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籍抗美援朝的英雄們

2020-12-15 鄉村文化

牢記歷史,砥礪前行。「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紀念館館長)劉靜媛說,「這種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動力!」今天,我在這裡將五臺籍的參加抗美援朝的英雄們匯總介紹一下。

志願軍特級英雄

10月25日,後來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日。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徵途上,又立起了一個閃光的坐標。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正義的勝利,這是和平的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

偉大的勝利光照千秋——燦若群星的英雄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他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偉大的勝利激勵我們——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偉大的勝利昭示未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腳步不可阻擋。

松骨峰,一個曾讓億萬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地名。志願軍戰士帶著滿身火焰撲向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慘烈的松骨峰戰鬥被寫入《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從此,「最可愛的人」成了志願軍將士的光榮稱號。

松骨峰特功連

李佩膺(1896-1958),五臺縣陳家莊村人,高中文化。1914年入保定軍校學習。1916年入馮玉祥北方國民革命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1930年馮玉祥下野,入晉軍,任晉軍營長、團長、66師師長。1948年在太原東山孟家井率部起義並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後歷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山西省民革副主任委員、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員、山西省人大代表。1952年任山西省林業廳廳長。1953年任山西省農業建設廳廳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組織舊軍人成立捐獻委員會,向國家捐獻了大量的錢財,除支援抗美援朝外,還資助建設了山西省人民醫院。

檀作芳,1912年生,小名福槐,檀家溝村人。抗戰時參軍,參加過抗日、解放和抗美援朝三大戰爭,多次立功受獎。抗美援朝時任志願軍某部團長,後任武漢軍區某部師長。「文化大革命」時在武漢市元寶山幹休所離職休養。

鄭養民,1916年5月生,原名鄭青龍,上西村人,大學文化。1937年9月參軍,入陝北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被分配於晉察冀軍區部隊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等職。後任某軍後勤部副部長。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獲得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和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頒布的功勳章。

李哲夫(1919—2000),原名劉振國,又名劉凱明,1919年1月生,山西省五臺縣王城村人,空軍大校軍銜(1955年授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0軍政治部主任。

1933年秋季考入五臺縣川至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起,五臺實現全縣高畢業生會考,在全縣300左右考生當中,每年的第一、第二名多是三高學生,1934年全縣會考,三高小13班的學生劉振國(李哲夫)獲得第二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川至中學黨支部書記。川至中學位於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是1918年由閻出資興辦的一所私立中學,是當時因五臺中學資金短缺,設備太差,無力經營而決定在河邊村辦的一所中學。川至中學名字本身就寓意著它是一所由閻建立的私人學校,「川」取閻錫山字百川之名,「至」意味著來臨,表示如同百川的到來。1919年建成一部分後,便取消了五臺中學和定襄中學,並將河邊村兩等小學併入川至中學,稱為附屬小學,徐向前元帥曾在此執教。

川至中學建成後,閻錫山又出資10萬元在太原「德生厚」銀號建立了基金,以其利息為該校經費,1923年,又籌集資金10萬元,增設商業速成科,設立科學獎,另外,除免收學費外,還另發制服皮鞋給學生,使這所中學也成為當時設施最完備,質量極高的免費中學校。1924年之後開始收學費,但費用較低。學校招收來自全省和全國各地的學生,學校的校旗、校訓、校歌都由閻錫山親自確定和創作。其校訓:「公毅敏潔」,告諭:「苦學救國」。設施優越,有教室與宿舍140餘間,有大禮堂、會議室、生化研究室、標本陳列室、體育場、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還裝有鞦韆、浪橋等娛樂設置。學校既講語文、數學、物理、化學、也講「四書」,這可以看出其現代和傳統有機結合的教育宗旨。

同時還有對學生的政治教育,閻錫山經常到學校講話,要求應「思想端正了,才能克制住欲望」,1920年在一次以《大學》中「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為題,要求學生「做甚務甚,說甚算甚」。當時學校學科學、學外語的風氣甚濃,學生對歐美許多著名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十分了解。學校信息靈通,訂購了各種報刊雜誌,教師教學風氣開明而健康,許多教學儀器都是直接從日本進口。但隨著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辦學方針大幅度地倒向復古守舊,禁止新思想的傳入。抗戰爆發前,該校共畢業1000多名學生。

國民師範舊址

1936年10月在山西太原軍政訓練班學習。一九三七年初,在太原設立過軍政訓練班(地址:國民師範與民訓幹部團(國民師範對門)。約四月間,軍政訓練班組成第七連,又叫「民訓七隊」,即犧盟特派員訓練班,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專由犧盟會挑選村政協助員、縣聯絡員和其他抗日的幹部入隊。訓練期一個多月,結業後分配擔任山西各縣犧牲特派員。學員有一百餘人,訓練一個多月,訓練期間由犧盟會派幹部指導犧盟特派員訓練工作。指導員是戎子和、張國器和馮彥俊是工作員。訓練方式主要是學員集中聽報告和講課,以班為單位,開會討論抗日救亡活動,檢查組織學員和發展犧盟工作,進行抗日救亡先鋒隊活動,有時組織學員到太原附近縣村進行化裝講演,,宣傳動員民眾起來抗日,犧牲救國。結業後分配到山西各縣擔任犧盟特派員。一九三六年冬組建軍訓練班、民訓幹部團,給國民兵軍官教導團培訓工作人員。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縱隊

1937年2月任山西教導團、民訓團政治指導員。1937年8月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先後任政委辦公室秘書、政治部幹事。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簡稱決死隊,又稱新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與閻錫山合作在山西組織的一支新軍。給當地的抗日工作起到了不小作用。決死隊下設四個縱隊:第一縱隊、第二縱隊、第三縱隊、第四縱隊。1938年4月,決死隊一、三兩個縱隊和一部分國民黨軍隊配合八路軍一二九師及一一五師一個旅,殲敵4000餘人,收復縣城18座,徹底粉碎了日軍的9路進攻。從1938年底開始,決死隊進行了「西林整軍」,在八路軍總部的幫助下,在沁縣的西林辦了三期軍政訓練班,訓練排、連以上幹部和優秀的政工人員。八路軍總部負責人朱德、彭德懷、左權親自給訓練班講課。

1940年任山西決死隊一縱政治部組織部調查科科長、直工科科長、黨總支書記。1940年1月,「晉西事變」後,為鞏固太嶽區,加強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嶽區,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嶽區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嶽軍區,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嶽縱隊。1941年12月任太嶽軍區政治部幹事。1944年3月任中共太嶽區黨委秘書。1945年任太嶽軍區政治部幹部科科長、組織部副部長。1947年8月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49年3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0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1949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8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0軍,隸屬華北軍區第18兵團。1950年3月,任第60軍(兼川西軍區)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3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0軍政治部副主任,參加了第五次戰役、東線陣地防禦、夏季反擊戰役。榮獲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頒發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回國後,任中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代主任。1954年7月任第60軍政治部主任。1956年8月入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58年3月任第60軍政治部主任。1961年11月任國家廣播事業局副局長,1963年兼任國家廣播事業局政治部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1月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1978年兼任北京廣播學院院長。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987年離休。2000年5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歲。

李文堂,1920年5月生,松臺村人,高小文化。1939年3月參加工作,曾參加解放太原、石家莊等戰役。參加抗美援朝時被選為歸國代表,向祖國人民匯報。在戰爭年代,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團部管理員。1952年後在內蒙古商業廳工作,歷任內蒙古雲母石棉公司礦長、包頭雲母礦礦長、呼和浩特市雲母廠廠長。1972年任內蒙古鑄鍛廠副廠長。1983年離休。

檀蔭池

檀蔭池,(繼明,檀作瑞子)1923年生,1945年初參軍,在晉察冀野戰一旅一團二營,1947年入黨,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參加了大的戰役30多次,小的戰鬥200多次,立二等功三次。1951年從朝鮮負傷回國,為一等殘疾軍人,被安置在山西省榮軍療養院。因自己要求參加工作,1954年秋在山西省五交化公司上班,1958年調寧武供銷系統,1989年離休,享受副處級待遇。妻太原市金勝鄉野峪村王芝卿,1932年生,2014年卒,享年83歲。子漢良,女雁萍、秀萍、改萍。

羅興昌(1924-1997)又名張俊卿,石土堂村人,大專文化,中校軍銜。1941年參加工作,歷任五臺縣第六區治安員、青救會主任。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任五臺縣聯社秘書、辦公室主任。1945年調雁北地區應縣第三區任區長。1947年調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後編為63軍後勤部供給處,任政工科長。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營教導員。1953年回國後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同年入南京工程兵學院學習,畢業後任農建13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6年任陝西省勞改局政委、公安廳革委會常委。1970年任總參工程兵某師政治部主任。1990年離休。

胡良才,1924年9月生,胡家莊村人,初中文化,中校軍銜。1942年6月參加工作,在冀晉專署當勤務員。1943年在冀晉貿易公司下屬商店當店員。1947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7月任某軍後勤部財務處科員。曾參加張家口戰役、北平解放、太原戰役、抗美援朝。1952年任某師坦克團後勤處主任。1955年授大尉軍銜。1956年任某師後勤部組織計劃科科長、後勤部黨委委員。1960年晉升少校軍銜。1961年調任海軍工程學院院務部軍需處副處長、部黨委委員。1964年晉升中校軍銜。1965年轉業,任河北省武安師範學校書記兼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72年調河北省邯鄲地委黨校任副校長、副書記。1983年離休。

閻永華(1929—2005)原名閻元和,胡家莊村人,初中文化。194年參加本村兒童團。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歷任某軍204師63團班長、排長、連長、指導員、營長等職。曾參加平津戰役。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營教導員。1952年轉業到山西省朔縣,先後任城關區委書記、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55年任平魯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68年任平魯縣中學校長、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文教部部長。1982年後任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城市建設委員會主任、縣政府督導組長、縣人大常委會委員、政法委員會主任縣人大正處級調研員。1990年退休。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多次立功受獎,榮立特等功一次。

胡連忠,1929年9月生,胡家莊村人,大專文化。194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通訊員、排長、副指導員、連長。1952年入第二高級步校學習,畢業後調某部坦克團任軍務股長、營長。1964年轉業至山西省寧武縣任紀檢委書記、縣委核心小組成員等職。1969年調河北省石家莊市交警大隊任大隊長。1979年任新華區辦事處黨委書記至離休。曾參加過平津、石家莊、太原、保定等大小戰役戰鬥70餘次1950年赴朝,參加了一、二 四次抗美援朝戰役,在攻打三八線戰役中,帶領尖刀連作戰,榮獲「英雄連」稱號,並榮立大功一次。

這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樂章——

上甘嶺,美軍的「傷心嶺」。激戰43個晝夜,敵人向這塊3.7平方公裡的高地發射炮彈190多萬發,炸彈5000餘枚。在志願軍的頑強防禦下,傷亡達到2.5萬的敵人終於撐不住了。志願軍展開決定性反擊,全部收復並穩固佔領上甘嶺陣地,徹底粉碎敵人進攻。戰後的上甘嶺,山頭被削低2米,翻起了1米多厚的碎石,抓起一把砂土就有十幾塊彈片。志願軍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防禦作戰的奇蹟。

胡維元在光榮院

胡維元,五臺縣東峪口公社東峪村人。1929年出生,抗日戰爭時期兒童團長,曾經搶過日寇的機槍,被漢奸告密關入地窖,數月後堅強不屈,被鄰村百姓救出,從此加入八路軍,1948年參加解放太原戰役,等太原解放後,被選送加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他努力學習文化和革命理論,覺悟提高很快。

炮兵專業畢業後,進入抗美援朝,在一次次戰鬥中,他不怕犧牲,衝鋒在前。行軍中,他不怕吃苦,多方幫助照顧戰友。革命鬥爭的鍛鍊,使胡維元迅速地成長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

1950年6月,美帝國主義發動了侵朝戰爭,將戰火燒到我國的鴨綠江邊。這年十月,胡維元同志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胡維元同志看到被美帝國主義殘害的朝鮮人民和被破壞的城市、村莊,激起了他的無比憤恨,決心和朝鮮人民一起,把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去。

那時,由於戰事發展的需要,中國人民志願軍匆匆入朝,防寒設備和後方供給開始曾有很大困難。胡維元同志的連隊經過長途行軍,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裡,糧食用完了,飢餓和嚴寒威脅著他們。在困難面前,胡維元同志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身作則,吃苦在先,發動群眾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團部送來了兩小筐「地蛋」,他給每個戰士分三個,班長每人兩個,排長每人只能得到一個。自己和其他連隊幹部一個也沒有分。他對大家說:「同志們,在我們面前沒有不能戰勝的敵人,也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就是有九十九個困難,只要有一個堅強的意志,就不困難。」

在胡維元同志和連排幹部的帶領下,部隊始終團結一致、鬥志昂揚。1950年11月,美國侵略軍遭到中朝人民軍隊第一次戰役打擊後,又拼湊了僕從國軍隊和李承晚偽軍,兵分三路向鴨綠江撲來。11月25日,中朝人民軍隊為了反擊美李匪軍的進攻,發動了第二次戰役。27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對長津湖地區美軍陸戰隊第一師全部和美步兵第七師大部的分割圍殲戰。楊根思同志率領全連按照上級指示,以一夜一百三十裡的速度,急行軍來到下碣隅裡的大南裡。大批敵人被我軍包圍在下碣隅裡,一場激烈的圍殲戰開始了。胡維元同志向營部請求承擔最艱巨的任務。

當時,1071高地是被圍困之敵南逃的唯一通路,敵人一定會不顧一切地從這裡奪路逃跑。上級就把1071高地堵截敵人的艱巨任務交給了胡維元同志領導的三團。胡維元同志回到部隊進行了戰鬥動員,並和戰士們一起認真研究了戰鬥部署,決定自己帶領三排佔領1071高地前沿陣地。營長說:「你和你的第三排,不許敵人爬上小高嶺寸步,堅決把敵人消滅在小高嶺陣地之前。」大家堅決表示:人在陣地在,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守住陣地。

29日拂曉,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以數倍於我的兵力,向高地發起了瘋狂的進攻,企圖奪路而逃。胡維元同志沉著地指揮著三排,等敵人進到距自己三、四十米的地方時,一陣手榴彈和步槍、機槍的射擊,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進攻。敵人惱羞成怒,集中了重炮及「B-29」型轟炸機,將炸彈、燒夷彈、凝固汽油彈,都傾倒到這座小山頂上,陣地成了一片火海。與此同時,敵人又用八輛坦克,掩護兩個連的步兵,向高地發動了集團衝鋒。

胡維元同志率領戰士,用炸藥包炸毀了敵人坦克,殺傷了大量敵人,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反撲。殘酷的戰鬥,使三排的戰士傷亡很大全排只剩下五、六個人,彈藥也不多了。胡維元同志利用戰鬥的間隙,命今打光了子彈的重機槍排長撤下陣地照顧傷員。最後,陣地上只剩下胡維元同志一個人了。他搜集了陣地上能夠使用的每一件武器和一包炸藥,選擇好地形,隱蔽起來,準備迎接再一次戰鬥,實現「有我在就有陣地在」的誓言。

真正的英雄,既有死裡逃生的英勇,也有視死如歸的坦然。真正的希望,並非來自別人,而是源於自己。哪怕山高水遠,天遙地遠,哪怕厄運將來,彈盡糧絕,還能懷有一顆平靜心,該吃吃,該睡睡。

人只要活著,當下這一刻已然被擁有著。不管發生什麼,每一個轉瞬即逝的當下,始終被我們擁有,直到生命終結。難道不是這樣嗎?

上甘嶺597.9高地與北山陣地位置

據他介紹,當時在朝鮮戰場打得最兇的那是上甘嶺戰役。其中就有兩個高地,597.9高地與537.7高地。597.9高地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梁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個三角形,所以被美軍形象地稱之為三角形山,共分為十二個陣地,東北山梁上依次是2號、8號和1號陣地,2號陣地的左前方有個小山梁,上面就是整個高地的最前沿11號陣地;西北山梁上依次是6號、5號、4號和0號陣地;高地主峰則是3號陣地,主峰前面的突出部是9號陣地,9號陣地的右後方是10號陣地,左後方是7號陣地。其中9號陣地是主峰的門戶,位置非常重要,日後將成為雙方殊死爭奪的目標。防守此地的是志願軍第一三五團的九連和八連的一個排,為一個加強連的兵力。

537.7高地北山

537.7高地(美方稱狙擊兵嶺)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美軍佔領,北山則在志願軍手中,(應確切稱之為537.7高地北山,本文簡稱為537.7高地,下同)上面有九個陣地,組成一個不規則的十字形,從西到東依次是9號、3號、4號、5號和6號陣地;由南到北依次是1號、2號、7號和8號陣地,其中8號陣地是最前沿的突出部。整個北山高地由志願軍第一三五團一連防守。

10月30日中午十二時,十五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炮擊持續達四個多小時,日落時分才沉寂下來,韓軍惟恐志願軍乘機發動攻勢,立即爬出隱蔽部搶修被毀的工事。不料一個半小時之後,十五軍的炮火又突然開火,對高地進行了五分鐘的炮火急襲,接著開始炮火延伸,韓軍以為志願軍攻擊迫在眉睫,急忙進入陣地準備迎戰,誰知志願軍的炮彈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被打了個正著,這麼幾次真假延伸射擊,高地守軍的傷亡已經過半。

二十二時,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進入陣地對敵縱深炮兵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區實施面積射擊,幾乎完全壓制了敵縱深炮火。這是志願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炮戰,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十五軍的步炮協同日漸完善,美軍在上甘嶺傷亡的70%是被志願軍炮火殺傷,這就是炮兵在戰役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打響前,擔負該地區(主要包括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防禦任務的是15軍第45師。當時為籌備針對上甘嶺東北方向的「拔點」作戰,15軍給45師配屬了7個炮兵群、75門各型火炮(開戰之初能夠支援步兵作戰的只有15門火炮)。

其中1個炮兵群由炮30團某營的2個炮兵連組成,裝備8門美制M1A1式155毫米榴彈炮。該炮1942年列裝部隊,重約5.8噸,炮組成員11人,最大射速每分鐘6發,最遠射程近15公裡。該炮產量超過1萬門,是美軍步兵師和集團軍主力地面壓制火器,參加過二戰及之後的一系列局部戰爭,服役時間長約40年,並列裝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需要說明的是,這批美制大口徑榴彈炮並非來自國內戰場的「美援物資」,而是我軍入朝之初的第一、二次戰役期間,從美軍手裡繳獲的戰利品(第二次戰役中,僅38軍就獨自繳獲各型火炮239門)。這批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後來被交付炮兵2師30團某營使用——炮2師原系東北野戰軍炮兵第2師,1949年4月18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2師,下轄炮兵第28、29、30、31團。

當時我軍給每門美制155榴彈炮配備的彈藥基數只有30發。為解決炮彈問題,我軍利用國內存有的3.3萬個美式155毫米榴彈彈體,先加以修理供應前線,從1952年起開始由東北地區軍工企業仿製全新炮彈。

為奪取上甘嶺,敵軍共投入16個炮兵營的300餘門中大口徑身管火炮、3000架次飛機和近200輛坦克,向我軍駐守的2座高地(方圓不到4平方公裡)傾瀉了190餘萬炮彈和5000多枚航空炸彈,將山頭削低2米,表層巖石炸成1米多深的粉末,一段幾十釐米長的樹幹竟嵌入上百顆彈頭、彈片。

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

由於敵人依靠炮兵火力對我實施襲擊,因此必須設法摧毀敵炮兵陣地。當時美軍很驕橫,完全不把我軍炮兵放在眼裡,認為對其構不成威脅,竟然將射程較遠的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部署在距前沿只有二至五公裡的第二、第三道火力線上。

可等到雙方炮兵一交手,美軍傻眼了。美7師一名上尉心有餘悸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1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處」。原來,上甘嶺戰役打響後,我軍在這一方向的各型火炮迅速增至近500門(含339門迫擊炮、高射炮),發射炮彈35萬餘發。

雖然我軍身管火炮數量僅為敵軍三分之一,發射炮彈數量也只相當於美韓軍的不到20%,且大口徑火炮比較稀少,但通過機動部署、集中使用,已經能夠與敵炮兵展開大規模的炮戰。為確保炮兵彈藥充足,我軍在戰役前期就運上去山炮、野炮、榴彈炮炮彈10萬發、迫擊炮彈3萬至5萬發。

我軍依託五聖山主觀察所居高臨下的有利條件,判定注羅峙、松洞敵炮兵陣地對我前沿危害極大,遂於10月17至18日命炮兵20團1營對敵炮兵陣地進行重疊射擊,擊毀敵榴彈炮21門,從而給敵炮兵以第一次沉重打擊。

我志願軍某部前線指揮所

再說炮兵30團某營(陣地位於五聖山),當時主要擔負壓制敵炮兵陣地、支援597.9高地爭奪戰的任務。從14至18日,該部配合步兵抗住了10倍於己的敵軍衝擊。當我方步兵反衝鋒時,他們就用火炮壓制敵人、掩護友軍。我方步兵退守坑道內,他們就在陣地前沿200米處的敵衝擊路線上設置一道不動的攔阻射擊線,用猛烈炮火擋住敵進攻集群,使之無法靠近我方坑道口。

因為支援「太給力」,我方步兵親切地稱其為「站崗炮」「看家炮」。 在該營及友鄰炮兵強力支援下,守衛597.9高地的我軍步兵先後打退敵人5個團又2個營的近百次衝擊、反撲,斃傷敵6000餘人。該營還充分發揮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射程遠、打得準的特點,在10月23至27日與兄弟部隊1個加農炮營聯手對敵炮兵陣地猛烈轟擊,又擊毀敵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29門,迫使敵炮兵陣地後撤2至4公裡。

上甘嶺戰役中的志願軍炮兵陣地

更絕的是,該營某連使用1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打起了「遊擊戰」,在整個戰區全縱深實施機動和火力支援,這門炮神出鬼沒,總是在敵人最想不到的地點和時間突然發起火力急襲,先後擊潰敵軍10餘次集團進攻,擊毀美韓軍48門105毫米榴彈炮(相當於幹掉對手4個炮兵營)、迫擊炮3門、坦克7輛,彈藥庫10座,為此全連榮立一等功。

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開始了兩年多的陣地防禦戰。關於如何組織陣地防禦,如何依託陣地殲滅敵人,我軍官兵努力探索經驗。「零敲牛皮糖」戰術應運而生。沿著三八線,志願軍大規模挖掘坑道,保存自己,抗擊美軍狂轟濫炸,美軍同時也構築了以美國總統杜魯門家鄉命名的主防禦陣地——「密蘇裡防線」。與志願軍坑道的艱苦條件比,「密蘇裡防線」寬綽舒服的多,讓人感覺美軍不是來打仗,而是來度假的。

美軍前沿陣地地堡堅固,裡面大多還鋪上了木地板,還有窗戶,透氣敞亮。美軍每天供應啤酒、咖啡和零食,定期由韓國運送隊背上陣地。美軍瞧不起天天吃炒麵、黃豆和鹹菜的志願軍。兩軍前沿陣地,有的相距不到100米,在上甘嶺537.7高地附近,雙方距離只有50米。狂妄的美軍士兵,經常團夥性的,公然對對面的志願軍做出挑釁和侮辱動作。第十五軍第45師135團1連新兵陳風樓,無意中打響了狙擊戰術的第一槍。一槍擊斃了一名敢在志願軍戰壕前曬太陽浴的美軍大兵。這一槍,把志願軍前線喚醒。

上甘嶺五聖山

槍聲在五聖山到西方山的30公裡的防禦陣地前響成一片。第十五軍打出興致,二線部隊也紛紛派出神槍手、神炮手,擠到前沿進行冷槍冷炮戰。前4個月內,布防在金化到鐵原的美軍第七師、第四十師,1000人倒在冷槍冷炮下,而十五軍僅傷亡35人。

冷槍戰一展開,前沿的敵人陣地立即安靜了。再也不敢對志願軍陣地做任何挑釁!被攤派到出任務的美國大兵,同伴都要向他道別,這些人一旦出了地堡,個個拿出百米衝剌的勁頭,弓腰低頭順著交通壕猛跑,就怕被志願軍神槍手的子彈追上。因為僅僅在537.7高地附近就被打死了1.9萬人。「狙擊兵嶺」和「狙擊稜線」成了537.7高地北山在「聯合國軍」方面的的正式地名,也正式載入美國的戰爭史。

上甘嶺戰役中,我軍炮兵共斃傷敵1.28萬人,擊毀坦克28輛、汽車33輛,毀傷火炮112門,摧毀了70%以上的敵工事——也就是說,單就消滅敵軍重武器(火炮+坦克)的數量而言,炮30團某營的1門美制155毫米榴彈炮(即陳列在新軍博中的那門炮)就「獨佔」近半數份額,稱之為「上甘嶺英雄炮」真是名副其實。

在戰鬥中,湧現了有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衝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鬥,在最後一口氣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佔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鬥,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餘次衝鋒,斃傷敵人280餘名,守住了陣地,立特等功、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有戰鬥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最後一息,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線路,保證了指揮聯絡暢通,立特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的通信英雄牛保才。除了他們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英雄人物。

十五軍在戰役中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佔該軍總人數的27.5%,以四十五師一三四團八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餘個。

在四十三天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這種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十四晝夜的頑強,使得上甘嶺成為五六十年代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的精神成為一代人學習的榜樣。也激發許多藝術家以上甘嶺為素材,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等等。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這首由周巍峙作曲的歌曲,歌聲震山河,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和象徵。中國的英雄兒女就是高唱著這首戰歌,衝向陣地,不惜流血犧牲,贏得勝利的。

1953年,戰爭接近尾聲,傅庚辰參加了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東北分團,赴朝慰問。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戰爭即將結束,槍炮聲也減少了。此時,艾森豪正在積極策劃第二次仁川登陸,幾百架飛機掩護著艾森豪在朝鮮上空巡視。由於敵機仍然經常空襲,我方工作、休息多數時間還得在坑道和巖洞中。7月27日,當喇叭裡傳出停戰協議籤訂的消息,所有人都衝出坑道,歡呼吶喊:「我們勝利了!」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就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直接對抗,並取得最終勝利,這是多麼不容易。目睹這一歷史時刻的傅庚辰年僅17歲。

胡維元和戰友

1958年,志願軍將撤離朝鮮,中朝雙方隨即開展大規模友好告別活動。傅庚辰所在的志願軍文工團,籌備了一臺歌舞晚會。既是向朝鮮的告別,也是回國後的匯報。這臺歌舞晚會的主要節目,就是大型歌舞劇《志願軍戰歌》,歌舞劇的音樂以周巍峙創作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為主線,由郭沫若創作序幕詩,傅庚辰為序幕詩作曲。同時,傅庚辰和黎汀又創作了一首《告別朝鮮》(又名《中朝友誼之歌》)。為此,他們前往戰爭中打得最艱苦的上甘嶺體驗生活。

五年過去了,上甘嶺的石頭依然「酥軟稀鬆」,腳踩上去立刻就陷入石灰中,腳拔出來可能帶出來美軍的大頭靴。昔日威風凜凜的美軍坦克大炮,此刻灰頭土臉地堆在那裡。黎汀很快寫出來《告別朝鮮》的歌詞,傅庚辰的曲也一蹴而就。

這首歌吸收了朝鮮音樂「三拍子」的節拍特點,運用力度、調式的對比,把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既有輕聲委婉唱出的「志願軍擁抱朝鮮母親……像兒子告別親娘」,小調色彩,生動地再現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難捨難分的感人場面;也有強力激昂唱出的「啊,偉大的友誼……團結的無比堅強」,大調色彩,歌唱了中朝人民偉大的友誼。尤其兩次「啊」的高音長腔處理,富有激情。

傅庚辰說,一唱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就熱血沸騰,充滿了中國人的自豪感。兩次入朝慰問演出,成為傅庚辰以「紅色」為底色的音樂人生的真正起點。

抗美英模胡維元與愛人

胡維元在朝鮮戰場因作戰勇敢,獲得金日成勳章,金星獎章和志願軍英雄勳章等一包袱。據了解,他在戰場上俘虜了一名美國團長,繳獲了一支駁殼槍,槍上繳給了彭總,僅有一隻派克筆留給他自己。

投降的美國佬

據他後來回憶說,他看到被俘虜的美國佬,手上都有一枚大戒指,經過問詢才得知,這個東西是赴朝時特別配置,一旦被抓,這個可以送給戰勝者,不至於被殺的禮物。還有當時身上都有美女明星的照片,還有自己老婆的照片。後轉業到地方工作多年,退休後入住太原市光榮院。不幸於2012年病逝,享年83歲。

樹株坡村老窯洞

胡明慧,1927年10月生,樹株坡村人,初中文化。1948年4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入華北軍政大學工兵大隊學習。1951年3月被分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68軍203師,任工兵參謀。抗美援朝時參加了金城秋季阻擊戰。1955年5月回國,任駐江蘇徐州市某師工兵參謀。1956年任工兵連長。1958年任工兵營長。1960年任608團工兵主任。1966年任師工兵科長。1970年5月病休。1982年正式離休。

梁貴和,1932年2月生,五臺縣陳家莊鄉去溝村人,大專文化,主任醫師。1948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赴朝作戰。在志願軍當衛生員、軍醫;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抗美援朝手術隊

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當天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對聯合國軍發起突襲,用了一個多小時奪回了溫井,聯軍並未料到中國軍隊會在聯軍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的情況下發動進攻,而且此前聯軍也沒有收到任何中國軍隊已經跨過鴨綠江的情報。聯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

清川江戰役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戰役打響,志願軍第13兵團於清川江戰役攻擊並擊退南韓軍隊第二集團,然後擊退美軍第2師。聯合國指揮部、美國第八集團軍在土耳其旅掩護下成功撤退。11月27日,在東面戰線,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突襲美國第七集團軍的團戰鬥隊(3,000士兵)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並一度加以包圍;但美軍仍在空軍和X兵團掩護下成功突圍循海路撤退。11月30日,美軍第八集團軍被志願軍第13兵團驅離朝鮮半島的西北部。12月6日,中朝軍隊收復平壤,並把聯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初步扭轉了朝鮮的戰局。

1952年轉業於遼寧本溪礦務局,後任本溪礦務處長、醫院院長、黨委書記;1983年調東煤聯合公司環衛保護生活福利部任主任,1993年離休。

贈與最可愛的人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軍事科學院特聘首席專家何雷說,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

正是因為正義之戰,志願軍將士才會有愈戰愈勇的旺盛鬥志和高昂士氣,才能不斷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蹟。

正是因為正義之戰,全國人民才會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糧出糧」,掀起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

正是因為正義之戰,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才會同情、支持和援助中朝人民,最終正義之師贏得了戰爭勝利,打亂了帝國主義擴張勢力範圍的部署,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

延伸閱讀

金城戰役

金城以南地區西起金化,東至北漢江,由南朝鮮軍首都師和第6、第8、第3師防守。其基本陣地構築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點、地堡群,並以塹壕、交通壕相連接,形成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體系。志願軍以第20兵團指揮5個軍在第9兵團第24軍配合下,擔任金城以南地區的進攻任務。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政治委員王平指揮的5個軍,組成3個作戰集團:以第68軍(欠第202師)、第54軍第130師為西集團;第67軍、第54軍第135師、第68軍第202師(欠第605團)為中集團;第60軍(附第605團)、第21軍(欠第62師、另配屬第33師)為東集團;第54軍第134師擔任兵團預備隊。

金城戰役

根據志願軍首長關於放手作戰,情況有利時向敵縱深作有限度擴張的指示精神,第20兵團決心在牙沈裡至北漢江間22千米地段上,採取正面進攻、兩翼鉗擊、多路突破的戰法,首先攻佔梨實洞、北亭嶺、梨船洞一線以北及金城川以北地區,殲滅當面南朝鮮軍4個師的8個團另1個營,拉直金城以南戰線,而後視情況向三天峰、赤根山、黑雲吐嶺、白巖山一線發展進攻,並準備在打敵反撲中大量殲滅南朝鮮軍有生力量。東集團第21軍在北漢江以東就地牽制當面的南朝鮮軍使其不能西調。

另第9兵團第24軍在第20兵團發起進攻時,由陽地至杏亭3千米地段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實施突擊,控制金化通往金城公路,阻止金化方向美軍和南朝鮮軍東援,保證第20兵團右翼安全。志願軍參戰各部隊經過前一階段反擊作戰,軍事素質明顯提高,士氣更加旺盛,已取得對營、團堅固陣地進攻的經驗,並查明了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軍防禦縱深工事的情況。

為保證戰役勝利,從6月下旬開始,進行了各種準備。參戰部隊在作戰雙方中間地帶秘密構築大量屯兵洞,選擇潛伏區,演練了對坑道工事連續爆破和攻擊的戰術、技術動作;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種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第20兵團組織6個工兵營和11個步兵團搶修公路、橋梁;動用2000輛汽車晝夜搶運物資1.5萬噸,並為參戰部隊配發了渡河器材。

為了迷惑和消耗敵人,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在戰役發起前,第60、67軍繼續向原定的南朝鮮軍營以下目標實施進攻,先後攻佔529.3高地、938.2高地、廣石洞以西高地、690.1高地、轎巖山北山腿,並在新佔陣地上同南朝鮮軍展開反覆爭奪,擊退其反撲200餘次,斃傷俘敵1.2萬餘人。同時,其他兵團所屬部隊也向當面敵人發動了小規模的進攻,掩護了金城戰役準備工作的實施,隱蔽了戰役企圖。

7月13日21時,第20兵團及第24軍突然發起進攻。1100餘門火炮實施7~28分鐘火力準備,發射炮彈1900噸,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毀南朝鮮軍地面工事30%、障礙物80%~90%。在強大炮火支援下,步兵1小時內即全部突破南朝鮮軍前沿陣地。西集團右翼第203師攻佔522.1高地後,主力向芳通裡方向發展進攻。該師執行穿插任務的1個加強營,沿522.1高地以東公路向縱深猛插,14日2時左右進至二青洞附近,先後殲滅南朝鮮軍1個營大部及美軍炮兵1個營;其先頭分隊1個班化裝成南朝鮮軍,以極小代價殲滅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團部。左翼第204師攻佔552.8高地後,於14日4時30分進抵月峰山下,在戰鬥中生俘南朝鮮軍首都師副師長。第130師攻擊424.2高地後,向烽火山發展進攻。

至17時40分,西集團先後佔領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團右翼第200師攻佔官_裡西南高地後,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華川公路向縱深穿插,於14日6時佔領龍淵裡、東山裡地區,將南朝鮮軍第6師防禦部署割裂,使其轎巖山、烽火山陣地側後受到威脅;主力則乘勝渡過金城川,向梨船洞發展進攻。左翼第199師經一夜激戰,於14日10時佔領轎巖山後,繼續發展進攻。東集團第181師(附第605團)突破後,一部西渡金城川,進抵梨船洞東與中集團會合;另一部攻佔461.9高地。第9兵團第24軍以1個師的兵力,向南朝鮮軍首都師第26團陣地發起進攻,於14日零時攻佔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時30分攻佔432.8高地及楊谷以北地區,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間公路,保證了第20兵團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時,第20兵團和第24軍經21小時激戰,佔領西起新木洞經芳通裡、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豆慄洞、巨裡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線以北地區,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完成戰役第一步任務。第20兵團和第24軍貫徹「穩紮狠打」的指導方針,在鞏固佔領上述地區既得陣地同時,各以一部兵力擴大戰果。自14日夜起,東集團第180師南渡金城川,於16日攻佔黑雲吐嶺、1118高地、白巖山、949.5高地至北漢江一線陣地;中集團第135師一部於15日晨攻佔後洞裡;西集團和第24軍在擊退南朝鮮軍反撲後,全部控制了新木洞、北亭嶺、間榛峴公路北側地區,第24軍攻佔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無名高地。

這時,由於連日降雨,河水上漲,金城川上的橋梁全部被美機炸毀,新修道路泥濘難行,炮兵機動、通信聯絡和前線運輸均發生困難,加之「聯合國軍」戰役預備隊已調近戰場,第20兵團和第24軍遂轉入防禦,準備抗擊反撲。16日,「聯合國軍」總司令M.W.克拉克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M.D.泰勒飛抵前線,召開高級軍官會議,決定奪回失地。從當日下午開始,先後以美軍第3師和南朝鮮軍第5、第7、第9、第11師及第3、第6、第8師餘部進行反撲。

17日,以6個團的兵力,重點向黑雲吐嶺、白巖山至867高地一線陣地猛攻。東集團第180師在無堅固工事依託和無縱深炮火支援的情況下,激戰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陣地。鑑於東集團新佔陣地過於突出,且背水作戰,炮兵支援與物資補給難以保障,第20兵團遂決定該集團除以一部兵力控制金城川與北漢江匯合處的461.9高地外,主力轉移至金城川以北地區防禦。中、西集團和第24軍也適當向北收縮,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實洞、北亭嶺、間榛峴、602.2高地、巨裡室北山一線。

18日後,「聯合國軍」反撲重點轉向志願軍中集團正面的602.2高地、巨裡室北山一線陣地,先後展開1~3個團的兵力連續猛攻。第200師憑藉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頑強抗擊,除巨裡室北山陣地失守外,固守了已佔陣地。27日,朝鮮停戰協定籤字,金城戰役勝利結束。

作者介紹:胡立成,筆名虹雨,山西五臺人,醫教世家之後。文化傳媒人,品牌創意人,抗戰紅色文化傳承人,胡潤先賢文化傳播人,百家號鄉村文化創辦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特約編輯、《旅遊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慢遊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誌記者、中國新聞傳媒集團山西新聞主編等。曾榮獲2019倉央嘉措國際詩歌獎全球100位優秀詩人獎,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文化主張: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相關焦點

  •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後感:向英雄們致敬!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焦點新聞>正文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後感:向英雄們致敬!70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後感,新東方網整理了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觀後感:向英雄們致敬,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新東方網小學頻道!
  • 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為了...
    該紀錄片對抗美援朝的很多親歷者進行了搶救式採訪,攝製團隊還採訪了國內外權威專家,對抗美援朝戰爭的國際背景、戰役經過和歷史細節進行權威解讀和深度剖析。10月17日起每晚21點35分在北京衛視播出的抗美援朝紀錄片《英雄》,聚焦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為祖國無私奉獻和英勇獻身的中華兒女,謳歌了時代英雄骨血裡的民族精神。
  • 曲陽抗美援朝老英雄觀看電影《金剛川》
    曲陽抗美援朝老英雄觀看電影《金剛川》 2020-10-27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美援朝英雄|鮑清芳 血灑楊智裡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英雄保家衛國,出徵血灑萬裡疆場。今天,舉國同慶之日,我們緬懷千千萬萬的志願軍烈士,我們致敬所有浴血奮戰的英雄!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 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黃草嶺英雄連,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梅梅】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聚焦抗美援朝英勇戰鬥事跡。紅船編輯部特別策劃: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本期巡禮:黃草嶺英雄連。黃草嶺位於朝鮮長津湖以南約20千米,是志願軍的前沿陣地。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第一槍便是在此打響。
  • 文物中的抗美援朝丨英雄旗幟篇:「黃草嶺英雄連」獎旗
    央廣網8月10日消息(姜廷玉)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已70周年了。抗美援朝戰爭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還給我們留下了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現從姜廷玉主編的《解讀抗美援朝戰爭》(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一書中遴選出三十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物,從文物的視角解讀抗美援朝戰爭,並闡述其豐富的內涵和感人的故事。《文物中的抗美援朝》分為「英雄旗幟」、「功勳武器」、「英烈遺物」、「歷史見證」、「戰場繳獲」等篇章。
  • 《求是》文章: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在異常嚴酷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們面對美國佔壓倒性優勢的飛機、大炮、坦克,承受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掘地三尺的狂轟濫炸,以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拋頭顱、灑熱血,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
  • 致敬難忘的歲月和英雄先輩們——懷念亓魁洲等抗美援朝老革命軍人
    1950年8月,亓魁洲作為在解放戰爭中突出貢獻人員,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軍第三屆英雄模範代表大會,被授予榮譽證書,並記大功一次、三等功兩次。本著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道,向侵略者宣戰。
  • 南京這群「紅領巾」尋訪抗美援朝英雄
    11月10號,86歲高齡的抗美援朝老兵羅英才的家中,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小訪客。14位來自南京市琅琊路小學的少先隊員們,響應團中央號召,開展紅領巾尋訪抗美援朝英雄活動。 羅英才回憶起,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在對美作戰中,先後擊落擊傷敵機20餘架,榮立集體二等功。「今天看到這麼多孩子們,就仿佛一下子也年輕了許多。」   志願軍英勇的事跡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少先隊員,英雄的精神也深刻鼓舞著每一位少先隊員。「羅爺爺,我看過作家魏巍的文章《誰是最可愛的人》,寫到了志願軍叔叔和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您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有孩子提問說。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敬禮英雄《金剛川》《可愛的人》10.23
    召開「抗美援朝系列電影」聯席會議四件齊聚用紀念物讓觀眾更接近歷史後,祖國山河狀況良好,然而總有一些人和事代替我們去見證那些英雄精神,影片主創還向我們展示了三個抗美援朝紀念館,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引導觀眾去「
  •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苦練強國本領 勇做時代英雄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全體同志回信,強調全黨全社會要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大力弘揚英雄精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 抗美援朝動畫片《最可愛的人》,熱血呈現「真英雄聯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10月23日起,《金剛川》、《最可愛的人》、《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三部已經上映的「抗美援朝系列電影」為祖國和英雄們奉上了屬於中國電影的一份致敬。「來自寒夜的身影,點亮奉獻的那一盞燈」更表達出每個時代甘於奉獻、挺身而出的共通英雄精神。MV也展現了影片五組英雄戰鬥高燃時刻,生動的動畫以更加熱血的方式呈現我們自己的「真英雄聯盟」。
  • 高新區教育開展「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
    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深入了解國抗美援朝革命歷史,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辛歷程和偉大勝利,高新區教育系統組織各學校開展「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和平意識,增強愛國情懷,爭做新時代優秀學生。
  • 向英雄致敬 嘉實集團走訪慰問 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嘉實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黃立元,嘉實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偉強走訪慰問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部分老戰士老同志,並為他們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表達向英雄學習
  • 中建一局安裝公司黨委慰問抗美援朝老英雄
    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尊嚴 他們奮不顧身,化身披堅執銳的戰士 大步跨過鴨綠江,怒向豺狼啟獵槍 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送上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看望慰問老英雄們及其家屬,關懷問候的同時,送去了慰問金、慰問信、鮮花和慰問品,傾聽他們的英雄故事,向他們表示崇高敬意。
  • 抗美援朝6集紀錄片完美收官 北京衛視以《英雄》致敬英雄!
    「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砥礪奮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振奮人心的樂章!」10月21日晚,北京衛視抗美援朝6集紀錄片《英雄》完美收官。
  • 《英雄兒女》:一部電影、一首插曲,一段抗美援朝的歷史記憶
    對於抗美援朝的歷史故事,我們這代人,最初大多是從電影了解到的。《英雄兒女》即是一部抗美援朝的經典電影,那首永唱不衰的電影插曲《英雄戰歌》永遠迴蕩在歷史的天空。《英雄兒女》這部影片是1964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導演是武兆堤。此片何以成為經典,又何以深深嵌入我們的靈魂深處呢?
  • 當好守護和平的英雄傳人——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這支部隊前身在人均飛行僅二三十個小時的情況下,奉命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同裝備精良、平均飛行上千小時的美軍飛行員展開空中較量。飛行員們駕駛戰機不畏強敵,連續擊落擊傷多架美軍戰機,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該支隊泰興中隊的訓練場上,官兵們殺聲陣陣,正在組訓的班長何一健表示,「志願軍先輩不怕流血犧牲,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承擔起保家衛國的使命,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在血脈賡續中勇做新時代的楊根思傳人!」奮進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新疆喀什軍分區引起強烈反響。
  •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兒女
    電影《英雄兒女》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講述了志願軍戰士兄妹王成和王芳同上戰場,王成壯烈犧牲,王芳以哥哥的精神為榜樣,宣傳英雄,服務戰士,在戰場上與養父王復標和親生父親政委王文清團圓的故事
  • 抗美援朝中那些空軍戰鬥英雄們是如何擊敗美軍的?
    10月19日,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當時,號稱「世界頭號空軍強國」的美國在朝鮮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空軍兵力,他們狂妄叫囂在朝鮮戰場上空軍是「決定性的力量」,他們將「獨霸朝鮮的天空」。面對美軍的挑釁,成立不到一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下求戰心切,戰士們寧肯血灑藍天,也不能縱容侵略者對平民百姓的肆意傷害。10月底,中共中央決定組織志願軍空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