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筆記 七月十四日 莕菜、慈姑、狸藻

2021-02-22 森林筆記

時間:2015年7月14日 周二

地點: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南園

昨日是頭伏,最高氣溫攀升到了39度,隨即晚上的一場暴雨,稍消退了些暑氣。

奧海臨近南岸的水域,朵朵明黃色的小花挺出了水面,原來到了莕菜(龍膽科 莕菜屬)的花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詩經》的這篇開篇之作《關雎》中提及的植物「荇菜」,即當今的「莕菜」。莕菜的葉片似小號的睡蓮葉片,表面近革質,有V字形的缺口,亦是浮水而生,因此詩中描繪的「參差」景象,不是指莕菜葉片在垂直高度上的高低不一,料想應該是由於葉片的遠近交錯,在視覺上形成了「參差」之感吧。

昨晚下雨的緣故,岸邊的土地有些溼滑,小心的靠近水面,發現了幾片脫離了主莖的幼葉,撈起一枚,葉背為淺紫褐色。據資料莕菜的嫩莖葉可食,《關雎》中描繪的「窈窕淑女」採摘「荇菜」的場景,也正是為食用的。唐代的藥學家蘇恭說「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雖然如今的江南人不再食用荇菜,不過仍有「西湖蓴菜湯」這樣的特色菜餚,蓴菜為睡蓮科,和莕菜同為葉片浮生的水生植物,所食的亦是蓴菜的嫩莖葉。


遠觀莕菜的花,可能會覺得形態上並無出眾之處,但是巧在挺水而生,借著幾分水的靈性,那盈盈點點的鮮黃變得靈秀可貴起來。其實細看近處的幾朵,會發現花株同樣的精巧耐看,金黃色的花冠5裂,花瓣邊緣的寬膜質輕薄近透明,具不整齊的細條裂齒,質感豐富。

隱蔽在樹梢葉叢中的蟬兒們,配合默契的進行著大合唱,這是炎炎夏日不可或缺的自然音樂會,一株金銀木的葉片上,發現了一隻蟬蛻,想必這隻已經羽化的蟬兒已經成為這支合唱隊中的一員了吧。

接近了溼地邊緣,記得這裡生有一片慈姑(澤瀉科 慈姑屬),撥開外圍生長旺盛的蘆葦,果然看到了一對對的「兔子耳朵」,慈姑葉形十分奇特,為箭頭狀,如果倒過來看,我覺得像極了一對兔子的耳朵,其弧形的葉脈則像一隻盤踞在上面的長腳蜘蛛。

據資料,慈姑八、九月間自葉腋會抽生出匍匐莖,鑽入泥中,先端1-4節膨大成球莖,為可食部分,亦被稱作「茨菇」,是南方人的偏愛,我還未在北京的菜市場上見過。

一隻黑帶食蚜蠅飛落在慈姑的花蕊上,慈姑的花單性,內輪的3片花被片,簡簡單單,潔白素雅。

來到沉水廊道,這次的目標不是睡蓮,而是要觀察剛剛獲知其名字的狸藻(狸藻科 狸藻屬),隱藏在北邊的一片菖蒲叢中,現在正值花期,花梗挺出水面,金黃色的花冠十分小巧,上唇卵形,頂端向內彎曲,下唇橫橢圓形,左右兩側向內彎曲,喉部凸隆起呈淺囊狀,表面布滿了紅褐色的斑紋。

不同於一般的水草,狸藻屬於捕蟲類植物,它的葉器上生有許多斜卵球狀的捕蟲囊。平時捕蟲囊呈半癟狀,當水蚤之類的小生物靠近時,會觸動捕蟲囊上的細刺毛,捕蟲囊便會迅速鼓脹,因此形成一股強勁的吸力,同時囊口的活瓣也隨之打開,將小生物快速吸入囊中,進入囊中的小生物觸動到內壁時,活瓣便立即關閉,接著囊內開始分泌消化液,待將囊中的小生物消化吸收完畢後,囊的活瓣會重新打開,將囊中的水和殘體一同排出,又恢復至半癟的狀態,真是一個神奇的「水中殺手」。


附:在奧海湖邊上的涼亭附近,發現了一隻「小松鼠」,於是用手機拍了下來。通過背上的條紋判斷,應該是一隻花慄鼠。

拍攝時間:2015年6月29日(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相關焦點

  •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莕菜
    ~ 新花舊事專欄 ~帶你看那些城市裡當季常見野花背後的故事每周二五早晨更新,歡迎關注新花·舊事:其五十六、莕菜Nymphoides peltata睡菜科 莕菜屬別名:荇菜、金蓮子、蓮葉荇菜、水鏡草、莕公須、靨子菜
  • 莕菜又稱水葵、荇菜、莕、接餘、菨餘、鳧葵、水鏡草、藕蔬菜、莕絲菜、荇絲菜、金蓮子、莕公須、水銅錢、馬腳草《本草綱目大全-草篇》
    「釋名」 荇菜、莕、接餘、菨餘、鳧葵、水鏡草、藕蔬菜、莕絲菜、荇絲菜、金蓮子、莕公須、水銅錢、馬腳草、馬腳蓮、水荷葉、水葵、蓮花菜、小萍蓬草「入藥部位」 全草莕菜、防風、蘇葉各10g。水煎服。2、治麻疹透發不暢。莕菜、牛蒡子各10g。水煎服。3、治蕁麻疹。莕菜10g,苦參6g。水煎服。
  • 冬日話慈姑
    ,但依我對慈姑的了解,卻很知道慈姑的吃法不僅僅限於文中提到的幾種。慈姑做菜的吃法也比較多,記憶中最鮮明的幾道菜是:1慈姑片燒鹹肉。慈姑切片,鹹肉切片,粉絲一小把冷水浸泡。生薑和香蔥蒜葉若干,沒有,可代之以芫荽幾根。鹹肉片用溫水泡過,去鹹味。入鍋,加少許水,燒至沸騰,肉片盛好,備用。
  • 【運河原創】「慈姑之鄉」說慈姑/郝立良
    金秋時節正是慈姑生長旺季,我來到了曾經工作過的、種植慈姑面積過萬畝的、被譽為「中國慈姑之鄉」的寶應縣曹甸鎮下舍片區。只見那一畦畦、一塊塊、一片片碧綠的慈姑,秋風吹過,滿田的慈姑葉便會發出「沙沙沙」的響聲,那一朵朵茉莉似的慈菇花把「慈姑之鄉」點綴得更加美麗。慈姑為什麼叫慈姑,民間有很多種傳說故事。
  • 狸藻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主莖一般都比較細,少數大型的狸藻地下走莖直徑可達 2mm 左右,主莖在地下呈輻射狀蔓延並分叉,捕蟲囊與走莖相連,葉片由主莖伸出地面。花序直立呈總狀,有花1 ~ 15 朵,如小白兔狸藻、雙岔狸藻、網狀狸藻、密花狸藻、紫花狸藻。水生型種類 約 70 種,生於溪流、水塘、湖泊等水面中,漂浮於水中生長。植株呈條形,可長達 1m。
  • 家鄉的慈姑
    我的家鄉望直港盛產慈姑,或許是裡下河水土的緣故,家鄉的慈姑質量上乘,特別是紫皮慈姑,個大、飽滿,皮青肉鮮,微澀中還帶點甜味,在縣內外頗有名氣。寶應縣是「中國荷藕之鄉」,也是「中國慈姑之鄉」。望直港又是全縣慈姑品種最好、種植面積最多的鄉鎮。打我記事起,我們家鄉家家戶戶都有一小塊水田,專門長慈姑。每年處暑前後,家鄉開始種植慈姑。
  • 95 剪刀草:慈姑乳子,歲生十二
    李時珍:「慈姑,一根歲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生產)諸子,故以名之。作茨菇者非矣。果然,有的粗根伸展,末端膨大成球,並伸出長芽,以待來年。李時珍:「慈姑生淺水中,人亦種之。三月生苗,青莖中空,其外有稜。葉如燕尾,前尖後歧。霜後葉枯,根乃練結,冬及春初,掘以為果……嫩莖亦可煠(zhá)食。
  • 國家Ⅱ級瀕危植物|北方特有的慈姑屬物種——浮葉慈姑
    樹暗小巢藏巧婦,渠荒新葉長慈姑。不因車馬時時到,豈覺林園日日蕪。猶喜春深公事少,每來花下得踟躕。白居易這首詩,描寫洛陽居所的夏日景色,其中的「巧婦」指的是鷦鷯鳥,而「慈姑」又叫茨菰,則是我國特有的菜蔬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和食用歷史。
  • 慈姑:不要和荸薺混為一談
    比如說今天的慈姑應該是Sagittaria trifolia var. sinensis,結果被寫成歐洲慈姑S. sagittifolia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我們中出了一個歪果仁的分隔線 對北方人來說,慈姑是個陌生的物種。著名吃貨汪曾祺先生寫過,北京的菜市場上偶爾有慈姑出售,他買的時候總有人問他「這是什麼」。
  • 七月十四,這種動物讓田東人瘋狂...
    ▲碰上這種鴨,拔毛都要拔到七去當然,現在活禽市場也有鴨子處理的服務,但是七月十四這一天,得排隊...一大桌子菜在廣西地區,七月十四日是傳統意義上的鬼節,為最正的日子。廣西人的祖先認為,每年農曆七月中旬的鴨子,正是它們長大成熟的時期,肉肥而美。所以,在農村人們過完春節就會去街上買小鴨養,鬼節一到全部宰殺,叫上親戚好友,來家裡美美的吃一頓土鴨肉。
  • 很多廣東人為什麼在七月十四過「七月半」│很少人知道原因
    農曆七月十五,習俗通稱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鬼節。 然而,客家人的「中元節」、「七月半」卻大多不是農曆七月十五,而是比之早一天的農曆七月十四。明明是七月十四,卻又稱「七月半」,此為何也? 文云:「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惠州府志》載:『中元,舊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將至,預十四日,薦祖。次日,避兵。故今惠民猶循十四日為中元節。』本縣琴江一帶,是日以牲、酒、粄、果,祀田祖,各家均盛行之。縣前一帶,較少舉行。間有作粄條,祀田伯公者(曰『禾串粄』)。岐嶺,俗多於此時,制米粽送人。」此處的「惠民」,應該指的是惠州百姓和民間風俗。
  • 蟲草釀慈姑
    蟲草釀慈姑
  • 絲葉狸藻葉子如何長成杯狀?
    水生植物絲葉狸藻(Utricularia gibba)的葉子由很多針狀的小葉子,一起構成一個杯狀結構,用於捕獲昆蟲作為其養分。英國植物和生物科學研究機構約翰·英尼斯中心(John Innes Centre)最近的研究發現,葉子的一部分控制極性場的基因在主導其生長的方向,這些基因起到像羅盤一樣的作用。如果沒有這種機制起作用,就只能長成針狀葉子,但是無法組合在一起形成杯狀。
  • 七月半「鬼節」禁忌都有哪些?看到原因笑翻了!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成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中  文  名:中元節別  稱:鬼節、七月半、盂蘭盆節節日時間:農曆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五日節日起源:祭祀節日意義:敬祖節日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
  • 對梅州人來說,有一種鄉愁叫「七月半」和吃吃吃…
    農曆七月十五,習俗通稱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鬼節。每逢七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五日這三天時間內,均有客家人過「七月半」。卻又稱「七月半」呢?文云:「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惠州府志》載:『中元,舊俗。惠民多居南雄。因元兵將至,預十四日,薦祖。次日,避兵。故今惠民猶循十四日為中元節。長樂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以前屬惠州府治轄,所以長樂也一直沿用此俗。
  • 七月初七,道教的五臘日——道德臘!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愛情節日——七夕節,不過在我國本土道教中,這一天則是重要的五齋祭日之一,稱為道德臘,五臘之一。「五臘」就是正月初一日天臘,五月初五日地臘,七月初七日道德臘,十月初一日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臘。
  • 【茨菰】茨菰葉爛別西灣,又到慈姑上市時
    茨菰,又叫慈姑,在南方地區比較常見。汪曾祺曾經在一篇文章裡面寫到鹹菜茨菰湯,裡面提到茨菰帶著一股苦味所以不討喜,但是多年以後卻品出了茨菰的另一種味道。
  • 又到「七月半」
    七月半 七月半又叫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是在農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也有的在七月十四日過,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熱天的日子真的難過,轉眼又到了七月半。
  • 水田地裡的野慈姑用什麼藥可以消滅乾淨?第二年還能變少?
    雜草「野慈姑」就在第二年闊葉類雜草「野慈姑」開始出現,並在之後的兩年裡,大量繁殖生長!之前使用的吡嘧磺隆針對雨久花,讓這種植物徹底消失在田間。然而,這種藥物對野慈姑並沒有起到封殺的作用,可以說此類藥物對它一點作用都沒有!就在大家摸不著頭腦的時候,一些藥物開始從農資店銷售給農戶。農戶為了田間乾淨無雜草,為了水稻漲勢更好產量更高那是煞費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