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個字怎麼拼?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是「ēn」,但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至少目前是錯誤的,「嗯」真正的讀音讓人感到意想不到,正確的讀音到底是什麼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輸入法中的「嗯」
一、嗯
其實嗯這個字在網際網路興起時代之前,是一個出現頻率很低的字,最起碼在書面文裡面很少出現(當然,小說中,描繪對話的時候會出現這個詞),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以及網絡聊天的普及,這個字變得頻繁了起來。
1、被誤解的發音
很多人認為嗯這個字讀作ēn,其實是一種想當然的行為,因為這個字的拼音和「恩」的拼音是截然不同的。
嗯這個字表示在聊天的時候,需要應和或者敷衍的時候才會用,在當代網絡聊天的時候,這個字往往也會總結聊天的內容。
嗯的相關讀音有ēn,èn,這個讀音需要張嘴,並通過喉嚨發出,仔細想想:如果我們在和人聊天的時候表示應付,說「嗯」的時候,會不會刻意張嘴並用喉嚨發出èn的聲音?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
因為,嗯是需要不張嘴,只需用鼻腔發出這個音節,並且,仔細對比一下會發現:嗯和èn之間,讀音確實存在巨大的差異。
圖片:和人聊天劇照
2、嗯的拼音
那麼,嗯這個字,它的正確拼音應該是什麼呢?其實,在一些比較老的字典裡可以找到這個字的正確讀音:ǹg——既ang/eng這些拼音的末尾部分,因為,ang/eng/ying/ong這四個拼音,本身都是用鼻腔發聲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幾乎每個人打字的時候,包括大慧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只要是想拼寫嗯這個字,都是使用en而不是ǹg?甚至如果用一些軟體拼ng的話,可能會出現那個、哪個、拿個這樣的詞組,就是看不到嗯。
圖片來源於網絡:漢字「嗯」
二、嗯的變化
其實,漢語的發音,千百年來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否則,大學的中文系就不會設立古漢語這門課程了。
1、語言的作用
前些年網上有些熱血青年提出了「雅言運動」,意思是現代的漢語和古代漢語存在巨大差異,比如古漢語的入聲詞在現代漢語裡已經不存在了,因此,為了傳承華夏文化,應當發起雅言運動——所謂的雅言運動,指的是復興古代漢語。中年人會覺得這個主張很可笑,所謂的可笑,主要體現在兩點:
第一,從殷商時代到明清時代,漢語都可以叫做古漢語,但這期間的漢語也是不同的,比如周朝人說話,漢朝人未必聽得懂;唐朝人說話,明朝人也未必明白什麼意思。如果復興古代漢語,那麼,應該復興什麼時代的?
並且,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差距超乎很多人的想像,比如太和世這兩個字,在現代漢語裡,在讀音方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在古春秋時代,這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
所以,學習古漢語的難度,不亞於學習英語、俄語這些外語,甚至對於北方人來說,學習客家話、潮汕話的難度,也未必亞於學習一門嶄新的外語。
第二,語言屬於工具性質,其目的是為了溝通方便,既然如此,只要現代漢語能夠承擔溝通和信息傳播的功能,就足夠了。
圖片:學習古漢語劇照
2、嗯的音變
在網際網路時代,軟體開發商為了照顧絕大多數讀者,在輸入法方面可以很方便的輸出自己想要的文字,因此,會針對個別十分怪癖的讀音,在拼音上進行修訂,因此,嗯的拼讀,就從ng變成了en。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哼,現代人拼寫哼,往往是heng,但是,哼的正確拼讀是hng,換句話說,heng對應的字是橫、恆、亨這些字。而這些字的讀音,和恩的拼讀過程類似,都需要張嘴,而hng,其實也是不需要張嘴,通過鼻腔發出聲音。
但語言作為工具的屬性,原則上應當以方便群眾為主,因此,在拼音輸入方面,哼、嗯這些字的拼讀,都得到了革新,其實這是一種人文關懷、社會進步的體現。
當然,語言學專業的人,需要知道這些拼寫的特殊性,而對於非語言學專業的人來說,不需要考慮這些。畢竟術業有專攻。並且,如果強迫主流掌握這些並不屬於剛需的常識的話,這和孔乙己對著小夥計鼓吹茴字有多少種寫法是沒區別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嗯」字音變
3、當代漢語修訂
其實,即便是最近這幾年,很多漢字的標準讀音也相繼發生了改變。
比如紀曉嵐的紀,是讀作第三聲,不過,由於《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深入人心,人們跟著電視劇裡面的發音,認為紀曉嵐的姓氏是第四聲,事實上,早在這部電視劇播放之前,在我國民間,也有很多人習慣上把紀這個姓氏讀作第四聲。因此,紀這個姓氏的讀音,也在事實上從第三聲變成了第四聲。
而國家有關部門出於對客觀現實的尊重,以及對歷史發展的認同,於是修訂標準音,順應潮流,將紀的標準音正式修訂成了第四聲。
還是那句話:語言的作用是工具,需要照顧主流群體,所以,在主流需求之下,做出適當的變革,也是無可厚非的。
當然,還有的文字,其讀音發生了面目全非的變化,比如她這個字,相信每個人都知道,讀作ta,代表女生的第三人稱,但是,如果在一百年前,這樣讀的話,那是絕對錯誤的。
因為在民國之前,她這個字,讀作jie,第三聲,是姐的另外一種寫法,後來近代學者劉半農考慮到中國的漢字裡面,缺乏英語中的she(代表女性的第三人稱),於是,劉半農經過一番研究,提出了這樣的主張:將她這個字,從jie變音成ta,同時,含義也從姐姐變革成女性的第三人稱。
圖片來源於網絡:「她」字音變
因此,綜合這些情況來說,在歷史的發展和人民習慣的變革之下,漢字讀音發生變化也不足為奇。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