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諸葛亮哭周瑜,是惺惺相惜,還是假慈悲?

2020-12-11 影視趣味剪輯

電視劇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來弔喪周瑜,哭得傷心欲絕,聞者動容,就算周瑜的手下將領也沒有如此。諸葛亮這番表演主要是為了消除東吳諸將對的仇恨,因為世人都說周瑜是被諸葛氣死。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以當時蜀國的國力肯定不是東吳的對手,何況還有一個虎視瞻瞻的曹操。以下小說三國演義的原文

卻說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至曉,告於玄德。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玄德問孔明曰:「周瑜既死,還當如何?」孔明曰:「代瑜領兵者,必魯肅也。亮觀天象,將星聚於東方。亮當以弔喪為由。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與趙雲引五百軍,具祭禮,下船赴巴丘弔喪。

原文這段文字說明諸葛亮不是真心弔喪周瑜的,可能巴不得周瑜死,蜀國可以減少一個勁敵。他弔喪的目的是:「往江東走一遭,就尋賢士佐助主公。」

孔明徑至柴桑,魯肅以禮迎接。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孔明教設祭物於靈前,親自奠酒,跪於地下,讀祭文曰: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裡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豐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這能說諸葛亮太能表演了。

相關焦點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周瑜和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諸葛亮是個光彩照人的謀略大師,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之所以要設計周瑜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和諸葛亮唱對臺戲,根本上還是為塑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服務的。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先是派諸葛亮去聚鐵山劫曹操的糧草,結果諸葛亮說了一句話「伏路把關饒子敬,臨江水戰有周郎」,這句話傳到周瑜耳朵裡把他給氣壞了,不要諸葛亮去了,要自己去,這說明周瑜一生氣什麼都忘了,連自己派諸葛亮去劫曹操糧草的目的都忘了。還是諸葛亮說破了周瑜的用心,他才打消了劫曹操糧草的想法。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央視版《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
    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能發現,周瑜在劇中的扮相看上去比諸葛亮要年輕。但根據史書記載,周瑜要比諸葛亮年長近六歲。那麼央視版《三國演義》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呢?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是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的,但並不是一板一眼地完全照搬原著。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被《三國演義》嚴重黑,真實歷史的周瑜,從沒想過要害諸葛亮
    我們看《三國演義》,每當看到周瑜,總是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討厭的感覺。因為在《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嫉賢妒能,度量非常狹小的人。看到諸葛亮比他聰明,便總是設法想要殺死諸葛亮。而《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既能呼風喚雨,又能草船借箭。讓周瑜羨慕嫉妒恨到向天怨嘆:「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吐血而死。
  • 王者萌萌假日:諸葛亮與周瑜相愛相殺,兩個人就是惺惺相惜,特別暖!
    王者萌萌假日:諸葛亮與周瑜相愛相殺,兩個人就是惺惺相惜,特別暖! 王者萌萌假日:諸葛亮與周瑜相愛相殺,兩個人就是惺惺相惜,特別暖!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在《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三次氣周瑜後,就分別有魯肅、張昭和諸葛亮以曹操在北方試圖報赤壁之仇為由勸說周瑜和孫權不要報復。周瑜本人也心知肚明,除非能用極短的時間消滅並消化掉劉備勢力,否則肯定會給曹操渾水摸魚的機會,被氣也只能認慫。
  • 古人詩文中的羽扇綸巾,一般是指周瑜還是諸葛亮?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你怎麼看?前言老街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評書。我最喜歡的有劉蘭芳《嶽飛傳》、單田芳《隋唐演義》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
  • 14億人都被騙了,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瑜亮」壓根沒碰過面
    戲說中的暴燥症疑似患者 演義中的周瑜:我被活活氣死 第一氣:打賭沒贏 《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記載:「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就將計就計
  •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真的很黑嗎?其實不是這樣,而是被美化了
    周瑜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物。但關於這個角色,經常會有很多爭議。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周瑜的文學形象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是足智多謀,一方面是小肚雞腸。很多人認為,為了對比諸葛亮,《三國演義》貶低了周瑜。這一觀點的前半部分是正確的,後半部分還有待商榷。後世的文學作品抬高了周瑜的能力,貶低了周瑜的氣質。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這些著名的典故都發生在三國演義中,因此周瑜也在三國演義中被刻畫為一個氣量小,同時計謀處處不如諸葛亮的人,處處被諸葛亮壓制,作為一個被諸葛亮氣了三次的人,就被活活氣死了,即使在臨死前,周瑜還認為自己不如諸葛亮是上天的錯,上天既然生了我周瑜,為何又生一個諸葛亮來氣我呢!
  • 赤壁之戰後,諸葛亮是否有三氣周瑜?周瑜又真的是氣量狹隘嗎?
    《三國演義》有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表現了諸葛亮和周瑜之間鬥智的過程,說是周瑜氣量狹隘,肝火太旺,三次輸在諸葛亮之手,最後落了個活活被氣死的下場。「一氣周瑜」的故事,見《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大意是:火燒戰船,曹操敗走之後,周瑜又進兵南郡(即郡治所在地江陵,今湖北荊州市)。他聽說劉備和諸葛亮移兵屯於油江口(今公安),大驚,認為劉備必有襲取南郡之意,便和魯肅帶兵去拜會劉備。
  • 《三國演義》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不是造1萬支弓?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周公瑾過於忌賢妒能、小肚雞腸。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目的就是在為難諸葛亮。其實以前看《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時的場景,最擔心的還不是有沒有大霧的應驗?船會不會翻?十艘船箭夠不夠數?
  • 94版《三國演義》:唐國強出演諸葛亮,為何會遭不少人強烈反對?
    近期以來《三國演義》被日本翻拍的消息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覺得日本翻拍一定很難拍出我國這部經典的古典名著,並且日本極有可能會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惡搞。有人支持文化走出國門傳播的同時,也有不少的人反對這樣的事情發生。
  • 「草船借箭」借的是別人故事,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魯迅先生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謂是有呼風喚雨之能,神機妙算之智。而事實上那些傳奇的功績大都是作者虛構,只因作者偏向於蜀國,因而過大的誇大的諸葛亮的神,劉備的賢和關羽的勇。這裡我不是想要貶低任何一個古之聖賢,只是還原歷史。您看著喜歡可以點個讚,不喜歡也可以去評論區噴我。
  •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
    諸葛亮看破周瑜每個計謀,三氣周瑜都有哪些呢?「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周瑜,自公瑾,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將軍,輔助孫策與其一起發展江東,在世時掌管江東所有兵馬,可以說是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時以少勝多大敗號稱擁有百萬雄師的曹操,一時名聲大作,但是周瑜總是喜歡拿自己與諸葛亮去想比,可見他的心氣非常狹隘,將諸葛亮視為自己的頭號大敵,每次想要陷害於諸葛亮時卻總被諸葛亮輕鬆化解,也因此在諸葛亮面前更容易氣著,最終也是因諸葛亮而去世,可惜可嘆。
  • 易中天眼中的《三國演義》六大謀士,然而諸葛亮僅第二,第一開啟亂世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或聽過易中天評說《三國演義》,在易中天眼中,三國六大謀士或許與世人的普遍觀念並不一樣,比如世人都認為諸葛亮應該是《三國演義》第一謀士,比如魯肅這麼弱菜怎麼能上榜? TOP、6 魯肅
  • 《三國演義》中,周瑜經常氣得吐血,正史中的周瑜是什麼樣子的?
    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才華,才會有「一時瑜亮」一說法,最終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身亡。而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卻並非如此。周瑜十六歲的時候,便帶著自己的部下投靠孫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二十六歲的時候,已經是江東的一大名將,比孫策軍中的老將更勝一籌,所以孫策很看好周瑜。三十三歲的周瑜,帶著自己的將領,火燒赤壁,把曹操一行人都給擊退。最後為了保證江東的安危,於是就親臨戰爭,不幸中箭,但是他沒有好好靜養,在受傷後,又再次的扛起了重擔,最終不堪重負,在三十六歲時病重去世。由此可見,周瑜是個非常優秀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