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聲音:暢談碳中和目標

2020-12-27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在近日召開的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巴黎協定》框架下,所有國家都應在格拉斯哥氣候大會(COP26)提出更高的自主國家貢獻(NDC)目標。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26已延期至2021年舉辦。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也在近日歐盟年度國情諮文中提出要進一步提升歐盟的2030年氣候目標。隨著中國和歐盟兩大經濟體分別提出最新目標,超過三分之一的全球碳排放將受到更嚴格的氣候承諾約束。那麼,各界專家如何解讀中國最新的氣候承諾?本版特刊發各界觀點看法,以饗讀者。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 解振華

目前中國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標,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下2℃溫升控制目標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要求,這將可能使全球實現碳中和的時間提前5-10年,此外也對全球氣候治理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政治格局背景下,中國主動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提出有力度、有顯示度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向國際和國內社會釋放了清晰、明確的政策信號,對外樹立了負責任大國形象,彰顯了大國責任和擔當。

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中國能源項目主任 米哈爾·梅丹

中國的碳中和承諾可謂意義重大。對於這樣一個在燃煤發電裝機不斷擴大的背景下做出的承諾,我們有理由保持謹慎樂觀。當然,細節決定成敗,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其發展經濟和消費能源的方式,而這反過來又需要對現有的工業聯合體和相關部門進行重組。

因此,要兌現這一承諾必然會有輸家。化石燃料行業目前在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利益相關者,隨著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不得不縮減,這一行業將需要適應現實的變化,並開闢新的增長領域。中國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規劃是否會啟動這一進程仍有待觀察。然而,作為促進經濟「雙循環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對創新的關注,毫無疑問為加速支撐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創新奠定了基礎。這無疑有助於全球能源轉型。但雙循環戰略的產生,是為了讓中國在日益去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受外界力量的影響,而且執行過程中可能會伴隨著大量行政措施。世界各地的企業和政府也必須確保自身能在中國的轉型中發揮作用。

能源基金會執行長兼中國區總裁 鄒驥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願景,深刻體現了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與自身現代化的目標高度融合。2020年,中國正式踏上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增加向包括氣候安全在內的自然資本的投資、用低碳轉型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是加快可持續發展、讓中國和世界人民享受中國現代化紅利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在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和建設全球治理中做出的卓越貢獻。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實現2030年前達峰、2060年碳中和,當下最緊迫的是要在「十四五」規劃中設立更有雄心的氣候目標,加速能源結構轉型;應儘快制定全國和地方的達峰行動方案,以及經濟、技術可行的中長期低碳發展路線圖。

喬治城大學科學技術與國際事務副教授兼主任 喬安娜·劉易斯

近年來,中國幾乎實現甚至超額完成了所有的國內氣候和能源目標,因此習近平主席在這樣一個國際場合宣布的任何事情都不只是象徵性的。中國的碳中和目標意義非同小可,哪怕僅僅只是提出這個概念就已不同尋常。宣布這一消息的時機可能是一個信號。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主席多邊事務高級顧問,前氣候外交官

湯姆·伍德魯夫

這一宣示是巨大的突破。中國首次明確了一條長期的脫碳道路,而宣布加強《巴黎協定》下的2030年減排承諾,也將給其他主要排放國帶來壓力,推動它們採取同樣措施。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碳中和目標帶給我們什麼?
    那麼,碳中和是什麼?以碳中和為目標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釋放的二氧化碳(準確的說是溫室氣體)和吸收的二氧化碳相當,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第三次是不久前宣布的2060目標,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本次習近平總書記宣布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雄心和決心。
  • 三井化學制定碳中和目標
    原標題:三井化學制定碳中和目標   近日,三井化學社長橋本修明確提出,
  • 碳中和目標加壓 煤炭如何減量?
    一方面,政策目標已定。我國確定了「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一方面,資源條件束縛。我國貧油富煤少氣。截至2019年底,一次能源中,煤炭佔比依然超過57%。如何減?怎麼減?煤炭行業如何實現低碳發展?這成為每位業內人士都在思考的問題。
  •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碳中和目標宜分省推進
    文丨本報記者 姚金楠「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一個全國的大概念,但如果分解到各個省,壓力是完全不同的,責任也不一樣。比如北京、四川、青海、內蒙古,這幾個省(市)就天差地別,如果籠統地混為一談,責任界定就會模糊不清。所以,我國更適宜走分省碳中和的道路。」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主要目標為快速降低碳排放。而達峰後的主要減排途徑轉為可再生能源為主,大面積完成電動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同時完成第一產業的減排改造,以CCUS等技術為輔的過程。   在階段Ⅲ(2045年-2060年)。主要目標為深度脫碳,參與碳匯,完成「碳中和」目標。
  •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對你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
    、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專家指出,我國實現「碳中和」,從排放端必須考慮工業和電力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又要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進行自然吸收,還需要一定量的人工碳匯來進行支撐。
  • 「碳中和」目標如何實現?日本先制定了兩個「小目標」
    資源匱乏的日本將如何實現擺脫汙染性化石燃料的目標?10月中旬,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在首次施政演說中,就勾勒了日本在碳排放領域的新目標:日本將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當時,他對日本國會議員表示:「我們需要改變思維方式,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全球變暖,這將改變我們的工業結構、經濟和社會情況,並帶來重大增長。」
  • 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新能源替代煤電
    在碳中和目標約束下,碳減排就是要不斷優化能耗結構,以低排放能源替代高排放能源。那麼,在電力行業中,基於技術進步,光伏、風電、水電等新能源替代煤電,提高新能源的滲透率,將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並考慮未來將其他行業(如水泥、鋼鐵、石化、造紙、航空、化工、玻璃、冶煉等)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中。由於發展階段的差異以及我國巨大的碳排放基數,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立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對我國發電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碳中和目標意味著節能減排路徑更加陡峭,實現難度增加。
  • 中國碳中和目標下儲能關鍵支撐作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20年歲末,「30·60」碳目標成為能源界無可置疑的第一「熱詞」。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世界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都在說「碳中和」,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小英奉獻的第2521篇文章 我國確定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此,實現碳中和需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碳中和撬動70萬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等聲音不絕於耳。 可以預見的是,碳中和將開啟百萬億左右的市場。
  • 新華財經|實現碳中和目標需加快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要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值、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推動經濟、能源、環境實現均衡與路徑優化,加速構建清潔高效的能源體系。今年9月份,中國承諾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願景的提出,對我國推進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 周小川談實現「碳中和」排放目標:碳市場本身也是金融市場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為了如期實現中國碳中和的排放目標,周小川表示,首先應當明確實現碳排放的依靠機制,即是計劃體制還是激勵機制。談到兩者區別,周小川稱,碳稅往往集中在財政手裡,而財政將其進行最優配置,並把這些錢用於碳減排、發展新能源、創新碳吸收等環節,是並不容易的事情。對比之下,周小川表示,金融市場比較容易和碳市場銜接,「應該說只有利用金融市場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原標題: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經濟觀察網記者胡豔明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會議圍繞助力「碳中和」戰略落地實施,以「拓展電能替代廣度深度,提高全社會電氣化水平」為主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碳減排目標下電能替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機遇,並針對如何促進電能替代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發表重要講話,或重申碳中和目標!
    小編猜測,從會議主題上看,此次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或再次重申我國的碳中和承諾,即「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她說:我們設法達成了一個共同的歐洲碳減排目標,即55%。據了解,歐盟此前設定的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為40%。不過,今年9月份,歐盟委員會已提出將碳減排目標提升到55%。德國總理默克爾此番講話,表明了德國的態度。作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一直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大國,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方面的努力,全球有目共睹。
  •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在此背景下,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金融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什麼?在減少碳排放方面,能源、工業、交通運輸與建築部門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這些部門的低碳化發展將是我國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 一文詳細了解「碳中和」
    可以將「碳中和」路徑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階段I(2020年-2030年)。主要目標為碳排放達峰。階段II(2030年-2045年)。主要目標為快速降低碳排放。在階段III(2045年-2060年)。主要目標為深度脫碳,參與碳匯,完成「碳中和」目標。
  •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19日在國是論壇上表示,今年的7月份,在歐盟宣布碳中和計劃之前,已有30多個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標
  • 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如何演繹好新增長故事?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劉亮)中國已經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如何演繹好新的經濟增長故事?能源基金會近日舉辦線上論壇,多名專家對中國的綠色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