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推力14.5噸、推重達到8,渦扇-10仍落後F110發動機20年!

2020-12-23 天下布武

在軍用航空發動機方面,我國的渦扇-10系列發動機與美國的F110系列發動機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除了同為大推力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推力相近之外,又有著十分相似的發展之路,那如今已經相對成熟的渦扇-10發動機相比F110發動機還有著多大的差距呢?

首先是F-16戰鬥機所有的F110系列發動機,F110-GE-100發動機是F110系列的基本型,採用了F404的風扇、加力燃燒室和噴管技術,於1986年10月份換裝到F-16C/D戰機上進行使用,此時該發動機的最大的加推力為12.5噸,推重比為7,在當時已經是一款相當先進的發動機。

之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又在F110-GE-100的基礎上,改進研製了F110-GE-129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於1992年開始裝備到F-16C/D戰機之上,新型號的F110-GE-129與F110-GE-100有81%的零件可以通用,用於保證發動機的整體穩定性。

另外,F110-GE-129發動機相比F110-GE-100在性能方面有也不小的增加,加推力增加到了13.2噸,推重比增加達到7.3,發動機的維修間隔也增加到了2000個小時,使得該發動機的總壽命達到了6000個小時左右,大幅度領先於當時全球同類型的其他軍用航空發動機。

不過,F110-GE-129並不是F110系列發動機的終點,在此之後GE又推出了F110-GE-129EFE大規模升級版本,為了引起軍方和國際上的注意並在1999年改名為F110-GE-132發動機,132的最大加推力達到了14.5噸,推重比達到了7.8。依靠推力大幅度增加F110-GE-132發動機,美國在第二年就斬獲了80架阿聯加裝保形油箱的定製版F-16E/F戰鬥機。

與F110系列發動機相比,渦扇-10發動機的基本型渦扇-10A定型於2005年,該型號的加推力為12.5噸,但並未大批量生產就轉入了改進型的研發;在2010年左右,渦扇-10A的改進型渦扇-10B開始定型,此時該發動機的最大加推力達到了13.5噸左右,並被開始批量裝備到殲-16、殲-11、殲-10等戰機之上。

而目前渦扇-10的性能最為先進的型號應該是目前殲-20戰機所用的那款(暫且稱為渦扇-10X),根據坊間傳聞的數據,渦扇-10X發動機加推力達到了14.5噸,推重比達到8,總壽命達到了3000個小時左右,按照出現的頻率來看該發動機在今年之前應該已經定型。

結合兩款發動機的發展來看,渦扇-10系列發動機雖然一直在追趕,但相比F110系列發動機在進度上依然落後了大概20年的時間(目前F110的最新型號為134,加推力15.4噸),雖然渦扇-10X的性能已經與F110-GE-132相差無幾,但在發動機的總體壽命上兩者還有很大的差距。

相關焦點

  • 最大推力145KN,推重超過8,為何WS-10B依然被認為落後通用F110?
    在前不久,裝備國產WS-10B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20B隱形戰鬥機成功完成了測試,正式開始進行批量生產階段。而這款航空發動機的裝備也讓殲-20B隱形戰鬥機達到了真正的五代機標準,機動性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 中國渦扇10發動機,推力可達14噸,壽命超3000小時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我國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其推力可以達到14噸,推重比高達8,全壽命超過了3000小時,已堪大用。渦扇-10發動機其實是我國第三代航空渦扇發動機研製的代表之作,是我國早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就開始研製的一款航空設備,研製的初衷在於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實現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獨立。
  • 我國研發渦扇20發動機,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大推力達15噸!
    中國研發渦扇20發動機,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最大推力達15噸!我們國家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那句「落後就要挨打」深深的烙印在了每一個國人的心裡,雖然我們真正發展也就是短短的幾十年而已。那麼說到運-20就不得不從發動機開始說起了,作為中國第一代自主研發的大型運輸機來說,不管在怎麼樣的運輸條件下都能夠完成運輸任務,運-20雖然是借鑑了俄羅斯的伊爾-76的外形。
  • 中國航空發動機處於什麼水平?與美國有多少差距?或至少落後30年
    我國成功研製出了國產太行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也改進了多個型號,分別裝備在了不同的戰機上。據悉,裝備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戰機有殲16、殲11、殲10、殲-15等機型,甚至是殲-20戰機都已經開始換裝,這說明了我國已經徹底脫離了俄制發動機。
  • 渦扇-15已經定型,推力高達18噸,殲-20換裝後機動性將趕超F-22
    現在殲-20就算沒有裝備渦扇-15發動機,在裝備兩臺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情況下,其推力雖然要弱於美國F-22戰機使用的推力為16噸的F119-PW-100矢量發動機,但殲-20的綜合機動性是不落後於美國F-22戰機的。
  • 渦扇-10A發動機和F110-GE-129哪個性能更好?
    渦扇-10A發動機除了在整體壽命和大修時間上不如F110-GE-129,其他性能如:推力,推重比,耗油率都基本上持平了。渦扇-10A發動機已經裝在殲11B戰鬥機上服役好幾年了,渦扇10B也已經被殲16使用了,而最近的殲10C和殲20使用的應該是渦扇-10C。
  • 渦扇19取得重大突破,推力滿足「海四代」需求,FC31上艦有希望了
    近期,國內著名軍事專家宋心之稱,中國研製的四代中推渦扇-19「黃山」發動機進入關鍵時期。該型發動機的性能有望滿足「雙十需求」,即最大推力超過10噸,推重比大於10。另外根據網上的消息稱,渦扇-19在量產之後,將有可能率先裝備於國產第二款隱身戰機FC-31「鶻鷹」上。
  • 在研大渦扇從14噸級推力直接到35噸以上,20噸級何在?
    有人注意到,目前在研發的民用渦扇發動機,作為重中之重的CJ1000A的額定推力在13噸到14噸之間,最大推力也不會超過15噸。而另外一個作為預研的型號,也就是CJ2000AX發動機的額定推力,就直接一步到位的跳到了35噸級,甚至還可以進一步加大推力。
  • 殲20國產發動機傳來喜訊!渦扇15總設計師獲提名,幾大實驗室立功
    眾所周知,現階段殲-20隱身戰機仍然是使用升級改造後的俄制AL-31F渦扇發動機和國產渦扇-10「太行」系列發動機,儘管它們的推力有所增加,使用壽命,可靠性都有提升,但實際上這兩款發動機仍然是第三代發動機,和美國的F100系列發動機屬於同代產品,推重比大約為8。而且,F100系列發動機早在1974年就開始在F-15戰鬥機上裝備使用,並進行一系列升級改進後達到完全成熟可靠狀態。
  • 航發大推報告:渦扇-15實錘,國產渦扇航發遍地開花
    而在國產航發的發展上也是如此:小涵道比中推方面我們的渦扇-13、渦扇-13E和渦扇-19是早就成熟了的,而渦扇-19更是以推重比過10,推力在9.5噸左右,基本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即便與四代中推之王EJ200(推重比10,單臺推力約6噸,加力推力9噸以上,涵道比0.4,重900千克。)、F-16的F114發動機,都相差無幾。
  • 渦扇15發動機終於要來了,殲-20將迎來合適的心臟,成為完全體
    據公開資料顯示「峨眉」發動機的推力能超過18噸,推重比為9。可以讓殲-20隱身戰鬥機像F-22一樣,以超音速巡航半小時。渦扇-15發動機 將取代俄制AL-31,成為中國空軍未來戰鬥機的標準動力。同時 渦扇-15具備和美國F-22戰機 搭載的F-119發動機相當的推力,最大推力有望達到90多kN(千牛),最大 加力推力 能達到150kN。
  • 殲-20隱形戰鬥機:換裝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具備了超音速巡航能力
    超音速巡航,這一概念是伴隨著F-22隱形戰鬥機誕生而出現的,機上裝備有2臺惠普公司提供的 F119-PW-100 渦輪扇發動機,每臺最大推力155.7 KN。
  •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離美國還有多遠?專家:渦扇19是希望
    不過如今我國正在研發的渦扇15、渦扇20以及渦扇19等航發,樂觀估計渦扇-19能達到美國F414和EJ200的水平,將成為我國中型四代機的發動機,渦扇19將是我國超越美國航發的關鍵。
  • 步履闌珊的研發歷程:記我國第一款渦扇發動機——WS-9「秦嶺」
    渦扇6型發動機再說說渦扇6,這是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從1964年開始為空軍新一代殲擊機研發的一種推重比為6一級的軍用加力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針對高空高速設計,選擇了較高的渦輪前溫度和接近最佳的總增壓比,採用了跨音速風扇,氣冷式高溫渦輪和平行加力的加力燃燒室,並選用了能發揮高空高速性能優勢的燃油調節計劃。
  • 俄媒:渦扇-15獲重大突破,推力高達18噸,中國卻興奮不起來!
    然而,殲-20又因為沒有換裝強勁發動機被認為存在「心臟病」問題,先後出現了裝配俄制AL-31F和渦扇10兩種發動機的機型,產量也一直不高,被認為正在等待目標發動機渦扇-15的成熟。近日,俄羅斯網站「軍事百科全書」報導稱,渦扇-15研製大獲成功,推力高達18噸,卻因為油耗過大讓人興奮不起來。
  • 殲-20換裝渦扇-15,為何俄媒稱中國高興不起來?真實水平究竟如何
    殲-20是我國最先進的一款戰鬥機,但是對任何戰鬥機來說,一款性能強大的發動機才是最重要的。此前我國在航發領域一直存在很多難題,幸運的是在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之下,我國的渦扇-15發動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並且將會換裝到殲-20上面。不過對這一消息,俄媒卻評論稱,雖然渦扇-15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但是中國人卻依然高興不起來。
  • 殲20B即將量產,新航發不輸渦扇15,三維推力矢量機動性大增
    二十年過去,由於資金、技術等問題的限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成功並完成五代機研製項目,推出殲-20系列和蘇-57 這恰恰是我國五代機最大的痛點,由於缺乏相關技術,殲-20早期使用的核心航發裝置只能從俄羅斯採購。
  • 殲20最新驗證機試飛!渦扇15或已成熟,全新殲20B機動性超越F22
    國慶期間網上流出了疑似殲20驗證機最新的試飛照片,其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換裝的最新款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尾噴管採用了鋸齒狀的隱身優化設計,但是尾噴長度明顯比渦扇10B和AL31F更短,並且發動機間距縮小,說明發動機直徑變大,因此推力也有所增加。
  • 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同年9月14日,上海市把研製為大飛機配套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任務,交給了上海長徵機械廠。這種渦輪風扇發動機,代號915,就是後來的渦扇8型發動機。1975年7月1日,首臺渦扇8型上臺試車一次成功,發動機壓力比達到1.73,運轉正常;同年9月29日第二次上臺試車,達到最大巡航功率6713公斤推力;12月25日第四次上臺試車,達到最大連續和起飛功率8165公斤推力,表明首臺樣機符合設計要求,運轉情況良好。
  • 我國同時研製8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運20和C919不用擔心
    其中渦扇18是在D30KP-2基礎上逆仿的「短平快」項目,目的是保證在俄羅斯斷供之後,運20和轟6K系列不致於沒有發動機可用。而CJ2000AX則是我國寬體雙通道客機CR929的配套國產動力系統,據稱它的推力可以達到35噸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