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邦股份海上風電裝備業務獲大量訂單 董事長吳建:夯實高端裝備...

2020-12-1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潤邦股份海上風電裝備業務獲大量訂單 董事長吳建:夯實高端裝備業務,打造環保細分領域龍頭

  近日,潤邦股份(002483.SZ)披露了2020年三季報。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7.65 億元,同比上漲 126.05%;淨利潤 1.45 億元,同比增長 150.14%。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 11.58億元,同比增長 146.16%,淨利潤 7205.57 萬元,同比增長441.61%。

  前三季度業績大漲,潤邦股份給出的原因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公司高端裝備業務規模增長;二是公司今年上半年完成收購中油環保 73.36%股權事項,導致公司環保業務板塊的整體收入和利潤貢獻同比增長。

  高端裝備業務和環保業務正是潤邦股份主營的兩大業務。潤邦股份董事長吳建對前往公司調研的《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潤邦股份的戰略目標是致力於成為物料搬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及危廢醫廢處置領域的龍頭企業。由於疫情影響,環保業務在前三季度帶來的業績貢獻不明顯,但環保產業仍是一個增量市場,布局環保產業可以為潤邦股份提供一個業績相對穩定的業務板塊。高端裝備業務,由於行業發展趨勢等主客觀原因,未來將從土地、廠房、設備等方面減輕資產規模,逐漸向提供專業技術和服務的方向轉型。」

  海上風電裝備因新能源搶裝潮訂單大

  公開資料顯示,潤邦股份的高端裝備業務包括各類物料搬運裝備、海上風電裝備等。今年以來,受益於國內風電新能源搶裝潮,潤邦股份的海上風電基礎樁獲得大量訂單,這也是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提升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潤邦股份涉及海上風電建設的海上風電裝備業務,年產量可達20萬噸。

  「海上風電裝備業務的產能今年比去年有大幅提升,但由於政策導向、補貼政策的變化,未來是否能持續該項業務業績增勢客觀上仍存在不確定性。」吳建對《華夏時報》記者坦言,「目前海上風電裝備業務在潤邦股份的總業務中佔比不高,公司未來在海上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中會有更多機會。潤邦股份仍看好海上風電新能源產業的未來。」

  據吳建介紹,從國內市場說,海上風電新能源已經成為趨勢,即使今年年底的搶裝潮結束,國內的風電建設需求不會斷崖式下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對於海上風電的能源供應仍存在一定需求。此外,我國的海上風電在國家能源供給中所佔比例非常低,不到國內總發電量的5%,而挪威、瑞士等國家海上風電的發電量的佔比超過60%。對比之下,國內海上風電市場潛力巨大。

  而在國外市場,東南亞國家和日本對於發展海上風電都非常有興趣。目前日本的海上風電產業剛剛起步,「已經有日本企業想要與我們進行海上風電產業的合作,並多次派人到潤邦股份進行接洽。對於未來跟日本企業的合作,潤邦股份十分有信心。」吳建稱。

  儘管潤邦股份對海上風電裝備業務十分看好,但也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源本匯總經理範桂文告訴本報記者:「風電的國家補貼今年是最後一年,所以今年風電產業鏈的火爆可以說是『最後的瘋狂』,通過『預支』獲取政策補貼,明年的裝機量應該會下降很多。海上風電主要涉及長距離海底輸電線的成本,尤其遠海,運營和管理成本比較高。相比之下,近海、內陸等風場,資源非常豐富,更方便利用,建設、維護、電力傳輸的成本都更低,所以我認為遠海風電未來沒有什麼優勢。」

  業內人士卻也覺得不必如此悲觀。同樣主營業務涉及風電設備的振江股份(603507.SH)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搶裝潮』結束之後,風電裝機量短期肯定會有一個下降,但是一旦大家適應『平價』之後,行業發展將會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狀態。新能源行業真正發展,是在『平價』之後,行業真正市場化之後,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進入光伏、風電行業,行業發展的黃金期才能到來。因此海上(風電)前景仍然值得看好。」

  通過投資併購持續布局環保業務

  潤邦股份最早做船舶配套裝備業務,並逐步拓展至物料搬運裝備業務、海洋工程裝備業務等領域。潤邦股份開始涉足環保產業是在2015年,隨後在2016年通過控股收購綠威環保涉足汙泥處置領域,2017年和2018年參股中油環保涉足危廢醫廢處置領域,並於2020年完成對中油環保的全資控股。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中油環保年已投產危廢及醫廢處置能力超 27 萬噸,其中,危廢焚燒14.286萬噸/年、綜合處置8.75萬噸/年、醫廢處置3.9655萬噸/年;中油環保遼寧撫順項目已完成項目建設,目前正積極推進項目取證的相關工作,預計新增處置能力 4 萬噸/年。

  作為國內汙泥處置領域的頭部企業,綠威環保擁有汙泥處置能力每年100萬噸。綠威環保目前正在推進汙泥耦合發電示範項目2個、 獨立汙泥處置項目1個,預計項目建成後合計將新增汙泥處置產能規模約82萬噸/年,合計產能可達200萬噸/年。

  目前,綠威環保的汙泥處置能力穩居國內前列,中油環保近4萬噸的醫廢處置能力位列國內上市公司第一,危廢焚燒產能居行業上市公司前列。

  根據潤邦股份2020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環保業務營收為2.79億,佔當期總營收的17.40%,較上年同期增長162.81%。2019年,潤邦股份環保業務營收達2.70億元,佔比總營收的11.66%。

  吳建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增長主要還是來自高端裝備業務的增量,前三季度環保業務對公司業績的貢獻不明顯,主要是因為今年中油環保由於疫情影響,暫未能達到預期。

  公司將在夯實高端裝備業務的基礎上,仍會繼續穩妥推進在環保業務的布局,打造環保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吳建認為,環保產業的資產質量、營收、利潤預期都比較確定,相對裝備製造業而言業績比較穩定。布局環保產業,其目標就是建立一個業績和現金流穩定的業務板塊,優化公司的業務和利潤結構。

  潤邦股份表示,公司將圍繞目前公司已布局的危廢醫廢處置及汙泥處置業務領域,繼續尋找合適的環保投資標的,築牢公司環保業務基礎,穩妥推進並做大做強公司環保業務。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DF358)

相關焦點

  • 實力鑄就品牌,潤邦海洋榮獲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十佳優秀企業」
    近日,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聯盟、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拉開帷幕。論壇舉辦期間,由主辦方聯合發起的「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 潤邦股份多項「黑科技」亮相 子公司與Siwertell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潤邦股份(002483)(002483)第二屆全球銷售大會暨2020年新產品發布會近日舉行,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總經理張寶智,博邁科(603727)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潤邦股份董事長、總裁吳建出席發布會並講話。
  • 潤邦股份多項「黑科技」亮相,子公司與Siwertell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來源:證券時報潤邦股份(002483)第二屆全球銷售大會暨2020年新產品發布會近日舉行,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總承包分公司總經理張寶智,博邁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潤邦股份董事長、總裁吳建出席發布會並講話。來自各地的客戶代表、代理商、供應商、第三方機構等200多名嘉賓共同參加了此次大會。
  • 華電重工籤下近10億元海上風電大單,風電業務進入快車道
    來源:華夏能源網作為中國能源裝備巨頭之一的華電重工(601226.SH),在2020年春天在風電業務上率先發力!華電重工表示,本合同的順利履行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穩固公司海上風電業務市場地位,有利於提升公司海上風電業務的影響力。本次海上風電大合同的籤訂,是華電重工風電業務的延續。華電重工在近兩年發力海上風電業務,布局不斷。
  •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 上海電氣投資價值分析:中國裝備製造業航母,三個轉型揚帆再起航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電氣誕生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創新產品,如全球首臺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發電機組、三代四代核電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大型海上風電設備、西氣東輸的高頻電動機等,創造了中國與世界的眾多第一,塑造了世界一流的中國高端裝備品牌形象。
  • 海上風電加速發展 福建邁向「清潔能源大省」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翁玉耀指出,引進國內外頂尖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入駐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發、檢測及認證中心,將產業園打造成世界級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研發、生產、出口、檢測、運維和人才培養基地。
  • 薛盛堂:大豐將打造國內領先海上風電裝備基地
    大豐區把海上風電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大豐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鹽城9月7日電(翟玉標)作為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重要組成部分,9月7日下午,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和鹽城大豐區承辦的海上風電論壇開幕,來自新能源領域國內外機構
  • 高端發電裝備勇立「東方」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產品和服務...
    作為我國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代表,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近年來在眾多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逐漸打造了「六電並舉、五業協同」的業務格局,並成為全球知名發電設備製造和電站工程總承包企業之一。展望未來,東方電氣集團將聚焦科技自立自強、綠色低碳發展,服務國家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培育多個百億元企業,打造高端裝備千億元產業集團。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在國家發改委的補貼政策下,SinorigOffshore預計今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7GW,與國際風電研究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的預測基本一致。2020年底海上風電裝機總量將達到10GW,到2030年,SinorigOffshore預計我國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將超過50GW,而之前伍德麥肯茲的對中國市場到2030年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預測為40GW。
  • 江蘇鹽城:大豐海上風電合作籤約儀式在鹽城舉行
    大豐日本報訊 5月18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海上風電合作籤約儀式在鹽城舉行。大豐區與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籤訂《大豐海上風電項目合作備忘錄》,與華東勘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解局風電「新抱團時代」:風電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業務「押寶」較多,在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上得到了央企的青睞。 今年1月7日,明陽智能與中國三峽籤定「海上風電框架合作協議」。2020年6月4日,阜新門戶網站稱,按照《遼寧省風電項目建設方案》,阜新地區獲得省分解風電建設指標80萬千瓦。地方政府、開發業主、整機廠商三方深度捆綁,共同發展風電業務,對運達股份來說,是一單很好的生意。 同樣的三方捆綁還有7月10日籤約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次是運達股份、國家電投東方能源與首欣投資。
  • 三峽集團:揚帆遠航 再造「海上三峽」
    三峽集團將新能源業務作為第二主業,特別是將海上風電作為新能源業務的戰略核心全面打造。「作為最早進入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中央企業之一,三峽集團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緊抓發展機遇,提出了面向沿海、輻射全球,集中規模連片開發海上風電,打造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引領者的戰略目標。」中國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表示。
  • 江蘇鹽城射陽國際海上風電產業新城建設路徑回眸
    立足國際競爭高點定位,將新城建設與科技創新、沿海開發開放、發展海工裝備等製造業結合起來,按照「規劃前端、產業尖端、配套高端」產城融合要求,邀請丹麥埃斯比約港、同濟大學的專家學者編制風電產業新城規劃,涵蓋生產製造、科技研發等8大板塊,美好「願景」躍然紙上。
  • 如東海上風電產業基地獲評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
    這是我縣新能源產業繼獲評「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後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由國家科技部認定和管理,旨在加強科技部與地方政府的合作,進一步發揮火炬計劃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引導示範作用,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集成優勢資源,培育區域優勢產業。
  • 潤邦股份:下屬KOCH公司獲得蒙古國某礦山散料設備訂單
    潤邦股份:下屬KOCH公司獲得蒙古國某礦山散料設備訂單   證券時報e公司訊,潤邦股份消息,近日,潤邦股份下屬德國KOCH
  • 解局風電「新抱團時代」: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業務「押寶」較多,在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上得到了央企的青睞。今年1月7日,明陽智能與中國三峽籤定「海上風電框架合作協議」。2020年6月4日,阜新門戶網站稱,按照《遼寧省風電項目建設方案》,阜新地區獲得省分解風電建設指標80萬千瓦。地方政府、開發業主、整機廠商三方深度捆綁,共同發展風電業務,對運達股份來說,是一單很好的生意。同樣的三方捆綁還有7月10日籤約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次是運達股份、國家電投東方能源與首欣投資。
  • 老國企布局海上風電新能源!俞章法代表: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
    伴隨著企業重兵布局新能源領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俞章法也從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完善補貼機制 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建立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證書制度。
  • 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GOWS_5)會議預通知
    聯合國內外海上風電領袖及業界同仁,研判全球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多維度探討海上風電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著眼技術前沿,聚焦行業熱點,覆蓋全產業鏈建設,推動全球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一年一度的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已成功召開了四屆,不僅為產業界提供了思想碰撞的平臺,同時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海上合作項目籤約、產業基地揭牌、陽江海上風電發展宣言等。
  • 百億收購港股上市行業龍頭 新光圓成向高端裝備製造
    來源:蘇南網2018年7月2日,新光圓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收購中國高速傳動設備集團有限公司,收購方式或將是百億級規模的現金交易。「新光圓成」前身為馬鞍山方圓迴轉支承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3月4日,中國證監會下發核准新光集團借殼上市批文,並在4月上旬完成標的資產交割;2016年4月26日新光圓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重組更名掛牌上市。交易注入的資產為新光控股集團旗下的萬廈房產100%股權、新光建材城100%股權。重組前,上市公司總資產約13億,淨資產約8.7億,市值大約50億元,重組後,上市公司資產總額將超過103億元,淨資產超過30億元,市值亦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