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穀雜糧,哪兒有不生病的?

2020-12-16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叫「人吃五穀雜糧,哪兒有不生病的」;在批評某些人的時候,還會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是指四肢(雙手雙腳)不夠勤快,連五穀都分不清楚,說明這個人懶惰、不參加勞動。但是如今的我們,真的能分清五穀嗎?別說把未脫殼的穀物擺在面前讓我們認,就連五穀指的是什麼恐怕也有很多人說不上來。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尤其是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脫離了農業生產,所以不認識五穀也是正常的。

其實五穀是個總稱、或叫代稱,泛指主要的農作物,也有六穀、九穀、百穀的說法。那麼五穀有沒有具體所指呢?也有,不過在各種的古籍中,關於五穀的記載並不一樣,比如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在注釋《周禮》時就說,五穀:麻、黍、稷、麥、豆也;趙歧在注《孟子》時說: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王逸注《楚辭》時認為:五穀,稻、稷、麥、豆、麻;《素問·藏氣法時論》中王冰的注釋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歸納起來,五穀的說法最主要的是兩種:一種是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

兩者唯一的區別就在稻和麻上,可能有人會說了,麻不是織布、做衣服、做繩子用的嗎?也不能吃呀?可人家說五穀是作物,也沒說全是食物啊?麻確實是不能吃,而且不止是織布做繩子,去皮後的莖可以當柴燒、可以蓋房子,而且麻還是做紙的好材料,因此也是主要作物。我國種稻以水稻為主,在過去、水稻的主要產地在南方,而北方種稻有限,所以「五穀」中最初無稻。也許正是因為麻不能吃,而人們生存之本是吃飯,然後才是穿衣,所以後來就用稻代替了麻。

中國字它講理,您看谷這個字,底下是人口:解決人的口腹之慾、滿足溫飽問題;上邊兒那兩個點兒呢?代表殼,所以帶殼的才叫谷,脫了殼之後名字就不一樣了。稻脫殼以後就是大米,我們常吃的白米飯就是它;黍去殼是黃米,煮熟後有粘性,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已經不怎麼作為主食了,不過某些地區的人們還是會經常食用,比如做黃米涼糕,也可以磨成面、做粘糕、炸糕、涼糕等,黃米也可以拿來釀酒;

稷就是小米,它是五穀之首、百穀之祖,過去常將國家說成江山社稷,社是土地、稷是糧食,構成了人類生存之本,所以用社稷代表國家,它長得跟黃米差不多,只是個頭兒小,這個我們很熟,小米粥誰還沒喝過?稷也可以叫粟,不過品種較多,俗話說「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而稷特指我們最常見的黃色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

麥就不用多說了,白面嘛!不過麥也分很多種,我們國家以小麥為主,大麥也有,比如西藏地區常吃的青稞,就是大麥的一種;菽就是豆,它是豆類的統稱,可以是黃豆、也可以是黑豆。我國的傳統農作物遠不止這五種,可食用作物當然也不止,之所以歸納為五穀,大概與我國的五行文化有關,用五這個數字代表所有。五穀的概念形成之後雖然相沿了兩千多年,但這幾種作物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所處的地位卻因時而異、因地而異。

歷史進程中由於人口的變化和種植技術的變化,導致了主要糧食的更替;各地區土壤和氣候也決定了作物的產量;所以幅員遼闊的中國,各地區的主食不盡相同,比如有些地區的人們偏愛高粱、玉米等,其實高粱在我國的種植歷史也很長,不過種植面積不是很廣;而玉米進入中國較晚,大概是元朝以後的事兒了,所以這些便被歸入了雜糧的行列,包括苡米、花生、蕎麥、莜麥、甚至紅薯,都算是雜糧。可現如今,人們多以大米白面為主,仿佛小米、大豆等傳統五穀也都歸入了雜糧,因此五穀仿佛變成了一個虛詞。

不過五穀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北京故宮在2005年大修時,工人們在昭德門屋頂中脊的筒瓦下發現了一個「寶盒」,後來才知道很多屋頂上都有這種盒子,其實裡面放的東西並不值錢,除了金、銀、銅、鐵、錫五種「金錠」和五色寶石以外,也就是五色緞、五色線、五經、五香、五藥,還有就是五穀,這算是一種祈福的方式吧,祈禱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物阜民豐、百姓衣食無憂。

我們常說「中國人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這不得不說是個壯舉。我們國家根本不適合大面積種草來發展畜牧業,也就不足以支撐我們靠吃肉來果腹,所以我們一直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幾千年來,五穀一直是我們餐桌上的「主力軍」,歷來受到珍惜、重視、尊重,甚至達到崇拜的地步,要不幹嘛用社稷代表國家呢?稷指糧食,也是穀神,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所以珍惜糧食從來都是所有人該做的,但是近日,央視曾點名批評了邊吃邊吐的假吃播浪費糧食,也有網友爆出到飯館兒用餐後、打包時被譏諷嘲笑的視頻。

我想說的是:打包並不寒磣、節約也不掉價兒,浪費才可恥。對了,多說一句:開頭提到的「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這句話打哪兒來呢?不是人們為生病找的「藉口」,而是出自道家「吃五穀,百病出」的觀點,是方士們辟穀修仙時的說法,認為人食五穀雜糧,要在腸中積結成糞,產生穢氣,阻礙成仙的道路。話雖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要修仙的,五穀不認識沒關係,不吃可不行!至於生病嘛,那是難免的,浪費可能也是種病,得治!

相關焦點

  • 人吃的五穀雜糧,到底有哪些?
    五穀是五種穀物,在創造這一名詞的時候並沒有說明具體指什麼,也沒有留下記載,關於這五種穀物在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早的解釋是漢朝人寫的,主要的有兩種解釋:1、一種說法是稻、黍(shǔ)、稷(jì)、麥、菽(shú即大豆);2、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 五穀雜糧很難煮?可能是食用方式不對——飛利浦五穀雜糧萬人大調查
    該報告基於下廚房2.5 億用戶的站內行為數據及 12459 份問卷的調研結果,就五穀雜糧及電飯煲的使用習慣、購買動機、決策因素進行分析,數據顯示:80%以上用戶喜歡五穀雜糧,追求健康營養是主要食用目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只有四成用戶每周會吃五穀雜糧,其中愛吃的小朋友相對較少,數據顯示不足一成。雜糧粥、雜糧飯是五穀雜糧最主要的烹飪形式。
  • 五穀雜糧養生大全——小小的五穀雜糧,藏著大大的健康學問
    五穀雜糧認識五穀雜糧的營養從營養學角度來看,每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雖然在種類上相差不多,但含量卻各不相同,相差幾倍至幾十倍不等,五穀雜糧也是如此。如水腫病人宜食黑豆粥,咳嗽病人宜食杏仁粥,脾胃虛弱之人宜多食山藥。另外,服用某些有發汗作用的中藥後,加服熱粳米粥,可增強藥效或保養胃氣。五穀雜糧中的"藥食同源"之品包括粳米、小米、小麥、玉米、薏米、高粱、黃豆、黑豆、綠豆、扁豆、山藥等,可作為主食或入菜、煲湯。
  • 諾之品五穀雜糧
    五穀養生禁忌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消化能力有問題的人(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不適合吃五穀雜糧中的難消化的穀物容易脹氣的人,吃多了也不舒服。但是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和腸胃炎患者最適合吃小米粥、小米乳。也可將五穀雜糧進行加工,做成粗糧飲料,由吃穀物變成喝穀物飲料,不僅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能保留穀物中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營養成分,而且口感更好,飲用更方便,吸收更容易收的飲料。提醒:有腸胃疾病的人,別吃太多蕎麥類,因為蕎麥類容易有消化不良的問題;也要斟酌吃大豆類,避免脹氣。
  • 五穀養五臟!多吃這些五穀雜糧,對身體有好處!
    人類飲食,每天都在與五穀雜糧打交道,不僅為了裹腹,還需要吸收其中的營養來維持身體運作,更重要的是,吃對五穀更對五臟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那麼我們常吃的五穀雜糧,分別都有哪些好處呢?小米最大的特點是容易消化吸收,所以不會給胃帶來很大負擔,因此,有小米護胃的說法。小米不但可以用來煮粥,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糙米:能預防動脈硬化、糖尿病,防治便秘,且具有解毒的效用。能強肝健體,消除疲勞和焦躁不安,提高記憶力及生殖能力,預防不孕、早產及流產等症,還能預防老年人的骨軟化症及腰膝疼痛等症。
  • 中醫養生——五穀雜糧解析,吃對食物對健康事半功倍.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直則體,害則成疾。」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善食者善身,不善食者傷身。」  五穀雜糧的食療功效 在眾多食物中,五穀雜糧是我們飲食的基礎,穀類、薯類和雜豆等主食應在我國居民膳食中佔主體位置。
  • 五穀雜糧吃錯、吃多了傷害身體?如何正確融入一日三餐?
    人吃五穀,是亙古至今不變的事實。五穀雜糧的說法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論語》中提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在《孟子滕文公》中,五穀是指「稻、黍、稷、麥、菽」,如今「五穀」多被認為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這五大類常吃的糧食作物。
  • 五穀雜糧養生配方磨粉大全
    正確的食用五穀雜糧不僅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一般老百姓飲食調理的時候,比較注意粗細搭配,那麼如何吃才能對健康更有益呢?五穀雜糧養生效果好,不同的搭配功效也各不一樣,五穀雜糧養生配方有哪些呢?如何搭配更健康?
  • 皇味食品 | 五穀雜糧的食療大價值
    水稻、小麥、玉米....嗯「五穀不分」說的就是你呀~人吃五穀,是亙古至今不變的事實。五穀雜糧的說法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論語》中提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五穀泛指五類作物,即「懸、藤、根、角、穗」。如今「五穀」多被認為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這五大類常吃的糧食作物。五穀知道了,那什麼是雜糧呢?
  • 「五穀雜糧」的心情,是什麼樣的?
    當代網友真的不會用成語,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我的心情,五穀雜糧」。 在你不知道的時候,五穀雜糧和五味雜糧這兩個詞已經替代了五味雜陳和五穀雜陳,在各種各樣的憂鬱文案裡大放光彩。
  • 乾貨|終結亞健康的五穀雜糧
    一、肥胖者要吃的五穀雜糧 燕麥、蕎麥、玉米、豆類中的膳食纖維是對抗飢餓最重要的武器。當膳食纖維在胃和腸道內吸水後,使胃和腸道擴張,產生飽腹感,從而抑制再吃更多的食物。同時粗糧中所含有的豐富植物蛋白質,在保證營養的同時,對皮膚有著極好的保養作用。
  • 我現在的心情,五穀雜糧
    用輕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漲姿勢、正三觀。還有一些網友,把成語玩出了花樣,他們已經不滿足成語原有的含義,而結合時下熱點給成語創造出各種新含義。比如「窮追不捨」,出自林海音的《婚姻的故事》,原意是勇敢地追趕不放鬆,被網友們硬是玩成了追星專用。
  • 【素食養生】自製五穀雜糧月餅
    製作方法10.取一份餅皮麵團,捏圓按扁成碗狀。五穀雜糧月餅12.稍稍按壓扁,用小瓶子蓋蘸紅色食用色素在月餅胚上蓋個圓印,入預熱好的烤箱,180度中層烤10分鐘即可。(當然你也可以用月餅模具做出各種形狀的雜糧月餅)五穀雜糧月餅美味筆記:1.紅豆事先泡一夜再蒸,省時間。紅豆餡用勺子按壓就可以,不要用攪拌機打成泥,保持一些顆粒口感更好。2.這裡的餅皮麵團因為是雜糧為原料,粘性不如普通麵團,所以包的時候用捏的手法,而儘量少用搓的手法,否則容易搓散了。
  • 《營養健康的五穀雜糧》玉幡竿-協助拍攝
    五穀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同時也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而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所以五穀也是糧食作物的統稱。在《黃帝內經》中,五穀被稱之為: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穀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五穀泛指五類作物,即懸、藤、根、角、穗。
  • 五穀雜糧如何融入我們的一日三餐?
    四、粗糧做法有講究有的人覺得粗糧口感粗糙而且沒有味道,會退而求其次選擇粗糧製品,像雜糧餅乾、雜糧麵包、雜糧小吃,但是粗糧經過深度加工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會有所損失。另外,這類高纖維產品大部分用大量油脂起到「潤滑」作用,攝入較多的粗糧製品反而會大量增加油脂的攝入。
  • 五穀雜糧最養生 五穀磨房今磨房加盟致富快
    古代《周禮》和養生原則也一直強調「粗細搭配,雜食五穀」。五穀雜糧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植物蛋白質足以滿足人體所需大部分蛋白質營養,並且脂肪含量極低,是人們公認的養生食品。加盟五穀磨房今磨房(www.jinmofang.com.cn 400-6878-998)
  • 天天粥到|五穀雜糧混合粥,連喝6天不重樣!
    當今社會無論是學生、白領亦或是退休老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在吃慣了單一的食物之外很多人開始常吃雜糧雜糧除了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以外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增強免疫力另外,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僅可以增強飽腹感還可以排除腸道內的毒素 對於眾多女性來說兼具美容功效一天一碗,讓你擁有好氣色最常食用的方式就是熬一鍋雜糧粥但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熬粥的講究
  • 五穀雜糧是指哪些糧食 你真的知道嗎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頭疼腦熱徐鳳年跟溫華一起調戲姑娘時有過一段對話:「此女子身段優美,腰枝窈窕,豐乳肥臀,實在人間罕見,如果摸上一把,今晚不用吃飯就飽了。」「難道不放屁?"把眾人嗆倒,把眾讀者嗆倒徐鳳年跟老黃一起走江湖的時候,經常去地裡偷別人的地瓜,那麼地瓜算不算五穀雜糧呢?「五穀」,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shu三聲)、稷(ji四聲)、麥、菽(shu一聲);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 【DIY】五穀雜糧月餅
    (當然你也可以用月餅模具做出各種形狀的雜糧月餅)TIPS1.紅豆事先泡一夜再蒸,省時間。紅豆餡用勺子按壓就可以,不要用攪拌機打成泥,保持一些顆粒口感更好。2.這裡的餅皮麵團因為是雜糧為原料,粘性不如普通麵團,所以包的時候用捏的手法,而儘量少用搓的手法,否則容易搓散了。
  • 五穀雜糧的由來,以及布穀鳥的傳說
    到了炎帝神農時,人慢慢多起來了。炎帝心想,鳥獸總會越吃越少,而草木的果實,每年可以生長一次,可以源源不斷。要是能把那些最壯實的草木種拿來種植,就可以年年有新的收成,不愁食物短缺了。五穀的由來以及故事於是,他從山上砍來一些木料,削成啟土鋤地的耒耜,讓他的琉璃獅子狗在前面拉著走,自已在後面扶著耒耜掌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