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危害心腦血管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控制不好極易引發心梗、腦梗等嚴重的疾病。令人擔心的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異常的朋友越來越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要控制在多少範圍之內,才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呢?不同的人需要控制的水平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
什麼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人體血脂化驗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所有血脂檢查項目中,醫生對其最為關注,這主要是因為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升高之後會引發一系列的危害:
引發動脈硬化,促進斑塊形成:會引發血管內膜的炎症反應,造成血管內皮的損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像創可貼一樣附著在損傷處,造成動脈硬化,形成硬化斑塊。
造成動脈狹窄,形成血栓:如果不加重視,處理不及時,這些硬化斑塊會逐漸長大,引發動脈血管狹窄,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生長到到一定程度,這些動脈硬化斑塊還會破裂或脫落,隨形成血栓,造成急性腦梗死或心肌梗死。
加重慢性疾病病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還會引發其他慢性疾病,並加重其病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的朋友患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血壓的機率遠大於正常人。
對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危害極大,必須給予及時的關注和處置,否則等到真正的出現了併發症,再想關注已經來不及了。我們應該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多少範圍才能避免上述的損害呢?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需要控制在多少範圍之內才安全?
是因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水平並不像想像的那樣,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就安全了。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要控制的水平遠低於正常範圍。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根據是否有慢性疾病、是否有危險因素、是否有靶器官損害?把人群分為4類。了解之前朋友們需要知道什麼是危險因素,什麼是靶器官損害。
危險因素包括: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吸菸、體重指數大於28千克/每平方米、有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家族史。
靶器官損害:指心、腦、腎、眼由於慢性疾病的影響,出現了一些損害,例如腦梗、心梗、冠心病、心絞痛、腎病等都屬於靶器官損害。
這4類人群分別為:
一、正常、低位和中危人群
這類人群包括:
身體正常,沒有任何疾病朋友;
合併有高血壓;
有0~3項危險因素。
對於這類朋友,由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並不高,所以專家們建議,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3.4之內,最好控制在2.6以下。
二、高危的人群
這類人群包括:
糖尿病患者;
高血壓患者合併有2 項危險因素且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2.6 ;
慢性腎臟疾病(3 或 4 期);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4.9 。
對於這類朋友,有較高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2.6以下。
三、極高危人群
這類人群包括:
有靶器官損害;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糖尿病合併1 項其他危險因素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4。
這類朋友有非常高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1.8以下。
四、超高危人群
這類朋友除了有靶器官損害以外,還合併有:
冠狀動脈多支血管病變;
近期有心臟病和腦供血不足發作;
心、腦或外周多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性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9 ;
糖尿病。
這一類朋友還有極高的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未來10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大於30%,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1.4以下。
從這裡朋友們可以看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水平,並不是參照正常範圍得出的結論,而是根據多個研究中心統計得出來的結論。朋友們可以參照上述的標準看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否達標。
膽固醇的控制並不是這樣簡單,還有許多需要參考的因素,由於過於複雜,在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在留言區留言,醫生與您一起探討。
總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多少範圍之內才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不同的人答案是不同的,醫生會根據人群的不同風險等級,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不同的水平。風險越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需要控制的越低。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