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山表霧,湛湛河中水。
水中蒲葦堅挺,荇藻飄蕩。微風拂過藍色的雨久花,生出絲絲涼意。
青青水蔥中有幾枚綠葉,前尖後叉,好生別致啊。隊長:「是剪刀草,又名慈姑。」
抬眼望去,長汀水涘,剪刀草相擁而立。
就近看時,玉稈亭亭,葉舞翩翩,白花似雪片,黃蕊如金絲。好個冰清玉潔的水中仙子啊。
或幼株剛剛出水,或嫩葉緊貼水面,真如飛燕掠水,洩洩(yì 鼓翅飛翔的樣子)其羽。
(上圖,雌花)
「花瓣相似,花蕊不同?」
(上圖,雄花)
隊長:「雌花雄花一枝稈,雌花在下雄花在上,從下至上次第開放,雄花開放時,雌花已成果實。」
「為何雌花先開,不與雄花爭豔?」隊長:「避免自花授粉,增加異花授粉。」
剪刀草,又名慈姑、藉姑、箭搭草、槎丫草、燕尾草、白地慄、河鳧茨(fúcí)。
李時珍:「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生產)諸子,故以名之。作茨菇者非矣。
(上圖,烏芋、地慄,即荸薺)
河鳧茨、白地慄,所以別烏芋之鳧茨、地慄也。剪刀、箭搭、槎丫、燕尾,並像葉形也。」
拔出慈姑,其莖青中泛紫,鬚根似長發,末白本紫。剪掉鬚根,露出雪白晶瑩的母本。
《圖經本草》:「剪刀草,生江湖及京東近水河溝沙磧(qì)中。味甘,微苦,寒,無毒。葉如剪刀形,莖稈似嫩蒲,又似三稜。
苗甚軟,其色深青綠。每叢十餘莖,內抽出一兩莖,上分枝,開小白花,四瓣,蕊深黃色。根大者如杏,小者如杏核,色白而瑩滑。五月六月七月採葉,正月二月採根。一名慈姑,一名白地慄,一名河鳧茨。」(證類本草)
果然,有的粗根伸展,末端膨大成球,並伸出長芽,以待來年。
切開塊莖,色雪白,水潤有乳汁點點。嘗嘗,多汁,先小苦後甘甜。
煮熟的慈姑,面嘟嘟的,味道甘甜滑美。
李時珍:「慈姑生淺水中,人亦種之。三月生苗,青莖中空,其外有稜。葉如燕尾,前尖後歧。霜後葉枯,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嫩莖亦可煠(zhá)食。又取汁,可制粉霜(鉛粉、鉛霜)、雌黃。」
《圖經本草》:「土人搗其莖葉如泥,塗敷諸惡瘡腫,及小兒遊瘤丹毒,以冷水調此草膏,化如糊,以雞羽掃上,腫便消退,其效殊佳。根煮熟味甚甘甜,時人作果子,常食無毒。」
蘇恭:「根,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胞衣不出,搗汁服一升。又下石淋。」
大明:「葉,治蛇蟲咬,搗爛封之。」
慈姑水生,苦寒瑩滑,故瀉熱解毒,塗敷諸惡瘡腫,及小兒遊瘤丹毒,治蛇蟲咬,制粉霜、雌黃毒,而治百毒。
《諸病源候論》:「產後血暈悶候:暈悶之狀,心煩氣欲絕是也。亦有去血過多,亦有下血極少皆令暈。若產去血過多,血虛氣極,如此而暈悶者,但煩悶而已。若下血過少,而氣逆者,則血隨氣逆上掩於心,亦令暈悶,則煩悶而心滿急。」
慈姑生下溼,滑利下行,利水通淋。慈姑滑利下行,莖根泛紫入血,治下血過少,而氣逆,血隨氣逆上攻於心,煩悶而心滿急欲死者。並治產難胞衣不出。
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為澤瀉科慈姑屬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較粗壯,末端膨大或否。挺水葉箭形,花序總狀或圓錐狀,具分枝1-2枚,具花多輪。花單性;花被片反折,雌花心皮多數,兩側壓扁,花柱自腹側斜上;雄花多輪,雄蕊多數,花葯黃色,長1-1.5(-2)毫米,花絲長短不一。瘦果兩側壓扁,倒卵形;果喙短,自腹側斜上。種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於湖泊、池塘、沼澤、溝渠、水田等水域。
慈姑以球莖或全草入藥。球莖秋季採集,洗淨曬乾;全草於夏季採收。
註:中藥山慈菇為蘭科植物杜鵑蘭Gremastra appendiculata ( D. Don) Makino、獨蒜蘭Pleione bulbocodioides (Franch. ) Rolfe或雲南獨蒜蘭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乾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後二者習稱「冰球子」。夏、秋二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沙,分開大小置沸水鍋中蒸煮至透心,乾燥。
(歡迎關注轉發,分享水草之美)
(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文獻與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