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版《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

2021-01-10 鬼說天下

看過央視版《三國演義》的朋友們能發現,周瑜在劇中的扮相看上去比諸葛亮要年輕。但根據史書記載,周瑜要比諸葛亮年長近六歲。那麼央視版《三國演義》的周瑜為什麼看上去比諸葛亮年輕呢?

央視版《三國演義》電視劇是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的,但並不是一板一眼地完全照搬原著。《三國演義》原著從來沒有寫過周瑜比諸葛亮年輕,而是基本按照歷史記載描寫了兩人的年齡。

然而在文盲率很高的中國古代,民間大部分人根本看不了《三國演義》原文,只能通過《三國演義》的衍生作品來了解三國故事。而在《三國演義》的衍生作品中,三國題材的戲劇無疑影響最大。

中國傳統戲劇有個特點就是「臉譜化」,將人物性格與外在形象深度綁定,風流倜儻的才子都是小生,老謀深算的軍師都是老生。正因如此,周瑜在傳統戲劇中就是年輕的小生,而諸葛亮則是老生。

在「小生周瑜」和「老生諸葛亮」的戲劇影響下,老百姓逐漸形成了「周瑜比諸葛亮年輕」的印象。這種民間印象在央視版《三國演義》拍攝前依然存在,導致電視劇在人物扮相上不得不向民間做一定的妥協。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非常出名,大家讀時,覺得哪段故事情節,描述的最精彩呢?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
  • 揭秘三國演義: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還是病死的?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裡,諸葛亮是個光彩照人的謀略大師,誰也不是他的對手,之所以要設計周瑜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和諸葛亮唱對臺戲,根本上還是為塑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服務的。在周瑜姿容秀麗的外表下有一顆險惡的心,這樣的形象比單純的周瑜從裡到外都很美好更豐滿、更立體、也更真實。
  •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周瑜和諸葛亮誰的功勞更大?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要說赤壁之戰能夠勝利,功臣不只一個,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代表,在這些功臣中,誰的功勞最大呢?受到電視劇的影響,許多人覺得諸葛亮的功勞最大,因為他借來東風,而周瑜卻沒有肚量。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後做的事情主要是: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借東風。
  • 《三國演義》裡的周瑜為什麼很小氣?歷史上的他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不僅如此,因為《三國演義》的流行,許多百姓人家也對周瑜大名如雷貫耳。其英雄事跡也是順手拈來。比如:「三氣周瑜」、「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劉備:「器量廣大」蔣幹:「雅量高致」孫權:「王佐之資」……所以,歷史上的諸葛亮沒有氣過周瑜。就算氣過,怕也是氣不死的。
  • 如何看待央視版《三國演義》的音樂作品?
    估計仍然是那部央視版的《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特點更加鮮明,情節片段更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尤其令人久久難忘懷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樂曲,是不是足夠經典呢?只要聽到樂曲響起的聲音,馬上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就浮現在眼前。能把音樂這種聽覺上的藝術達到視覺化的效果,作詞作曲的老藝術大師夠不夠牛掰?
  • 被《三國演義》嚴重黑,真實歷史的周瑜,從沒想過要害諸葛亮
    我們看《三國演義》,每當看到周瑜,總是不太喜歡,甚至有點討厭的感覺。因為在《三國演義》裡的周瑜,是一個嫉賢妒能,度量非常狹小的人。看到諸葛亮比他聰明,便總是設法想要殺死諸葛亮。而《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既能呼風喚雨,又能草船借箭。讓周瑜羨慕嫉妒恨到向天怨嘆:「既生瑜,何生亮!」最後吐血而死。
  • 《三國演義》周瑜為什麼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而不是造1萬支弓?
    《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周公瑾過於忌賢妒能、小肚雞腸。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目的就是在為難諸葛亮。其實以前看《三國演義》,看到「草船借箭」時的場景,最擔心的還不是有沒有大霧的應驗?船會不會翻?十艘船箭夠不夠數?
  • 三國演義:諸葛亮哭周瑜,是惺惺相惜,還是假慈悲?
    電視劇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來弔喪周瑜,哭得傷心欲絕,聞者動容,就算周瑜的手下將領也沒有如此。諸葛亮這番表演主要是為了消除東吳諸將對的仇恨,因為世人都說周瑜是被諸葛氣死。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以當時蜀國的國力肯定不是東吳的對手,何況還有一個虎視瞻瞻的曹操。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周瑜和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
  • 為什麼周瑜會給人嫉賢妒能的印象,《三國演義》裡有沒有黑他
    羅貫中沒有黑周瑜,老三國電視劇裡也沒有黑周瑜,這還是借諸葛亮的口說出來的:周瑜非忌我之才遠勝於他,而是忌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不然也不會一開始讓諸葛瑾來當說客來勸我歸降東吳。而且周瑜本人一對諸葛亮起了感覺,張口就是「早晚必成東吳大患」,從來沒講「早晚都是我周瑜的心頭大患」。且諸葛亮口中的周瑜是「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自己還冒著風險前去弔孝,可見諸葛亮對他是認可的。周瑜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自己對東吳的公心,並無夾雜個人私意。
  •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為何會說出這樣的遺言?和諸葛亮有何關係
    圖片:諸葛亮舌戰群儒劇照一、「老實厚道」的魯肅其實,周瑜並非被氣死的,他的真實死因源於孫權和魯肅的一場秘密謀劃,說起這個,就不得不提起魯肅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魯肅的形象偏正面,他是一個忠厚的人設,只要諸葛亮說什麼,魯肅就照做,仿佛被諸葛亮玩弄於手掌之中。
  • 三國演義:諸葛亮三氣周瑜前,有沒有考慮過孫劉聯盟會因此破裂?
    《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三氣周瑜並氣死周瑜的橋段,諸葛亮難道不害怕氣死東吳大都督周瑜會損害孫劉聯盟?氣死周瑜後,東吳軍方勢力無不以幹掉諸葛亮為周瑜報仇為念,可東吳老大孫權卻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何?在《三國演義》書中,諸葛亮三次氣周瑜後,就分別有魯肅、張昭和諸葛亮以曹操在北方試圖報赤壁之仇為由勸說周瑜和孫權不要報復。周瑜本人也心知肚明,除非能用極短的時間消滅並消化掉劉備勢力,否則肯定會給曹操渾水摸魚的機會,被氣也只能認慫。
  • 94央視版《三國演義》和中日往事|日本|三國|曹操|紅樓夢|央視|...
    日語版94《三國演義》海報1994年,日本NHK電視臺找到央視,希望買下《三國演義》在日本的獨家播出權。央視製片人任大惠試探性的報了個「天價」:單集1萬美元,84集84萬美元。以為對方會砍價。NHK電視臺聽後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要立馬籤約交錢。次年9月,該劇在日本全國播放。
  • 古人詩文中的羽扇綸巾,一般是指周瑜還是諸葛亮?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你怎麼看?前言老街小的時候,每天晚上六點半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聽評書。我最喜歡的有劉蘭芳《嶽飛傳》、單田芳《隋唐演義》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因此」羽扇綸巾「的這個形象,在我心目中就是諸葛亮。長大後讀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一直對於周瑜的」羽扇綸巾「很不適應。
  • 這麼多年過去了,94版「三國演義」為什麼一直這麼火?
    B站「三國演義」評論區,關於情節與人物的討論也是如火如荼,年輕人談論起諸葛亮、劉備的事跡,也是如數家珍。 那麼,94版「三國演義」為何會有這麼大的魅力? 94版「三國演義」,由於拍攝時間拉得過長,許多演員都頻繁更換,甚至有人一人分飾兩角。這反而成了「三國演義」的亮點之一。比如說周瑜的扮演者洪宇宙老師,就飾演了袁紹和周瑜兩個角色。 他的袁紹,與董卓對峙時說出的那句「我劍也未嘗不利」,同樣讓人看得是大呼過癮。
  • 經典電視劇 古典名著94版《三國演義》
    歷時四年拍攝、投資過億、動用數十萬群眾演員的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在央視一經開播,便引起億萬觀眾的廣泛關注。這部劇還原了羅貫中原著的精髓,塑造了諸多經典的英雄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三國演義》的總製片人任大惠介紹,當年拍攝94版《三國演義》時,總投資有7950萬元,但主演一集的片酬只有225塊,演員總片酬佔總投資的比例還不足5%。飾演諸葛亮的唐國強,在拍攝「七擒孟獲」時住的招待所床位一天才2.5元,房間漏風漏雨、蚊帳落灰,但唐國強從來沒有抱怨過。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假的?那周瑜是怎麼死的?專家:讓人敬佩!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會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強、氣量狹小的弱點,用計策活活將周瑜給氣死了。最後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膾炙人口。不過,有歷史專家站出來,卻要為周瑜鳴不平了,因為他根本就不是被氣死的,且諸葛亮三氣周瑜只是小說裡才有的橋段,那麼歷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麼呢?專家表示:讓人很敬佩!原來,歷史上的周瑜很大度,根本就不是什麼愛嫉妒別人的小人,他戰略眼光之精準,甚至在諸葛亮之上。而且,周瑜成名之時,諸葛亮剛剛走入仕途,二人一生幾乎沒打過什麼交道。所以根本談不上誰氣誰的說法。
  •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真的很黑嗎?其實不是這樣,而是被美化了
    周瑜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也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物。但關於這個角色,經常會有很多爭議。因為《三國演義》的描寫,周瑜的文學形象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是足智多謀,一方面是小肚雞腸。很多人認為,為了對比諸葛亮,《三國演義》貶低了周瑜。這一觀點的前半部分是正確的,後半部分還有待商榷。後世的文學作品抬高了周瑜的能力,貶低了周瑜的氣質。
  • 周瑜是個怎樣的人,為何三國演義中周瑜氣量小,還有三氣周瑜典故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其中有一個關於周瑜的著名故事叫:三氣周瑜。三氣周瑜:周瑜以假道伐虢之計準備協助劉備攻取西川,實際上想經過荊州時攻取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計謀,於是諸葛亮將計就計,等周瑜率軍前來時,諸葛亮早已經安排好伏兵,擊敗了周瑜,周瑜這一次徹底大怒,怒氣再加上舊傷復發,一氣之下直接氣死,臨死前周瑜還說出六個字:既生瑜,何生亮。.
  • 為什麼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拔高了大都督周瑜的形象?
    這幾年網上興起了一種觀點:《三國演義》「抹黑」了歷史上的周瑜,進而對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妄加評論。然而對比歷史記載就能發現:四大名著之一的名著《三國演義》其實拔高了周瑜的形象。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瑜從來沒當過「大都督」,而是與程普同為左右部督,「大都督」是《三國演義》任命的。如今某些「都督粉」將《三國演義》貶得一分不值,卻不知「周都督」就來自於《三國演義》。眾所周知,「群英會」是周瑜在《三國演義》裡面的高光時刻,充分展現了什麼叫雄姿英發、風流倜儻。而「蔣幹盜書」更是充分展現了周瑜的智謀,讓他的智謀穩居《三國演義》眾多人物的第一梯隊。