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掌握這幾點助你走出人生困境,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2020-12-14 三曉視頻V

引語

人人都想在這世間成就一番事業,人人都在努著勁地往上爬,可最終又是誰成為了人上人,而誰一事無成呢?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想著把它做成功,能有一番結果才去做的,沒有人想失敗,但是總有人在失敗,那些做成一番事業的人不一定就比一事無成的人運氣好,他們結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身處人生困境,面對失敗的心態不同。

人要想走出此時所經歷的困境,建立屬於自己的功業就得懂一些權變通達的方法,做事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懂得適當的迂迴。只有懂得變通,辦事才能更加順暢。當然了,身處困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心態也影響著一個人在困境中是勇於尋找走出的辦法還是就此消沉下去。所以,我們還是要向擁有處世智慧的「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先生學習。學習他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從而幫助我們早日走出困境。

一、莫將環境拒之心外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提出「人心與物同體」的觀點。他認為人心之所以能感應萬物,是因為萬物具有統一性,心與物之間存在著一種道德性的聯繫,這就是「一氣流通」,也就是不要將環境拒之心外的意思。這個道理雖然是他在明朝宦官當政、時局混亂的時候體會出來的,但此理在現代社會的為人處世中依然很適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做某件事或是做決定時,我們不能將注意力只放在自己的身上,也要考慮外在的環境、時機和人心。

二、建功立業也要考慮環境

古人云「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火燒赤壁的時候還要考慮當時的風向,要是沒有那一股剛剛好的風,赤壁之戰誰勝誰負就不一定了。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環境也是很重要的,當處於順境時就要順勢而發,當處於逆境時就要學會韜光養晦,休養生息。

三、要學會迂迴做事

王陽明的智慧不是一朝頓悟得來的,而是幾經挫折、困苦磨練而來的。這樣的悟道方式給我們的啟示是 :任何值得珍惜的東西都不是輕易得來的。換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做事的時候,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其實都是不太現實的,而迂迴的辦事方法,往往能夠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就達成目標。就像盤山公路一樣,他雖然曲折蔓延,但卻是最省力的。在人際交往中也是如此,過分的直接會容易因凌厲而傷人,迂迴平和的方式較為容易讓人接受,也能夠幫助你避免很多紛擾,較為順利地達成目標,在人際關係中左右逢源。

四、做事不要蠻幹

許多人之經常做事蠻幹,這樣做事既勞神傷身而且還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可。他們常常忘記自省。沒有平心靜氣地觀察自己的心之所向,又怎麼會有時間去留心身外事物的走向?所以才忙忙碌碌地到處去做無用功,而忽略了去發掘事情的本來需求,失去了成為更為優秀的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們在生命歷程中,要永遠相信自己的心靈有著無限的可能,要相信有一種神聖力量的存在,盡力去挖掘內在的潛力與外在的聯繫,避免愚鈍地低頭蠻幹,才有可能達到應有的人生高度。

結語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走得遠,走得比別人省力,就要向王陽明先生所講的這幾點學習,這樣,我們在身陷困境時頭腦更清晰,在前行的時候也能夠明確自己的心中所想,幫助自己更好地實現遠大的目標,成就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掌握這五條做事原則,你也能有一番事業,不信可以試試
    我國在明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就是王陽明。王陽明很晚才學會說話,他寒窗苦讀十數載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實現自己內心的抱負,但是兩次考進士未中,但是他也未曾苦惱。後來他進入仕途後被貶至龍場,也是在這個環境惡劣的地方,他悟出了「聖人之道」,創立「心學」。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2個字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很多人認為能力是最重要的,有了能力才能有成就。但實際上,想要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能力固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的因素。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志向。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王陽明看來,志向是完成一件事情的第一要務。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第一件事就是要立志,沒有志向的人,成不了事。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在人生低谷時,記住這2句話,成功不難
    從古至今,有抱負的男人都想要成就一番是事業,但是成功的道路上不會可能一帆風順。很多偉人,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低谷時期。就像我們熟悉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的代表。四十多歲失業離婚,還欠錢。但他依然重新出發,成就一番大事業。
  • 王陽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不贏三大戰役,終究一敗塗地
    王陽明: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打不贏三大戰役,終究一敗塗地常聽人說:人的命運到底是什麼?遇上人生低谷,會怨天尤人,但你一定要搞清楚,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你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假使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那一定是先想自己錯了。宿命掌握在自己手裡,想要改變自己,隨時都可以!
  • 王陽明:當你陷於人生低谷,你會看清楚很多你從未看到的東西
    人生在世,難免起起落落,我們有輝煌,就會有低谷,面對人生的輝煌,我們應該謙虛謹慎,而不是驕傲自大。同樣,面對人生的低谷,我們也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將會指引我們走出低谷,重新攀登巔峰的指路明燈。當我們處於人生低谷,你就會看清楚很多問題。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中提到過很多次。
  • 銘記王陽明這句教誨,助你早日走出困境!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這麼一句臺詞: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我們的人生總會遇到很多道理,有書上寫的,有別人說的,有自己聽的,有教你做人的,有教你做事的,有教你發財的,有教你戀愛的,道理有很多,聽起來都無比正確。
  •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3句話,福報自然來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在學術思想方面繼承宋代大儒陸九淵,以自己的體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獨具一格的「心學」體系。王陽明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時萎靡消沉的社會灌輸了生機與活力。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想到了就去做,想盡一切辦法,一定要把想法變成現實。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第一件事:久利之事如果有人和你說,這件事可以獲得長遠的利益,你是否會心動。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是能力
    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只是能力
    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
  • 王陽明告誡:人的後半生想要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這3個錦囊
    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有很多人奮鬥了半輩子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於是到了人生下半場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的人認命、放棄奮鬥。王陽明卻用自己的一生經歷告訴世人: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只要牢記著3點,早晚會成大器。
  • 王陽明告訴世人:如果你熬不下去了,記住這2句話,點燃你的雄心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人稱之為陽明先生,其享年57歲。他是我國古代封建時代的聖人,作為一代心學大師,他還精通軍事理論,能把自己的心學理念很好地運用到軍事事業之中,能很好地運用其打勝仗,在世人眼中,他是一個十分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在事情中磨練,成就更好的自己!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自己以往的經歷。當一個人經歷過時間,經歷過苦痛,那一些經歷之後的「感悟」就是人生的一個財富。在《看見》這一本書中,柴靜說了這樣一句話:痛苦從來都不是財富,痛苦就是痛苦,痛苦之後的那一份感悟,才是人生的財富。
  • 王陽明:年輕時遭受挫折落魄,沒關係,記住這2句話遲早成大器
    而王陽明似乎也在用他的人生經歷來告訴我們:「年輕時遭受挫折落魄,沒關係。」而對於他扭轉人生的密碼,可能就要從《傳習錄》中找到答案,以下就是為大家摘抄的2點。利己是人生下來就具備的本性,也是我們生存的必要,但是人到了集體中,如果太過於自私自利,對誰都不好,不僅會遭到別人的嫌棄,自己也限制住了自己的發展。
  • 男人若不想甘於平庸,人生低谷時,嘗試了解下聖人王陽明的智慧
    男人要想取得成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大家都會經歷一番磨難,經歷一些挫折,人生的難免會陷入低谷。就好像明朝聖人王陽明一樣,王陽明的前半生一直都是人生的低谷,但是王陽明卻感謝這些人生低谷,他說:正是因為有這些艱難困苦才讓他擁有後來的成就,強大的內心就是在低谷時期才修煉成的。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走出史書的王陽明
    相比起專注於探究因果、保存功業的西方古典歷史學家們,如創作了《歷史》的希羅多德、創作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修昔底德、創作了《希臘史》的色諾芬,中國的文人們似乎更習慣於將歷史作為自己身史觀立場和精神寄託的重要陣地。古代的史官們並不介意讓自己成為一名刀筆吏,不但傾向於記錄盛衰,更在意於如何以史為鑑,讓歷史在當下的語境中發揮出現實主義的積極作用,這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也是一種難以抗拒的使命感。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的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建議記住這7個字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開創了「心學」這一偉大體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想法一問世,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都說一個男人要事業有成,要有很多人脈和錢。
  • 當你感到不順時,不要著急,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讀《易經》的人,最先要懂:人這一輩子,順境和逆境,是一個硬幣的雙面,任何人都是會隨機性碰到。在《易經》中,泰卦,意味著順境;否卦,意味著逆境。當一個人的狀態,由逆境轉為順境,叫:否極泰來。依據《易經》的變化趨勢,在你感覺到不順時,別著急,這3個小錦囊,助你儘快走出困境。
  • 人生遇到苦難,牢記鬼谷子這3句名言,助你走出困境
    覺得失敗一次就沒辦法站起來了然後就開始自暴自棄,對自己和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可笑的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給自己和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帶來傷害。損人不利己。老話常說:本事越大的人遇到事情總是溫和的去解決,而本事越小的人,遇到事情總是只會發脾氣。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