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冰封30天,體育培訓挺進OMO新世界

2020-12-14 體育產業生態圈

疫情閉館一個月,曾經填補體育培訓服務的線上產品,如今不得已扛起大旗,成為各路培訓機構的核心業務。對比教育培訓市場在線上的火熱,體育也能走通這條路嗎?

文 / 劉金濤

編輯 /宋鑫宇

2020年的寒假,來的比以往時候更冷一些。

望向兩年後的冬奧,每一個冬天對於冰雪運動都是難以割捨的。然而沒人能想到,今年的黃金假期就這麼消失的連片雪花都沒留下。

一片哀鳴之下,無論大小企業,轉戰線上體育培訓成了當務之急,如今一個月過去,摸著石頭過河各位都走到哪了?

01

原本的體育培訓,為何不重視線上?

在開始討論體育培訓的線上話題前,先來引入一個在近兩年在教育市場興起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與新零售類似,OMO強調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

「新零售」盒馬生鮮也是OMO模式的一種

這背後,正是教培行業的巨大市場與競爭加劇。早年間在線教育、網際網路培訓引入O2O模式,似有顛覆之勢,但最終因為邏輯不通而難出巨頭——相比較高頻次的本地生活服務,屬於家庭重大決策的教育服務,遠不是在線授課就能全部滿足的。

因此,更強調價值的互補、融合的OMO模式,在未來發展和攻佔三四線城市的布局中,備受巨頭與資本青睞。而本質上,能夠更高效達到目的、獲得學習效果的方式,才是紅海市場的黃金準則。

教培機構們在線上殺得火熱,但對比體育培訓市場,線上業務始終難受重視,原因也很簡單,體育教學本身就是強線下屬性,強調互動、體驗與場景。「跟學員對著屏幕,引導教學、激發教學這些都使不上,」健飛體育創始人張建飛告訴氪體,「5歲以下的小孩子注意力本來就不易集中,對著屏幕教學又嚴重缺乏感知,沒兩分鐘就跑了。」

健飛少兒的孩子在家中自主練習

另一方面,訓練場本就是更安全、回報更加穩定的「舒適區」,一位資深行業觀察人士告訴氪體,「其實很多機構都有線上業務計劃,但線下的運營,包括門店、教練、課程研發,就已經頗費精力。」

在線體育教學存在硬傷,再加上非剛需的地位,以及場地、器材、意願等因素,提供不了價值自然就沒有生意。不過,大部分機構早已開設線上業務,但更多的價值在於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線下的教學,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這一地位顯然得到了加強。

「線上教學和服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優肯創始人丁仁海說道,「比如說推出一些課程與服務,讓學員查漏補缺、做做功課,企業也能刷一刷存在感,不僅維護現有的客戶,也有引流的效果。」

而如今因為疫情,「開荒」成了各路體培機構的主旋律,相比較OMO強調從線上延伸,體育培訓更注重反哺到線上,這也意味著必須摒棄舊有思路,為在線體育教學賦予更多價值。

02

疫情之下的在線體育培訓,長什麼樣?

失去了生意,不代表體育和運動的價值也失去了。即便在家庭場景中,家長和孩子依舊對運動的有著不亞於以往的需求,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強身健體也愈發被重視起來。

但不同以往的是,家庭場景中對於體育活動來說是天然的限制,也因此不管項目如何,首先要圍繞家庭做價值轉移,體適能在各項目裡有著天然的優勢。「有些老學員是真的願意練,對教練熟悉也信任,再加上家長很支持,效果基本不會打折扣。」張建飛說道。

但對於複雜的籃球培訓來說,則要下一些功夫。「要向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上轉移,得把產品拆分,變得更細化,每一個訓練點都能被接受,」YBDL創始人張晉之告訴氪體,「線上的教練直播陪練更合適,能給孩子陪伴、指導和監管。」

張晉之介紹道,YBDL推出了線上課程,主打體適能和家庭籃球訓練,包括一些理論知識,球性、協調性等基本功的訓練,「三十多個體驗者,最終由二十多個人買單,轉化率很高。」

的確,疫情之下,適合家庭場景的課程更多面向老用戶。一方面,這部分孩子有真正的需求,興趣濃厚,願意在施展不開的家中練習;另一方面,觸及到這部分用戶更直接,無論是做產品測試還是推廣,更容易被接受;最後,則是關係的維護的必要性,儘量避免客戶流失。

「我們做了細緻的用戶調研,基於對用戶的年齡段、時間安排、平臺使用及課程內容偏好等方面的研究,重新設計了課程,付費線上課程預計3月中旬上線。」東方啟明星COO閆晉說道,「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課,用戶的需求和體驗都是第一位的。目前老學員對延續訓練,保持孩子的運動習慣有更強烈的需求,但線上訓練的習慣還需要培養。」

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在線體育培訓是否成行,這已經成為當下最主流的方向,在這段的特殊的時間裡,包括開放式直播、視頻打卡、一對多教學等等方式,而只要能達到效果並獲得用戶認可,便可以說成功了一半。

與此同時,在線教學的價值也逐漸得到重新審視。譬如說,於家長和孩子而言,不必奔波,節約了時間成本;線上推廣和營銷,培訓機構的獲客成本更低,地域拓寬;場地付費降低,利潤空間增大;豐富器材或者產品線等等……

當然,預期中的結果都很理想,但這並非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短期內難以形成依靠。而悲觀的判斷也透著理性。「即便疫情過去了,家長肯定不捨得孩子頻繁出門,暑假再縮短一個月,大規模的線下體能館和營地教育,或許9月份才會逐漸恢復。」張建飛如是說,而抱有同樣看法的從業者也不在少數。

健飛少兒的教練培訓場地

但無論如何,因為疫情而壓力而迫使體育培訓做更多對策,OMO的號角已經吹響。

03

OMO模式的贏下,未來探索不止

雖然教培行業順勢火了一把,但如前文所言,假期壓縮、學業壓力增大,體育培訓的市場空間也不得不減少,再加上家長的擔憂,居家運動或許會成為之後不少家長的選擇。換句話說,體育培訓機構的在線授課時間或許會被延長,線上的市場也有擴大的前兆。

「在線教育已經出現了很多巨頭,但卻沒有體育培訓的份,這是一塊亟待開發的領域,」張晉之說道,「YBDL正著手打造智能訓練系統,核心技術是人工智慧視覺算法,它通過骨骼點的掃描、人的動作,可以被實時查看,教練基於此做出指導。」

YBDL的教練培訓場地

的確,線上教學的難點有很多,逐一突破的成本需要遵循網際網路世界的規則。「類似的產品我們做過兩次,投入有數百萬,但很難說有,」丁仁海說道,「這類產品需要時間,也需要精細打磨。」同樣的,據張晉之透露YBDL的投入也有數千萬。

在2017年李開復認為,助力OMO時代到來的四個關鍵因素分別為:智慧型手機、支付系統、質優價廉的傳感器、人工智慧技術。如今前三個已經不在話下,人工智慧也被看作是教培行業的下一站。

燒錢做線上,是在線教育產品的必經之路,但對體育來說並不一定。讓線上+線下發揮出更大價值,並為培訓機構和用戶省下更多成本,擴大收益和訓練效果,這個過程仍需探索。並且,在線教學與服務的地位,並不一定要佔的很重。

「比如說,過去一張年卡裡包含40節課,未來在OMO模式影響下,可能會變成30節線下課,搭配10節線上課以及5節線上1對1,價格還差不多,」閆晉說道,「家長少跑腿,孩子也能有更多場景下的訓練,選擇也多了,效果或許會更好。」

而在「2B」方面,面向教練的在線課程,則更容易得到效果上的保障。譬如在國內上百座城市擁有加盟店的啟明星,既有內部培育,也有面向社會教練的付費課程與服務。可以說,當未來有更多創業者入局後,頭部以及老牌的培訓機構,同樣將開闢廣闊的教練培訓市場。

雖然,目前OMO的模式還處在較早的階段,但因為這次疫情壓力,逼迫著行業「兩條腿走路」。不過這仍需時間、資本助力以及經驗沉澱。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認為,「OMO是大規模、兵團式、重裝作戰的領域,提供全體量的完備教學服務產品,因此它的機遇將在大機構。」

與此同時,5G時代的來臨將為物聯網、信息傳輸提供能多想像,無疑將帶來家庭健身和運動鍛鍊的變革,屆時科技助力下的體育培訓的時代,無疑將另一番光景。

相關焦點

  • 5G到來加速體育教育向OMO轉變,動因體育做破風者
    因受疫情影響,眾多教育培訓機構轉戰線上,OMO一躍成為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熱點,體育教育行業也無不例外。一夜之間各培訓機構的線上課程紛紛上線,品質也隨之高下立見。相對比因疫情而被迫開啟線上業務「生存造血」來說,動因體育反而更為從容不迫,線上業務布局也依然有節奏的持續發展,這都要得益於動因體育從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有前瞻性的開始布局OMO,由傳統體育培訓轉向網際網路產業升級。
  • 關店100天、創始人直播賣口紅,青少年體育培訓九死一生
    體育大生意第2172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馬蓮紅體育大生意記者2020年的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青少年體育培訓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整整三個月無法正常開店運營,線下零收入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培訓教育專業委員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培訓機構影響」的在線問卷調研結果顯示,超過90%的機構表示存在較大影響,機構經營存在部分困難或嚴重困難,一方面營收下降,另一方面各種運營成本並未相應降低,許多機構都普遍面臨帳上資金不足問題,79%的受訪機構表示帳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往期相關報導:30%體育培訓公司或將倒閉?
  • 體育培訓線上市場被激活 疫情過後能否成為網際網路發力新領域?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舉國上下開啟「宅家模式」。為了滿足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的需求,優酷推出了「在家也能上的體育課」,教孩子們在疫情期間按照課表形式進行科學又有趣的體育鍛鍊。奧運冠軍楊威、陳一冰、陳若琳踴躍參與,通過「冠軍直播」成了孩子們的遠程教練。青少年體育線上培訓的需求因為疫情被激活,也推動了體育培訓市場的升級迭代。
  • 小威:希望體育能緩解世界對疫情的焦慮
    新華社華盛頓9月1日電(記者 王集旻)美國名將小威廉士在1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很多比賽也都沒有現場觀眾,但舉行比賽非常值得,因為她希望體育比賽能幫助世界緩解對疫情的焦慮。
  • 新疫情下的中國體育,拐點將至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時候,我正拉風式地漫步於東京街頭。作為從業20年的體育工作者,很少置身奧運這個超級現場(北京奧運會除外)一直以來是我的遺憾。但隨著自己奧運年體驗的深入,新冠病毒疫情消息的逐漸累積之後,我開始發現,體育終於不再像17年前的孤島,可以置身事外——體育賽事:先是CBA賽事,後是中超等職業賽事,緊接著各種田徑、遊泳等全國性、大眾健身性賽事,開始陸續按照體育總局的要求延期或者關張。
  • 經歷至暗180天,體育培訓重現光明
    伴隨著學校複課,線下培訓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回歸,體育培訓終於走出了這無邊的至暗時刻。疫情中的培訓機構和教練員不得不另謀出路,選擇線上授課、轉型微商或者退而修煉內功,體育培訓走過了黑暗的幾個月。但就在這樣的時間裡,疫情倒逼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思考更多商業模式。
  • 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
    (年終特稿)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香港12月24日電 題:香港旅遊業「冰封」 業界思索疫情退卻如何突圍中新社記者 張曉曦世界旅遊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 線下的「暫停」,在線的「快進」,疫情下體育培訓機構八大難題的...
    青少兒體育培訓機構在疫情之下也被按下了「暫停鍵」。強線下屬性、行業發展的相對滯後性以及疫情結束時間的不確定性,使得傳統體育培訓機構在面對疫情之時手足無措。有些中小型機構的業者表示,現金流已撐不到2個月,而一些成規模的機構也不敢在此時對外聲稱,疫情之下自身的應對措施完美無缺,「隨機應變」四個字道出了他們對面對當下環境的無奈。
  • 疫情後的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樂動體育將如何把握
    青少年體育培訓作為孩子們課外生活的重要內容,恢復正常運營的要求更為迫切,因為體育運動對孩子們在後疫情時代的身體健康實在太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在疫情之後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體育培訓機構如何把握疫情後的體育培訓市場呢?在這個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 主打線下的體育培訓行業 如何應對疫情的考驗與挑戰?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主打線下的體育培訓行業,如何應對疫情的考驗與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對主打線下實體業務的國內體育培訓行業造成了嚴重衝擊。新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幾位業內人士,了解了停課停業帶來的影響及應對。國內體育培訓機構受到很大衝擊。場地人工損失不小假期原本是體育培訓最火的時段之一,但2020年的這個寒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的體育培訓機構至今未能開門迎接期盼已久的學員們。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體育大會取消
    瑞士時間3月14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世界體育大會宣布取消。該大會原定於4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但在疫情發生後計劃易地到洛桑舉行,大會時間不變。 隨著全球疫情變化,瑞士新冠感染確診人數上升,洛桑所在的瑞士沃州在4月30日前禁止舉辦超過50人的活動。
  • 動因體育率先啟動線上運動課,探索體育培訓行業成長新路徑
    一場疫情,致使全國上下開啟了"宅家"模式,重線下、以場館訓練為主體育培訓行業率先按下了暫停鍵。而為了確保眾多青少兒在特殊時期也能保持體育訓練進度,不斷提升免疫力,以動因體育在內的眾多教育培訓機構迅速採取相關措施,轉戰線上並推出在線運動課程,在滿足廣大學員運動需求的同時,也試圖為體育培訓行業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打響2020年第一場翻身仗。
  • 柯潔挺進世界圍棋大師賽決賽 - 國家體育總局
    柯潔挺進世界圍棋大師賽決賽 發布時間:2020-11-0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小嶽 字體: 大
  • 青少年排球俱樂部「一席難求」,疫情後體育培訓機構度過寒冬迎來曙光
    「所有等級的班級幾乎全滿,這些天還不斷有不少家長前來諮詢,」諸韻穎說,疫情之下,他們和大多數體育培訓機構一樣,經歷了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但「冬天」過後的這個暑期,家長們對於青少年健身鍛鍊的需求,卻更強烈了。沉寂已久的俱樂部終於在「寒冬」之後迎來了春天。
  • 少兒體育培訓機構接連爆雷不能全賴疫情
    趣動旅程已經預收了家長們如此高昂的學費,卻在疫情發生一個月之後就宣布公司出現資金鍊斷裂,這讓家長們懷疑趣動旅程大有借疫情之名捲款跑路的嫌疑。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趣動旅程成為第一家「爆雷」的少兒體育培訓機構,但這只是開始。4月12日,據《北京商報》報導,位於北京的城市地標——工人體育場的一家少兒體育培訓機構「勵暢少兒體能館」失聯。
  • 博志成OMO創新新模式,為培訓行業樹立新標杆
    受疫情影響下的企業培訓,何去何從?回想起2020年春節後突如其來的疫情,相信很多人都心有餘悸,隨著感染人數的不斷攀升,且該病毒具有人傳人的特性,為了避免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減少線下聚集帶來的傳播風險,線下培訓都處於停擺的狀態。
  • 北京創新航模裁判員培訓模式 - 國家體育總局
    北京創新航模裁判員培訓模式 發布時間:2020-06-3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王燦 字體: 大
  • 疫情重擊健身房,上遊的教練培訓業將如何洗牌?
    健身培訓市場的迅速發展與近年健身行業快速擴張同步。 自2014年後,全民健身的概念形成風潮,健身房數量的迅猛上漲使得行業對於教練的需求非常大,從而催生了教練培訓行業的爆發。回顧過往幾年,2017年可以說是教練培訓的頂峰,「打造年薪30萬精英教練」的口號比比皆是。
  • 疫情複課後,培訓機構何去何從。
    新冠肺炎疫情對多個行業都有一定的打擊,在這期間,不少體育培訓機構沒能挺過漫長的「寒冬」。但值得欣慰的是,不少體育培訓機構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逐步復甦,他們也在這場危機中迅速「轉身」、轉型,繼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
  • 體育培訓求「破局」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發,人們不得不宅在家裡,這期間,掀起了一波跟隨網絡視頻居家健身的高潮。然而,作為構建健康社會的最基礎的一環,體育培訓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體育培訓機構正在經歷一場艱難的破冰之戰。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田延士不可避免的困境正常情況下,今年1月31日,也就是大年初七,體育培訓機構會開啟新一年的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