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扇8發動機接近成功 但因運10飛機下馬而夭折

2020-12-14 前進者A1

由於工業基礎薄弱,我國民用大飛機使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都是國外進口的,但這不等於中國在發展民用渦扇發動機上沒有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研製運10型大客機時,就著手研製為其配套的渦扇8型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空中試驗取得成功,但後因運10型飛機下馬而夭折。

大家都知道,我國航空發動機製造業是從上世紀50年代起步的,至中蘇關係破裂,已能仿製多種型號的蘇式發動機,包括渦噴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唯獨沒有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是因為當時蘇聯發展此類發動機也是剛剛起步。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國家在仿製成功轟6型轟炸機,運8型中程運輸機仿製取得積極進展,初步掌握大型飛機製造技術的基礎上,決定上馬大型噴氣式客機,並將此項任務交給了當時中國工業能力最強的上海市。

運10型飛機

根據中央的指示,1970年8月27日,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向上海市下達了研製大型噴氣客機的任務,這種大飛機,這就是後來的運10型客機。同年9月14日,上海市把研製為大飛機配套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任務,交給了上海長徵機械廠。這種渦輪風扇發動機,代號915,就是後來的渦扇8型發動機。

既然是研製中國第一種民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上海市上上下下自然非常重視,專門制定了「總裝集中,部件定點,零件擴散,工藝協作」和「一廠一角,各廠協作,一廠一件,百廠成線」的原則,調集精兵強將開展研製工作。據記載,參加研製工作的有上海市機電一局、冶金局、化工局、儀表局等所屬廠、所共65個單位,三機部系統也有10個單位承擔發動機成品附件研製的協作配套任務。至1980年底,參加渦扇8型主機研製的人員已達3232人,其中技術人員609人,工人2062人,初步形成了設計、製造隊伍,基本摸清掌握了民用渦扇發動機的研製技術。

渦扇8型 此時已是展品

渦扇8型發動機屬前風扇、短外函、軸流式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據史料記載,渦扇8型由1270項部件組成。在研製中,先後新開發了12項新材料,攻克了鈦合金焊接、等離子噴塗、真空釺焊等數十項新工藝,遇到的困難很多,但廣大技術人員和工人憑著一腔熱情,都一一解決。1974年底首臺發動機完成總裝。現在有人說渦扇8型是美國波音707上使用的JT3D發動機的仿製品。但不管怎麼說,在當時環境下能將渦扇8型搞出來,體現的是中國工業界的實力和智慧。

據史料記載,渦扇8型推力8165公斤,起飛耗油率54.56千克/千牛小時,其性能、壽命等指標在上世紀60年代算是較先進的。

渦扇8吊裝在飛機上,準備空中試飛

為研製渦扇8型發動機,至1980年底國家投資1.84億元,先後生產3批12臺發動機。

1975年7月1日,首臺渦扇8型上臺試車一次成功,發動機壓力比達到1.73,運轉正常;同年9月29日第二次上臺試車,達到最大巡航功率6713公斤推力;12月25日第四次上臺試車,達到最大連續和起飛功率8165公斤推力,表明首臺樣機符合設計要求,運轉情況良好。

第二輪生產了4臺渦扇8型,其中第3臺吊裝在運10型飛機上試飛,其餘3臺分別用於分階段探索性長期試車、全程長期試車和臺架長期壽命試車等。

技術人員在飛機上測試

第三輪共生產了7臺渦扇8型,其中3臺裝在運10型飛機試飛,2臺用於長期試車,1臺用於反推力匹配試驗,1臺備用。

1982年4月,渦扇8型串裝在中國民航2402號波音707客機四發位上進行首次驗證性試飛獲得成功,此後幾年先後飛到北京、烏魯木齊、鄭州、合肥、廣州、昆明、成都、拉薩等地,累計試飛130次,飛行時間170小時,各項性能達到設計指標。據飛行員反映,渦扇8型發動機在整個試飛過程中始終正常工作,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良好,與JT3D-7發動機配合也無明顯差別。

1983年6月,上海召開渦扇8型發動機研製成果總結交流會,會議認為渦扇8型已成熟,可定型並小批量生產。

1985年5月23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航空發動機分部副總裁克萊勃司在參觀渦扇8型時說:「你們在10年前能完成這樣一臺十分複雜的發動機,的確是一個偉績。

但接下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運10型飛機下馬,渦扇8型渦扇發動機夭折。(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運20換裝渦扇20發動機後,戰鬥力會提升多少?
    圖為運20運輸機最近一個好消息從西飛傳來,中國這次快速出擊,已經為運20運輸機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那麼運20換裝渦扇20發動機之後,戰鬥力會提升多少呢?圖為運20運輸機運20是中國首款進入空軍服役的大型運輸機,雖然在運20之前,中國曾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嘗試研製過運10,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以及經濟條件,運10最終無奈下馬,此後中國大飛機項目因此擱置了數十年
  • 我國同時研製8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運20和C919不用擔心
    目前,我國正在研製和裝備三種大飛機,AG600水陸兩用飛機由於採用成熟的渦槳6,動力系統不必擔心。而運20和C919則一直飽受發動機的困擾,直到最近才開始取得突破。其中運20在經過多年的等待之後,終於在近期開始換裝渦扇20,而C919標配的CJ1000A發動機,也在近期開始上伊爾76進行試飛。不過你知道嗎?
  • 中國運10飛機同款:這臺60年老發動機,B52轟炸機為何還在用?
    其實美軍現役的B-52H戰略轟炸機的普惠TF33-P-3渦扇發動機並不特別落後,是60年代換裝的當時世界最先進打飛機,到1985年總共生產了8000臺。TF33發動機運用非常廣泛,至今還在不少機型上使用,包括美國空軍裝備的E-3預警機,E-8C聯合星指揮機和B-52H戰略轟炸機等。即使現在已經老舊,完全落後於主流的大型飛機渦扇發動機,但並不影響使用,基本能滿足美國空軍的要求。
  • 國產首種大飛機運10下馬究竟可惜嗎?沒當客機其實一點不可惜
    當年啟動的072大型運輸機工程孕育的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於2013年1月首飛,2016年7月裝備部隊,隨後啟動的純國產幹線客機——C919也在2017年5月完成首飛,目前已有兩架原型機在試飛取證,而30多年前,中國也曾研製過一種劃時代的大飛機——運-10,則引發廣泛爭議,它的下馬究竟可不可惜?
  • 為何說運10客機下馬是最可惜的?看看這些參數,C919都不及
    可以說我國在航空領域要遠遠落後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特別是民用航空領域,自建國以來,我國還未真正成功研製過一款投入商用的民航客機。像運10客機上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被迫下馬,C919客機目前還在試飛當中,尚未正式投入商用,預計要到2022年左右才能完成試飛工作。
  • 步履闌珊的研發歷程:記我國第一款渦扇發動機——WS-9「秦嶺」
    渦扇5型發動機渦扇5是渦噴6基礎上改型的一種後風扇渦扇發動機,拆除加力燃燒室和加力調節系統,安裝上後風扇部件改進出來的渦扇發動機,對比改型前的渦噴6發動機動力增加35%,耗油降低約30%,可以改善飛機的經濟性,縮短起飛滑跑距離,增加航程。
  • 運20建造速度太快,發動機都不夠用了?渦扇20終於挑起大梁
    ,因此在量產初期只能靠從俄羅斯引進的D-30KP-2渦扇發動機應急,這使得初期運-20的載重能力不及設計目標,而且由於購俄發動機數量有限,同時要滿足運-20和轟-6K的生產需求,因此快速建造的運-20面臨發動機不夠用的問題。
  • 大型飛機運十:國人永遠的痛
    還在1968年,我國轟六(仿製蘇聯圖-16噴氣轟炸機)試飛成功後,周總理就提出:「能不能在轟六基礎上設計一種噴氣式客機?」陳毅元帥說:「我這個外交部長,出國不能坐自己的飛機,地位就與別的國家不同。」1970年8月21日,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向上海市下達了大型旅客機及其發動機的研製任務,這就是運十客機,代號「708工程」。
  • 美國禁止發動機出口,C919客機被卡脖子,重蹈運10的覆轍?
    為了獲得國際通用適航證,C919客機在多個核心技術上採用進口,大涵道渦扇發動機是其中之一。美國GE公司生產的LEAP-1C大涵道渦扇發動機已經裝備了數架C919飛機,但是對於訂單達到數百架的C919客機來說,這是杯水車薪,如果沒有大量的LEAP-1C大涵道渦扇發動機,後續C919客機的有可能被迫停產。
  • 運-10下馬竟有這種秘聞,為何重點投入的項目被下馬
    多年後,歐洲空客已經成為挑戰美國波音的巨人,但咱們的大飛機產業卻因運-10的下馬不得不重新開始。 在那個連殲-7和殲-8都搞不明白的年代,搞一架噴氣式客機的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運-10的指標是劍指當時非常成功的大型客機——波音-707
  • 運-20換裝大風扇首飛?真假難分辨,換發是必然但需要時間驗證
    疑似換裝渦扇-20發動機 回顧我國大飛機發展之路,其實一點也不容易,大國空軍需要在運輸機領域始終以運-7、運-8為主力。以運-8為基礎不斷進行改進,這類戰術運輸機雖然和美國C-130同級,但由於發動機以及原始設計上的限制,性能表現並不突出。實際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出於戰略運輸的需要於1969年,空軍要求下由國防科工委六院603所提出運-9大型噴氣式運輸機方案,又稱之為「10號任務」。大家注意這個運-9是老版噴氣式戰略運輸機,不是現在使用中的螺旋式運-9戰術運輸機,兩者任務用途以及性能上差距巨大。
  • 運-10是波音707的副本?原來中國80年代就造了大飛機,下馬成遺憾
    在購買客機的同時,中國還特意採購了一批普惠公司生產的JT3D-7渦噴發動機作為備用發動機,以便為波音-707更換和進行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研究。而在不久之後,中國決定製造自己的民用大飛機,也就是中國的運-10客機。這款客機在研發初期,獲得了不少技術和資金上的幫助,並且成功進行了100多次的試飛,性能可以說是相當成熟了。
  • 渦扇20終於成功了?運20載重能力猛增,印軍:C17優勢不保
    20的載重能力不及設計目標,而且由於購俄發動機數量有限,同時要滿足運-20和轟-6K的生產需求,因此快速建造的運-20面臨發動機不夠用的問題。但是最近傳出的好消息顯示,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已經研製成功,並已經配備在運-20大型運輸機上,這說明渦扇-20終於開始「挑起大梁」,對於加強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至關重要。
  • 運20成功換裝國產發動機,美直呼又被騙了
    圖為運20換裝渦扇20試飛近日,據媒體報導,被軍迷愛稱為胖妞的運20成功換裝了國產發動機渦扇20,消息一經透露,美國網友直呼又被騙了,運20的潛力遠遠沒有被全部發掘,那麼它的性能會趕超伊爾,而這次運20成功換裝國產發動機後性能大增,那麼它與俄羅斯的伊爾76相比,有何過人之處?
  • 一口氣研製9款航空發動機,中國航發領域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接下來布武就來盤點一下,我國近些年研製成功以及正在研製航空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在全球又處於什麼地位?渦扇-10「太行」發動機小涵道比軍用渦扇發動機「齊開花」首先是渦扇-10「太行」發動機,這可以說是目前我國最成功的一款發動機了,渦扇-10發動機立項於上世紀
  • 子午:工業黨徒們為何還要千方百計詆毀運10?
    10,近日上榜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引起了不少網友感慨,悲嘆運10的下馬。  央視網製作了一個短片,將運10下馬的原因歸咎於「我國當時綜合國力和工業水平都無法支撐研製大飛機」。  真的是因為當時中國沒錢,支撐不起嗎?
  • 第一代國產大飛機運-10下馬:性能不及美國貨,廠房被取代者使用
    在確定研發計劃之後,「國產大型客機」項目也被正式命名為運-10,並且還制定了相關的設計指標,飛機最大飛行速度900千米/小時,最大航程7000千米,最大升限12000米,可以搭載100名乘客。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款飛機將會是我國民航市場的主要產品,同時也是領導人出訪國外使用的專機,類似於後來普京總統使用的伊爾-96客機。
  • 國產C919大客機和夭折的老運10,誰更適合當軍用特種機?
    ,其實,說起來運10作為軍用特種機的平臺適應性,比現在的C919還更好一些。除此之外,是1977年開始服役的E-3「望樓」預警機,再加上RC-135、EC-135系列偵察機、電子戰飛機,150噸最大起飛重量的C-135平臺,才能做到既可以當預警機又能當加油機。
  • 美媒:轟20要來了,發動機不是渦扇20,要換裝另一先進國發?
    他們認為,轟-20的發動機,將不是國產渦扇-20發動機,而是國產渦扇-10"太行"發動機的升級版。美媒指出,雖然還沒可以進行驗證的圖片,能證明轟-20原型機的出現,但相關公開信息都在指出,這種飛翼布局設計,可以和B-21和俄羅斯的PAK-DA等新一代轟炸機相提並論。
  • 國產飛機運10下馬,中國航空業誤入歧途?5大問題曝光:教訓深刻
    各種好消息傳來令人喜悅,然而回望歷史,中國曾經有一款承載了國人的殷切期望,項目卻中途下馬的大客機。它就是1980年首飛成功的運10。運10二號機亮相上海這款飛機的研製成功,讓中國成為繼英美俄法四國後,第五個躋身自主研發大型噴氣式客機"俱樂部"的國家。它的成功,也成為了無數國人難以忘懷的時代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