尋找食物時,忽然颳大風下大雨。在回家的路上,他發現吹斷的樹枝跌落在地上,把地面打成一個又一個的大洞,有的還把泥土翻了出來。他心裡很高興,回到家裡,便把木料砍削成一種翻土的耒耜,在屋旁翻土,試種草木。起先把結有果實的草木。連根拔起來,搬下山來栽,沒有成功。
後來又把草木的果實種在土裡,但是果實不是爛在土裡,就是發芽出土後不久就乾死或澇死了,也沒有成功儘管如此,他從不氣餒。他搬了又搬,種了又種,接連搞了好多次,累得腰酸背痛,手結了老繭,還是堅持不懈。他這種為大家而忘我勞動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帝派了一隻神鳥帶了些谷種,飛到鹿原陂。神鳥把種子播在炎帝墾種過的土地上,嘴裡不停地叫喊著「布穀、布穀」,告訴炎帝及時種植,加緊耕耘;並要太陽神、雨神和土地神一起來幫助炎帝種植。
不久,這些谷種先後破土而出,根深葉茂,結出黃澄澄、沉甸甸的稻、黍、稷、麥、菽五種穀物。炎帝心裡格外高興,把收穫的穀物分給人們吃。大家捧著這些香噴噴的食物,吃在口裡,樂在心裡,笑在臉上,你一言,我一語,讚嘆不已,特別是老年人吃了,身體顯得更加硬朗精神,紅光滿面,好像年輕了許多。炎帝試種五穀成功,把種植的方法一五一十地告訴大家,帶領大家製作耒耜,耕翻土地,不斷地擴大種植面積。
從此,人們吃上了經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來的五穀,使生產來了次大的飛躍,使生活大大地得到改善。人們為感激炎帝,給他取名為神農氏,熱情而親切地稱他「炎帝神農氏」,並在他去世後,香火不斷地祭祀他神鳥幫助炎帝試種五穀成功後,玉帝叫它留在人間,繁殖後代,每年春季,它們飛到各地,叫喊著「布穀、布穀」,催促人們及時種植,莫違農時。人們為感謝神鳥的幫助,便根據它們的叫聲,取名為「布穀鳥」。
神農犁的由來
一天,炎帝神農氏躺在田壟上苦苦琢磨如何改進耕作技術的問題,想入了迷,大雨將自己淋成了落湯雞也沒感覺到。後來,大概是為自己始終未想出個門道來而生氣吧,他竟將一隻手猛地戳進地裡,又使勁向前一推。當提起手來時,五條泥溝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尤其是中指犁出的那條溝,又深又直,兩旁翻起的土也很整齊。他喜出望外:若能仿照手指向前、手臂懸空的樣子做成一種農具耕田,豈不又省力、又利於作物生長嗎?他當即叫來夥伴們,先把一截質地堅硬的木頭削成一個前薄後厚,前尖後寬的三角形,再在三角形後部裝上一個木把,又找來兩根山藤穿在木把的底部。他讓夥伴們在前面拉,自已扶著木把掌握方向和深淺。果然,三角形所過之處,地上便留下一條條平平直直、深淺一致的犁溝。耒耜製作成功了,大伙兒都樂得合不攏嘴。這就是最早形態的耒耜,後人叫「神農犁」。
神農灌水滅草
從前,有一位菩薩,為了試一試人心的好壞,便裝成一個白鬍子老頭,下到人間,他在地上疲憊地走著。夏天的太陽像一盆火,從河裡撈起的水草放在地上,只一會兒就烤枯了。菩薩還在指揮著太陽神不斷地添火加柴。路邊,一位中年婦女正在地裡薅草,她不時停下來,用長長的袖子擦著汗。地頭上放著一把水壺,壺中的水已經不多了。薅了一會兒,她覺得嗓子快要冒煙了,就走到地頭,想用那僅有的一點點水潤潤喉嚨。
正在這時,那白鬍子老頭走過來。他抹了一把長鬍子:「婦人,請給我口水喝。」那女人聽到嘟噥聲,以為他在問路。順手指了指後,就搖搖水壺,一仰脖子喝了下去,舔了舔嘴唇,等意識到老人是向她討水喝時,已經太晚了。她十分抱愧地對老頭說:「老爺爺,壺裡已經沒水了,離這兒裡把路,有條河,你到哪兒去喝吧!」老者眼睜睜地看她把水喝完,根本沒理睬她的話。他搖了搖頭,拈著鬍鬚嘆了口氣:「真是世風不古啊!」又細想一回,越想越氣,鬍子越撅越高。順手從懷裡掏出一把早就準備好的香附籽,一邊撒邊念咒語:「前頭薅,後頭生,累斷你的骨稜根。」念完,也懶得再往前走,「哈哈」兩聲,上天去了於是,這香附籽便在地上扎了根,到處都是。人們鋤掉它,第二天,它又長起來了,再鋤,再長…一代又一代,它雖沒能累斷人們的脊梁根,卻累得許多人掉光了頭髮禿了頂。人們從此把這種草叫做「累光禿」。
後來,神農了解這事的前因後果,就上天質問玉帝:為什麼因為人間個別人無心犯點過失,就認為人心不古?懲罰這麼多人,禍及世世代代,你們太不合理了!值班的一位菩薩搖了搖頭,他也有點想不通,但已經沒有辦法了,只能偷偷地教他一個法子:只要在地裡灌上水,這種草便不能活了。從那以後,人們便興起了種水稻。
今天的內容到此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下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赤松子制服乾旱神、以及火龍會和神農寶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