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唯一沒有本科學校的城市,位於珠三角經濟腹地,卻發展不起來

2021-01-17 婷婷說旅遊哦

人生的路上總是充滿期待,期待一個人,期待一座城,期盼圓滿的生活,期盼美好的風景,在這裡,看到更多風景,知道更多城市,看到你的期盼,點燃生活的熱情。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經常走在公司家中的兩點一線,時間一長,生活就變得單調乏味,而旅行卻不失調適。旅遊能讓我們增長見識,通過接觸一些新鮮事物來建立新的人生價值觀,從而樂觀地面對生活,重新發現生命的意義。

自從1989年以來,廣東已經超越香港,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體,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規模和最強的整體經濟力量,但是,由於其強大的經濟發展力量,廣東省也存在一些問題,總之,廣東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今天,我想談談廣東唯一一個沒有大學的城市,它位於珠江三角洲的經濟腹地,但它處在發展的最底層。

這座城市叫陽江,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它是廣東省西部的一個沿海城市,就經濟和知名度來說,它位於廣東的底端,在廣州、深圳和珠海都有很大的發展,使像陽江市這樣的城市的經濟發展更加迅速。

陽江市雖然發展不盡如人意,但發展潛力依然巨大,是一座沿海城市,有一流的開放港口,羊城港可以通向世界許多國家,羊城港也有一定的資源,另外,陽江市的交通比較發達,高鐵貫穿其中,陽江市目前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參與程度不高,但我認為,陽江市還是在自身優勢和外部政策支持下,慢慢發展起來的。

你對位於珠三角經濟腹地,但發展不起來的廣東唯一一個沒有本科學校的城市有何看法?

所謂的詩和遠方,我們普通人也能觸手可及,它可以是一座沒去過的城市、一種沒體驗過的生活、一道沒看過的風景、甚至是一份沒嘗過的美食,是生活的助燃劑,簡簡單單的精彩;在這裡,一起看到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北部灣為什麼發展不成珠三角
    珠三角位於廣東中南部,是廣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珠三角經濟異常發達,是廣東的經濟重地,珠三角的深圳還是國家的經濟特區,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幾十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了現代化的大都市,成為了中國的一線城市,這種發展速度是國內其他地方都不能比擬的。
  • 廣東珠三角外最好的兩所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和汕頭大學
    在廣東除去珠三角地區的大學,你還能想到廣東比較頂尖的幾所大學。大概只有這三所了,位於汕頭的汕頭大學、位於湛江的廣東海洋大學和廣東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就不說了,一腳插進珠三角的東莞,終究落得一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局面。在東莞終究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附屬醫院,如何有長久的發展。
  • 位於廣東與江西交界處的城市,離一線城市很近,至今沒有高鐵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考慮旅行來緩解自己的壓力,現在出門也不像從前那般了,現在有了中國速度,我們可以短時間內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知道你喜不喜歡旅遊呢?今天說的是廣東和江西交界的城市,離一線城市只有200公裡,到現在為止沒有高鐵。
  • 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發展趨勢相比,環渤海經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與長三角和珠三角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相比,北部沿海商業世界,環渤海經濟圈商業世界感到發展勢頭不足且不可戰勝,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其次,天津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城市,如果不是,為什麼它將成為中央直屬的四個直轄市之一?近代以來,天津一直是與上海齊名的大城市,並引領潮流,最近,由於缺乏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天津正緩慢落在後面,但是天津仍然是我國最具潛力的城市!
  • 為什麼江西省離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比較近,但是經濟卻發展不起來?
    江西省簡稱「贛」,得名於貫穿江西全省的贛江,江西省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南方地區,位於長江以南,北部與安徽相接,東北部與浙江相鄰,東鄰福建,南部與廣東相連,西接湖南,西北部與湖北相通,是一個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省份。江西省的總面積約為16.7萬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數量約為4666萬人。
  • 廣東「最宜居」城市,也是我國幸福之城,還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
    宜居城市一般是指對城市宜居程度的綜合評價,城市主要其特徵是:環境優美,社會安全,文明進步,生活舒適,經濟和諧,美譽度高等。而廣東有很多的城市都具備這樣的條件,今天小編就介紹廣東其中的一個最宜居的城市,還擁有中國最宏偉的大橋。我們來看看吧!
  • 廣東這些高職院校今年可能會升本科?
    6月11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公布了一批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學校名單。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天河學院確定轉設為廣州理工學院那麼今年還有哪些高職院校在籌備升格本科呢?在教育局的嚴格把控下會有機會升本成功嗎?
  • 廣東韶關最無奈的縣,全市唯一與珠三角接壤的縣,卻是最窮的縣!
    韶關位於廣東北部,處在五嶺山脈南麓,北江中上遊,與湘贛接壤,是中國南方的交通要衝,被譽為廣東北大門。韶關雖隸屬廣東,卻遠離珠三角,全市僅有一個縣與珠三角接壤。
  • 好消息,廣東韶關引進一所211雙一流大學,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廣東作為我國gdp排第一的經濟強省,與許多省份一樣,省內也是存在著發展不平衡。有人說珠三角特別是廣州深圳像歐洲,珠三角外某些地方像非洲,這句話雖然有點些許誇張,但也是說明了廣東省內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 廣東佛山現狀,工業總產值全國第六,卻至今沒有本土「大學」
    也不知道真假,今天特意查了一下佛山市官網,說佛山2018年的地區生產總值有9935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第16位;佛山的工業總產值為2.4萬億元,排名全國第6;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佛山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位居第11位。在我們眼中,佛山只是廣東省的一個地級市而已,居然有這樣的成績,真的厲害。為什麼佛山的工業總產值這麼厲害?
  • 廣東沒有發展起來的三個城市,一個江門,一個曾成為廣州灣
    廣東沒有發展起來的三個城市,一個江門,一個曾成為廣州灣,大家都知道廣東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對於廣東這個省和實際的各城市來說,有很多城市處於發展的快節奏中,例如,佛山這個城市也慢慢地進入了我國經濟的兆個城市發展中,發展和進步的空間,以及隨著經濟的發展,佛山有信心超過幾個大城市,但在廣東省內也介紹一些城市經濟不錯
  • 雲浮的出路在哪,融不進珠三角,光靠石頭髮不了家!
    如果不能融入珠三角,光靠石頭是無法成家的廣東是中國最發達的省份,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廣東在珠三角比較富裕,所以粵東粵西其他很多地區都比較窮,尤其是雲浮等地。說起雲浮,很多外省人幾乎沒聽說過,更別說知道廣東有個叫雲浮的城市了,但其實雲浮確實是廣東管轄的地級行政區,資源豐富,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差,但是經濟就是提不起來,長期以來一直是全省倒數第一,幾乎沒有什麼起色。
  • 安慶發展和它的經濟腹地是分不開的,腹地給安慶提供了資源和市場
    安慶城市的發展和它的經濟腹地是分不開的,所謂經濟腹地,就是支撐該城市發展並受該城市輻射的經濟區域,經濟腹地越廣闊、富裕,這個城市就越發達繁榮。安慶經濟發展並不是建立在其腹地的經濟發展之上的,而是依靠政治軍事力量發展起來的。
  • 廣東,不止有珠三角
    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中穿梭感受經濟發展的前沿力量走進珠三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城市「氣息」喧囂、熱鬧的氣味撲面而來然而別樣的廣東遠遠不止這些高樓林立的景象它還有粵東的潮汕文化粵東北的客家文化粵北的嶺南山地風情
  • 廣東曾經的第二大城市韶關,如今只是座四線城市,原因其實也不複雜
    說起廣東韶關,不知大家有什麼印象?也許很多外省的人都不太了解這個城市。喜歡旅遊的人可能知道世界自然遺產廣東著名的國家AAAAA級景區丹霞山,其實丹霞山就在廣東韶關。在一般人看來,尤其是40歲以下的人來說,韶關就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經濟發展比較滯後。
  • 廣東第三個「萬億城市」誕生,若它和廣州「合併」,實力非同小可
    總的來說,中國擁有著34個省級行政區,分別散落在各個地區,同時也因為地理因素不同的緣故,中國每一個省份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發展歷程,就比如東部因為靠近沿海,所以全國的經濟中心多數都在這裡,而在其中,就當屬廣東這個省份最為富裕。
  • 廣東「最有骨氣」的城市,不靠珠三角,只靠自己努力強勢發展
    我知道中國發展最快的是廣東,每年的GDP總和領先其他城市, 國內生產總值居全國第一, 廣東作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8,已達到中國的高等收入國家水平,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除深圳、廣州外發展迅速,是佛山、東莞, 珠海也處於持續追趕的狀態。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華南地區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
    在茂名這個中國南方最大的石化生產基地和水果生產基地、美麗的海濱城市,坐落著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這所高校就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源於1954年創辦於廣州石牌的華南工學院附設工農速成中學,1992年7月,學校改名為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與廣東省茂名教育學院合併升格為本科茂名學院;2010年,更名為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廣東這些高校正籌備升級本科!網友:希望自己的學校也努力一點!
    專科與本科從本質上來講還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不僅關乎學生的發展,對於學校來說也同樣至關重要。專科院校一旦升格成為本科,學校的知名度、師資力量、招生數量、財政撥款等多個方面將大幅度提高,學校將迎來質的飛躍!升格本科成為了很多專科學校的夢想!那麼,你知道目前廣東省正在籌備晉升本科的院校有哪些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廣東面積「最大」地級市,號稱「珠三角的後花園」,經濟發展較慢
    廣東省以前為大家介紹過不少,現在不贅述,那麼,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說廣東面積最大的地級市,那是清遠市,享有地方立法權,下面有兩個縣、兩個自治縣、兩個市區,託管兩個縣級市,總面積1.9萬平方公裡,戶籍人口402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