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參加一個親戚孩子的婚禮,看到那個孩子我驚呆了,這個孩子按理說應該正在武漢某著名大學上大三啊!怎麼忽然結婚了而且娶的也是一個農村姑娘。 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孩子考上大學後由於不好好學習,大二時被學校要求退學,在母親的一再懇求下,辦理了休學手續,看表現一年後復學。結果這個孩子整天躺在床上不是睡懶覺就是玩手機,吃飯都不願意起來,母親要端到床上他才吃。父親有精神病,母親一人拉扯兩個孩子,還要供給讀研究生的姐姐,家裡餵了幾頭豬,母親忙的如同陀螺,而這個孩子視而不見。休學一年後他不願意復學讀書,沒辦法家裡只好給他娶親,希望他能夠有所擔當。
近年來,媒體一直報導有些名牌大學生失蹤、落魄、流浪的事情,有些疾病纏身,有些精神失常,有些流浪乞討,有的客死他鄉,有些淪為X奴,甚至有些至今生死不明。僅在2019年,「讓愛回家」志願者就救助了46名大學生流浪者。
而那些主動選擇流浪的大學生們,既有國內名校的高材生,也有海外歸來的留學生。那些比普通流浪者擁有更高學歷的大學生流浪者,大多在離家的初期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待值,為自己預設了更高的目標,當屢次遭遇不順,便無法面對家人。
他們如此舉動讓父母錐心刺骨,生不如死,日夜期盼著孩子的歸來,有些死不瞑目 ,帶著遺憾歸去。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讀書改變命運,而且幾代人前赴後繼,父母竭盡所能無怨無悔的付出,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可以改變命運,不再重複自己的老路,可是我們忽視了對他們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的培養,父母的一味付出,包辦代替,甚至容不得孩子受半點委屈,這樣的家庭環境怎麼能夠造就出吃苦耐勞,衝破艱難險阻的後代呢!
讀書確實可以改變命運,但首先要做到的是讓他學會如何把這條路走出樣來,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